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有教育部课程教学研究所这个单位吗?

孙复
若恤其失
没有教育部课程教学研究所这个单位。但是有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这个单位。根据教育部2017年12月27日发的《教育部关于设立课程教材研究所的通知》,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教材工作的决策部署,搭建国家级高水平课程教材专业研究平台,做好课程教材建设专业支撑,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有关批复,经部党组研究决定,设立课程教材研究所。扩展资料: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主要职责组织开展课程教材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为国家课程教材建设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参与拟定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参与组织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工作,参与国家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培训、监测和评估,为地方和学校课程教材建设提供咨询和服务,开展课程教材研究的国际交流与项目合作,承担国家教材委员会下设各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开展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设立课程教材研究所的通知

武汉市新课程教育教材研究中心怎么样?

是为耆艾
舍是与非
武汉市新课程教育教材研究中心是2005-06-16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注册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位于洪山区洪山乡洪山村名士1号5栋17层3号。武汉市新课程教育教材研究中心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111774580782H,企业法人付小林,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武汉市新课程教育教材研究中心的经营范围是:教育咨询(不含留学中介),教育成果推广,教育类图书选题策划。(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湖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20307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27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武汉市新课程教育教材研究中心信息和资讯。

大学里的研究院、研究中心与学院有什么区别吗???

鬼精灵
不恃其成
区别以下所示:1、概念不同。研究院,在学术界,称其为科学试验的研究机构。是大学之后的进阶教育研究机构。学院(英文名:College、Institute或Academy)主要指门类科目较少、专业性强的高等教育机构。2、所教育人群不同。研究院是需大学毕业及同等学历才能取得报考或申请入学资格,主要为培养硕士、博士人才及进行基础研究工作。学院是面向普通本科。研究中心是面向更高学历。3、职责不同。研究生院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基地,代表着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学院主要承担教学任务,研究所专业性很强 以研究为主教学为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生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所

培训体系中 课程研发的职责是什么?

七法
迷与狂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助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而成立的学校课程研发中心是负责学校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建设和教育科研工作为一体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责有:一、课程资源建设1. 负责组织编制、实施学校课程研发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制定、实施课程研发工作的各项政策和管理办法。2.探索并优化在新课程背景下符合学校实际的初、高中课程体系。3.建立健全创新教育团队,做好创新实验班教与学的研究、管理及保障工作,探索并引领重庆基础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探索并深化以研究性学习为学习方式,以环境教育、科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教育模式,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学生社会生活进一步整合。5.进一步完善初中“2+2项目”、分层教学实施及管理模式。6.做好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及建设。7.会同信息中心,进一步完善基于网络实施的课程平台建设及管理。二、教育科研1.指导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认真审订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和总结,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学科课程研发工作。 2.组织教科研论坛,校内学术交流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引领全校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指导教师学习新课标、教材,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改革试验。3. 负责学校教师申报的国家级、市、大学科研课题信息的管理工作,负责学校申报课题的各项工作,做好学校微型课题的申报、立项、监督、评价、结题等管理工作,做好学校微型课题成果推广工作。 4.组织好教师优秀论文的评选及编辑成册工作。负责做好年度科技成果、论文、著作、获奖成果等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负责学校《科研信息》的编辑,印制等。5. 组建团队以教育科研形式研究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供校长决策参考。 三、师资建设1.制定、实施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建立教师“成才——成名——成家”的成长、发展机制。2. 组织开展各教研组课程研发活动,实施教研组考核。3. 开展教师学历提高、继续教育、教师交流等制度建设及相关工作。4. 会同教务处规范备课、听课、评课、反思课制度,参与组织新教师汇报课、教研组长示范课和青年教师优质课等工作。5. 定期举办“教师教育沙龙”。四、其他工作1.校史建设。2.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城乡统筹、学校帮扶等工程及项目。

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题为中心是什么教学模式

说失屠羊
金银岛
课题研究背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语感、主体性、可持续发展、活动课程、探究性学习、人文性、素质、创新等新名词占据了人们的视野,理论上的巨大冲击令人顿觉耳目一新。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紧锣密鼓地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对我们的教学理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研究的成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已于2001年6月7日正式通过下发执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在2001年7月通过并公开发行。作为在国家高度重视之下由教育部组织研究多年而结出的果实,《纲要》和《标准》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作出了权威的总结。就实践性的发展而言,语文教学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教师为主体的阶段。在九十年代以前,绝大多数地方的课堂教学以这一观念为主,它体现为教师对文本阅读和作文指导的权威性或伪权威性,教学过程的单向性,评估方式的单调性和评价标准的唯一性;恢复高考后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持续热潮可以视为最具体的表征。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阶段。八十年代上海钱梦龙率先提出"三为主"的教育教学思想,九十年代备受关注和推崇。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首次得到重视和认识,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之下体现了一定的主体能动性,教师重视教学设计,尤其表现为对学生准备状态的预估,教学过程初步呈现为多元化,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重视。但是,由于理论的未能深入和惯性的作用,语文教学结果的单向引导还是从本质上体现为封闭性的现代教育特征。教师循循善诱,目的还是要把学生活泼的思维引向预设的某个结论。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来临是以《标准》的颁布执行为标志的。在《标准》中,作为最重要特征的两个提法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这种认识作为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执行的基本要求,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实质上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发出的改革呼声的汇聚,也是国内外心理学、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有力推动。以上三个阶段的概述,只是大致的勾勒出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进程。但实际上,在教学第一线,我们还远未达到第三个阶段的要求。因为,传统的阴霾并没有清除,它还在阻碍着阅读教学改革的进步。在新《标准》和《纲要》已经正式下发执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在我省十个实验区开展的大背景之下,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方面问题也具备了可能性。二、试验过程综述:1、试验目标:1)注重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思考、创新、建构的主人。2)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废弃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4)培养独立研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2、教学理念: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地构建意义的过程。②阅读的意义应该建立在学生选择阅读策略和体会美感的基础之上。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的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见湿灰焉
荀粲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分别是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与管理实验中心(成立于1980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于1983年)、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实验中心(成立于2000年)。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根据学校发展策略,着眼于传媒科学专业群建设,整合上述机构,并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内率先建立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形成了开放式的,集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播音主持、摄影艺术、信息管理、电子技术、网络应用、媒体教学、平面设计、广告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实验教学基地,为校内诸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实验教学平台。在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短短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实验教学中心在创新实验项目建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教学媒体应用研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探索、与业界联合建设“学研产”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认真把握现代大学教学与学习理念,合理运用投资,在中心建设方面不断取得发展。实验教学中心的广播电视制作实验室在装备高清晰度电视设备的同时,也开始着手对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制作中的心理物理影响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广告实验室新增设了广告创意实验课程组、并重新设定了广告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加重了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比例;中心在新媒体本体研究和新媒体应用研究工作中取得进展,特别是有关手机电视的研究项目以及基于手机电视技术的移动学习项目已经展开;实验教学中心的基于传播心理学而开展的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理想成果;中心增设了有关教学媒体应用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在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媒体应用研究获得系列研究课题,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中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研究中取得进展。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总计3300平方米。中心下设十三个分支机构:电视演播实验室、电视采编实验室、新闻采访实验室、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播音主持实验室、电子广告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音频工作站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平面媒体制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实验室。另外中心的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教学依托体系下设:媒体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龙狮传媒研究中心、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信息研究与咨询服务中心、吉林电视台培训、拍摄基地。龙狮传媒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使命是促进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升21世纪人类的学习力。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提倡创新、开放、自由的学术风气。研究所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博士或在读博士6人。近年来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建立科研基地4处、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10余部、成功举办多次大型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为推动我国教育技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该研究所已经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国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联系。研究所接受留学生以及国内外访问学者多名。现任所长:王以宁 博士/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以宁 男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学术顾问:何克抗 男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委 员:赵 蔚 陈晓慧 彭 立 郑燕林 于 勇 张 海 赵 鹏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学习技术、教学设计、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机构:学习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远程教育研究中心、CAI中心、网络教育实验室、教育技术实验室。媒体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4月,是中国首家从课程角度介入媒介素养研究,融媒介素养教育科研、教学与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中心以“为个体在媒介中和谐生存”为宗旨,在我校“为基础教育服务、开放式办学”理念的带动下,结合我校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的研究基础与研究优势,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学实践单位展开充分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以期促进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化进程。经中心成员编写的中国大陆首创《中国媒介教育实验教程系列丛书》之《小学媒介教育实验教程》已由东北师范大学正式出版,在全国范围内做实验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 闫 欢中心指导专家:刘京林 李月莲 王以宁 马云鹏 王确 张向葵赵蔚中心研究人员:于冬黄松爱郑军 袁磊 敖柏孟翀刘婷 霍美辰 鲍枫 李波

去欧那教育教学中心咨询感觉不错,除了专业课程内容,其他优势你们怎么看?

电气化
且复相之
  (一)必修课程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音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明确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对教育实践的意义,以及小学教育面临的实际的心理学任务,使学生确立科学的儿童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并根据所学的理论总结和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本课程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儿童教育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围绕发展是教育的依据和结果,教育是发展的动因这两个主题,阐述了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儿童在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中的基本特征、个体和群体差异,以及基本的应对策略;阐述儿童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儿童的学习差异与教师的教学差异的关系;阐述学习的准备,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发展和教学的测量等问题。  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要求是: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和内在联系,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况,认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内涵、内部结构和历史脉络;近现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哲学、历史学、文艺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要突破;阐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趋势,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3.自然科学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小学教材、教学以及课外活动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能兼教小学自然常识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与之有关的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现代教育思想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是: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学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认识,理解教育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基本原理发展线索,掌握现代西方和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发展及一般理论研究成果在学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介中外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及当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分析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论依据,讨论我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及其实践运用的前景。  5.教育研究方法  本课程5学分,课内90学时,其中录音课20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  6.阅读与写作(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将现代阅读理论与写作理论有机整合、贯通,是一门体现当代课程改革精神的综合性、应用性、基础性课程。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和了解现代阅读基本理论与写作基础理论,了解和掌握各类文章的特点和基本的文章解读方法与写作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阅读与写作基本理论的意义,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内在关系,了解阅读心理与写作心理,初继续步掌握阅读的基本规律、特点与方法,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写作方法和文章的修改与评改。  7.现代教师学导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是:了解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并具备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认识现代教师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历史使命、地位和作用;阐述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包括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教育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更新知识和创造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人格魅力、身心素质等),以及现代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同时介绍国际视野下的教师现状和未来发展。  8.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  本课程7学分,课内136学时,其中录像课20学时,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意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图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教学软件制作技术;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进行课程设计;为提高教学技能,使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概述(概念、地位和作用);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应用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或Wps2000);网络知识和相关软件(Internet Explorer、FrontPage);教育技术概述(概念、简史和方法);教育传播理论和教育媒体理论;教育媒体(宏观、中观、个人);教学设计(理论、过程、方法);教育媒体应用实验。  9.美学与美育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美学与美育是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美学;美及其形态;美感;什么是美育;形式美与美育;艺术美与美育;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青少年发展与美育;教师角色与美育。  (二)限选课程  1.高等数学(B)(1)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有网络资源,VCD及文字教材等媒体,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积分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高等数学(B) (1)是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供小学教师进修使用。主要内容是:前言、绪论、初等数学知识、函数、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微积分简史、微分方程。  后续课程:统计与概率,数论初步等。  2.基础英语(1)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能流利地朗读所学课文,掌握和运用基础英语语法及500个左右词汇,包括约50个常用句型和30个常用短语,能借用词典阅读浅易英语读物。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英语语法及500个左右词汇,包括约50个常用句型和30个常用短语。  (三)选修A类课  1.中国古代文学(1)(2)  本课程8学分,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36学时,录音课18学时,开设一学年。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基本掌握古代汉语以及有关文化知识,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和语言修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作品选和理论知识两部分,比例约为4:1。作品选部分有说理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骈文、诗、词、曲、短篇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不求面面俱到,也不强调各时期的比例;理论知识部分,以文学知识为主,适量介绍古代汉语、古代文化等知识,有些知识安排在作品选的注释、习题中,可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本课程与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1)(2)(3)课程不同,授课对象是小学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所不同。  2.中国通史(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历史性的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概括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选读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提高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析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港台文学。其中文学史知识与作品选读部分的比例约为1:3。  4.现代汉语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小时,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基础知识,提高对汉语的理解水平,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汉字结构,汉字规范化、标准化;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化;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群;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方式。  5.文艺理论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文艺理论知识,提高理解、鉴赏文艺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以文学为主,兼及书画、音乐、影视各类艺术,鉴赏部分比重较大。  6.儿童文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小学教师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能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训练小学教师独立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学习儿童文学的理论知识和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作品分析、创作练习和理论知识学习的比例约为4:1。  7.外国文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及鉴赏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明系统地介绍外国文学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从古代至现代各个历史时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并简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从目前实际出发,简要介绍亚非文学。  8.创新教学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录像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当前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教学创新能力,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创新教学的时代意义;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新;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创新教学环境。  9.基础英语(2)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时30,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达到小学师资应具备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平和相应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1200个左右词汇,认知2000-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约300个常用句型和短语,能借用词典阅读浅易英语读物。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英语语法及2000-2500个英语单词,约300个常用句型和短语。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对接研究

春之歌
年不可举
英盛观察“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速度与高度都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孩子的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基本成型,因此近年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然而,作为孩子成长“起跑线”上的“护航者”,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们却面临着一个极为尴尬、困惑的就业环境。公办幼儿园教师的聘任需要通过市级教师招聘考试且面试合格才能上岗,要求相对严格,而且只有大专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大多数毕业生要么未能通过教师招聘考试直接进入私立幼儿园工作,要么另谋他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帮助优秀学生掌握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必备知识与技能,而且更要有助于绝大多数学生学有专长,顺利地进入与专业相关的领域工作。立足地区“学前教育教师岗位职责与要求,并使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与岗位标准相对接”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教育实践要思考的最佳视角。一、学前教育教师岗位职责与要求1、学前教育教师就业市场岗位职责与要求我们对在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收集到39条幼儿教师的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大多希望应聘者上岗后即能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用人单位强调毕业生的最重要素质依次是特长(67%)、专业(51%)、大专以上学历与经验(41%)、性格(23%)、证书(10%)。具体表现为在专业和学历方面要求为学前教育或相关专业的有20次,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6次,要求为中专以上学历的有5次;在证书方面,幼儿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证书分别被提到了4次;要求有工作经验的有16次;要求应聘者有特长的共有26次(能弹4次,会唱8次,能跳舞6次,会手工8次,能绘画6次);要求应聘者性格活泼的2次,有亲和力的7次;在情感方面要求爱孩子9次,有责任心、有耐心的4次。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的9次。2、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岗位职责与要求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0~6岁的幼儿,其身心发展水平较低,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对内要做好保育和教育工作,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对外要让家长满意。因此,要想顺利完成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必须具备组织活动的能力和家长工作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包括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能力。前者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的能力、观察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能力、管理幼儿遵守规则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合理分配玩教具的能力、环境创设的能力等;后者包括生活常规指导的能力、问题诊断与指导的能力等。家长工作是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细微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陈鹤琴)理想的家长工作能促使家长与学前教育机构在教育理念、目标、内容、原则和基本方法等方面取得共识;促进双方有效互动,磋商共育策略;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的现状情况1、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两个层次:三年制高职大专和五年制大专。五年制大专是在普及高中教育之后进行专业教育,因此与学前教育专业大专段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其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教育实践三大模块,三者的比例大致为1:2: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重视整体素质的提升、学生技能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专业基础课所占分量较小,遵循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必需、实用”的原则,为培养宽基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①课程种类过多。在全面发展教育目标指导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参照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强调宽基础,因此三年时间内要完成四年的课程,设置的课程尤其是公共基础课过多,学生精力有限,学习存在多而不精,甚至是厌学的现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办学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在学习过程中,课程计划会根据市场需要添加新的科目,这些科目可能在体系上与已学过的某一科目相似但内容更加详细,仍然开设新的课程,课程交叉重复设置严重,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②专业课程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的比例相差较大,易使学生形成错觉,认为专业基础课远远没有专业技能课重要,从而不能正确认识专业基础课的作用 并轻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③专业技能课为必修课程,容易出现忽视学生基础与兴趣,一味培养学生的特长而挫伤学生自信心的现象。(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教学中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不够。专业基础课课时少,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深入停留在走马观花层次上;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导致理论学习与运用的脱节。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大多缺乏幼儿园教育的良好经验,因此对某些理论的理解就较为浅显,大多时候只是深入地阐释理论本身,而较少涉及该理论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这也导致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专业基础课学习的意义,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较弱,案例分析能力较差。   ②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弱。多数学生习惯于上课时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做好课后思考题,而忽视了课前的预习及课后的巩固与思考;若作业超出的课本内容,相当数量的学生是不假思索照抄百度的内容。③活动收效不甚理想。高校组织和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参与的学生热情非常高,活动的质量也相当高。但总的来说,没有参与的学生还占大多数,活动多以比赛形式展开,在活动前学生只知道参赛要求与评分标准,至于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些标准没有培训与解释;在活动结束后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活动总结与讲评,致使学生享受了参与的乐趣而没有提高的喜悦。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岗位要求对接的建议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专业课程教学与岗位要求的对接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处理好全才与专才的关系。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教学工作思路的集中体现。因此高职高专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为了培养高规格的人才而一味地照搬照抄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原则上来讲,学前教育教师应该是多才多艺的,但作为个体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与兴趣爱好,且不可为了培养全人,而忽略了特长的培养。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一方面应深入研究就业市场,尤其是本地区就业市场所需人才的岗位职责与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专长,在专业技能已普及、学生已入门的基础上,适当地将专业技能课设置为选修课,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精。第二,处理好理想课程与实施课程的关系。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也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内容。课程回答“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的地位,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是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因此课程的设置不仅要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更要考虑社会对某一专业人才的需要。与此同时,教师在课程实施时一方面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尽可能引导学生对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获得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服务,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向社会需要的方面发展。如理论知识学习强调基本概念与原理,而忽略理论的研究过程及理论的多样性;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岗位要求适当删减或增加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增加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为特长发展服务。课程实施即课程教学既要满足专业培养的要求,也要满足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第三,提高案例教学的意识与案例分析方法的指导。学前教育是每个人都曾经感受或正在实施着的事情,但并非所有的经历都是成功的、科学的。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应该具有导向性与启发性。因此所用到的教育案例应该是典型的,而非随手拈来的自己的受教育经历或自己的育子经验。这就要求教师有收集典型教育案例的意识,有用科学理论分析成功或失败教育案例的能力。与此同时,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使得学生在获得“理论有用”观念的同时明白“理论如何用”的方法,鱼与渔共得。第四,处理好活动质与量、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组织活动时,在活动正式比赛前组织大多数学生参加培训,使大面积学生受益,然后优选小部分学生参赛,提高活动的质量与水平;与此同时活动结束后组织大多数学生参与的讲评,讲评可以是参与者自我反思式、相互欣赏式、互帮互助式;也可以是专家行业能手对活动优与劣的指点,从而达到“培训与提高”的目的。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课程,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内容的也是课程教学。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合理的课程设置与适宜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重视专业课程科目的设置、课程的实施,尤其是课程教学与岗位要求的对接,是落实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教育部课程教学研究所证书编号查询kj152110

四德
其状若脱
应辉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石城镇中心小学 《角的初步认识》 二等奖 KJ15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