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似有道者
丢手绢
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它主要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在描述过程中进行解释。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3、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科学研究。如果说归纳法产生经典科学,假说演绎法产生相对论,那么系统方法则产生复杂科学,恰如手工铁铲代表农业社会、蒸汽机代表资本主义社会、计算机代表信息社会一样。研究方法对于社会进步、学科建设和学术规范均有重要的作用。扩展资料:任何一项研究都离不开方法的支撑。没有研究方法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没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培根用实验法最早发现了热的运动本质;笛卡儿用他提出的直觉——演绎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伽利略用实验——数学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运用理想实验出现了惯性定律,开创了动力学研究的先河;牛顿用公理化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开了物质微观粒子的结构,建立了各种原子结构模型;爱因斯坦运用理想实验方法、演绎方法和各种非理性的直觉、顿悟方法创立了相对论;康德和拉普拉斯运用思辨的方法与假说方法提出了天体演化学说;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理论思维方法创立了氧化学说。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方法是有层次性的,不同层次的方法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对象。在从事具体的科学研究时,研究人员首先要了解所在学科及研究课题的特点、性质和研究对象,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从介入程度来看,观测者只能从外部来观测自然现象;而在社会观测过程中,观测者从事社会调查,往往要深入到观测对象中。从时态特点来看,自然观测大多是在共时态意义上进行的;而社会观测除了做共时态的静态观测外,还需要进行历时态的动态观察。从价值特性来看.自然观测中,观测主体容易保持价值中立;而社会观测中,主客观双方互相缠绕,观测活动往往具有非中立价值性。从环境调控角度看,在自然观测中,实验的条件往往可以严格控制;而社会观测中,试验具有非完全受控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方法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

斗牛犬
法式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泥越教学论文谈新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面临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但如何才能教学生学呢?特别是如何才能教学生学得好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研究了。所以,教师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教学研究。那么,教师尤其是新走上岗位的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和教研实践,谈谈几点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认识教学研究的性质和意义1.教学研究的性质。教学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教学工作的研究。我们认为,教学研究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科学。作为“工作”,它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科学”,它除了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外,还必须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以及教学管理学、教育统计学等教育基础理论作指导,有很强的理论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就是它最本质的属性。2.教学研究的意义。首先,教学研究是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教学研究不应只是教研人员和教育专家的专利,我们一线教师也应该而且能够开展教学研究。时代越来越需要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经历充分说明,要探索教学规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必须转变3.  4.2.

教育研究方法

过去篇
不知周也
看样子是搜到同学了🤣

变式教学主要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迷幻屋
唐甄
  1、教育观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即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于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  教育观察法的分类:自然观察法与实验观察法,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变革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观察;实验观察法是在控制条件的情形下进行的观察。  直接观察法是指直接通过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而间接观察法是人的感官通过仪器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发现问题、揭示事物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研究法一般和其他研究法配合使用。按调查对象的性质和调查工作的方式,可以分为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和文献调查等。  调查研究法的步骤  第一步,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科研课题确定调查的题目是什么,比如对“高村温泉呼雷汤”的研究。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拟定调查研究的提纲,确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如调查的方式方法,调查的组织安排、人员分工,所需要的经费等等。  第二步:具体实施调查。这是调查研究最关键的环节,科研工作是否取得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具有多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往往都取决于这一步。最大限度地获得第一手真实的资料,是这一阶段的根本目的。  第三步:对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推断出结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步:总结阶段。根据资料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进行课题总结。  3、文献法  就是用书中的理论作为依据,推断或验证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也就是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从中总结出经验,寻找出规律。但一定要避免重复别人的东西。  4、教育实验法  它是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改变或创设条件,让一种因素发挥作用,从而引起或产生某种现象,揭示事实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客观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也就是在自然的、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实验,使学生保持常态。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是可靠的、可信的、真实的,才具有科学价值。按实验对象的分配方法把教育实验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等。  单组实验:比如说一个地区、一个学校、一个年级或者一个班的学生,分期实施不同的实验因素,每次对一个实验因素的效果加以测量和分析。比如,“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采用单组实验法,通过对某个班级学生前后行为的变化,我们可以分析出分层教学法对教学质量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等组实验:是选择两个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组进行实验,一组施加实验因素,另一组不施加这种实验因素,通过两组间的比较,来看实验因素的效果。比如,“新型××训练法对提高运动成绩的实验研究”,我们就可以安排一个以传统方法进行训练的对照组,来对照分析这种新型的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成绩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循环实验:是把几个实验因素循环施加于几个不同的实验组,按照各实验因素变化的总和来判定实验结果。比如对“和谐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通过循环实验,轮流对不同的实验班施测,通过最后的结果,综合分析和谐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行为改变的影响程度。

教学研究中普遍应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灰体
吃人井
C

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接舆
书意
教学研究,是为了解决我们在教学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而展开的一些研究,然后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再来指引我们的教学工作。所以,开展教学研究事实上可以说是一个发现问题,此,我想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首先,要从每一天的教学工作发现问题。我们虽然每天都是面对学生,每天都在上课,但是每天讲课的内容不一样,每天学生的状态也不一样。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些是可以及时解决的,有些却是存在了好久一段时间,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不断去想方设法解决的。那么,这些问题其实就可以最为我们所要进行教学研究的问题。例如我在数学课上开展了几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发现效果不是很好,拜读了一些相关论文后,还是觉得需个教学研究去开展其次,合理的选择研究方法,切实开展教学研究。在我们找到了所要开展的教学研究问题后,接下来选择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可以先查阅相关的书籍去了解,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如果我想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他们的表现和他们的想法,那就可以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或者问卷调查法,通过这些方法来收集学生方面的信息,从而得出一些原因和找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再次,把研究出来的设想或者是成果付诸实践,查看效果。在我们开展教学研究,得出一些想法时,这就需要进行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体验出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如果很有成效,那就说明这个研究是比较成功的,有效果的。如果发现问题依然存在,那我们就继续改进,继续研究。最后,把教学研究的结果进行推广。个人认为,我们辛辛苦苦完成研究后,可以与同行们去分享这一成果,也可以与同行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这样能够互相促进,也不断提升教学的方式方法,最终得益于学生。总之,我认为教学研究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好。

如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执行者
示朕以默
最近,在和老师的交谈中发现,有些教师存在“教学硬,科研软;教学主,科研次”的想法,也有些教师虽然有教科研的愿望,但不知如何选题,如何研究。我觉得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关键要靠我们去积极引导,在全校上下努力营造一种重视教科研的浓烈氛围,通过必要的奖励机制引导大家积极参与,鼓励教师成名成家,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教有特色,研有特长”。第一,要提高认识。首先要使广大教师重视教科研,克服写文章,搞课题就会影响教学的片面想法,树立教科研是为了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彻底改变教科研与教学是截然剥离的想法。只有广大教师把教科研看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科研才能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第二,要增强意识。课题从哪里来?课题研究有哪些必要的程序?教研论文怎么写?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可以说,一开始谁都不会,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坚持下来,而有的人有半途而废了呢?我认为只要坚持不断学习,脑子中有了研究的意识,课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例如,围绕课程改革、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生态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与策略的优化、教材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等方面,就可以写出一系列高质量的文章来。第三,要积极参与。现在申报课题的机会很多,有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的课题,有教育学会的课题,有综合实践的课题,有陶研会的课题,有专业学会的课题等等,各种课题应有尽有。一开始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小课题不高兴做,大课题又做不下来。要应该抱着从小课题做起,从市级课题做起,等逐步积累经验以后,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研究的层次。这样比较切合实际,也比较可取。当然,目标远大,能一下子就搞一个省级课题更好。省“五四杯”、“师陶杯”论文评比每年都有,积极参与,也是一种明智之举。总之,善于学习,敏于思考,勤于动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何抓好教学研究管理

莫不出焉
梅耶林
转发仅供参考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首要地体现在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立足学校实际,作为一个农村小学,要想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下大力气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当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觉得所有老师首先都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开展以“做师表,树形象,讲实效,提质量”为主题的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通过认真分析查找当前教育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准、抓住“病症”,摆脱观念束缚,突破思想意识的障碍,在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上观念上下功夫,在改变教学方法上作文章,在提高教学效率上花力气,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求实效。通过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比武等形式,系统开展向课堂要效益、狠抓教学质量提高的活动。针对目前实际,我们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围绕“如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重点解决认识的偏见,思维方式落后,学生第一位的意识不强,质量观念淡漠等问题。 (2)围绕“如何提升工作精神状况”,重点解决责任意识不强,信心缺失,精神不振,习气庸俗等问题,增强危机忧患意识,克服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增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意识,克服“各自为政”的狭隘思想,增强大教育意识。 (3)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重点解决畏难情绪,教学倦怠状况、方式形式化、简单、办法不多、钻研不够等问题。要在原有基础上,重视提高率和及格率,坚持面对全体学生,讲究大面积增产。 (4)围绕“如何开展教研为教学服务”的问题,重点解决教研拘于形势,不直接和教学挂钩,偏离当前教学实际的问题。要挖掘教材,研究教材,要探讨针对学生现状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途径,有的放矢,讲究教研活动的实效。真正把教研做为课堂教学的先导。 (5)围绕“如何优化发展环境”问题,重点解决发展意识不强,学校整体荣誉观念淡漠,主人翁观念缺失等问题。要把每个人与学校共呼吸共命运的意识放在首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要靠每个人去创造一个良好物环境卫,要把增强学校在地区的声誉,做为每个人的神圣职责,要为学校在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尽自己的努力去排忧解难。要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学校发展的整体利益,必须要有众志在城,共渡难关的精神与勇气。 (6)围绕“如何抓好学生管理”的问题。重点解决学生难管,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等问题。要探索找出“加强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要克服急燥等为难情绪,要静下心来,花点时间和全力,要坚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学生,要讲究方法,要创新管理手段,要理直气状的管理学生,要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要投入自己全部的感情和智慧,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体现所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更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因此,要从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开始,讲质量、重效率,使全校课题教学质量获得根本提高。

教师应从事怎样的教学研究

官治其职
父亲
中小学教师开始着手进行教育研究时,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或疑惑:一是研究的主题如何确定。许多老师认为,搞研究就是要选择具有前瞻性、先进性课题,这样的课题才有价值。那么该选什么样的题目才能适合教师研究的要求呢?二是研究方案如何制订。大凡研究,选题之后都要有相应的研究计划,有一套程式,还要有文献资料的积累,这该怎么办?三是研究方法怎样选择。研究需要选用适当的方法,诸如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等,但这法那法的似乎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有距离,没有时间做怎么办?四是研究报告怎样撰写。研究最后要写文章,文章要有理有据,有理论色彩,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理论,不会写文章怎么办?说实话,我们所倡导的行动研究就是针对老师们的四个担心的,因为行动研究的特色就是:一边工作,一边研究。一、我们倡导的行动研究1、以探究实际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实例3.1:张老师的课题研究 2002年9月,张老师接了初三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在对学生物理学习基础情况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距大,二是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没有兴趣学。张老师在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的情况调查分析后,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和教师教的角度做了认真的思考,并学习了相关理论。之后,张老师将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改善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突破口,有了三个具体的“动作”。在不断精致这些“动作”的过程中,张老师所教两个班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张老师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 在上面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用心的张老师发现了教学中的问题,在对问题本身做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试图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要问,什么是教师的行动研究?毫无疑问,张老师所做的事情,就是教师的行动研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教师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特点: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务。 如果我们对此做一点深层次的理性分析,我们可能发现以上的分析有点就事论事的味道。教师的行动研究,从直接的目的来看,确实是为了改进教学实务,从深层来看其实是提供了教师反省与探究自己教学实务的机会。“行动研究中‘研究’所包含的意义可能是唤醒教师对其工作情境与实践问题的‘专业知觉’,进而透过系统的探究过程予以‘理解’、‘诠释’乃至改进,这便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始末。”[①]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和控制严格的实验研究等是有区别。2、研究与行动相结合实例3.2:不断“有办法”的刘老师 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刘老师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的同时,也有着很多的困惑,尤其是作文教学。一个偶然的机会,刘老师开始了《通过写作档案袋的收集和评估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的研究。刘老师自定的目标是:以写作档案袋的形式,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刘老师先上网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又结合自身的经验,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档案袋,档案袋搜集的方法等等。尽管刘老师准备了很久,也似乎摆足了“噱头”,但学生的反应并不强烈。有经验的刘老师没有灰心,也没有强迫,而是让一部分人先动起来。三个多星期后,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当刘老师正准备松口气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学生对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档案袋没兴趣了,怎么办?又是调查,引导,又是一部分学生现身说法。渐渐地每个学生的档案袋丰富了,但就在这时,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怎么办呢?“继续想办法做呗!”刘老师说得很轻松。 如果再要问,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什么?那么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教师的行动研究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行动,是教师的“行动之旅”。在这样的“旅途”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根据目的,检讨、调整、修正自己的行动,并形成新的行动。从这里,我们又似乎可以得出教师行动研究的第二个特点: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的不断行动的过程。 必须说明的是,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为了行动而研究,而不是为了研究而行动。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用心的教师会遭遇疑难、困惑,会采取不同的行动改善现状。但为了解决问题,这种行动可能要“复杂”一点,需要一点策略,需要采取明智的、有计划的行动方案,经由不断地内省和内化,审时度势,达致理想的改变。所以,教师的行动研究本身,也是一个科学性的研究过程。3、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实例3.3:“二五班”的工作坊 小杨同学是让二(五)班所有任课老师非常“头痛”的“特殊”生,习惯差,成绩差、不诚实。班主任张老师家访后,发现他家不仅生活环境差,而且父亲曾蹲过两次狱,母亲目不识丁。在张老师对任课老师讲了小杨的家庭情况后,原来对他非常“头痛”的七位老师(语、数、外、体、美、自、音),惊讶之余,有了份同情和责任。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共同“行动”,把更多的爱给予小杨。 他们针对小杨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一个特别的教育方案。之后,七个人一有空就凑在一起,说小杨的变化,说“方案”的好与不好,交流小杨在各自课上的表现。老师们将他们的这种讨论方式称为“二五班的工作坊”。 一年多来,小杨在“二五班工作坊”老师的关心下,除了学习上由于智力的因素还无法和同龄孩子相比外,可以说他已经是一名合格的,而且是一名可爱的、关心集体的小学生了。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出教师行动研究的第三个特点: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合作参与的过程。可以这么说,合作参与是教师行动研究的重要精神特质之一,因为教师的行动研究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是在实践即行动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需要参与者或相关者分工合作、经验分享,共同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作出决策。 教师的行动研究是基于教师个体独立自主行为的合作研究,重视的是成员间伙伴平等关系。可以说,教师的研究过程是合作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老师们在一个合作的团队中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使实际工作过程变成一个协作研究过程,使研究过程又变成一个理智的工作过程。4、是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实例3.4:“我一路辛苦地走过来,但还要继续。这是个美妙的过程。” 有着十几年历史学科教龄的倪老师,对自己十多年历史教学的得意和失意做了细致的回顾,在查询了大量资料和别人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将“初中历史‘质疑式’教学法研究”作为研究的课题。 倪老师做研究的第一步是精心设计了一份研究计划。计划中,倪老师对“如何从创设质疑教学情境开始,通过循序渐进、动态优化的教学策略,探索质疑式历史教学法”的过程做了详细的设计。在学校科研顾问的指导下,倪老师对计划做了修正,在课堂中开始了行动。 课堂上,倪老师开始按计划进行她的教学。学校科研顾问和组内的老师观课后发问:应该怎么理解质疑?“质疑式教学”究竟要改变什么?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行为? 倪老师没有想到这些问题,只是对几个星期以来的付出和专注被如此轻易地否定不甘心。倪老师据理力争,但来自教研组同事的困惑和科研顾问的发问,不时让她语塞。 回家后,倪老师对研究计划做了认真的反思,又找来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书籍,“恶补”了其中的相关理论。“把‘质疑’的目标看作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将学生获取‘质疑能力’作为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质疑’是为了搞活课堂气氛而设置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后者的‘质疑’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如此,历史课才能成为一种智慧性的学习活动”,一个星期后,倪老师很有感慨地在修正的研究计划前写上了这样一段文字…… 倪老师还在行动,倪老师的故事也远还没有结束,按倪老师自己的说法是:“我一路辛苦走来,但还要继续。这是个美妙的过程”。 被大家一致公认的行动研究的先驱者心理学家勒温(Lewin,K.)认为:行动研究是由许多回路所形成的反省性螺旋,其中每一回路都包含计划、事实资料探索或侦察以及行动等步骤。每一个“研究-行动”回路会导致另一“研究-行动”回路的进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程。自勒温之后,行动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大都遵循勒温提出的螺旋循环概念,或略有修正,但原则上都认可行动研究的展开过程是“观察—计划—行动—反省”的循环,这在很多文献中都有比较详细的阐述。 事实上,教师的行动研究的过程不可能分割得如此清晰,也不一定都依此顺序直线进行的。真实的行动研究不是很有序,不是很整齐,可能比我们想象的研究还要凌乱,没有正式的开始、中间和结尾。但不管如何,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出,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第四个特点:行动研究是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换言之,行动研究不象传统的研究那样,在研究报告的撰写和呈交以后就完成了,它可能包括检验我们的想法、观察、记录我们自己和我们行动的结果,作为过程的继续,我们可能会尝试其它想法并继续行动,就如倪老师所言:“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二、教师如何参与行动研究(一)拟定行动研究计划1、为什么要有行动研究计划 一些老师在课题申报书中会写到,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但之后既没有具体的研究设想,也没有具体的计划。问老师原因,得到的回答是:行动研究的特点不是行动与研究相结合吗?我们的工作就是研究,为什么还要有计划呢? 其实,这是对行动研究的误解。行动研究的确是和教师的工作结合在一起的,在展开的过程中,不规定具体的行动步骤和策略,但既然是研究,事先就需要有个初步的假设和计划,这样才能提高研究效率,拓展研究深度。另一方面,有了研究计划也有利于督促研究者在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调节,调节计划,更调节行为。客观地说,行动研究的计划是教师研究之旅的一种指南,制定计划的目的并不是以后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而是通过这样一个环节,希望教师们在进行行动研究时,明确“我要进行的研究是什么”,这就是提出行动研究的设想和制订计划的意义和价值之一。2、怎样的行动研究计划是合适的按照我们的经验和认识,一份比较合适的行动研究计划可能应该包括以下内容:①研究的问题。问题是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行动研究所针对的问题应该比较集中,题目不易过大,关于这一点前面《教师研究的起步》这一章中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②研究的设想。设想就是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假设,强调的是在展开的过程中,用怎样的方法将行动与研究结合在一起,使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对于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说,更应该将我们的教学与研究联系起来。③过程的规划。需要规划的是行动的过程,以及伴随在一起不可分离的讨论、反思、调节、资料的搜集积累等等研究过程,行动与研究是融为一体的。④研究的大致时间表。由于行动研究中研究与工作改进是同步的,所以研究的时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适当地缩短或延长。⑤ 怎样进行资料积累、处理等技术性的问题。 读到这里,可能老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行动研究中“研究计划”和“行动计划”是什么关系?从理论上说,一项研究的行动计划和研究计划应该是分开的,但从老师进行行动研究的实际来看,两者却是结合的。一个大家能比较认同的行动研究计划中有行动,包括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计划中也应该有研究,设想、反思、调节、资料积累等等。只是这样的计划并不是研究一开始就有了,而是老师在行动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完善、“建设”起来的。无论是研究还是行动,归根结底要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这里有几个必要的提醒:①当研究的目标和解决实际问题游离时,不是好计划;② 当工作目标完全取代研究目标时,行动研究就没有研究只有行动;③计划有大有小,要根据实施的时间长短来加以考虑。(二)不断澄清研究问题 虽然教师行动研究中,工作与研究是不可分离的,但毕竟教师工作中面临大量的琐碎的问题,研究要从大量琐碎问题中,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即这个问题的解决没有非常现成的答案),问题解决的本身会对实践产生关键性影响的,同时又有研究可能的问题。这是一个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又不断澄清问题的过程。提炼出来关键问题后,要以此为中心将工作中的其他问题与它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探索的思路或者说框架。 每个教师能找到的问题和能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因为在不同的层面上都存在有价值的问题,在常规化教学下有常规的问题,水平高的教师也善于把“不是问题之处问题化”。任何教师只要处处留心、用心,就会有问题,就能够研究。只是要注意的是,由于教师的行动研究中行动与研究在整个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有时容易混淆行动与研究,因此我们是在思考研究的目标时,还是应该将工作与研究适当地剥离。下面所呈现的是学校里一群教师在进行的一个研究。实例3.6:“差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C中学是区里面需要重点加强的十二所薄弱初中校之一。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生源差,学生的入学成绩低,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单亲或贫困家庭,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教育条件较差。因此,“差生”问题是困绕C中学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对学校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校长决定成立学校教科研小组将“差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的问题。 课题开始启动时,老师们只是感觉差生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但具体该先研究哪一方面的具体问题,采用怎样的策略并不清晰。后来,学校成为了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基地学校,在科研人员的建议下,学校倡导教师写教育案例,回顾、分享各自的教育教学经验。在交流、讨论中,老师们发现原来一头乱麻的差生问题,一下子聚焦成了三个问题:学生、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的“差生”和“好学生”;当学生犯了错以后,老师该做怎样的决策;老师应该怎样关注不同的“差生”。 之后老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研究问题,并且确定了共同观察的对象,定期组织交流心得、经验、研究的进展。 目前研究还在继续之中,不知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研究中,问题被不断地澄清,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清晰,老师们对“差生”的认识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不断澄清研究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清晰问题解决策略的过程。上面的例子可能是一个现实发生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如果我们将这个例子详细地解剖下,可以看到在行动研究过程中,老师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关的多个问题,找出关键问题;②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尝试问题解决的问题中,将问题聚焦,在可能的范围内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定位;③从已经解决问题或未解决的问题中引申出新的问题。这是一个深化研究的过程,很多时候也是一个新研究的开始。其实上面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这些过程不是线形的,而是交替进行的。(三)选择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行动研究是一种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方式。从事行动研究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需要兼用多种研究方法,诸如个案研究、教育观察、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比较研究、文献研究、教育测量等,凡是能够改进行动的方法都可以运用。 从根本上说,行动研究法是一种研究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对教师而言,方法并无难易之分,有的只是适合或不适合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前面以及后面几章都详细地论述了,这里我想和老师们分享的是,在日常教育实践中,老师们做研究时应该怎样才能不断调整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好地、更有效率地选择方法。实例3.7:我的“发展日” “教师专业发展日”是我校在课改形势下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实施的一项新举措。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和学校的语文教导,我把专业发展日的主题确立为“语文教学中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能”,期待通过专题性的研究解决在教学实践中的难题。为此,我制定了为期一个月的“立问题——学方法——寻对策——进课堂”的专业发展计划,并预定以公开教学和自我反思录作为此次发展计划实施的成果汇报。 一个月里,我邀请合作伙伴观察我的课堂教学,记录我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和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观摩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实录,总结分析新教材教学与我现有教学之间的不同之处,深入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分析新教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找出影响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我们针对理论学习与课堂观摩的收获,结合当前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个寻求解决的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和改进,观察其有效性。最后,我以一堂公开教学和反思录总结本次专业发展活动的收获。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能发现老师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发现、诊断问题和试图解决问题。行动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获得方法的途径也是不同的,但是可能要留心这样几点:①要学习别人的经验,要学习先进的理念;②教师相互之间要切磋与研讨,弥合各自的缺陷,发挥各自的优长;③要将反思贯穿于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将实践的方法、途径等与研究计划、目标追求等不断进行对照,来考虑选择的方法与途径等。(四)详细搜集和积累行动过程中的各方面资料 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教师的行动研究时,我们会发现资料的搜集和积累的重要性。教师的行动研究过程就是一个边总结、边研究、边积累资料,逐步提升的过程。积累资料的过程是注意分析情况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因此搜集和积累资料是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积累资料时首先要做有心人,重视时间中的反思,凭事实说话,关注实践中的细节,呈现我们研究中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积累资料的方法是多样的,这在前面和后面的不同章节中都有介绍,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五)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经验分享 撰写研究报告是进行研究的必要历程。行动研究的报告和学术研究报告应该有所不同。行动研究的报告必须依照研究的内容,以别人最清楚易懂的方式呈现,让其他老师看了之后,能够立即明了研究者的方法与结果。教师行动研究的报告不是学术研究报告,它应该有这样几个效能:1、经验分享 老师在进行行动研究之后,有一项重要的目的就是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事分享。老师群体更是一个合作型的实践共同体,老师们应该在共同实践、经验交流中不断地成长与创新。2、公开 一种称得上研究的活动应该争取公开发表成果,公开的价值在于为批评打开了一扇窗子,使经由批评而得到改进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增加在某个领域里的知识。 行动研究是教师结合教育工作开展研究的过程,也是在行动中不断学习的过程,研究计划的实施常常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冲击,需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处理好计划性与调节性的关系,长周期与短周期的关系,注意资料积累、反思总结的时效性和具体安排上的灵活性。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会比以前从事单纯的事务性工作时增加一些工作量。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当教师的日常工作增添了研究的成分以后,当研究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种方式后,教育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就会逐渐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也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