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关连长
黑灵官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必然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而且,对科研的关注使教师能够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了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这将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不局限于教学内容,在大学课堂中,学者型教师对于学生影响的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  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如果缺乏对教学的关注,教师可能会失去提高科研水平的机会。很多教师觉得,上课、备课、批改学生作业,会占据做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太多,对科研发展“有害无利”。其实不然,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高质量的教学将会有效推动教师的科研工作。教师要上好课,绝不能局限于课程知识之内,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眼界,这将有助于拓宽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领域。在精心备课过程中,教师需阅读大量与课程相关的研究材料,这将促使教师对专业问题的深入思考。此外,教师绝不要忽视课堂中师生相互启发的作用,也许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会获得新的科研灵感。所以,教学可以成为科研的强大动力。  大学青年教师既不能“浮于”教学而忽略科研,也不能“沉于”科研而抛弃教学,更不能在面临双重压力时一味的抱怨迷茫,而应树立信心,充分认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并将这种“联系”真正落实于日常教学研究工作中,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谈一谈教师应怎样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熙熙攘攘
洋洋大观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感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师要获得真正可靠的影响率,就要用自己自身的影响力去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你。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让学生更喜欢的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应做到爱岗敬业 曾有资料显示,当代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特征,摆在最前面是“爱岗敬业”。一个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等人格力量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学生最尊重的是教师的人品,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在追名逐利、物欲横流的社会,能淡泊名利,以学生为重,爱岗敬业,视传道、授业、解惑为已任,就能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强大的人格力量,学生就会对其敬重有加,且能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和熏陶。 二、应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教师能否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能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否为人表率,在于他是否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教师的一言一行看似小事,但在学生中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故教师必须做到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做事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用榜样去规范学生。 三、应对学生充满爱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诚恳的热情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 当今时代,学生们除了繁重的学习压力外,还要面临学校、社会、家庭中许多问题,他们常会产生许多苦恼、困惑、压抑、自卑等心理问题。作为教师不单要传授知识,还要充满爱心地去接近、关心学生,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做知心朋友、贴心人,让他们感到教师也像父母一样,在真心地关怀、呵护他们,让他们感到亲近,促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奋发向上。 四、应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心理上尚不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此问题,教师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避免用一些激烈的言词来伤害学生,少一些当面训斥,多一些无声帮助,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地改正。师生由于年龄的差异,社会阅历的不同,角色不同,有时很难相互理解沟通。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硬加在学生身上。必要时可采取角色互换,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便会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五、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面对的学生程度不一、水平不一。任何时候,都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以公正乐观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的信心。有些教师只喜欢那些优等生,对学困生冷眼相待、漠不关心。殊不知,差等生也是你的学生,他们更需要你的关怀和鼓励,那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真心的帮助。教师要把自己的爱心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关心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六、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严谨治学的态度,是教师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德才兼备,才会成为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此外,教师还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喜奴哀乐,在教育活动中才能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总之,身为教师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含义。清除唯我独尊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要当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这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相信广大教师以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威信,乐教的表率,真挚的情感,炽热的心肠,一定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敬佩,成为学生最最喜欢的老师。

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有何不同

歼灭者
爱之梦
呵呵这是个很大的问题。首先,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不讲清楚,所有答案都没有意义。其次,教育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什么是教育,首先考察的是教育的起源。目前国内外关于教育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个人研究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为了满足生理需要或叫做满足生存需要,即衣食住行的需要,人必须学习----学习的需要是天生的,因而教育也是人生来就需要的。从这一角度,教育是为满足人的生理或生存需要的、教育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传授经验与知识的活动。而在人类社会化程度不同的今天,人的需要更主体地体现为生活的需要----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较生存状态更为丰富的精神、物质需要。此时,教育则是为了人们获得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的需要的,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性实践活动,一般指向学校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强调对人进行全面、全方位的培养和训练,几乎包括了所有可能对人的成长产生影响的因素,如教育环境、学校各种氛围、学生家庭条件、教学的基本保障等等。现代的“教育”概念,强调的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某门或某类学科知识的培养与训练,更注重强调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或是为个人的发展服务。“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的基本要素有很多种提法,总起来离不开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注意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系统管理的角度,教育和教学是两个不相同的系统,教育比教学的范畴为大。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系统包括行政管理系统和党委管理系统,这两个系统之下又有一些子系统,如行政管理系统下的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等。而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教学管理系统不包括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如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体育卫生系统等等。教学管理系统是教育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又有紧密有关系。因此,教育质量与教学质量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教育的质量,即一种特定的社会实践(人才生产)的质量,最终由其产品——培养出的人才来体现,不仅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各个方面来规定,同时也包括了教育环境建设、学校氛围、教学保障等方面的质量。可以说,教育质量是以人才(学生)作为衡量教育实践质量的基点,并以此为中心从各个方面对质量进行考察。教学质量则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成,并以“教”为中心;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必然是教育质量的一部分,教学质量与教育质量存在质的差别。一般地,教学更强调课堂教学(包括一部分有组织的课外教学),对教学环境(如课堂自然光、声环境)等不做严格要求;教育则必须包括学校教育中的各个环节。教学质量更注重教师“教”的质量,考察学生“学”的质量,则主要是在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所起到的作用、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来进行,学生不受教师影响的自学或其它学习形式则不在教学质量考察范畴之内。教育强调对学生的的个人发展的影响力,指向一个较大的范畴;教学则更注重某门或某类学科知识的学习,主要指教育的一个环节。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相比这一学校的教学质量,前者更强调学生的成才率(即产品合格率、优秀率),从学生的角度考察质量。后者则更强调教师“教”的质量以及由这一“教”的质量引起的学生“学“的质量。教育质量更倾向于成品——人才质量,至少指向某门学科的教育质量,如同样是土木工程学科,教学质量则更倾向于产品的前期加工。 现代质量观,是将质量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的。从质量系统的角度,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包括教育制度、教育背景、政策、体制等宏观因子,也涉及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方法、形式、内容、机构、人员等中观因子;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则是在教育质量的各种影响因子之下的一种微观要素,包括教学管理质量、教学质量(如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质量)。可以说教学活动作为子系统,是教育实践的基本细胞;各式各样、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教学活动(基本细胞或子系统),是教育实践这一整体系统的最主要内容。进而,教育质量与教学质量是大不相同,却又紧密相关、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两种系统。

浅谈如何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名成者亏
史伯
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健康运行的基本职能,两者缺一不可。为了能进一步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工作,高校教师应该清楚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正确的处理,保证教学与科研两者协调发展。教学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科研作为高校另外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两者应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互融合,从而使得教学与科研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校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

教学与研究的核心期刊

小星
孰知其纪
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看待教学与教育研究

臣之事君
黑荆棘
教育研究的内涵 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本质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活动过程。 教育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

赖永海的教学与科研

贵妇人
鸢尾
在教学上,自1986年至今,赖永海先生先后讲授过《中国哲学史》、《佛教哲学》、《宗教学概论》、《中国佛教史》、《佛教经典研究》、《先秦诸子》、《宗教与文化》等研究生课程。1988年,他荣获南京大学新星科学奖;同年,又荣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自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后,赖永海先生先后招收了博士生63名,包括海外留学生13名。其中,已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者57名,包括海外留学生12名;在读博士生5名,包括海外留学生1名。自1987年起,他先后指导了硕士研究生32名,其中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者30名。在科研上,1988年,他曾以《佛道思想、礼仪研究》课题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赞助,同年又以《佛教与中国文化》课题获美国王安汉学基金赞助;1990年,他以《佛儒交融与人生佛教》课题获台湾中国佛教文化研究院基金;同年,他又以《宗教学研究资料汇编》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1996年,他以《中国佛教史》研究课题获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日前,他主编的“985工程”(二期)宗教与文化创新基地重要成果”之一的“宗教文化专论”(一辑六册)已在江苏凤凰集团、江苏译林出版社出版;作为“985工程”(二期)的标志性成果、海内外第一部完整的《中国佛教通史》(总15卷,650万字)于2010年11月由江苏凤凰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

考教学与课程论研究生需要看哪些书?

访问者
垃圾街
不同的学校对其专业课的要求不一样,下面以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与课程论研究生需要看的书目为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其中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又包含“教育学原理”(040101),“课程与教学论(040102)”、“教育史(040103)”、“比较教育学(040104)”、“学前教育学(040105)”、“高等教育学(040106)”、“成人教育学(040107)”、“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特殊教育学(040109)”,“教育技术学(040110)”等十个下位学科。因而,“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育学统考今年是第四年,很多考生不知道到底该用哪些参考书,各个网站上的说法出入很大。专业课考研辅导专家们在此向2012年得考研同学们推荐一下各个科目的参考书目。教育学原理: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 推荐指数:★★★ 中外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孙培青编著的《中国教育史》推荐指数:★★★北京师范大学吴式颖编蓍的《外国教育史教程》 推荐指数:★★★ 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育心理学》 推荐指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裴娣娜编的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白皮的,安徽教育出版社)推荐指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怎样看待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德拉姆
六通四辟
一提到科研,有不少中小学英语教师会这样认为: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好课,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搞科研应该是科研人员的事,否则为什么还要建立那么多教科所,配置那么多教研员?有些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针对要求他们开展科研活动的观点,会这样反驳:每天的教学任务就已经累得我们直不起腰了,再加上每学期的各种考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更是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搞什么科研? 教师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对待科研的不正确观点,究其根源还在于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一个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有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无论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是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与策略,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潜心钻研才能得以提高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及时补充和充实自己的英语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技能,才能使自己的英语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同时,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教师要想驾驭这个多变的过程,就必须注重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把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在科研实践中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只有通过探索和研究,找到改进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才能真正从日复一日的繁重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坦然面对各种考试和竞争的压力,才能把自己从“教书匠”型的教师转变为研究型和开拓型的教师。 摘自《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