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
2007年12月19日 淮阴区王营镇一中 金桃红 一、积极开发语文教材资源 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除了教师手中的教科书、指导用书、学习辅助读物外,各种图书资源、报刊杂志、录像录音、光盘、计算机软件以及网络信息化资源都可以理解为教材。教师应该为不同年级的学生精心设计并挑选适合这个年龄段学习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享这些资源,开拓视野,强化情感体验,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二、充分利用校内语文条件性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如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环境、电教设备以及师生经验等都是最直接最显现的语文课程资源。这些自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丰富性都具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应充分开发挖掘,让可以利用的校内资源“活”起来,让学生通过观察,丰富自己的语文信息。 三、广泛搜集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学生的生活是全方位的,语文要素性资源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学生家庭、社会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语文课程资源观念,强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校外课程资源,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四、学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学生学习语文具有接受能力强、记忆力好等特点和优越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他们,遵循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看、听、说、读、练、玩等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人格品质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五、教师本身也是待开发的教育资源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就要特别注重自身的技能构成。学生喜欢博学的老师,喜欢涵盖大量信息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常常用新知识为自己充电,还要通过各种渠道,从各学科中汲取各个方面的知识,做知识的富有者;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以,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要讲求语言文明,举止文雅,要注意自己的美学修养,注意启迪学生爱美的天性。 淮安日报2 浅谈语文实践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贵州省安龙县兴隆中学 胡学政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综合实践课。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资源可以从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去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 语文综合实践课 资源 开发 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语文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课文的教学,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学生语文积累贫乏,综合素质低下,创新能力薄弱。当前进行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综合实践能力逐渐得到重视,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又因其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容易产生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一、对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资源的认识。 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资源是活动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其中,教师决定了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是最重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 由于不同的教育情境,语文综合实践课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资源状况比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落后,农村比城市落后。造成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识别、开发和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从而造成了许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资源的开发。 从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实践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笔者的家乡——贵州安龙,历史文明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很丰富:有明十八先生墓、招堤、卧龙洞、笃山溶洞群、有仙鹤坪自然风景区、香车河、青龙山一线天、打凼民族风光……带着学生去亲临、去体会。在青山、蓝天、白云间,在万亩杜鹃、千亩茶园中,在百鸟争鸣的音韵里,学生细心观察、试着感悟,他们发现并欣赏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想把这一切都表达出来,于是他们尝试着说、尝试着写,这些纯真、优美的话语就像课本中的美文。在接触自然中他们甚至还产生了许多疑惑,好奇心驱动他们去询问师长、去查寻资料,去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而这时初中学生最爱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及科普科幻读物又与自然达成了默契,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学校)——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实践课堂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到工厂、城市、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黑板报、墙报、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人文资源。 三、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证、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作文、课文故事串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词语、成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集、摘录、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办手抄报,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当然,随着网络这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出现,校内、校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界线正在逐渐被打破,校内、校外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二)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自然、社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等。其中社会文化可以有文化艺术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艺术设施(如布告栏、黑板报、读报窗、宣传廊等),文化艺术环境(如建筑雕塑、园林花卉、标牌广告、书画走廊等)。 1、在生活中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切未知的、可望不可及的领域都是他们兴趣的触觉所在,他们渴望自己独立,渴望体会预想中的人生,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有他们无限的遐想。这时不妨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发布会等。如指导学生对本地区水资源利用进行调查,分组分工查找有关文献资料,采访有关人士,通过电脑咨询、下载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化学实验和分析进一步了解本地水源的特点和问题,邀请有关专家亲临指导,师生共同研讨写出调查报告,进行宣传展览,通讯报道,倡议保护水资源、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等系列活动。这样的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她的带领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活动中他们还学会团结合作、勇于挑战,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用语文服务社会。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而不用等于没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会服务。比如“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一改以往局限于教室“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单调、沉寂,把学生整个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去翻阅书报杂志,考辨大街小巷的用字,家居对联等,区分正误。这样,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形式,如当读报员为小朋友和老人读报;当小记者报道新人新事;当采风员收集介绍家乡民俗;当发言人宣传科普知识等等。 (三)家庭资源的利用。家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 家庭是爱的摇篮,对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在于“关爱”,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在被关爱中,学生学会去关爱别人,有了这种“情感的操练”,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审美、鉴赏作品的能力,从而成为审美的人。笔者现在所带学生都来自农村,全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也就有了很多不曾有过的体会。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就充分挖掘他们这一方面的家庭资源,学生有着说不完的体验,对文章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回忆着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诉诸于文,真挚动人;他们尝试着为父母分忧解难,动力所在,加倍努力。 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轻松,初中学生好游戏、好模仿,而又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劳动、出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他们看着、学着、模仿着。活的语言总是存在于认识和交往之中:学会听,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学会说,说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在交往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更有了平时在学校里所没有的经历,不知不觉中他们学着语文、用着语文。 各个家庭不同,学生的经历不同,家庭资源也不同。我的一位学生(同时也是我的亲戚),她叫黎国梅,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姐弟三人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极其艰苦,靠着社会及好心人的资助才得以读书。但正是她靠着这份特殊的家庭资源努力学习和我在教学中的鼓励,他的作文比别的同学多了一份踏实,多了一份特殊的亲情。 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资源,他们在不断积累这份家庭资源,不断开采,不断利用。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得其生活之源,是鲜活的、动态的、多元的。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授学生以渔,交给学生以方法,以开其源,活其流,这样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前景将会广阔无边。注:此文荣获2004年11月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