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研方面需要解决问题有哪些

快板刘
七围八围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上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整体水平仍不够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来看,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误区。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了,但是,从整体而言,部分教师对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   误区一,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事。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书匠,充其量“传道、授业、解惑”,搞教育科研只会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误区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管理人员只是把教育科研与评先进、评优秀挂钩,把科研工作的进行作为考核教师的手段之一。这会导致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只是证明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工资的一种手段,是换取名誉的一种途径。   误区三,不少中小学教师把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简单地理解为发表论文的数量多少。他们盲目地通过在各种期刊上发表论文来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甚至为了增加发表论文的数量,不惜把钱花在不知名的期刊上。   (二)学校教育科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科研的管理方面来看,学校管理者忽视对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很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重视立项和结果鉴定时的管理,忽视整个教育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成功,获得立项以后,科研工作就立刻进入停滞状态,申报人员将其放置一边,学校管理者也没有进行指导和管理。直至结题阶段,申报人员才开始找资料,补记录,编写研究报告,东拼西凑,整理出一套材料,拿到一个国家、省级或市级的奖状或证书就告一段落。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课题的监督、检查、成果的鉴定上。   2、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理论指导不足。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也正是因为此,中小学教师缺少足够的时间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一方面,他们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较少或者比较肤浅,难以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即使掌握了一些教育方面的理论或方法,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也无法用他们所掌握的这些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   (三)科研经费不足造成教师参与科研主动性不高。   一般来说,对于各级规划的课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但是,科研经费现状是,科研所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管理部门所给予的数量,中小学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研究成果价值偏低。   中国教育学者郑金洲曾经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

教研活动有哪些

假想敌
载歌载舞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扩展资料:1、教研即教育研究。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教研公理有先有钻研而后有教研和教研促进钻研。2、教研可以发生在现实中的某个地方,也可以发生在互联网络空间。因此,根据教研的发生地点把教研划分为实地教研和网络教研。3、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一德四力”,即: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4、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选择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教研    百度百科_教研活动

请问教研问题的来源怎么写?

骨肉不葬
张骞
第一、课题名称要准确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的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研究的问题就是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比如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第二、课题名称要规范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第三、课题名称要简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定好了课题名称,下一步就是行动,行动的第一步,是做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大将军
老兵传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小鱼laughing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一、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尽管教研活动有很大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发现问题也很多:1、仍有少部分教师对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担心参加教研活动影响教学进程、担心学生无人管教,有的还认为教研活动没学到多少东西。2、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被动看和听,自主参与,独立思考的时间总体上还是很不够的。教师平常叫得很凶,问题多得很,但真正到了研讨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提出实质性的问题。3、各个层面的研究不够,参与度和参与面都是问题。教师缺少对新理念的真正理解和研究问题的创造欲望与创造能力。4、网络虽然快捷,但真正需要提升的教师,也无法或不愿意上网看资料。5、我们的教研活动还很少去关注理论和实践的转化问题,只是从实战的角度研究其适用性。所以,我们教研活动很难出现好的成果。这就需要多方面考虑教师需求和现状,设法开展丰富而有效的教研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积极性。  二、怎样有效地组织教研活动,收到实效,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研活动组织的好坏,决定着教研活动质量的高低。一般说来,要组织好一次教研活动,主要要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作好活动前期准备工作,找准真问题是教研活动的基础和起点。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们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保证。教研活动必须是教师自己从内心中需要的活动,必须是教师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要求参加的活动。为了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教

什么是教研活动

灰体
沙穆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扩展资料:1、教研即教育研究。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教研公理有先有钻研而后有教研和教研促进钻研。2、教研可以发生在现实中的某个地方,也可以发生在互联网络空间。因此,根据教研的发生地点把教研划分为实地教研和网络教研。3、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一德四力”,即: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4、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选择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教研    百度百科_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研存在什么问题

李复
無法者
幼儿园老师每周都会对本周共性的一些教育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并寻找进一步研究的教育契机和方法,这个过程就叫做教研。然而,在很多时候,教研都会沦为一种形式上的任务,人在心不在,成效很低。经常会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讨论时都是在说困难,说问题,发牢骚,现场想当然说一下,没有深入思考,脱口而出;没有解决办法,只有一堆问题,就算所谓的解决办法,也只不过是一些粗浅的经验之谈,谈不上是策略,都是拿过去一些俗套的做法来反复炒冷饭。将经验之谈等同于教研。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是集中于一些程序性的、事务性的安排,并没有很多价值,只是说明了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评估效果都不管。思维发散,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基本上没有聚焦在一个问题上,各说各话。大家之间没有在一个共性的框架内进行思考。教研组长说的多,参与教研的人听得多,基本上成了授课。对于这种现象,有一些方法可以改进:1. 教研议题的选择及教研思路要有一个基本的框架,所有教研成员都需要围绕着“发现问题—定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教研思路确定为一个固定的框架,每个人必须在这个框架内展开思考和讨论。这种框架的结构大概是这样的:发现问题:根据近段时间各班发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孩子表现出来的共同兴趣,共同困惑或共同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一定场景下的行为现象”。例如:“在接送时,孩子拿着接送卡,看着上面有的只贴着爷爷和妈妈,然后就很好奇的问对方:为什么你没有爸爸的?”定义和分析问题: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其背后的根源是什么,有什么进一步促进孩子理解和发展的关键点?上面这个例子说明孩子对家庭成员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并不能很好理解不同家庭会有不同的成员关系,而且不理解接送卡上会有不同的人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家庭成员,而是因为接送卡的接送人是经常监护人的关系。所以,孩子需要进一步了解两方面的内容:1、家庭结构及成员关系;2.接送卡的原理。以上两点确定为教研的议题,需由教研组长提前发放给教研成员,并且要求按照不同的拓展场景,准备好自己的行动策略方案。解决问题(拓展问题场景):根据孩子的一个原有认知的分析,定义其进一步拓展学习的场景。这些场景覆盖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区域活动中的不同学习角、自由活动的游戏、生活活动和过渡环节、户外活动等。同时,还需要考虑这些学习场景适宜教师介入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教学型态,例如,是让幼儿自己探索的自主学习(型态1),还是教师半结构介入的观察指导(型态2)或者教师全介入的集体或分组教学(型态3)。列一个“场景—教学型态”的问题解决场景列表。接下来就是重点了,教研要求每个人按照这些场景,根据自己提前准备的思考,头脑风暴记录出所有可能的行动策略,这些行动策略就是每个老师根据不同场景给出的拓展学习的方法。比如,孩子需要如何了解家庭结构及成员关系,通过“过渡晨谈环节”(场景)的“儿歌跟唱”(型态1)“家族歌”(爸爸的爸爸是什么,妈妈的妈妈是什么,……)就是一种拓展学习的行动策略;而在美工区的区域活动中(场景),幼儿绘画家族成员(型态1)并且在老师指导下剪贴成家族图谱(型态2)就是另外一种做法。每个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问题场景,头脑风暴出更多的可能性。注意,此时要对每一条行动策略署名,确保教师智力投入成果。选择并筛选行动策略:头脑风暴后所有的行动策略不可能都采纳或者都实现。因此,需要进行筛选,根据下一周可能的时间,确定可以做的哪些行动策略,并且要确定如何评估这些行动策略有效的观察指标,是拍照,文字记录还是观摩反思,纳入教研后的行动计划。在下一次教研时,对这些实施的行动策略进行五分钟效果评估,并由此开展下一个研究议题。最后,强调一些教研组长的三个关键角色。1. 组织教研选题;初期可以由自己选题,由于选题关系到教研成果,后期老师会倾向于选择有利于自己的选题,因此,可以逐步放开选题范围。2.主持教研过程。教研开始前至少两天发放议题,前五分钟回顾上一次议题的行动实施效果,五分钟引入新课题并且每个人可以补充发现的问题和现象,聚焦定义和分析问题。接下来根据问题拓展场景,每个场景进行头脑风暴,记住两个原则:其他人说过的不说,先说先得;每个人都必须说,说完要署名,对自己的智力负责(有本事你就一直胡说八道吧…)主持人要在这个环节聚焦和把控时间,避免超时。最后利用十分钟讨论确定行动研究策略和如何评估行动实施成果与否的方法,并将结果记录在教研记录表上。最后一分钟,主持人总结并预告下一次教研事宜。3.评估教研贡献及转化教研成果。教研记录表上有每个人的思考结晶并署名,可以在年级公布教研记录表(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有公众评价压力)上交教研记录并定期集结成册,按主题、学期或者年级分类集结成册,可以申请幼儿园出资作为教研成果集。将教研记录转化成为教学笔记、教育案例或者教育论文。她们之间的差别是:教学笔记:记录一个现象、案例和自己的思考、随想;教育案例:描述一个观察到的现象、案例以及自己的行动策略(和其他人无关),以及最后的思考。教育论文:根据教研的思维框架。1.描述问题背景(问题和现象-分析问题的成因—定义问题的本质和根源)——2.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应用场景1-策略1;场景2-策略2;……)——3.行动策略的实施以及效果评估(具体采用了哪些策略,并且实施效果如何:照片、记录、观察反思等证据)

幼儿园园本课题和教研的问题汇总

黑娥
静女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刘丽哄幼儿园园本课题和教研的问题汇总1月29日李季湄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幼教专家,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在线研讨“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进行中的问题与对策”活动。现将研讨整理稿解答的有关问题,转摘如下:1、班级既要研究园本课题《生存教育理念下的幼儿素质拓展的理论研究》又要研究子课题--音乐/美术/英语等,如何将这两项研究有机结合?如何将总的园本课题逐步过度到子课题?2、我们峰影幼儿园正在进行《生态式儿童文化的创新研究》的课题研究。其中在创意美术活动研究中主要是以自然材料为切入点,请问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自然材料,体现儿童文化?3、我是江西新余市中心幼儿园的一名老师,现在园本教研说的很多,我园早就开展了各种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如:《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3-6岁幼儿合作品质的培养与研究》、《蒙台梭利教育在本园的运用》等,几年做下来,提高了教师教科研水平,也以此为特色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毕竟幼儿教育现在不是义务教育,幼儿园的办园是否有特色就很重要了。但同时我们也有困惑,怎样做出更系统、科学的课题,更好的为本地区幼教做出新贡献?答:园本教研是基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它可以含课题研究,但不等同于课题研究。当幼儿园确立的研究课题是来自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确实需要解决的“真问题”,通过研究可以有效改善教育实践时,这样的课题研究才是园本教研

如何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大移民
流血百里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gsb16662如何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一、什么是主题教研 主题教研,把平常教学中遇到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教研组的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有着鲜明主题、人人参与互动的教研方式。 二、校本主题教研过程 1.筛选问题,确立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 (1)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 (3)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 (4)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难易程度适中。 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共同探索这个问题。  2.专题学习,提高认识 要让每人围绕主题学习有关理论,参阅有关资料,写成发言提纲,要选好主持人,明确每个人承担的相关事务。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参与点,确保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够参与,同时也有所收获,为下一步组织主题研讨课作准备。 3.集体备课,课堂实践 5

想了解下小学的3+1教研活动是什么一个形式,又是怎么开展活动的?

油鬼子
淡然无极
如何开展教研活动作者: 赵永菊 (通识 甘肃平凉静宁二期通识二班 ) 多数学校的科组长并不能真正起到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因为科组长自己平时从没有看重自己组长的身份,当然也就对当组长所担负的责任认识不到位,他们通常会认为这毕竟不是什么行政职务,不必太认真。其二,是因为多数科组长在教研活动中并不能发挥导向作用,有的是因为组长虽然有水平但不好意思发挥自己的能力,有的是因为组长自己实在缺乏教研能力。如今,我们学校已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了“知危争先、重学思辨”的风气,目前,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组长队伍”,并把该项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首要工作来开展,这也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先决条件。一、科组长要因时而“变”,以“变”应“变”,方能胜任工作“变”主要包括下列两点:“变”检查者、督促者与指导者为“平等中的首席”;“变”传统教研手段为现代复合型教研手段。当前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思想的变革,还包括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实事求是地讲,作为科组长,是与教师一同“走”进课程改革的,也并不比一线教师“高明”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落后”一些。而在传统教学环境中积累的一些教研“优势”也荡然无存,甚或“阻碍”课程改革的推进。因此,科组长不但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科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还要转变教研方式,由原先的检查者、督促者与指导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做到这一点,科组长首先就要“沉”入基层,“沉”入备课组,“沉”入教室,“蹲点式”参与年级组的教研活动,“下水式”投入课堂教学中,“朋友式”指导教师与学生。更为关键的,科组长还应发挥好“首席”的作用:反思教学思想是否与时俱进,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落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反思教学方式、手段是否改革创新,反思测试与评价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而且要组织教师展开高效研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来。当然,这些“反思”与“研讨”应该建立在充分尊重教师主体意识的基础之上,才有利于推动科组教研的顺利开展。“变”传统教研手段为现代复合型教研手段。“面对面”召开教研会议、组织集体备课等传统教研手段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如时间间隔大、指导缺乏个别化等问题。当前,制约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瓶颈”就是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驾驭文本教学的能力,而这些仅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是远远不够的,仅靠传统教研手段来实施“专业引领”也是不够的。科组长必须有效整合传统教研手段的优势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创设数字化的教研环境,实施全天候教研引领。借助现代复合型教研手段实施专业引领,积极开展网络教研,能够弥补单一传统教研手段带来的不足,提升教研效率,放大教研成果,有利于引导教师快速走向专业成熟。二、教研活动的目标、宗旨和理念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宗旨:在表现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实现发展。理念:自培、互动、共享我们要以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强调在理论指导下,在专业引领下的实践研究。一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二要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提炼,三要注重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源自教师实际需求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研才是最具有活力的!教研活动,本着让老师提高的原则很重要。其实,每个老师都有上进心,缺乏的是有力的指导、支持,经常给老师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新办法会受欢迎的,大道理谁都明白,说多了,就厌烦了。大家一起讨论,向优秀教师,向名家学习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大家互相说课,听课,评课,效果也可以;再就是平时老师们可以把自己上课时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定期交流也可以;听课——评课——交流——反思——教研,教研活动与听推门课相结合,及时掌握教师教学情况的第一手信息也可以。把自培、互动、共享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目的,让每一位教师“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着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的东西再研究”,亲身体验“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见教研流程)三、打造书香科组,营造学习氛围。科组长如果能够气定神闲地研究教育教学及管理问题,就一定会带动越来越多的教师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事实上也是如此,凡是教研风气比较浓厚,教研活动真正抓出成效的学校,其管理者通常都能首先要求自己做好研究工作。这并不是说学校管理者个个都必须成为教研能手,关键是管理者必须是出于真诚,真正是要通过研究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做了就能使自己成为校内教研活动的最好带动者,既提高了自己又促进了别人提高,利己利人。在进行学习时,一般可采取这样的学习模式:读书、学习→← 实践、交流→← 反思、提升。科组长通过读书学习,得到理论提高,能促进自己在实践、交流中的研究、指导能力,能够更有深度地对实践进行反思,对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反过来,在实践、反思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又需要读书、学习来解惑。从而形成这样一个循环的学习模式。科组长组织开展读书、学习活动要做到以下“四多四少”:多鼓励、少批驳;多反思、少专断;多探讨、少强加;多现实、少形式。四、建设独具特色的科组语文科组:沙龙式教研 数学科组:网上教研英语科组:中西结合式教研 综合科组:团队合作式教研(英语教师的教研既是讨论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教学的艺术,又是提高自我,加强口语训练的过程。)五、如何开展教研活动1、目标协作式。这种形式的教研是指某一个小组成员间密切协作,完成一个教学专题的研究。小组成员间是积极配合的,既动脑、动口又动手;目标是较小而具体的,可以是设计一个课例,讨论一个案例,或是解决教师教学中一个困惑的问题。它的特点是教师向教师发出邀请,在科组长的组织和服务下,由教师主持,同伴与同伴座谈、讨论或观摩等,大家积极思维,畅所欲言,说自己的认识,谈自己的创意,共同配合,完成一个课件制作或解决一个问题等。所研讨的问题都是来自教师亲身实践中,以教师熟悉的专业生活为原点,共同探索未知的知识,体验共同的创造。小组教师都可以成为主角,人人成为主体,呈现出和谐协作的专业氛围。2、亮点展示式。这种教研形式多是指富有鲜明精彩亮点的观摩教学活动,也可以是课例研讨活动。在设计这种观摩教学课时,通常是教研组与做课教师(骨干教师)针对某个专题,突出某几个亮点,共同研制、设计。大家的共同研制,一般要历经苦心智,劳筋骨、共同创意、共同感到满意的设计过程,然后再与的教师共同观摩、讨论。课后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有意造就的和谐、温馨的气氛里,在科组长的激发引导下,让上课教师说“自己的上课故事”,其他人饶有兴趣地聆听,体验他讲的感受,分享他的激动和快乐。一般来说,这类课教学亮点较多,问题较少,讨论主要说亮点,问题不是不说,另择其他形式。亮点展示实际上是教师专业的高层次体验,与同伴讨论,大家对做课教师的专业劳动进行赏识、肯定,这是体验的又一次回放,使大家的体验又达到一个高潮。其他教师也不甘落后,都亮出自己的闪光点,一幅幅动人和谐的氛围画面便会呈现在大家眼前。亮点展示能培养教师的成就感,使教师们产生幸福感,从而获得职业信念。3、舞台主持式。这种教研形式是让教师以自己选定的教研问题,亲自主持本次教研活动,让教师走到教研的台前来。主持教研的教师(教困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困惑,选定题目,或列好提纲,以请柬的形式发给被邀请的教师,应邀教师把自己的见解或所提供的资料依时间安排表发往“专题周转箱”(博客或邮箱)里,主持教师取出资料,进行学习、掌握等整理后,约定时间、地点主持研讨。这种形式的教研从迎合教师个体的需要出发,吸引教师们参与进来,研究问题,研究材料,都有研究行动,都给予陈述机会,解决问题不追求“标准答案”。内容就在实践的面上,形式亲切灵活。大家在同伴的主持下,平等对话,体验专业生活,让教师真正成为教研的主体。教师教研的自觉、主动参与,使教研活动富有实效性,学校的教学研究风气也可以得到浓厚。4、案例分析式。这种教研形式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或提供两个相同相近的案例,激发并引导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这样教师能够清晰的明辨一个理念或一种策略。为了能给大家创设一个宽松、亲切的心理环境,使大家知无不言,常见的具体形式例如有“我说案例”、 “两课一评”、“一课多式”等,这些形式的特点是能引起教师的发言兴趣,能让教师联系熟悉的教学提供的资料和经验,使大家都多多地受益。5、校际交流式。它是指两所学校相互选派教师到对方学校参加教研活动。这种教研活动,一般是甲校向乙校以校方的名义发出邀请,内容依据双方实际需要协商而定,乙方教师应邀前来主持。不同思维的教师、不同学校、不同的地域风格的教学,易使教师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它在特点上仍然是易学好用,追求实效。虽然是外来学校的教师,但仍然是来自一线的实践或共同面临的挑战,是教师所需要的内容。外校教师的“独特性”,教学的独特“风味”,可使本校教师耳目一新。所以,广大教师从心理上更愿意见识外校教师的思想或风格。中国有一句大家都认可的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说别人能做好的事自己也能做好,别人在做的事自己也要做。请进来的教师能做好,本学校的教师就容易被调动被激发。实际上,两所学校自发结成“友谊学校”、“连心学校”的做法,也大多属教研上的交流,彼此皆有得意之获。随着这样有实用价值的教研活动的常态化,不仅可以相互促进教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还增加了大家的友谊,促进共同发展。六、抓住教师中的20% 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80∶20法则。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80∶20管理法则”,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20%业务骨干的管理上,抓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以提高企业效率。80∶20法则对科组管理也是适用的,在一所学校,真正擅长搞教研活动的教师,也只是占教师总数的20%左右,科组长重点抓好这20%的教研骨干分子,支持他们鼓励他们,既能促进他们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又能带动80%的教师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来。科组长必须要处理好20%与80%的关系,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20%的教研骨干分子搞好教研工作,同时又要注意不能让20%与80%对立起来,如果只让20%的骨干分子干,而让80%的教师站在一边做旁观者,则会带来消极的后果,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科组的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教研工作环境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能够保证20%的教研骨干分子专心从事教研工作,而且对80%的教师充满了吸引力,让教师真正体会到,教研活动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研活动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必须真正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教研活动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教研的真正出发点,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才是最有价值的。其实网上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参考的!多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人一课 同课异构 同课同构 “一堂课 一次评课 一次讲座 在上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