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心理学的在校课程都有什么?能系统说下吗?有课程表最好,我想考研跨专业考教育心理学,求心理学大神

太一形虚
大家乐
教育心理学只是一门课程。教育学和心理学都会学到  教育心理学(理论学说), 学习心理和德育心理构成教育心理学的两个主要部分,教育心理学还要研究体育心理学问题、美育心理学问题,心理个别差异和教师心理等。 欢迎访问:心灵读吧 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都必须坚持客观性 自考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知识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革新教师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 5.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一般教育学原理在心理中的应用。(×)(1) 6.教学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密码心理学。(×)(1) 7.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 景德镇陶瓷学院《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上半年中, ②在校学习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技术等课程列入师范教育专业类教学计划为必修课程,且考试成绩均合格;③学校安排毕业班学生参加中小学教学实习3个月以上,且有实习单位证明,并经学校鉴定合格。全部符合以上三项标准的学生,才可认 中学教育心理学,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概述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派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B,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其教育心理学分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年代前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那我要想考研 现在应该学习哪些课程?

我是大一新生,现在需要选课,我有些犹豫不决 麻烦大家帮帮我

青花运
荀悦
大学如何选课1.引子 “选课”这个词可以说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词语之一,你不仅会在一些学术刊物上看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论探讨,还会在各种报刊杂志上频繁搜索到这个字眼。我先摘引报纸上的一篇关于“选课”的文章,给读者一个感性的认识。 大学“选课”:自由并烦恼着每个新学期伊始,对所有奔忙于校园中的新身影和老面孔来说,选课都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大学生在享受自主选课制度带来的学习自由的同时,也不得不为此花上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平添烦恼。对大学生来说,选课究竟是美梦成真的大好时机,还是费时费力的多此一举呢?我们为此采访了一些复旦学生。自主选课做不到心想事成哲学系新生马晶:选课比高考填志愿还麻烦。入学的第二天晚上,全寝室就开始集体研究那本《本科生培养方案》。选课是我们从没经历过的事情,虽然许多专业课、文理平台课辅导员已经帮我们安排好了,可就挑那么一两门选修课也让我花去了一上午时间。原来以为交了选课表就跟交了高考志愿表一样万事大吉了,谁知上网一查有一半的课都没选上!选课真是个让人头痛的活,比高考填志愿还麻烦!社会学系大二学生许旖旎:“拿到篮里都是菜”。我今年大二了,起初选课时我很兴奋——大一时我们选课晚,课都被学长们选完了,所以没选到什么喜欢的课。好不容易熬到大二可以跟学长们一起选课了,想把一年级时想选而没选上的文理平台课都补上。起初我顺利地选上了所有想选的平台课,谁知不久后我原来选上的学分被“踢掉”了一半!后来知道是学校为了保护大一新生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于是也只好接受并尝试选其他的课。由于大一时我修的学分太少,所以为了赶学习进度,我只能“拿到篮里都是菜”,选上什么是什么了。物理系大四学生张致诚:临近毕业马哲还没选。大一、大二时以为高年级再去修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类的课会比较占优势,于是不知不觉一拖就拖到大四,想选时却怎么也选不上了。因为我已经开始实习和准备毕业论文,可以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时间实在很少。这个学期我只能选两个时间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但不幸的是两个时间段都没选上。于是万分焦急的我只能去苦苦哀求任课老师,在老师的签名同意之下,我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2.选课制为何物那么,选课制到底为何物?它又是如何由来的呢?选课既然这么让人头疼,为什么还要给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呢?希望下面这些介绍能解开你的疑惑。2.1定义及现状选课制,也称课程选修制,即允许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包括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进程。对于习惯了中小学课程(所有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而且科目从小学到高中有连续性)的大学新生来说,大学的课程多得令他们眼花缭乱,课程分类也比较复杂,因此选课对他们而言还是一件新鲜而陌生的事物。但大学的学习与选课有莫大的关系,必须了解它,才能掌握主动权。而要了解选课制,首先要对大学的课程设置有所认识。2.1.1大学课程简介大学的课程按大类来说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一般指学校或院系规定学生必须修习某课程,学校对必修课程一般有统一的要求和安排。选修是指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或专业需要自由选择修习某课程。简言之,必修就是必须修读,选修就是选择性修读。一般来说,基础性的知识都作为必修课程。有些知识不是基础性的,与兴趣和研究方向有关,这部分知识可以选择。这是大学与中学最大的不同之处。细分起来,必修课又分为全校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有全校性任选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跨院系选修课。必修课的分类各校差别一般不大,选修课的分类有一定差异。有的学校这几类课程同时存在;有的学校把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合并,叫专业选修课;有的学校全校性任选课和跨院系选修课是一回事,有的学校则分开,当然叫法会不一样。你选课前要做的一件主要的事就是搞清楚自己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每门课程的类型。因为学校和各院系对本科期间应修习的各种类型的课程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如果你不清楚或搞错了,有可能连毕业证书都拿不到。前几天,一个马上要毕业的大四学生对我说,有一种类型的课程他没选,原因是他一直以为自己选的一门课是那种类型的课程,问我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我只能摇摇头,对他说,刚入学时就让你们好好看发给你们的本科生手册,你偏不好好看,没办法,错误只能由你自己承担了。举这个例子就是希望你们不要再犯和他一样的错误,后悔药可没得吃。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大学的这些课程。全校必修课是指全校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外语课程、体育和军事理论课程、计算机课程,有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大学,还有数学课和法律课。这些课程一般全校统一要求并进行统一考核,至多在文科和理科生之间有些许的差别。专业必修课是指各院系规定本院系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这些课程为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学生治学和就业的适应能力。专业限选课又叫指定性选修课,它介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任选课之间,指学校或各院系对学生修习的课程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一般是在某几门课程或某一领域中要求学生至少选择其中的几门课程进行修习。专业任选课和全校公共任选课是自由选修,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或对某些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而开设的。跨院系选修课,从字面上讲,就是学生选择非本专业的课程进行修读。现在的大学一般都要求文科生选修一定学分的自然科学课程,要求理科生选修一定学分的文科课程,无论文理学生都要选修一定学分的艺术类课程。在很多高校,这种课程叫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而设置的课程,既注重学生专业方面的学习,又兼顾他们的全面发展。这种课程一般是面向全校学生,采用任选或限制性的选修方式。这种课程的开设,除了强调知识结构的合理和完整外,还给了学生寻找兴趣以及与多学科学生交流的机会。选择这样的课,课程不同,也就意味着你将拥有不同的同学。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建议大家在这类课程方面下点功夫,它给你带来的收益你可能都无法想像。目前,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覆盖面极广,涉及数学与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思想政治类、计算机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卫生类、基本技能类等,还有跨学科课程。这些类别的课程在不同学校的分布和所占的比重不一样。如清华大学语言类的课程占了1/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占了一半以上。下面给大家几个案例,来点感性认识。【实例】北京大学的素质教育通选课程分为5个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哲学与心理学;D.历史学;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毕业时必须修满16学分。具体的要求是: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学分,在E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其中必须有一门是艺术类课程)。获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学位的本科生,在A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清华大学:全校选修课分为文化素质、外语、体育3类。文化素质课程分为十大课组:历史与文化;文学;艺术欣赏与实践;哲学与社会思潮;写作;当代中国与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管理与法律;科学与技术;国防教育与学生工作。原则上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在以上10个课组中至少选修6个以上课组的若干门课程,必须修满13学分。经济管理、文学艺术、法学类专业本科生文化素质课程具体选修要求见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国人民大学为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任意选修课提高到20学分。学生的任意选修课学分可以在全校选修课、素质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菜单中自行选修。素质课分为自然科学课组、人文素质课组和艺术教育课组,学生需选择8学分的素质课。北京师范大学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教育心理类、艺术体育类课程。要求学生在任意选修课中选修16学分,其中文科学生必须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4学分,理科学生必须选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4学分,文理科学生必须选修艺术类课程2学分。一般说来,必修课都由学校和院系统一安排,给学生的选择余地较少,而选修课从性质上来说,是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增加学生治学的主动性,因而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在一些高校,为了给学生的选择自由,扩大学生的选课范围,他们对必修课的修习方式进行了改革。譬如,北京大学的课程体系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又有若干选择,通选课、全校任选课,甚至一些院系的必修课都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一些全校必修课,如政治课、体育课、文科计算机课程等,在保证必修课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开设了多个课堂,不再规定具体的修习时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内容和教师。清华大学提倡在各类课程组中规定必修学分,而不是必修课程,即在规定的必修学分中指定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中国农业大学从2003级新生开始,逐步将必修课也引入选修,把选课机制引入整个教学过程。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因学校性质和办学方向不同而有所不同。综合性大学的选修课占的比重要高于其他类型的高校,能达到40%,一般学校在25%~30%之间。如果你有幸在有很多课程可选择的学校里求学,那真是一大幸事,当然如前面报道里所指出的,你的烦恼也会增添不少。何去何从,由你自己决定了。另外,还要向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课程类型:校际选修课。为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拓展联合办学的新领域,我国一些地理位置临近的高校还开设了校际选修课。各校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校际间互相承认学分,学生也可共用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如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地区的16所高校联合组成教学共同体,各高校尽量将最受本校学生欢迎的课程拿出来。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了“营养与疾病”、“美容医学基础”等课程,北京体育大学开设了“时尚街舞”等,北京电影学院开设了“影片赏析”等。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6所高校也分别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向大学生开放选修课,其中,暨南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医学伦理学、生命科学等专业为主;华南师范大学以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为主;华南理工大学以工科、建筑类为主;华南农业大学则开放一些农业类课程。这些课程信息你可以从网上查询到,也可以去学校询问。但要记住,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选,只有你所在的学校是这些共同体中的一员,你才可以享受互相选课的权利。如果你有机会,又有精力,可千万别错过,因为你不仅可以享受别的学校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充分感受其他学校的学风、校风和教风。2.1.2大学选课模式介绍别看选课制的含义很简单,实际上花样很多,各大学的选课模式也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课程选课模式也不一样,相应地给学生的选择权利也有差异。有的学校采取网上选课,有的学校采取网上选课与面对面选课相结合,有的学校学生几乎不用选课。【实例】高校选课方式一览北京大学: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通选课、公选课以及全校必修课(含政治、体育、英语、计算机和军事理论等)。英语课在学生入学分段考试之后就按测试结果分班,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在网上自选英语课。专业必修课由学生所在院系统一安排。政治课、体育课、计算机课程和全校公选课直接由学生自己上网选课。通选课采取面对面和网上选课相结合的方式。在选课期间,每门通选课都有一个固定的选课教室。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到想选的课程的教室听任课教师讲解并和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填写选课单。如果留条的学生超过计划额,则由老师当场或第一周内决定谁能上这门课。其余的学生则只能指望选上的同学在网上退课后再补选。北大在网上给已经满额的课程亮起“红灯”,“红灯”一灭便是“乘虚而入”的好机会。上海财经大学:学生一进校就会拿到大学4年的课程安排表。每学期按专业不同都有固定统一的课程表,一般学生完全不用选课。上海财大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采取奖励学分制,即每学期平均绩点在3.4以上的学生可以提前选修4学分的课程,平均绩点在3.7以上的学生可以提前选修6学分的课程。这些选修课程均为其今后的必修课程,在网上挂牌,学生上网自选。同济大学:学生在大一时除了可自选一门公共选修课程之外,其他课程均按专业统一安排。之后每学期学生可自选1~2门公共选修课,其余课程科目仍为统一安排,但学生可自选上课时间和授课教师。公共选修课程采取随机分批轮流上网选课的方法。上海交通大学:每学期由各院系向本院系学生开出一张推荐课表,内容包括英语课、政治课、专业必修课等,学生根据推荐课表所列科目可选择授课老师和上课时间。推荐课表的选课分为两轮,在第一轮选课中未能选上所有课程的学生可参加一周后的第二轮选课,在第一轮选课的剩余名额中继续选择。第三轮选课时选公共选修课程,除大一第一学期不能选修公共课程外,学校对之后每学期选修的公共课程数没有任何限制,只是对文理科学生在所选科目要求上有所不同。2.2选课制的理念这一部分的知识你读起来可能有点枯燥,可能会觉得和你没什么关系。实则不然,它可是影响你选课最深层次的东西——观念。不同的观念会让你作出不同的课程选择。至于这个不同在哪儿,你了解了选课制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就明白了。选课制的思想基础源自德国的学术自由的原则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学习自由。从它产生到现在,主导选课制的理念不外乎两种:追求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张扬学习自由。但这两者之间总是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虽然改革者们并未因执其一端而不顾另一端,并力图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但在运行过程中,这两种理念的表现形式常常是冲突的。人们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总是在二者之间摆动,或侧重合理知识结构的获得,或侧重于人的自由的充分舒展。以张扬学习自由为理念的人提倡自由选修制,他们认为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能负起责任,强调学生的爱好和特殊才能应当在教育中受到尊重,主张大学应满足学生不同的要求和爱好,允许学生自由选课。追求合理知识结构的人提倡集中和分配制,他们针对自由选修制造成的学生知识零乱和肤浅的弊端,主张对学生选课的自由作一定程度的限制。但这两种制度又各有弊端:自由选修制给了学生充分发展的自由,但它过高估计了学生自由选修的能力。学生选课的过分自由引起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和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的丧失成为许多人批评的焦点。集中和分配制在一定程度上既保证专业课学习的深度,又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的广度,为学生的个人爱好留有适当的余地。但问题在于,对集中的领域与分配的领域怎样组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还无人能提出合理明确的答案。至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哪一所大学敢说自己真正找到了知识的合理结构和人的自由发展之间和谐统一的途径。这也是这两种制度并存的原因所在。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侧重点而决定采用哪种制度。实际上,我国的很多高校对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界定以及各类课程所占比例的划分,也是寻求选课制两种理念的张力在“度”上平衡的表现。2.3为什么要给学生选课的权利〖媒体链接〗愿意为自由付出“代价”中国青年报 从发一张课程表到学生自己选课排课,从只能排队到机房选课到可以在任何地方选课,复旦的选课制度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在一次次的尝试和变化中走到今天。自主选课令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由,但它时不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使学生选不上想选的课,因而学生时常会对它生出一些“不满”。但大多数学生表示,这些“不满”是为“自由”付出的代价。学生认为,现行的选课制度的确存在不完美的地方,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老生常谈的教育资源稀缺问题,而这个问题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的。但不管怎样,与过去的复旦相比,还是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上的自由。如果复旦至今沿袭发课程表的做法,也就不会横生诸多枝节,但相应的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也就没有了。那么选课制对学生来说到底有什么好处,值得学校这么大力推广,学生也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呢?其一,我们知道,一个人并不是很早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专长之所在,因此,对某些人来说,在作出最后决定之前,一个摸索与尝试的阶段是十分必要的。在北京大学,因选修了非本专业的一门课程而对这个专业产生兴趣,继而继续深造(在国内或去国外读研究生)的事例并不少见。因此,在初入高等学府面临无数选择时先采取开放的态度,面向知识海洋多开几个窗口,大胆尝试,待逐渐明确兴趣所在后再下功夫钻研,会更有成就。其二,年轻人的爱好和长处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尽可能使他们每个人的爱好和长处得以充分发展。若用一套课程把不同爱好、不同长处的学生捆在一起学习,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爱之实足以害之,使许多学生的爱好、长处被抑制、被伤害。而选课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学习程度,各取所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学生的爱好和长处得以迅速成长和较好发挥。可以说,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选课制被接受并受到青睐的最根本原因。它给了学生对于学什么的问题以很大的自主权。当然,不能说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充分地利用选课制的优点,但只要这种制度存在,任何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成才的最好机会。其三,选修课还有一个好处,可称为“自由市场效应”,老同学会给你介绍经验说,某某教授好说话,选他的课可得高分,不费力气。这样学生通过选修课能得以主动地调配学习精力,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每门课上都花费同样大的力气不仅自己很累,还有可能落得个什么都学不好的结果,而且你还会因此而失去很多生活乐趣。其四,选课制的存在,能让学生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站在讲台上讲课与真正讲好课有天壤之别,大学生一般都有较好的鉴别力,他们怎么肯把宝贵的时光花去听索然无味的讲课呢。而且,现在的学生要交学费,交钱就自然有权利获得好的教育。因此,自主选课在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的同时,也在老师中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优者门庭若市,差者门可罗雀,一切都变得很现实。老师们必须不断完善自我来吸引学生,即便是人气很高的老师也并非高枕无忧。有竞争,自然就存在优胜劣汰,学生不喜欢不愿意听的课程自然就会被淘汰出局。如果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就要懂得追求上天赋予你的正当权利。3.选课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课程可选,只要在学校提供的课程范围内选够学分,就可以拿到学位。但同时因为多了自由,选课也变得极为重要,选课决策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顺利进展,所以,选课可是一门大学问,选到好的课,不仅让你学到很多的东西,而且兴许可以得到很不错的成绩。一句英语谚语说得好:Well begun , half gone .(能善其始,事成其半)。记得曾和一个学生聊起选课的事情,他说,“刚入学时,面对课程表一头雾水,上了半学期还看不到彼岸。当时就是因为没有人来告诉我,才让我走了不少弯路”。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些选课的注意事项,以便你就读期间能够事半功倍。■第一个注意事项:选课中一定要留有选择余地在最终确定课程之前,应尽量多听不同的课程,以扩大自己的选择余地。认准一门课一修到底的做法既不明智,也很被动。因为个人的主观愿望可能与现实有很大差距。一门自以为很感兴趣的课程可能会在上过几次课后变得兴味索然,到那时无论是放弃此门课,或是另选一门课都已为时过晚。新生更要避免这种教训。一般学校都会给学生试听的时间,因此你可以在课程注册截止日期前尽量多选。具体来说,如果你决定在本学期选修2门课的话,可以先注册4~5门课,然后在“挑课期”内,赶着到各个课堂去试听,看具体内容、教授的水平和风格,以选出2门最喜欢也最能够胜任的课程。当然,对那些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中心的学生,可以紧紧围绕自己的方向和中心,有针对性地选习有关的课程,为造就自己成为某种专家而配套。■第二个注意事项:要作好调查,做到“知彼知己”在选定一门课之前,要多方收集课程内容的资料,多方了解授课教师的表现、考核要求、作业难度及课堂阅读量等多方面的情况,最好事先了解课程内容是否对你有用、你是否感兴趣、教授教研水平如何、为人如何、教学方式如何等等,以求“知彼知己”。你要通读这学期、下学期、前一两年的课程简介。因为选课应该是针对整个学位的运筹帷幄,不是一学期两学期的一城一池。同样的必选课,由不同老师教,可以是天壤之别。如果第二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教,那么值得等到下一年再修。另外,不必细读各门课程的简介,这个基本没有用。每个老师都会用美丽的学术语言描述自己的课程,从中根本看不出课程质量以及是否对自己的路子。最好的捷径是找到一位有见解、热心肠的学长,他可以几句话指出一门课的精妙,因为他或者选过此课,或者了解授课教授的功底和风格。要相信,只要有交流,就会有收获。选课在很大程度上是选老师。有的课老师给的成绩高,考试容易过;有的课老师管得比较严;有的老师口碑好,学生喜欢他的课,觉得能学到东西,而且对他的成绩评定标准感到满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时某门课的名称、内容相当吸引人,但若打听出该教授是个“Killer”,你又不可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这门课上,可考虑放弃该门课。所谓“杀手”教授通常有很多考试、作业,而且分数给得不高,一般而言不受学生欢迎。当然,有心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同学,可以着重考察教授的学术能力和观念等等。在对对象有了详细的了解后,再根据个人的基础和潜能,选择不同深度和难度的课程。另外,还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大学的考试不同于中学,中学的考试方式几乎全是笔试,大学课程的考核有的凭考试,有的凭作业,有的则兼而有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所习惯的考核方式来决定课程的取舍。最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考核方式,以求扬长避短,减轻学习压力。这是自知之明的需要。记住:充分和翔实的信息可以减少选课中的盲目性。反之,在选课中凭兴趣或实用办事,不讲究个人的条件及学习中的策略性,不作好调查,则可能在后来的选课中吃大亏,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可以多听听过来人的经验之谈。选课之前可以问问师兄师姐,哪些课老师讲得比较好,哪些课可以学到东西,毕竟选课是花时间去听的,付出了就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另外,还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一下专业课数量和难易程度,以便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知己知彼,选起课来才会有的放矢。■第三个注意事项:功课成绩很重要,但并不排斥兴趣每年到选课的时候,学校的BBS上就会有很多人问哪个老师给成绩高,哪个老师脾气好,这似乎成了自主选课的“并发症”。尤其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要看成绩,出国要看成绩,评奖学金更要看成绩,成绩被看成是评价一个学生能力的首要指标。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在一番折腾之后,锁定全校有名的“好人”,哪管兴趣和有用没用,只要成绩高就选,乐得悠闲自在。面对压力,选课时对成绩的关注固然没有错,但成绩高低不应成为选什么课的惟一标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自己喜欢的,才不会后悔。而且,从兴趣出发,就会有学的冲动,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过去,会去钻研,不惜时间与心血,一般来说成绩也不会差的。记住,早点让自己习惯于凭着兴趣做事,会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你的人格更具魅力。

国外孩子不同生活、学习方式的资料

美洲豹
既谓之人
您好,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外国学生怎样3337626133学习的 了解外国学生怎样学习 我喜欢在语文课堂上介绍国外学生怎样学习。80年代初,我开始订阅《外国教育动态》(后更名为《比较教育研究》),那上面有了适合于学生的内容,我便向学生介绍。 “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把爱国注意当做德育的内容,他们的学社国内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外国的德育课一般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美国教育家希柯斯先生讲:“假如我们要教给对付勒索他们零花钱或抄他们作业的小无赖。”不像我们的教育,小学讲为共产主义奋斗,中学讲建设社会主义,大学讲集体主义,两相对照,学生们觉得我强调的德育要少喊口号 ,多做实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脚下做起的要求事正确的。 在美国各校教书,最重要的一环事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如何针对学生的问题,科学地组织各类讨论。美国式地“油灯精神”,即学生是灯油,教师是灯芯,学生既为老师提供了只是动力,教师地指挥也照亮了学生。这种照亮地过程,绝不是以牺牲教师为代价,而是以师生相互促进、互通有无为基本特征,只有具备这种积极地“油灯精神”,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中国留学生高钢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到一所小学。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儿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而最让人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家长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儿子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微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这位家长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初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一是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这位家长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法,那时,他已30岁。 这位家长的儿子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用计算机和缩微胶卷系统查找他所需要地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 原来,他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儿子的变化促使这位家长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他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只是灌输,他们却想方设法把孩子们的眼光印象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在日本中小学,学生的考试成绩被输入微机,除了学生本人及其家长,任何人不得而知,不向全体学生公布。而且,同学之间,打听别人的成绩当然也不是礼貌的,是要受到抨击与谴责的。 在新加坡的课堂上,学生上课玩儿硬壳虫,老师就会让他侠客后写一篇关于硬壳虫的作文。 读《加拿大教育一瞥》这篇文章时,学生们感到加拿大有的学校确实是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主人。有的校长介绍说:“我们学校有500名学生,便有500张不同的课程表,学社国内完全科研按照自己的实际水平,每天、每节课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科目与教师,高高兴兴地听适合于自己实际的课。”这样灵活的组织方式,同样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读《美国教育掠影》一文,我的学生们对美国有的中学选修课竟达到几十门乃至,感到不可思议。说:我们刚刚讲了一点课外知识个别人就认为冲击了考试科目,这样理解学生得学习确实太狭隘了。” 12年前,上海10个县区得老师到我们班听课,我讲的是《外国教育动态》上刊登的文章《哥伦比亚少年教改营》……这个教改营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教育效果,也使我们班同学感到震惊,这样一个由犯罪青少年组织的小社会尚且管理得井井有条,我们这些并每组太大人生弯路得学生门,自己仅仅管理一个班级,就更应该井井有条了。 我也和学生讨论英国一些学校至今年仍没有废除提法,利和弊各有几分。 介绍得最多得还是前苏联教育。我个学生讲凯洛夫主张得“三中心”,也讲参见过凯洛夫教育学编写得赞可夫关于最近发展区得见解,讲巴班斯基课程最优化理论,讲的最多得是苏霍姆林斯基得教育理论与实践。 间美国首府洛克菲勒的孩子零用钱少的可怜;讲美国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宁肯靠领取救济金过活也不找父亲帮忙。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二个孩子,以自食其力,女儿当记者,儿子做商人(会计)。 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19岁时离开家,自己奋斗,从一名普通工人干起,人们称他是“一个始终不沾家庭光的人”。 学生们通过同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初恋爱
父亲节
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大二老学姐来回答一波~看到这个问题,3431353432也是勾起了我高考完报志愿时的回忆。高考发挥的比较一般,没有太多的院校供我选择,妈妈是数学老师,在妈妈的熏陶下,从小到大我对数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就想这报一个数学专业吧,就这样来了林大数学系。大学的数学专业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上大学前我以为,说是数学专业,其实也就学一本高等数学(也就是常说的高数)。没想到我还是太年轻了!数学专业不仅不学高数,学的学科更是五花八门。我们的课程分为专业课,公共选修课还有专业选修课。拿我自己的课表来说,大一在专业课上学习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以及解析几何。这三门学科也是大部分学校考研时要考的三本书。数分是在高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做一个延伸并新介绍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极限,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函数性质,积分,级数等等。高代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等等。高等代数其实是代数学基础,在数学系课程中相对比较简单。因为其高度形式化和抽象化,初学者往往不适应。解析几何则是将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更偏重于学生的几何思维。大二我学习了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c语言程序与设计,计算方法,实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几门专业课,还有离散数学与生物数学这两门专选课。大二与大一相比,不仅学习的课程数变多,难度也是大大增加(头发也掉的了)。这里说一下c语言程序与设计,是用c语言代码的形式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果考研方向与计算机有关,那么这门学科是一定要认真学习的。再说最让我“头秃”的实变函数,那是对数学更加深入的学习,定理的证明更是难上加难。再往后就是我们还没学习过的:复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学建模,近世代数,数理方程。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的选修课。总之,数学专业的课程是十分丰富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报考数学专业,虽然有一些难度,但是成就感也是非常高的。

大一选课,想问马哲和教师语言哪个老师好

炼形
故也
大学如何选课1.引子 “选课”这个词可以说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词语之一,你不仅会在一些学术刊物上看3363356535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论探讨,还会在各种报刊杂志上频繁搜索到这个字眼。我先摘引报纸上的一篇关于“选课”的文章,给读者一个感性的认识。 大学“选课”:自由并烦恼着每个新学期伊始,对所有奔忙于校园中的新身影和老面孔来说,选课都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大学生在享受自主选课制度带来的学习自由的同时,也不得不为此花上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平添烦恼。对大学生来说,选课究竟是美梦成真的大好时机,还是费时费力的多此一举呢?我们为此采访了一些复旦学生。自主选课做不到心想事成哲学系新生马晶:选课比高考填志愿还麻烦。入学的第二天晚上,全寝室就开始集体研究那本《本科生培养方案》。选课是我们从没经历过的事情,虽然许多专业课、文理平台课辅导员已经帮我们安排好了,可就挑那么一两门选修课也让我花去了一上午时间。原来以为交了选课表就跟交了高考志愿表一样万事大吉了,谁知上网一查有一半的课都没选上!选课真是个让人头痛的活,比高考填志愿还麻烦!社会学系大二学生许旖旎:“拿到篮里都是菜”。我今年大二了,起初选课时我很兴奋——大一时我们选课晚,课都被学长们选完了,所以没选到什么喜欢的课。好不容易熬到大二可以跟学长们一起选课了,想把一年级时想选而没选上的文理平台课都补上。起初我顺利地选上了所有想选的平台课,谁知不久后我原来选上的学分被“踢掉”了一半!后来知道是学校为了保护大一新生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于是也只好接受并尝试选其他的课。由于大一时我修的学分太少,所以为了赶学习进度,我只能“拿到篮里都是菜”,选上什么是什么了。物理系大四学生张致诚:临近毕业马哲还没选。大一、大二时以为高年级再去修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类的课会比较占优势,于是不知不觉一拖就拖到大四,想选时却怎么也选不上了。因为我已经开始实习和准备毕业论文,可以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时间实在很少。这个学期我只能选两个时间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但不幸的是两个时间段都没选上。于是万分焦急的我只能去苦苦哀求任课老师,在老师的签名同意之下,我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2.选课制为何物那么,选课制到底为何物?它又是如何由来的呢?选课既然这么让人头疼,为什么还要给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呢?希望下面这些介绍能解开你的疑惑。2.1定义及现状选课制,也称课程选修制,即允许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包括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进程。对于习惯了中小学课程(所有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而且科目从小学到高中有连续性)的大学新生来说,大学的课程多得令他们眼花缭乱,课程分类也比较复杂,因此选课对他们而言还是一件新鲜而陌生的事物。但大学的学习与选课有莫大的关系,必须了解它,才能掌握主动权。而要了解选课制,首先要对大学的课程设置有所认识。2.1.1大学课程简介大学的课程按大类来说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一般指学校或院系规定学生必须修习某课程,学校对必修课程一般有统一的要求和安排。选修是指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或专业需要自由选择修习某课程。简言之,必修就是必须修读,选修就是选择性修读。一般来说,基础性的知识都作为必修课程。有些知识不是基础性的,与兴趣和研究方向有关,这部分知识可以选择。这是大学与中学最大的不同之处。细分起来,必修课又分为全校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有全校性任选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跨院系选修课。必修课的分类各校差别一般不大,选修课的分类有一定差异。有的学校这几类课程同时存在;有的学校把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合并,叫专业选修课;有的学校全校性任选课和跨院系选修课是一回事,有的学校则分开,当然叫法会不一样。你选课前要做的一件主要的事就是搞清楚自己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每门课程的类型。因为学校和各院系对本科期间应修习的各种类型的课程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如果你不清楚或搞错了,有可能连毕业证书都拿不到。前几天,一个马上要毕业的大四学生对我说,有一种类型的课程他没选,原因是他一直以为自己选的一门课是那种类型的课程,问我有没有补救的办法,我只能摇摇头,对他说,刚入学时就让你们好好看发给你们的本科生手册,你偏不好好看,没办法,错误只能由你自己承担了。举这个例子就是希望你们不要再犯和他一样的错误,后悔药可没得吃。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大学的这些课程。全校必修课是指全校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外语课程、体育和军事理论课程、计算机课程,有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大学,还有数学课和法律课。这些课程一般全校统一要求并进行统一考核,至多在文科和理科生之间有些许的差别。专业必修课是指各院系规定本院系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这些课程为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学生治学和就业的适应能力。专业限选课又叫指定性选修课,它介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任选课之间,指学校或各院系对学生修习的课程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一般是在某几门课程或某一领域中要求学生至少选择其中的几门课程进行修习。专业任选课和全校公共任选课是自由选修,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或对某些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而开设的。跨院系选修课,从字面上讲,就是学生选择非本专业的课程进行修读。现在的大学一般都要求文科生选修一定学分的自然科学课程,要求理科生选修一定学分的文科课程,无论文理学生都要选修一定学分的艺术类课程。在很多高校,这种课程叫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而设置的课程,既注重学生专业方面的学习,又兼顾他们的全面发展。这种课程一般是面向全校学生,采用任选或限制性的选修方式。这种课程的开设,除了强调知识结构的合理和完整外,还给了学生寻找兴趣以及与多学科学生交流的机会。选择这样的课,课程不同,也就意味着你将拥有不同的同学。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建议大家在这类课程方面下点功夫,它给你带来的收益你可能都无法想像。目前,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覆盖面极广,涉及数学与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思想政治类、计算机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卫生类、基本技能类等,还有跨学科课程。这些类别的课程在不同学校的分布和所占的比重不一样。如清华大学语言类的课程占了1/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占了一半以上。下面给大家几个案例,来点感性认识。【实例】北京大学的素质教育通选课程分为5个领域:A.数学与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哲学与心理学;D.历史学;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毕业时必须修满16学分。具体的要求是:每个领域至少选修2学分,在E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其中必须有一门是艺术类课程)。获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学位的本科生,在A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清华大学:全校选修课分为文化素质、外语、体育3类。文化素质课程分为十大课组:历史与文化;文学;艺术欣赏与实践;哲学与社会思潮;写作;当代中国与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管理与法律;科学与技术;国防教育与学生工作。原则上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在以上10个课组中至少选修6个以上课组的若干门课程,必须修满13学分。经济管理、文学艺术、法学类专业本科生文化素质课程具体选修要求见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国人民大学为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任意选修课提高到20学分。学生的任意选修课学分可以在全校选修课、素质课、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菜单中自行选修。素质课分为自然科学课组、人文素质课组和艺术教育课组,学生需选择8学分的素质课。北京师范大学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教育心理类、艺术体育类课程。要求学生在任意选修课中选修16学分,其中文科学生必须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4学分,理科学生必须选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4学分,文理科学生必须选修艺术类课程2学分。一般说来,必修课都由学校和院系统一安排,给学生的选择余地较少,而选修课从性质上来说,是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增加学生治学的主动性,因而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在一些高校,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扩大学生的选课范围,他们对必修课的修习方式进行了改革。譬如,北京大学的课程体系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又有若干选择,通选课、全校任选课,甚至一些院系的必修课都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一些全校必修课,如政治课、体育课、文科计算机课程等,在保证必修课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开设了多个课堂,不再规定具体的修习时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内容和教师。清华大学提倡在各类课程组中规定必修学分,而不是必修课程,即在规定的必修学分中指定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中国农业大学从2003级新生开始,逐步将必修课也引入选修,把选课机制引入整个教学过程。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因学校性质和办学方向不同而有所不同。综合性大学的选修课占的比重要高于其他类型的高校,能达到40%,一般学校在25%~30%之间。如果你有幸在有很多课程可选择的学校里求学,那真是一大幸事,当然如前面报道里所指出的,你的烦恼也会增添不少。何去何从,由你自己决定了。另外,还要向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课程类型:校际选修课。为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拓展联合办学的新领域,我国一些地理位置临近的高校还开设了校际选修课。各校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校际间互相承认学分,学生也可共用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如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地区的16所高校联合组成教学共同体,各高校尽量将最受本校学生欢迎的课程拿出来。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了“营养与疾病”、“美容医学基础”等课程,北京体育大学开设了“时尚街舞”等,北京电影学院开设了“影片赏析”等。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6所高校也分别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向大学生开放选修课,其中,暨南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医学伦理学、生命科学等专业为主;华南师范大学以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为主;华南理工大学以工科、建筑类为主;华南农业大学则开放一些农业类课程。这些课程信息你可以从网上查询到,也可以去学校询问。但要记住,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选,只有你所在的学校是这些共同体中的一员,你才可以享受互相选课的权利。如果你有机会,又有精力,可千万别错过,因为你不仅可以享受别的学校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充分感受其他学校的学风、校风和教风。2.1.2大学选课模式介绍别看选课制的含义很简单,实际上花样很多,各大学的选课模式也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课程选课模式也不一样,相应地给学生的选择权利也有差异。有的学校采取网上选课,有的学校采取网上选课与面对面选课相结合,有的学校学生几乎不用选课。【实例】高校选课方式一览北京大学: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通选课、公选课以及全校必修课(含政治、体育、英语、计算机和军事理论等)。英语课在学生入学分段考试之后就按测试结果分班,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在网上自选英语课。专业必修课由学生所在院系统一安排。政治课、体育课、计算机课程和全校公选课直接由学生自己上网选课。通选课采取面对面和网上选课相结合的方式。在选课期间,每门通选课都有一个固定的选课教室。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到想选的课程的教室听任课教师讲解并和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填写选课单。如果留条的学生超过计划额,则由老师当场或第一周内决定谁能上这门课。其余的学生则只能指望选上的同学在网上退课后再补选。北大在网上给已经满额的课程亮起“红灯”,“红灯”一灭便是“乘虚而入”的好机会。上海财经大学:学生一进校就会拿到大学4年的课程安排表。每学期按专业不同都有固定统一的课程表,一般学生完全不用选课。上海财大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采取奖励学分制,即每学期平均绩点在3.4以上的学生可以提前选修4学分的课程,平均绩点在3.7以上的学生可以提前选修6学分的课程。这些选修课程均为其今后的必修课程,在网上挂牌,学生上网自选。同济大学:学生在大一时除了可自选一门公共选修课程之外,其他课程均按专业统一安排。之后每学期学生可自选1~2门公共选修课,其余课程科目仍为统一安排,但学生可自选上课时间和授课教师。公共选修课程采取随机分批轮流上网选课的方法。上海交通大学:每学期由各院系向本院系学生开出一张推荐课表,内容包括英语课、政治课、专业必修课等,学生根据推荐课表所列科目可选择授课老师和上课时间。推荐课表的选课分为两轮,在第一轮选课中未能选上所有课程的学生可参加一周后的第二轮选课,在第一轮选课的剩余名额中继续选择。第三轮选课时选公共选修课程,除大一第一学期不能选修公共课程外,学校对之后每学期选修的公共课程数没有任何限制,只是对文理科学生在所选科目要求上有所不同。2.2选课制的理念这一部分的知识你读起来可能有点枯燥,可能会觉得和你没什么关系。实则不然,它可是影响你选课最深层次的东西——观念。不同的观念会让你作出不同的课程选择。至于这个不同在哪儿,你了解了选课制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就明白了。选课制的思想基础源自德国的学术自由的原则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学习自由。从它产生到现在,主导选课制的理念不外乎两种:追求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张扬学习自由。但这两者之间总是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虽然改革者们并未因执其一端而不顾另一端,并力图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但在运行过程中,这两种理念的表现形式常常是冲突的。人们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总是在二者之间摆动,或侧重合理知识结构的获得,或侧重于人的自由的充分舒展。以张扬学习自由为理念的人提倡自由选修制,他们认为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能负起责任,强调学生的爱好和特殊才能应当在教育中受到尊重,主张大学应满足学生不同的要求和爱好,允许学生自由选课。追求合理知识结构的人提倡集中和分配制,他们针对自由选修制造成的学生知识零乱和肤浅的弊端,主张对学生选课的自由作一定程度的限制。但这两种制度又各有弊端:自由选修制给了学生充分发展的自由,但它过高估计了学生自由选修的能力。学生选课的过分自由引起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和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的丧失成为许多人批评的焦点。集中和分配制在一定程度上既保证专业课学习的深度,又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的广度,为学生的个人爱好留有适当的余地。但问题在于,对集中的领域与分配的领域怎样组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还无人能提出合理明确的答案。至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哪一所大学敢说自己真正找到了知识的合理结构和人的自由发展之间和谐统一的途径。这也是这两种制度并存的原因所在。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侧重点而决定采用哪种制度。实际上,我国的很多高校对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界定以及各类课程所占比例的划分,也是寻求选课制两种理念的张力在“度”上平衡的表现。2.3为什么要给学生选课的权利〖媒体链接〗愿意为自由付出“代价”中国青年报 从发一张课程表到学生自己选课排课,从只能排队到机房选课到可以在任何地方选课,复旦的选课制度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在一次次的尝试和变化中走到今天。自主选课令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由,但它时不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使学生选不上想选的课,因而学生时常会对它生出一些“不满”。但大多数学生表示,这些“不满”是为“自由”付出的代价。学生认为,现行的选课制度的确存在不完美的地方,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老生常谈的教育资源稀缺问题,而这个问题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的。但不管怎样,与过去的复旦相比,还是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上的自由。如果复旦至今沿袭发课程表的做法,也就不会横生诸多枝节,但相应的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也就没有了。那么选课制对学生来说到底有什么好处,值得学校这么大力推广,学生也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呢?其一,我们知道,一个人并不是很早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专长之所在,因此,对某些人来说,在作出最后决定之前,一个摸索与尝试的阶段是十分必要的。在北京大学,因选修了非本专业的一门课程而对这个专业产生兴趣,继而继续深造(在国内或去国外读研究生)的事例并不少见。因此,在初入高等学府面临无数选择时先采取开放的态度,面向知识海洋多开几个窗口,大胆尝试,待逐渐明确兴趣所在后再下功夫钻研,会更有成就。其二,年轻人的爱好和长处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尽可能使他们每个人的爱好和长处得以充分发展。若用一套课程把不同爱好、不同长处的学生捆在一起学习,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爱之实足以害之,使许多学生的爱好、长处被抑制、被伤害。而选课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学习程度,各取所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学生的爱好和长处得以迅速成长和较好发挥。可以说,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选课制被接受并受到青睐的最根本原因。它给了学生对于学什么的问题以很大的自主权。当然,不能说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充分地利用选课制的优点,但只要这种制度存在,任何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成才的最好机会。其三,选修课还有一个好处,可称为“自由市场效应”,老同学会给你介绍经验说,某某教授好说话,选他的课可得高分,不费力气。这样学生通过选修课能得以主动地调配学习精力,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每门课上都花费同样大的力气不仅自己很累,还有可能落得个什么都学不好的结果,而且你还会因此而失去很多生活乐趣。其四,选课制的存在,能让学生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站在讲台上讲课与真正讲好课有天壤之别,大学生一般都有较好的鉴别力,他们怎么肯把宝贵的时光花去听索然无味的讲课呢。而且,现在的学生要交学费,交钱就自然有权利获得好的教育。因此,自主选课在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的同时,也在老师中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优者门庭若市,差者门可罗雀,一切都变得很现实。老师们必须不断完善自我来吸引学生,即便是人气很高的老师也并非高枕无忧。有竞争,自然就存在优胜劣汰,学生不喜欢不愿意听的课程自然就会被淘汰出局。如果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就要懂得追求上天赋予你的正当权利。3.选课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课程可选,只要在学校提供的课程范围内选够学分,就可以拿到学位。但同时因为多了自由,选课也变得极为重要,选课决策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顺利进展,所以,选课可是一门大学问,选到好的课,不仅让你学到很多的东西,而且兴许可以得到很不错的成绩。一句英语谚语说得好:Well begun , half gone .(能善其始,事成其半)。记得曾和一个学生聊起选课的事情,他说,“刚入学时,面对课程表一头雾水,上了半学期还看不到彼岸。当时就是因为没有人来告诉我,才让我走了不少弯路”。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些选课的注意事项,以便你就读期间能够事半功倍。■第一个注意事项:选课中一定要留有选择余地在最终确定课程之前,应尽量多听不同的课程,以扩大自己的选择余地。认准一门课一修到底的做法既不明智,也很被动。因为个人的主观愿望可能与现实有很大差距。一门自以为很感兴趣的课程可能会在上过几次课后变得兴味索然,到那时无论是放弃此门课,或是另选一门课都已为时过晚。新生更要避免这种教训。一般学校都会给学生试听的时间,因此你可以在课程注册截止日期前尽量多选。具体来说,如果你决定在本学期选修2门课的话,可以先注册4~5门课,然后在“挑课期”内,赶着到各个课堂去试听,看具体内容、教授的水平和风格,以选出2门最喜欢也最能够胜任的课程。当然,对那些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中心的学生,可以紧紧围绕自己的方向和中心,有针对性地选习有关的课程,为造就自己成为某种专家而配套。■第二个注意事项:要作好调查,做到“知彼知己”在选定一门课之前,要多方收集课程内容的资料,多方了解授课教师的表现、考核要求、作业难度及课堂阅读量等多方面的情况,最好事先了解课程内容是否对你有用、你是否感兴趣、教授教研水平如何、为人如何、教学方式如何等等,以求“知彼知己”。你要通读这学期、下学期、前一两年的课程简介。因为选课应该是针对整个学位的运筹帷幄,不是一学期两学期的一城一池。同样的必选课,由不同老师教,可以是天壤之别。如果第二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教,那么值得等到下一年再修。另外,不必细读各门课程的简介,这个基本没有用。每个老师都会用美丽的学术语言描述自己的课程,从中根本看不出课程质量以及是否对自己的路子。最好的捷径是找到一位有见解、热心肠的学长,他可以几句话指出一门课的精妙,因为他或者选过此课,或者了解授课教授的功底和风格。要相信,只要有交流,就会有收获。选课在很大程度上是选老师。有的课老师给的成绩高,考试容易过;有的课老师管得比较严;有的老师口碑好,学生喜欢他的课,觉得能学到东西,而且对他的成绩评定标准感到满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时某门课的名称、内容相当吸引人,但若打听出该教授是个“Killer”,你又不可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这门课上,可考虑放弃该门课。所谓“杀手”教授通常有很多考试、作业,而且分数给得不高,一般而言不受学生欢迎。当然,有心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同学,可以着重考察教授的学术能力和观念等等。在对对象有了详细的了解后,再根据个人的基础和潜能,选择不同深度和难度的课程。另外,还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大学的考试不同于中学,中学的考试方式几乎全是笔试,大学课程的考核有的凭考试,有的凭作业,有的则兼而有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所习惯的考核方式来决定课程的取舍。最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考核方式,以求扬长避短,减轻学习压力。这是自知之明的需要。记住:充分和翔实的信息可以减少选课中的盲目性。反之,在选课中凭兴趣或实用办事,不讲究个人的条件及学习中的策略性,不作好调查,则可能在后来的选课中吃大亏,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可以多听听过来人的经验之谈。选课之前可以问问师兄师姐,哪些课老师讲得比较好,哪些课可以学到东西,毕竟选课是花时间去听的,付出了就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另外,还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一下专业课数量和难易程度,以便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知己知彼,选起课来才会有的放矢。■第三个注意事项:功课成绩很重要,但并不排斥兴趣每年到选课的时候,学校的BBS上就会有很多人问哪个老师给成绩高,哪个老师脾气好,这似乎成了自主选课的“并发症”。尤其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要看成绩,出国要看成绩,评奖学金更要看成绩,成绩被看成是评价一个学生能力的首要指标。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在一番折腾之后,锁定全校有名的“好人”,哪管兴趣和有用没用,只要成绩高就选,乐得悠闲自在。面对压力,选课时对成绩的关注固然没有错,但成绩高低不应成为选什么课的惟一标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自己喜欢的,才不会后悔。而且,从兴趣出发,就会有学的冲动,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过去,会去钻研,不惜时间与心血,一般来说成绩也不会差的。记住,早点让自己习惯于凭着兴趣做事,会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你的人格更具魅力。

中文系有哪些基本课程?

无无
理知
中文系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和语文教育、文秘三个专业。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 学制四年主干课程: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美学专业名称:语文教育 学制三年主干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概论、文学批评原理、写作、美学概论等学科主干课程。专业名称:文秘 学制三年主干课程:秘书学概论、社会学概论、中外秘书比较、秘书事务、办公自动化处理、数字信息处理、互联网应用技术基础、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文书学、领导科学、行政法学、机关管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市场经济概论、企业管理概论、市场营销学、摄影摄像、汽车驾驶等课程。扩展资料:汉语言文学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语言文学百度百科-语文教育百度百科-文秘专业

跪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本科生课程表

三言
过江龙
这个还真没有的 你是全日制的吗 全日制的可以问你的辅导员呀我是外校的本科生,想到北师旁听追答o 那你可以去到北师找一个他们学校的学生 和你一个专业的 问他们借用一下 这些都是可以的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课表

葛嫩娘
古犹今也
港大学生的课表是自己排课的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人课多有人课少只拿一份的话很难比较的把email地址发给我,我这有一份我自己做的,可能不太全。boymeetboy@163.com 谢谢追答只是要港大的教育学院的专业对吗?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系教育学09年课程表

怪声音
你jj怎么连这都不知道,你在文理学院进如教务系统,里面有课程安排自己下载我在外面进不去你要那个班级的 留个邮箱可以的话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