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研课题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有什么区别?

乃下求之
杰西卡
1、教研课题教研课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对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研究,审批立项的科研课题。当前,中央教科所下属的各省、市、县教研室、教科所均有教研课题项目。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设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为了搭建教育科学研究的平台,引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凝聚科研力量,体现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发展,开拓创新,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做贡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选题,要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支持成果开发与推广研究。要力求居于学科前沿,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避免低水平重复。 希望能够帮到您!

教学研究项目开题报告(范文)

大保健
鲁褒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马永胜教学研究项目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课题类别|重点项目|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立项时间|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1. 开题时间:年月日|2. 开题地点: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 评议专家| (把所有的评议专家列出,并写出职务、职称、工作单位)|4. 参与人员|(把所有的参与人员列出,并写出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要写出课题组人员及项目主持人)|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1. 项目名称| 学生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 项目内容|(1)课题的研究背景|实习是大学生毕业前的应有之题。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实习的作用有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了解目标工作内容,学习工作及企业标准,找到自身职业的差距。实习对企业的作用主要有:实习提供了观察一位潜在的长期员工工作情况的极好方法;为企业未来发展培养骨干技术力量与领导人;有利于廉价劳动力争夺人才;刚毕业的学员便于管理,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然而,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黑水晶
彼于致福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我来了呀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  杨XX  申请部门:  XX学院  联系电话:  3507XX  E-mail:  yXX968@126.com  填表日期:  XX-10-23    二、项目立项依据  、项目的研究意义  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注重质量、发展内涵阶段,如何以多种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肯定的说,尽管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考虑到中国孩子学习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一下子彻底推翻传统,也是不适宜的。所以选择哪些知识,什么时候来实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基础和入门内容,仍然采取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目的是在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下,带学生入门,打好基础;对于拓展的知识内容,则会适当选择“翻转课堂”新模式来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享受新的学习模式带来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也避免出现知识陌生带来的学习挫败感。  本课题拟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入手,以软件技术(企业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专业的13级学生为载体,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出“翻转课堂”下软件工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陈建中的主要教学研究课题及成果

坏老师
而视全人
1.主要教学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来 源 年 限 学分制、弹性学制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 2003-2005 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层次性问题研究 教育部(127204005) 2000-2003 经管类专业实行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经验总结 中南大学 2000-2001 金融学课程实施教学互动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中南大学 2001-2004 工商管理类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内容和过程优化的研究 中南大学 2001-2004 2.主要教学研究成果 题 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 时间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完善对策 中国现代教育学报 第一 2004.01 重点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人员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问题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 2003.08 弹性学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现代大学教育 第二 2003.03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之探讨 理工高教研究 第一 2003.05 对学分制改革的调查与建议 湖南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第一 2003.03 浅议学分制改革的突破口 江苏高教(CSSCI) 第一 2003.03 提前毕业制度的意义及设计难点与对策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一 2003.01 对工商管理类重点大学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思考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第一 2002.05 现代大学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初探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一 2002.02 教师挂牌上课制度的意义及其问题解决方略 现代大学教育 第一 2001.01 3.主要教学奖励 奖 项 名 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间 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省级精品课程) 湖南省教育厅 第四 2006.06 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层次研究(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育部 第四 2005.09 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层次研究(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湖南省教育厅 第四 2004.11 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层次研究(中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南大学 第四 2004.09 经管类专业实行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经验总结(中南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中南大学 第三 2003.09 2000-2001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 中南大学 第一 2001.12 三、主要学术研究课题及成果1.主要学术研究课题⑴国家社科基金: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货币供给机制的微观基础(项目批准号:01EJY009),项目主要成员。⑵湖南省财政厅项目:湖南省国有资本收益及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研究,项目主要成员。⑶中国工程院管理学部:管理科学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项目子课题负责人。⑷长沙市商业银行项目:金融创新研究中心-银政合作研究,项目主要成员。⑸湖南五凌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外债管理研究,项目负责人。2.主要学术论文⑴租赁融资在高校中的运用及其操作;《技术经济》,2003.7。⑵对强化国有资本权益收缴模式问题的探讨;《经济管理》,2002.1。⑶金融工程面对的挑战与发展趋势;《金融与保险》,2001.11。⑷现代租赁调整折旧:一种灵活的税收安排;《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4。⑸亚洲金融危机四年祭;《银行家》,2001.2。3.主要学术奖励社会信用状况对湖南证券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与建议,2001年获湖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

傅利民的研究项目

物指
故天下归
1、 《传统音乐的旋法与美学特征研究》[主持]江西省教委重点课题(1997、04—1998、12 )已经完成并结题2、 《江西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主持]江西省教委重点课题(1999、04—2001、12年) 已经完成并结题3、 《民族器乐配器研究》[主持]国家课题(2003、11—2005、12) 已经完成并结题4、 《中国传统器乐配器研究》[主持]北京市重点课题(2003、11—2005、12) 已经完成并结题8、《民族器乐理论教学法》[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课题(2006、9—2008、12)正在实施9、《民族器乐教学法》[主持]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2006、9—2008、12)正在实施10、《孟戏音乐研究》[主持]中国音乐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课题正在实施11、《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子课题研究[主持] 全国教育学科“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5、3—2007、9正在实施

新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尸子
不知味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精品中小学资料教师怎样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学校办公楼提示语:“一个带着思考和问题意识去教学的教师,最终会成为一个教有所成的教师,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一、有效教学的含义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1、国外对有效教学的观点主要有三类:一是从教师切入,通过研究教师教学有效性来揭示或阐明有效教学。二是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带来尽可能多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新课改要求达到的理想境地)三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有效教学,是指促进了学生学习且学生愿意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教学支架,生成新知识)2、国内对有效教学的观点:一是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高慎英、刘良华)二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李成月)三是从“有效”与“教学”两个方面对其涵义进行了分析,他将“有效”看作学生的进步,将“教学”视为引起、维持学生的行为。(崔允漷)我国学者论证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营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

王存文的研究项目

钉子户
白棉花
2003年省级教研项目“工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005年省级教研项目”构建化工特色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2005年省级教研项目“构建化工特色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2006年省级教研项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2007年省级教研项目”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改革实践”。2008年国家级教研项目“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8年国家级教研项目”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相行为与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8,主持人。生物柴油关键设备的研究与成套化开发,武汉市农业产学研结合专项计划项目,2007-2008,主持人。乙醇燃料电池膜用材料的工程化研究及开发,武汉工程大学与丹麦Alfa Laval Nahskov公司国际合作项目,2007—2009,主持人。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反应及分离过程中的应用,湖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基金,2003-2006,主持人。生物柴油的超临界制备工艺的中试研究,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2004-2006,主持人。超临界条件下氨合成新工艺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2003,主持人。以豆腐柴叶为原料生产高质量果胶的新工艺中试研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2001-2003,主持人。盐析法果胶生产技术,宜昌金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03,主持人。高品质氧化铁红制备工艺,广东云浮硫铁矿公司,2002-2004,主持人。

衣俊卿的教学研究

武士刀
畅游者
(1)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2)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1、社会文明与日常生活哲学研究 1994国家教委项目2、中国现代化的内在文化阻滞力的实证性哲学研究 1998年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3、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日常生活结构的实证性哲学研究 1999年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人类学   1993年黑龙江教委科研计划项目6、中国的哲学人类学  1994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7、中国现代化的内在文化阻滞力的实证性哲学研究 1997年黑龙江省教委科研计划项目8、关于中国现代文化与日常生活结构变迁的变化哲学研究 1999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9、系统建构以人的现代代为宗旨的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2000年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1、《实践派的探索与实践哲学的述评》,1990年版,台湾森大读书有限公司,2、《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 》,1993年12月,台湾唐山出版社3、《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1994年7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4、《历史与乌托邦》,1995年12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5、《衣俊卿集》,1995年12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6、《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00年1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7、《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2001年5月,中央编译出版社8、《文化哲学》,2001年8月,云南人民出版社9、《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2003年5月,中央编译出版社10、《文化哲学十五讲》,2004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11、《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再版)》,2005年3月,人民出版社。12、《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2005年3月,人民出版社13、《 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评述》,2005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3、 《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2005年9月,云南人民出版社14、《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译著),Edward Cell编,1995年2月,台湾桂冠出版社15、《日常生活》(译著),Agnes Heller著,1990年,重庆出版社 1、《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中国社会科学》 ,1994年2期2、《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6期3、《人类发展状况批判与人学主题的确立》,《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1期4、《马克思思想:人之存在的文化精神》,《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3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9期论点摘编5、《哲学的本性与马克思学说的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5期6、《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5、新华文摘2004.20、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转载7、《哲学问题与问题哲学》,《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8、《论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中国哲学年鉴·2007》“热点聚焦”转载,P155-156。9、Problem-Oriented Philosophy and Problem of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Spring 2007, Vol. XXVIII, No.1;(《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10、《论人的自然》,《哲学研究》,1991年9期11、《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哲学研究》,1992年10期,《新华文摘》1993年1期全文转载12、《交往与异化》,《哲学研究》,1994年5期13、《异化理论、物化理论、技术理性批判》,《哲学研究》,1997年8期14、《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哲学研究》,2005年8期,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日摘编15、《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阐释结构》,《哲学研究》,2007年11期16、《主体性----人之自我相关性》,《哲学动态》,1991年8期17、《哲学:在文明转型时期重新定位》,《哲学动态》,1993年11期18、《开拓文化哲学的新领地: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动态》,1995年1期19、《论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定位》,《哲学动态》,1995年2期20、《承载时代人文精神重建之使命》,《哲学动态》,1996年3期21、《人学研究:域界厘定与范式转换》,《哲学动态》,2000年6期22、《社会发展与文化转型》,《哲学动态》,2000年3期23、《“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求是学刊》1988年1期;24、《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求是学刊》1988年4期;25、《论人之主体性的双重内涵》,《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2期;26、《论实践的多重哲学内涵》,《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3期;27、《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实践范畴》,《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9年第1辑;28、《论改革时期的“意识形态断裂” 》,《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4期;29、《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异化观》,《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9年第2辑;30、《从总体上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分化》,《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9年第3辑;31、《马克思学说的一体化及其实质》,《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32、《从康德到马克思:完成哲学革命的契机》,《学习与探索》1990年第6期;33、《人的需要及其革命——布达佩斯学派的“人类需要论”述评》,《现代哲学》1990年第4期;34、《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契合机制》,《吉大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1期35、《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3期36、《论人类精神的跨世纪走向》,《求是学刊》,1992年1期37、《人的实践与人的世界的多重对应关系》,《江泽论坛》,1992年9期38、《革命范畴的哲学反思》,《现代哲学》,1992年1期39、《人的现代化:走出日常生活的世界》,《社会科学研究》,1992年1期40、《从日常生活批判到哲学人类学》,《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1期41、《论马克思从传统理性主义向现代理性主义的转变》,《浙江学刊》,1992年5期42、《“具体的总体”与辩证法》,《学海》,1992年1期43、《论日常世界与非日常世界——透视人类社会结构的新视角》,《学术交流》1992年第3期44、《中国文化的转型与日常生活重建的批判》,《河北学刊》,1993年2期45、《新世纪:总体人的生成》,《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1期46、《论发展的尺度》,《学习与探索》,1994年3期47、《“内在创造性转化”还是“外在批判性重建”》,《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4期48、《论日常思维与原始思维的内在关联》,《理论探讨》,1994年6期49、《论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历史演化》,《江海学刊》,1995年3期50、《多重文化的冲突与哲学的重新定位》,《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4期51、《现代实践哲学的文化内蕴》,《开放时代》,1995年6期52、《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重塑——关于价值重建与文化转型的深层思考》,《北方论丛》1995年第4期53、《评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教学与研究》,1996年2期,《新华文摘》1996年8期全文转载54、《人:在文化哲学的视野内》,《江海学刊》,1996年1期55、《论中国现代化文化精神的缺失及生成问题》,《长白论丛》,1996年2期56、《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的裂变与整合》,《开放时代》,1996年2期57、《日常生活批判与深层文化启蒙》,《求是学刊》,1996年5期58、《人的成熟与人学的自觉 》,《江海学刊》,1997年2期59、《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求是学刊》,1999年1期,《新华文摘》1999年4期全文转载60、《文化哲学:未来哲学的自觉形态》,《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2期61、《人的存在与辩证法》,《现代哲学》,1999年1期62、《现代文化哲学视野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开放时代》,1999年1期63、《论人的存在----人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学习与探索》,1999年3期64、《文化哲学:一种新的哲学范式》,《江海学刊》,2000年1期,《哲学动态》,2000年5期论点摘编65、《回归生活世界与建构文化哲学》,《求是学刊》,2000年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2期转载66、《实践哲学:超越与升华》,《求是学刊》,2000年2期67、《论哲学视野中的文化模式》,《北方论丛》,2001年1期,《新华文摘》,2001.5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3论点摘编68、《论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理性的走向》,《求实》,2001年1期,《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转载69、《双重文化背景中哲学理性的位移》,《开放时代》,2001年2期70、《关于现代化的文化哲学》,《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4期71、《论全球化时代哲学理念的更新》,《求是学刊》,2001年5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71、《关于马克思学说的双重解读》,《学术研究》,2001年12期72、《全球化的文化逻辑与中国的文化境域》,《社会科学缉刊》,2002年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73、《哲学:在全球化时代重新定位》,《河北学刊》,2002年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4期“论点摘编”74、《论文化危机和文化批判》,《求实》,2002年6期75、《论文化转型的机制和途径》,《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5期76、《论文化的内涵与社会历史方位——为文化哲学立言》,《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3期,《光明日报》2002年8月6日B4版“论点摘编”77、《人之存在与哲学本体论范式——兼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意蕴》,《江海学刊》,2002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重点摘编”78、《20世纪:文化焦虑的时代》,《求是学刊》,2003年3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479、《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哲学研究述评》,《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3.3转载80、《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与批判指向》,《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2期81、《回归文化批判:哲学的本质要求》,《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3期82、《东方与西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中国语境下过程哲学和文化哲学的一次对话》,《世界文化论坛》,2004年10期83、《走近罗蒂——与罗蒂先生关于分析哲学、后现代主义和文化哲学的对话》,《求是学刊》,2004年5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84、《关于人学研究内在局限性的反思》,《江海学刊》,2005年5期85、《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视野》,《求是学刊》,2005年6期86、《在启蒙的地平线上——关于中国语境中的现代性问题的对话》,《求是学刊》2006年第1期;87、《论中国现代化的文化阻滞力》,《学术月刊》,2006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论点摘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88、《日常生活批判:一种真正植根于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学术月刊》,2006年第1期,“中青年专家访谈录”89、《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90、《论文化哲学的理论定位》,《求是学刊》2006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6期91、《发掘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河北学刊》2007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3期全文转载92、《包容的力量——纪念罗蒂》,《求是学刊》2007年第4期代表性论文1、《总体性范畴初探》,光明日报,1991年4月1日2、《今天马克思仍然“在场”——“重读马克思”笔谈》,光明日报,2002年4月18日3、《日常生活批判与价值念变革》,光明日报,1999年1月1日4、《当代哲学的人学自觉》,光明日报,1997年8月16日5、《破解中国现代化的内在文化阻滞力》,中国教育报,2006、1、19第7版6、《日常生活批判与社会科学范式转换》, 《光明日报》2006、2、14第12版

孙鹤娟的科研项目

夫君
就一次
●《我国基础教育中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建》2003年获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  证书号40331001●《中小学信息教育平台应用与推广》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全国推广,进入市场。●论文《创新学校文化 提升教师教养,努力建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型组织》获吉林省实验学校(中学组)协作研究第十届年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课题《建立创新教育课堂教学交互网络结构的实验研究》2001年获吉林省第三届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负责的课题《构建普通高中课程模式的实验研究》2001年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证书号01078;论文《构建升学预备型高中课程模式的实验研究》获长春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规划闲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九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课题《应用初二生理卫生多媒体教材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实验与研究》2000年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系列成果一等奖,本校应用并投放教育市场。 项目主持人●1999年——2001年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子课题主持人,获吉林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成果一等奖;●国家电教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获吉林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基教司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子课题《高中个性化教学研究(第一轮实验)》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1998年度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并纳入国家新课程方案。骨干主持人●课题《高中个性化教学课程改革实验与研究(第二轮实验)》1999年被吉林省教委授予“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主持人☆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2003年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学阶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主持人○2003年国家级课题“十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主持人○2003年省级课题“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学习资源平台开发的实践研究与推广》项目主持人○2002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优质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学校文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主持人○2002年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课题《优化教师队伍的途径和机制的研究》项目主持人○2002年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课题《双特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项目主持人○2001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学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主持人○2001年市级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实验》项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