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无极
如何开展教研活动作者: 赵永菊 (通识 甘肃平凉静宁二期通识二班 ) 多数学校的科组长并不能真正起到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因为科组长自己平时从没有看重自己组长的身份,当然也就对当组长所担负的责任认识不到位,他们通常会认为这毕竟不是什么行政职务,不必太认真。其二,是因为多数科组长在教研活动中并不能发挥导向作用,有的是因为组长虽然有水平但不好意思发挥自己的能力,有的是因为组长自己实在缺乏教研能力。如今,我们学校已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了“知危争先、重学思辨”的风气,目前,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组长队伍”,并把该项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首要工作来开展,这也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先决条件。一、科组长要因时而“变”,以“变”应“变”,方能胜任工作“变”主要包括下列两点:“变”检查者、督促者与指导者为“平等中的首席”;“变”传统教研手段为现代复合型教研手段。当前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思想的变革,还包括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实事求是地讲,作为科组长,是与教师一同“走”进课程改革的,也并不比一线教师“高明”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落后”一些。而在传统教学环境中积累的一些教研“优势”也荡然无存,甚或“阻碍”课程改革的推进。因此,科组长不但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科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还要转变教研方式,由原先的检查者、督促者与指导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做到这一点,科组长首先就要“沉”入基层,“沉”入备课组,“沉”入教室,“蹲点式”参与年级组的教研活动,“下水式”投入课堂教学中,“朋友式”指导教师与学生。更为关键的,科组长还应发挥好“首席”的作用:反思教学思想是否与时俱进,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落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反思教学方式、手段是否改革创新,反思测试与评价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而且要组织教师展开高效研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来。当然,这些“反思”与“研讨”应该建立在充分尊重教师主体意识的基础之上,才有利于推动科组教研的顺利开展。“变”传统教研手段为现代复合型教研手段。“面对面”召开教研会议、组织集体备课等传统教研手段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如时间间隔大、指导缺乏个别化等问题。当前,制约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瓶颈”就是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驾驭文本教学的能力,而这些仅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是远远不够的,仅靠传统教研手段来实施“专业引领”也是不够的。科组长必须有效整合传统教研手段的优势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创设数字化的教研环境,实施全天候教研引领。借助现代复合型教研手段实施专业引领,积极开展网络教研,能够弥补单一传统教研手段带来的不足,提升教研效率,放大教研成果,有利于引导教师快速走向专业成熟。二、教研活动的目标、宗旨和理念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宗旨:在表现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实现发展。理念:自培、互动、共享我们要以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强调在理论指导下,在专业引领下的实践研究。一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二要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提炼,三要注重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源自教师实际需求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研才是最具有活力的!教研活动,本着让老师提高的原则很重要。其实,每个老师都有上进心,缺乏的是有力的指导、支持,经常给老师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新办法会受欢迎的,大道理谁都明白,说多了,就厌烦了。大家一起讨论,向优秀教师,向名家学习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大家互相说课,听课,评课,效果也可以;再就是平时老师们可以把自己上课时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定期交流也可以;听课——评课——交流——反思——教研,教研活动与听推门课相结合,及时掌握教师教学情况的第一手信息也可以。把自培、互动、共享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目的,让每一位教师“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着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的东西再研究”,亲身体验“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见教研流程)三、打造书香科组,营造学习氛围。科组长如果能够气定神闲地研究教育教学及管理问题,就一定会带动越来越多的教师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事实上也是如此,凡是教研风气比较浓厚,教研活动真正抓出成效的学校,其管理者通常都能首先要求自己做好研究工作。这并不是说学校管理者个个都必须成为教研能手,关键是管理者必须是出于真诚,真正是要通过研究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做了就能使自己成为校内教研活动的最好带动者,既提高了自己又促进了别人提高,利己利人。在进行学习时,一般可采取这样的学习模式:读书、学习→← 实践、交流→← 反思、提升。科组长通过读书学习,得到理论提高,能促进自己在实践、交流中的研究、指导能力,能够更有深度地对实践进行反思,对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反过来,在实践、反思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又需要读书、学习来解惑。从而形成这样一个循环的学习模式。科组长组织开展读书、学习活动要做到以下“四多四少”:多鼓励、少批驳;多反思、少专断;多探讨、少强加;多现实、少形式。四、建设独具特色的科组语文科组:沙龙式教研 数学科组:网上教研英语科组:中西结合式教研 综合科组:团队合作式教研(英语教师的教研既是讨论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教学的艺术,又是提高自我,加强口语训练的过程。)五、如何开展教研活动1、目标协作式。这种形式的教研是指某一个小组成员间密切协作,完成一个教学专题的研究。小组成员间是积极配合的,既动脑、动口又动手;目标是较小而具体的,可以是设计一个课例,讨论一个案例,或是解决教师教学中一个困惑的问题。它的特点是教师向教师发出邀请,在科组长的组织和服务下,由教师主持,同伴与同伴座谈、讨论或观摩等,大家积极思维,畅所欲言,说自己的认识,谈自己的创意,共同配合,完成一个课件制作或解决一个问题等。所研讨的问题都是来自教师亲身实践中,以教师熟悉的专业生活为原点,共同探索未知的知识,体验共同的创造。小组教师都可以成为主角,人人成为主体,呈现出和谐协作的专业氛围。2、亮点展示式。这种教研形式多是指富有鲜明精彩亮点的观摩教学活动,也可以是课例研讨活动。在设计这种观摩教学课时,通常是教研组与做课教师(骨干教师)针对某个专题,突出某几个亮点,共同研制、设计。大家的共同研制,一般要历经苦心智,劳筋骨、共同创意、共同感到满意的设计过程,然后再与的教师共同观摩、讨论。课后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有意造就的和谐、温馨的气氛里,在科组长的激发引导下,让上课教师说“自己的上课故事”,其他人饶有兴趣地聆听,体验他讲的感受,分享他的激动和快乐。一般来说,这类课教学亮点较多,问题较少,讨论主要说亮点,问题不是不说,另择其他形式。亮点展示实际上是教师专业的高层次体验,与同伴讨论,大家对做课教师的专业劳动进行赏识、肯定,这是体验的又一次回放,使大家的体验又达到一个高潮。其他教师也不甘落后,都亮出自己的闪光点,一幅幅动人和谐的氛围画面便会呈现在大家眼前。亮点展示能培养教师的成就感,使教师们产生幸福感,从而获得职业信念。3、舞台主持式。这种教研形式是让教师以自己选定的教研问题,亲自主持本次教研活动,让教师走到教研的台前来。主持教研的教师(教困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困惑,选定题目,或列好提纲,以请柬的形式发给被邀请的教师,应邀教师把自己的见解或所提供的资料依时间安排表发往“专题周转箱”(博客或邮箱)里,主持教师取出资料,进行学习、掌握等整理后,约定时间、地点主持研讨。这种形式的教研从迎合教师个体的需要出发,吸引教师们参与进来,研究问题,研究材料,都有研究行动,都给予陈述机会,解决问题不追求“标准答案”。内容就在实践的面上,形式亲切灵活。大家在同伴的主持下,平等对话,体验专业生活,让教师真正成为教研的主体。教师教研的自觉、主动参与,使教研活动富有实效性,学校的教学研究风气也可以得到浓厚。4、案例分析式。这种教研形式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或提供两个相同相近的案例,激发并引导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这样教师能够清晰的明辨一个理念或一种策略。为了能给大家创设一个宽松、亲切的心理环境,使大家知无不言,常见的具体形式例如有“我说案例”、 “两课一评”、“一课多式”等,这些形式的特点是能引起教师的发言兴趣,能让教师联系熟悉的教学提供的资料和经验,使大家都多多地受益。5、校际交流式。它是指两所学校相互选派教师到对方学校参加教研活动。这种教研活动,一般是甲校向乙校以校方的名义发出邀请,内容依据双方实际需要协商而定,乙方教师应邀前来主持。不同思维的教师、不同学校、不同的地域风格的教学,易使教师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它在特点上仍然是易学好用,追求实效。虽然是外来学校的教师,但仍然是来自一线的实践或共同面临的挑战,是教师所需要的内容。外校教师的“独特性”,教学的独特“风味”,可使本校教师耳目一新。所以,广大教师从心理上更愿意见识外校教师的思想或风格。中国有一句大家都认可的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说别人能做好的事自己也能做好,别人在做的事自己也要做。请进来的教师能做好,本学校的教师就容易被调动被激发。实际上,两所学校自发结成“友谊学校”、“连心学校”的做法,也大多属教研上的交流,彼此皆有得意之获。随着这样有实用价值的教研活动的常态化,不仅可以相互促进教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还增加了大家的友谊,促进共同发展。六、抓住教师中的20% 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80∶20法则。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80∶20管理法则”,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20%业务骨干的管理上,抓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以提高企业效率。80∶20法则对科组管理也是适用的,在一所学校,真正擅长搞教研活动的教师,也只是占教师总数的20%左右,科组长重点抓好这20%的教研骨干分子,支持他们鼓励他们,既能促进他们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又能带动80%的教师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来。科组长必须要处理好20%与80%的关系,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20%的教研骨干分子搞好教研工作,同时又要注意不能让20%与80%对立起来,如果只让20%的骨干分子干,而让80%的教师站在一边做旁观者,则会带来消极的后果,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科组的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教研工作环境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能够保证20%的教研骨干分子专心从事教研工作,而且对80%的教师充满了吸引力,让教师真正体会到,教研活动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研活动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必须真正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教研活动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教研的真正出发点,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才是最有价值的。其实网上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参考的!多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人一课 同课异构 同课同构 “一堂课 一次评课 一次讲座 在上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