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学考研,311考试需要准备哪些参考书

大决赛
敢问何故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参考书目如下:1、《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作者: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2、《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作者:王道俊、郭文安3、《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儒德、陈琦4、《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孙培青5、《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作者:吴式颖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作者:裴娣娜311教育学属于教育学学硕 ,由教育部统一命题,比较好的院校有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华中师大、陕西师大。相比较来说分数线是比国家线高一些的,但是师范类院校里面除了北师大之外,其他所有的院校都是参照国家线,然后不同的专业每个学校的分数线也是不一样的!扩展资料1、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2、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参考资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教育学专业考研全面解析

教育学考研311统考参考书有哪些?

斫轮
神化
我之前考的就是311教育学,用的下面几本书,觉得还不错,推荐给你看看。希望对你考试复习有帮助!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抄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袭社 刘儒德、陈琦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推荐)百、《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推荐)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复习资料:读思研《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习题精编及历年真题解析》专业课的书也就是这些了!

311教育学考研推荐书目

黑山羊
花簪
1、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重点推荐)2、教育史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点推荐)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重点推荐)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重点推荐)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上海教育出版社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4、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4.《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育原理(修订版)》(孙喜亭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教育概论》(叶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原理》(袁振国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现代教育论(第二版)》(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9.《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王炳照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2.《外国教育史(修订本 上册)》(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3.《外国教育史(修订本 下册)》(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教育心理学》(冯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15.《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6.《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7.《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8.《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19.《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的参考书有哪些

人犹效之
冯契
1.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基础》 十二院校编 《教育学》 王道俊 王汉澜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中外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 3.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汝德 《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4.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考研333教育综合和311教育学综合有什么区别?

恩仇劫
光头佬
一、什么是311研究生招生目录上会有专业课代码,如果你考的是教育学,你的专业课代码前写的是311,你就是参加的教育学统考。311是针对教育学硕士的。二、什么是333333是院校自主命题的教育学综合专业课代码。333是针对教育硕士。1、333教育综合的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2、333教育综合试题都是主观题,题型结构包括名词解释题(6小题共30分)简答题(4小题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共80分)3、由各招生院校自主命题。部分学校有指定参考书目。去学校官网查看。三、统考311和333自主命题的区别统考由国家出题,地区阅卷,参考国家线划线录取。自主命题由所考学校出参考书,所考学校出题,所考学校阅卷,有的学校参考国家线划线录取,有的学校自己划线录取。1、考试对象不同。333教育综合是教育学考研中专业硕士的考试科目,311教育学基础是教育学考研中的学术硕士的考试科目。2、考试内容不同。333教育综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内容涉及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理论性强,比较抽象,总分是150分。311教育学基础考试,内容虽然也是上述4门课的内容,但有相当数量的题目是结合实际的,总分300分。311教育综合是学校自主命题,333教育综合是国家统考,那么311复习参考书目是按学校提供参考书目,其实对比一下五本书一样,就是333多了一本教育研究方法。四、自主命题复习参考有的自主命题学校的参考书和311一样,那么你可以参考311进行复习。有的学校给了有参考书,那么就要以学校的参考书为主。有的学校是没有参考书的,那么最好是参考311复习。附: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 1、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 黄济、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1996年重印 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教育史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裴娣娜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袁振国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6考研,请问311教育基础综合的参考书目有哪些

战区
体同
1、16考研,311教育基础综合是全国统考,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可以使用大学同名教材。2、可以参考网上推荐的一些教材,如北师大的指定参考书目(相同的择一即可):《现代教育论》,黄济 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复习资料可以看类似备考指南或考研大纲解析等。

311教育学考研大纲是什么意思?

过去篇
神鬼神帝
  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Ⅱ、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 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 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 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07、11单选)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0单选)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09、10、12单选)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07、12单选)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12单选)(13论述);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08单选)(12简答);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08单选)。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见《教育学》 “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10单选)  2.心理起源说(11单选)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13单选);教育万能论(09辨析);人力资本论(09单选);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07论述)(09单选)(10单选)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10论述)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07论述)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可塑性(13单选);发展的不平衡性(07、11、12单选)。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08单选)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07论述)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10单选);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09简答)(13单选)与个体社会化(13单选)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10简答)(13单选)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07、08辨析)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13论述)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10单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3单选)。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历年选择题);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07、08辨析)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08单选)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11单选)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10、11单选)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0单选)  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13单选)。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08单选)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13单选)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07论述)(08单选)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定义(10辨析);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07单选)(13简答);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二)课程类型(08单选)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09单选):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08简答)(11、13单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课程编制  1.泰勒原理(09单选)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课程日标(07简答)  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09单选)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5.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07、10单选);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10辨析);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10论述);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10单选);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07辨析);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07单选);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10单选);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07单选);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08论述)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07单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09单选)  3.学业成就评价  4.教学评价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务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13论述)  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  (三)德育过程(07简答)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五)德育方法(09论述)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09、12单选);体谅模式(08简答)(10、13单选);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专业论文、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311教育学考研大纲考点30等内容。

内蒙古师范大学311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

其死也薄
似口
读思研《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习题精编及历年真题解析》上下册 徐乐乐,世界图书出版社 (历年考过学长推荐必读)本书能帮助考生迅速了解把握出题形势和答题方法,考点明确、重点突出覆盖面广。有完整的的历年真题及其详尽解析,让考生熟练掌握考试点。为了让考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本书练习题和真题答案解析不同程度回顾相关知识背景和知识链条,帮助考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本书配有作者全程讲课视频)读思研《考研教育学考点·重点·难点预测及解析》作者:徐乐乐 助力考生全程复习把握考试的考试点 和 重点难点。读思研《考研教育学核心考点》(背诵版)作者:徐乐乐 适合考生后期冲刺把握核心考点及背诵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第三版(学长推荐必读)311必考的参考书,内容新颖,介绍了当代的教育学的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知识,大多数的考试题均来自这本书,但这本书不是所有章节都考,只考大纲中介绍到的知识点。《教育学》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七版(学长推荐选读)中外教史《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学长推荐必读)孙培青老师这本书是目前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也是体系最完善的中国教育史教材,并且,这本书与311大纲完全吻合,除此之外,如有时间,还可以将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作为补充读物,如果没有时间,孙培青的这一本就足够了。《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学长推荐必读)吴式颖老师的这本书是目前中国最权威最详实,体系最完整的外国教育史教材,与311大纲的体系完全吻合。这本书内容丰富,涉及各地区,各国家,史料详实,在外国教育史这个科目上,建议读这一本即可。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学长推荐必读)这本书是中国最权威的教心教材,也是教育学、心理学考研的必读教材,专业词汇很多,理论介绍也多,但是由于专业词汇多,所以初次读书有点难理解,往往很多考生读书到第2-3轮才能理解,但是这本书的介绍深层次,全方位。虽然有点难,但是却是教育学考研最应该读的书,这本书理解好了,考试一定可以过关。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学长推荐必读)裴娣娜老师的教研教材写得很好,与311大纲略有不同,但是是目前我们能使用的最好的教研参考书。缺点是理论介绍深刻,案例有点少,理解不易。优点:知识介绍全面,深刻,几乎覆盖我们考试的所有考点。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的内容大体上就是如此,作为考研的专业课,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合理利用好复习时间,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教育学考研用什么教材?教育学是全国统考,那教材是不是也是指定的?

小星
永濑
我也是准备11年考研的,我不是前辈啊,但是我查了一点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共考三门:英语、政治、311教育学基础综合311教育学综合里面包括五门: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 政治100分英语100分311教育学综合300分我觉得具体你可以看看10的大纲解析,也是很厚的一本书啊~因为我们班同学考的是教育学哈~ 教育部公布了教育学统考大纲,但并未给出参考书目的指导意见。根据大纲的要求和丰富的辅导经验,文都教育的老师与教育学考试辅导研究组向广大考生推荐以下参考书目,考生务必把握住主要的教材,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带★的为首选教材。(一)教育学原理:(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北师大)(张斌贤,教育学院院长、石中英,研究生院院长)★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这本书最早是近年出版的教育学的权威著作,已作为广大师范院校教育类专业的教材。在体系编排上它也与其他同类教材编排差不多,但它每一章的写作都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每一章的写作体例为【内容摘要】【学习目标】【关键词】【正文】【主要结论与应用】【学习评价】【学术动态】【参考文献】。这本书是集合了众多师范名校教育学专家的近期研究成果,建议大家要不仅从本书的正文中学习到考研大纲中应该掌握的东西,更要好好利用【学术动态】部分,好好把握其提出本领域内正在研究的热点问题及现状,以达到培养考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拓宽学习视野、深入研究的愿望。建议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就根据本书编排的特点,认真总结,吸取精华。(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4,教育、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5-12学校教育[制度、课程、教学(上中下)电化教学、德育(上下)美育、体、劳、课外、班主任、教师、学校管理](华中)(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华东师大1)★(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2)(5)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新版),教育科学出版社这本书在教育学教材编排上体现了立意新、体系新、内容新这三个特点。在立意上它把教育问题的一些理论、思想、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讨论,掌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包括教育观念和方法。在体系上该书打破了旧的四大块理论体系,力图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全书分上、下篇,上篇是讨论教育内部的问题,包括教育的各种要素:理论要素、人员要素、信息要素(课程内容)、管理要素。下篇是讨论教育外部的关系问题,包括教育的两大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由此而引发的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科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在内容上对于每一个问题,不是列出现存的概念和结论,而且介绍当代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新观点、新认识、新理论。说明:以上三本综合起来基本包括了全部大纲上的点,而且是公认的最权威的书目之一。尤其是《当代教育学》,2008年大纲新增的地方很多是取自这本书。但是每本书都不全,而且每本书上都要很多根本用不着看的东西,所以大家要对照大纲,取其精华。(二)中外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孙吴的这两本书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识点,而且标准答案明显是参考的这两本书,所以有这两本书应该是足够了。如果有时间,以下两本书也可以看看: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天一等主编《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修订版)(三)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四)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教育科研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说明:第一本裴娣娜的很详细,与大纲相符,如果有这本的话以这本为主。最后关头有一本大纲解析做为补充。希望这些对你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