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是什么?

逆物之情
法外情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长期以来,它们的关系几乎一直是矛盾、对立的。教育实践界往往指责理论界常在书斋里做学问,没有给实践界以适当的关注,阐发的理论不能解决实践问题;教育理论界也常有抱怨,认为实践界一会儿一个口号,一会儿一个热潮,无视理论的存在,实际上许多实践上认识不明的问题在教育理论中早就解决了。两者相互指责互不相让,这促使我们去思考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到底处于一种什么关系,如何促进二者的结合。一、何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理论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有解释问题、指导实践和预测功能。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们以认识为基础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教育实践是人们一定的教育观念为基础展开的,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各种行为和活动方式,是实践的一种。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探究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依赖教育理论。不同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度不一样,不同类型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有不同的关系。(一)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依赖教育理论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教育实践的需要;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有产生教育理论的可能,才能使教育理论得到创新和丰富;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的正确与否,教育实践是其唯一的检验标准。总之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依赖教育理论。(二)不同类型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不同关系不同的理诊与实践的相关度不一样,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有不同的关系。如教育发展理论,它主要研究宏观教育现象,研究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抽象性和基础性是其主要特征。理论越抽象,越具有基础性,离实践的距离也就越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往往要经过多层环节,如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等,从而对教育实践活动起作用,因而我们不能要求这种教育理论具有教育实践的直接指导作用。而对于教与学的理论,教育管理理论等,实践性是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特性,这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着较为密切和直接的关系,而且理论研究直接指向于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的教育理论受到教育实际工作者批评与指责最多的,便是这类应该与活生生的教育实际紧密结合的理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离与结合都具有某种合理性。对于那些受制于学科标准(科学性、学科逻辑性)的教育理论,它与教育实践并不具有直接的关系,与实践的脱离是具有合理性的。而对于那些受制于实践标准的教育理论,谋求其与实践的结合,也是具有合理性的。正是由于教育理论中既包含了受制于学科标准的教育理论,又包含了受制于实践标准的教育理论,从而使得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极其复杂,使得两个集团既相互指责,又谋求结合的现象长期共存。三、针对教育领域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应注意的问题在教育领域存在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究其原因大致有五种。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既要保持理论自身的品质,又要注重向实践转化。(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分析我国学者李秉德教授在分析了教育领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实践来促进理论的关系之后,指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张皮”现象存在。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不一样,应具体加以分析。第一种情况是,有些教师并未系统地学习理论,或浅尝辄止,或不求甚解,或人云亦云,以这样的知识指导自己教学工作,得出错误的认识,认为书上说的学习用不上,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第二种情况是,有些教育理论工作者,虽然读了些教育书籍,学习了些有关教育的知识,但是对于教育理论并未真正掌握,对于教育实际情况更是不甚了解。这样的人写的文章、著作只能照抄照搬,罗列教条,造成所谓“理论”脱离了实际;第三种情况是,由于理论表达深浅程度与教师已有水平不相符,因而产生不能很好地结合的情况;第四种情况是,从较高的教育理论到实际应用,这中间还缺乏相应的一系列过渡性学科的建设问题;第五种情况是,教育实践工作者运用理论的态度与方法问题导致了“两张皮”现象的产生。(二)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正是因为教育领域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因此我们呼唤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集团的联盟,让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增强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其理论的实践指向性。北大教授王选说,当自己提出新的思想的时候,必然自己是首先的实现者。教育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推广于实践,而不应满足于纯粹理论的发明发现。而教育行业要更加名副其实成为一门“专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或被别人指责为“准专业、半专业”活动,教育实践工作者首先必须使自己的态度和实践更加牢固地建立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的基础之上,自觉寻求理论的指导,纳入理论指示的范畴。2、保持教育理论的自身品质。为了真正发挥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使教育理论更好的为教育实践服务,就应当保持教育理论的自身品质。(1)保持教育理论的独立性。达到这一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育部门的领导者、决策者要让教育理论工作者独立性、创造性地对教育理论进行探索,而不只是让教育理论工作者去释述已确定和实施的实际主张;另一方面要求参与教育实践的教育主体克服盲目跟着个别领导意图走的现象。(2)保持教育理论的完整性。现实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仅仅掌握某一方面的理论,或对教育理论某一部分的理解,断章取义地掌握教育理论,是难以解决具体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解释教育现象的。缺乏全面、系统的教育理论指导,就有可能导致教育实践畸形发展。(3)保持教育理论的彻底性。理论的彻底性就在于应用理论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或作肤浅的解释。它要求参与教育实践的教育主体把握理论的完整性内容。把理论贯彻到底,不能因教育理论之外的任何因素的干扰而半途止步。只有彻底地贯彻教育理论,才能给教育实践开辟道路,指明方向,给教育主体以信心和力量。教育主体应该运用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中发生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探它的深层原因,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揭示其矛盾的本质,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3、多角度促进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1)实践者是研究者。在教育领域中,研究者与实践者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前者的职责是发展理论,追求科学理想;后者的职责是发展实践,追求职业理想。这种研究者与实践者,科学理想与职业理想的分离状态直接造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为了克服这一现象。不但要提倡研究者深入教育实践第一线,更重要的是要使教育实践者成为自己实践情境的研究者,把职业和科学理想统一起来,使实践者既开放性地不断改进教学,又通过批判和修正不断提高对教育实践情景的理解水平。(2)加强中介研究、行为研究教育理论提供实践的一般原理、原则或指导思想,从理论到教育实践之间还有一个广阔的“空白地带”,要跨越就需要一些中间环节,以增加理论的技术化和操作化程度。中间环节的缺失使实际工作者感到理论不能用或无用,因此,大力加强中介研究,行动研究是目前改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要措施。中介研究是一种系统分析,它把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是一种过程分析,包括方法、工具、手段等。如果说教育理论研究偏重于求“真”的话,中介研究则偏重于求“行”。其基本类型可以有政策研究、案例研究、设计教改方案等。行动研究是西方70 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它倡导“教育者即研究者”。其主要特征是:实践者参与和研究过程民主化。它要求教师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向研究性的实践活动转化。其一般程序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完成:①研究自我的教育行为;②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③对自己的行动进行批判性反思,从而以“理论与批判”、“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教育行为。“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实践证明,只有实践者在不断地吃堑长智的反思过程中才能掌握理论,提高运用理论的水平。(3)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要想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就应该积极地参加具体的教育实践,进行开创性的教育活动。一是要求教育实践者加强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的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以加深对具体教育的感性认识,从而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二是要求教育实践者参加具体的教育改革实践。唯有如此,才可能知道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形式、步骤、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在教育理论中并无现成的答案,需要教育实践者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创造,从而获取直接经验;同时也只有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进一步验证自己的丰富的直接经验。(4)把握具体教育的特殊性。任何存在的教育现象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各有其特殊性,只有把握具体教育的特殊性,才能区别其它的各个具体教育。首先,要求教育实践者从实际出发,对具体教育进行客观的分析;其次,对具体教育要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抓住具体教育的本质现象,抓住其中心环节和关键问题;再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具体教育,从过程中去研究它,把握其来龙去脉,看准它的的发展现状,科学地预见它的未来。(5)注重人员合作与理论互补。教育研究中从事教育论实践工作的人主要是教育研究者、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三者在自己的领域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但是,合作共事模式最具理性的力量。只有合作研究,共同反思,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大的研究成效。此外,还要注意各种教育理论的运用条件和范围,在总体目标指导下,实行各种理论的互补使用,不囿于某一派别的理论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各种教育理论的价值作用。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教育理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的规定性:第一,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因为任何理论必定是通过概念、判断或命题等基本的思维形式来构成的,如果没有教育概念、教育命题,仅仅是对教育现象的系统描述,即使是系统的,那也不是教育理论,而只是教育现象陈述。第二,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的抽象概括。理论在本质上超越于具体的事实和经验,尽管它在形式上是一种陈述体系,但它在内容上是以浓缩的形式来阐述教育事实和经验的,不是对教育事实和现象的直接复制,而是间接的抽象反映。第三,教育理论具有系统性。单个的教育概念或教育命题,不借助于一定的逻辑形式,不构成一定的系统性,也不能构成教育理论,即使它是对教育现象和事实的概括反映,那也许只是一种零散的教育观念或教育思想。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复见老子
大囍事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为一体,将教育者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3、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4、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扩展资料: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测试,研究教学的过程。数据有两种类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数据。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数据。数据的特征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数据包括:观察、访谈、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论文、日记、照片或者博客)教育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地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规律,以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务。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个学科不同程度的交叉。这些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哲学。这些学科交叉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发现应该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释,可能不适合其他的时间、空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研究

如何开展教育研究

陈虬
录像带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泥越教学论文谈新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面临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但如何才能教学生学呢?特别是如何才能教学生学得好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研究了。所以,教师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教学研究。那么,教师尤其是新走上岗位的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和教研实践,谈谈几点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认识教学研究的性质和意义1.教学研究的性质。教学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我们认为,教学研究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科学。作为“工作”,它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科学”,它除了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外,还必须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以及教学管理学、教育统计学等教育基础理论作指导,有很强的理论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就是它最本质的属性。2.教学研究的意义。首先,教学研究是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教学研究不应只是教研人员和教育专家的专利,我们一线教师也应该而且能够开展教学研究。时代越来越需要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经历充分说明,要探索教学规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必须转变3.  4.2.

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哪的?

巴河镇
损益
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64页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教育学会编辑单位:《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邮 编:030009国内统一刊号:CN 14-1027/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633X邮发代号:22-31国外发行代号:BM6049单 价:5元/期定 价:60元/年★办刊宗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足山西,面向全国,进行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反映教育科研成果,传播教育科学信息,促进教育改革开放。《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期刊,此刊还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主要辟有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决策与管理、教育与教学改革、教育调查与实验、农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心理、教师论坛、青年论苑、学术争鸣、比较教育等栏目。投稿要求:教育类稿件均可,可参考本刊栏目设置自行确定稿件内容,一般不超过5000字为宜。投稿邮箱: jyllysj@126.com

《阅读教学有效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计划

国为虚厉
女人香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飞塔《阅读教学有效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计划一、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与新课程同呼吸共命运的语文教师,我们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二、研究目标:本课题项目力求通过“基于语文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更好地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落实课堂教学学生语文实践,从语文实践中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写话)、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益。三、措施及方法:1、明确阅读目的,提高阅读兴趣。目的明确是我们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主功方向。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导方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围绕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2、钻研文本,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一座心灵之桥。课改后的语文课堂,依然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其中对文本的忽视是当前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有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重视程度降低了,对文本的钻研不够深入。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根本,教材中的文章也是经过专家学者精选的典范,我们

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枪墓
惚漠无形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一、家庭要发挥源头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传统文化教育,现在被许多家庭放置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家长们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不够,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加强青少年品德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秀的行为品格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二、学校要发挥纽带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的盛行,使学校的办学方向也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以迎合社会的需求,重教轻德,重分数,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观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学生们普遍存在吃苦耐劳精神差,不善于团结与协作,精神困顿,缺乏必要的应对生活的精神素养和能力,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这无疑与传统价值观在现行教育中的缺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学校要组织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在小学生中讲故事,在中学生中讲规范,在大学生中讲理论,将民间游戏作为学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合理的地位;要经常播放古曲、古乐,把古代先贤的语录贴在校园里,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之中;要整合团队和政教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团队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结合,与“八荣八耻”教育相接合,开展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糅合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并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方式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社区、引入家庭,因地制宜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联系,把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区的综合依托优势,开展“传统游戏节”、“采民俗风、学民间艺、弘民族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青少年。指导家庭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召开家长会、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去带动影响青少年。三、社会要发挥平台作用,共同营造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共同为青少 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平台。一、要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教育局、教育科研所、教育学会、高等学校及共青团等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和系统整理,编写教材与课外读物,对学校、家庭、社区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与管理,组织、指导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要不断完善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做好有关法律条文的司法解释,依法保护传统文化;文化部门要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文艺晚会、言论评论、专家访谈、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把我们富有内在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青年人面前,把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创作、编辑、出版成为青少年喜爱的读物和视听产品,借助童谣、民谚、民间故事、民谣、卡通、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激发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各级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要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别开生面的活动,如举办“中华传统经典名篇诵读比赛”、“青少年文化节”、“艺术沙龙”等大型活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三、要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教育基地建设。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开辟的各类德育教育基地,应结合实际充实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搞好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优良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一些公益设施,如博物馆、名人故居、各种纪念馆,应向青少年免费开放;加强青少年宫、青年中心等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邀请民间艺人担任志愿辅导老师,利用双休日及寒暑假开设民俗教育课程,教孩子们绘画京剧脸谱、吹唢呐、抖空竹,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靓妹仔
红太阳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3、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科学研究。如果说归纳法产生经典科学,假说演绎法产生相对论,那么系统方法则产生复杂科学,恰如手工铁铲代表农业社会、蒸汽机代表资本主义社会、计算机代表信息社会一样。研究方法对于社会进步、学科建设和学术规范均有重要的作用。扩展资料:任何一项研究都离不开方法的支撑。没有研究方法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没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培根用实验法最早发现了热的运动本质;笛卡儿用他提出的直觉——演绎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伽利略用实验——数学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运用理想实验出现了惯性定律,开创了动力学研究的先河;牛顿用公理化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开了物质微观粒子的结构,建立了各种原子结构模型;爱因斯坦运用理想实验方法、演绎方法和各种非理性的直觉、顿悟方法创立了相对论;康德和拉普拉斯运用思辨的方法与假说方法提出了天体演化学说;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理论思维方法创立了氧化学说。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方法是有层次性的,不同层次的方法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对象。在从事具体的科学研究时,研究人员首先要了解所在学科及研究课题的特点、性质和研究对象,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从介入程度来看,观测者只能从外部来观测自然现象;而在社会观测过程中,观测者从事社会调查,往往要深入到观测对象中。从时态特点来看,自然观测大多是在共时态意义上进行的;而社会观测除了做共时态的静态观测外,还需要进行历时态的动态观察。从价值特性来看.自然观测中,观测主体容易保持价值中立;而社会观测中,主客观双方互相缠绕,观测活动往往具有非中立价值性。从环境调控角度看,在自然观测中,实验的条件往往可以严格控制;而社会观测中,试验具有非完全受控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方法

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题

北海若曰
边关路
一张图看懂中小学教师如何申报课题中国教育报    2014-12-11 14:27您曾经为了做不好课题而犯愁吗?您曾经觉得成为一个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教师是那么遥远吗?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再加上爱观察爱思考,做课题真的没有那么难。今天,小编为您奉上一篇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许锡良老师的文章。他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作为评审专家,参与了广州市“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的评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他发现,许多中小学老师做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申报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存在着不少问题。他对此作了一个总结,小编也加上了其他研究者总结的规律,希望能够为您的科研课题申报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一、课题必须要有问题意识所谓课题,是要研究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加以解决。一个课题包含三个层次内容:1.什么问题?2.为什么或原因是什么?3.怎么解决?提出、分析与解决一个教育问题,是一个课题最基本的要求。从所申报的一些课题来看,比较多的课题缺乏问题意识。你没有要解决的问题,究竟要研究什么呢?因此,在评审的时候,没有问题意识的科研课题首先是要被淘汰的。问题意识是做课题的第一关,如果没有,那么教师做课题就是摔倒在了起跑线上。二、怎么选题:选择适合自己的真问题选不好题,就相当于走错了方向,再努力也没有用。选题首先要有问题,还要是真问题,更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真问题。选题不当,选了无法做的大课题,必然会导致空泛,大而无当。选了不存在的伪课题,其实也无从下手。选了前人已经研究成熟的课题,难免低水平的重复,甚至有可能抄袭的嫌疑。所以,选题是第一重要的。具体来说,寻找选题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提倡“小课题、短周期、重在解决本校、本地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题的来源可以是,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等。三、研究综述很重要在选题之后,问题又来了,课题意义如何交待?在申报项目表中,有此课题国内外研究背景的交待,为什么要有这一项?研究一个问题,常常要先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状态,并做研究综述。但是,不少申报的课题只列出前人写的论文题目或者书名,对于这些研究成果的主要观点与研究成果很少具体提及。事实上,如果是有人已经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应该交待做到了什么地步,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触及。这既是为了避免做重复研究的工作,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有意无意造成的抄袭嫌疑。一般来说,将阅读到的材料中的研究成果提出,并指明这些研究的局限或者不足,再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这样的研究自然是有质量的。你是这样做的吗?四、引用理论,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前人、他人的研究成果与相关的理论根据,是用来支撑课题的意义与价值的,也是作为课题来源的重要说明。但是,科研课题中切忌为了列出理论而列出理论。这次科研课题中普遍列出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最多的就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知识观、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杜威的从做中学等,但是许多只是列出名目,具体的理论却很少见。更为重要的是,在课题的分析研究与运用过程,极为少见用这些理论来分析课题与解决问题的。这样,运用这些理论的意义何在呢?五、必须交代清楚合适的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需要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些研究查阅文献,综合整理资料就可以获得结果,就不一定要问卷调查。有些则重行动研究,就是把正在做的教学实践纳入到研究的视野,作为考察研究的对象,这种方法有时也叫田野调查。这些研究需要真实的个案支撑。但要说明一个课题还需要通过认真分析案例所包含的普遍因素来加以说明。六、如何罗列研究条件?研究条件包括自己的以往的研究成果、研究实力与研究的时间保证、资金保证、人力资源保证,甚至研究政策保证。这时,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老师,更容易取得研究实力信任感。但是,有些老师为了证明自己研究队伍实力雄壮,罗列了许多研究者,但把没有相关研究经历与专业背景的人罗列进来作为研究团队成员,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七、并非所有老师都适合做课题研究一旦申请成功,常常有数额不定的研究经费的资助。那么,申请到的研究经费应该怎样使用?一般来说,研究经费的使用原则上要求全部用到课题研究需要上来,不是作为个人收入支配使用。比如所需研究资料的获得,所需研究设备的购置,所需相关旅差费等,当然作为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也可以列出一部分作为劳务费用,但需要有详细的说明。一般专家在审查的时候,可以大致估算到这个课题的工作量会有多大。课题经费的合理分配与合理使用也会有利于课题申报的成功。最后要提及一点,并非所有教师都适合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发现一个真问题不是拍脑袋就会有的,而是长期教学实践与长期研究与思考的结果。而这并非人人具备,勉强为之,费力不讨好。因此,申报教育科研课题要量力而行,把功夫用到日常的教育、学习与思考中。一个中小学教师,如果能够认真负责,用心教学,也可以是很优秀的教师,并非一定要做课题研究。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爱未移
马后炮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及其派别。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防止“虚假问题”的出现,不断地深化问题。扩展资料:一、教育学的实践该问题就是教育学的学术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从理论上说,二者是统一的,没有学术性,没有理论的完备和透彻,教育学就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脱离了实践,不能指导实践的教育理论也肯定沦为空洞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不复为真正的学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世界各国这两者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脱离现象,其结果是两败俱伤。克服这种现象的策略大致有:充分认识任何教育实践都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不存在不受教育理论制约的教育实践;坚信任何真正的教育学研究都应以教育问题的确定、分析、解释或解决为目的,不应是抽象的、空洞的和无味的概念思辩和事实分析。明了教育学研究之所以能够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是因为它是反思教育实践的知识基础,并为之提供新的教育知识,作为转变观念、创新制度和规范行为的基础。我国教育改革要想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经验主义,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尊重教育学研究成果。二、学科基础1、科学基础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取决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2、社会基础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