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人
1、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由于社会、家庭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一大批“问题学生”,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和上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看到,能否更好地实现“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真正体现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和社会综合治理的成果能否得到巩固。本课题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对我校“问题学生”通过问卷、心理咨询、师生座谈、举办专栏等形式进行研究。在工作实施中,我们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一手抓研究,一手抓转化,循序渐进,抓反复、反复抓,一定会抓出实效,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课题的主持人拥有多年的管理经验,组织能力强。参与教师均是一线教师,研究水平高。课题组成员均参加者过“十五”期间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学校有一定的教学设备、各类资料和充足的经费来保障该课题的实施。 2、市内外研究现状 如何转化“问题学生”,这一课题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内外许多学校在有关教育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问题学生”已产生了新的变化,相应的方法和对策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本课题通过研究“问题学生”的特征、成因和类型,必将会探索出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适应新形势的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与途径。 3、课题的界定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表现为厌学、违纪、打架,甚至偷盗。“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受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通过学生内部的心理活动即身心发展过程中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逐渐形成所谓双差生或后进生的,现在的称谓应该是“问题学生”更为合适。 问题学生虽然在学校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他们能量大,辐射面广,是集体中的消极因素,常常拖班级的后腿甚至影响学校声誉。他们一般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处事机灵胆子大,重感情讲义气,要教育好他们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细致的和更需要耐心的教育工作。问题学生有存在的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并以相应对策矫治,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实验假说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转化“问题学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假如通过这一课题的实施,我校确立了以“爱”为中心,以“典、线、面”(典是典型教师,线为班主任为主线,面为全体教师)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倡导班主任、任课教师树立“转变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光荣”的观念,建立“问题学生”帮教制,一定会使我校教职工不断克服转化“问题学生”中所遇到的困难,增强做此项工作的自学性;一定会调动各方面因素,形成合力做好这项工作;也一定会做到“问题学生”的彻底转化并能健康发展;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更符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成为有很高声誉的育人摇篮。 三、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课题的实施,能总结出“问题学生”的特征、成因和类型,探索出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适应新形势的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与途径,拿出一定的经验来。 2、工作目标使教师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得到显著提高,“问题学生”身心和精神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3、育人目标 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转化“问题学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重新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让问题学生能够战胜自我、自立自强,融入到大家庭中。 四、实验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集教育政策与法规、师德建设和教育艺术等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系统工程,主要分以下内容: 1、问题学生存在的现状分析研究 2、问题学生的诊断研究 3、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研究 4、问题学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5、问题学生的跟踪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