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师科研网查到的课题能用于评职称吗?

商贾不齿
情采
1、职称评定的政策,每个地方不同,至于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组立项的课题,能否在评职称时有用,建议咨询当地人社部门。2、职称,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同时也是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职称评审是指已经经过初次职称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申报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须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并且经过一些基本技能考试(如:称职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本专业的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

教师科研课题网上办理课题可靠吗?

孟喜
哭泣衰垤
现在很多课题的申请都是通过网上在线系统进行项目申请资料的提交,结题也是一样,但是很少有课题经费通过网上进行报销的,因为需要跟财务系统连接以及报销需要实物凭证等。至于说可靠与否,还是看是否是官方网址。

教师怎样有效开展课题研究的步骤

杀手们
孔子反走
一、如何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为此,一线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选准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1、课题研究立足“小”字。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 便于我们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长。通过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变行为的“小”课题;或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目的。2、课题研究注重“真”字。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以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所展开的教育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而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教学的同时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与时俱进,通过改革实现教师专业成长。3、课题研究突出“新”字。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争新的提升。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 从平时教学中找课题, 平时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选择课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此,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案要进行科学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做好落实工作。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归纳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二、如何进行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的校本教研之路。1、把“问题”当作“课题”。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 小学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去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数学教材的主题图怎样呈现等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分层分类教学应该怎样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等。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应如何调整?”等等。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困惑与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课题。2、把“教学”当作“研究”。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即使是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同时,还必须适当开展一定规范的教育科研,提升我们教育科研的水平。而小学教育科研往往是降低标准和要求,也体现了小学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近年来我们采取互动教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上课—听课;评课—完善;跟进—再创”四大环节展开,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1)精心备课—预设方案。首先,认真备课。从教科研的主题与目标出发,选定易于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并确定研讨课的内容。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再次,预设教学方案。预设方案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进行取长补短,形成共识;然后由“执教者”集思广益,综合地预设教学方案。(2)上课试教—组织听课。推荐一位教师根据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试教,其他教师要进行听课,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以便寻找问题与不足,并做好修改、充实、完善等工作。还要对看听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评课做好准备。(3)合理评议—充实完善。互动研讨课的评课,我们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的原则。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评价课堂教学我们抓住两个看点:a看教师的教。应观察教师教的四个维度即: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b、看学生的学。应观察学生学的四个维度即: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4)及时跟进—拓展再创。“互动研讨课”是在“真实的常态中,验证预设方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问题的产生,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考虑不周;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随机应变不强等。说主流是好的,是因为通过“互动研讨课”,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时“互动研讨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因此,在三个环节之后,还需要“跟进—再创”紧跟其后,朝着目标与方向继续推进。总的要求是:对己取得的经验要进行重新审视、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正确的认识,并转化为平时教学行为。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3、把 “成长”当作 “成果”。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总结,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让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而撰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认为,小学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如何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天养
导盲犬
一、如何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为此,一线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选准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1、课题研究立足“小”字。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便于我们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长。通过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变行为的“小”课题;或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目的。2、课题研究注重“真”字。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以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所的教育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而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教学的同时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与时俱进,通过改革实现教师专业成长。3、课题研究突出“新”字。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争新的提升。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从平时教学中找课题,平时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选择课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此,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案要进行科学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做好落实工作。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归纳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二、如何进行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1、把“问题”当作“课题”。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小学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去面对,又必须想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数学教材的主题图怎样呈现等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分层分类教学应该怎样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等。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应如何调整?”等等。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困惑与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课题。2、把“教学”当作“研究”。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即使是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同时,还必须适当开展一定规范的教育科研,提升我们教育科研的水平。而小学教育科研往往是降低标准和要求,也体现了小学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近年来我们采取互动教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上课—听课;评课—完善;跟进—再创”四大环节,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1)精心备课—预设方案。首先,认真备课。从教科研的主题与目标出发,选定易于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并确定研讨课的内容。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再次,预设教学方案。预设方案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进行取长补短,形成共识;然后由“执教者”集思广益,综合地预设教学方案。(2)上课试教—组织听课。推荐一位教师根据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试教,其他教师要进行听课,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以便寻找问题与不足,并做好修改、充实、完善等工作。还要对看听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评课做好准备。(3)合理评议—充实完善。互动研讨课的评课,我们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的原则。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评价课堂教学我们抓住两个看点:a看教师的教。应观察教师教的四个维度即: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b、看学生的学。应观察学生学的四个维度即: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4)及时跟进—拓展再创。“互动研讨课”是在“真实的常态中,验证预设方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问题的产生,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考虑不周;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随机应变不强等。说主流是好的,是因为通过“互动研讨课”,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时“互动研讨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因此,在三个环节之后,还需要“跟进—再创”紧跟其后,朝着目标与方向继续推进。总的要求是:对己取得的经验要进行重新审视、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正确的认识,并转化为平时教学行为。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3、把“成长”当作“成果”。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总结,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让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而撰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法,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认为,小学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课题研究指导: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大剑
比量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 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5、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缺乏研究意识;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不知道如何下手; 形式主义严重;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 功利主义严重。 6、课题的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教育规律的探索、方法论的研究、有关现象的特点的揭示、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属于理论性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不针对某一具体教育现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象“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等课题;针对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象“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等。应用性研究的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际。 二、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源于工作实际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化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工作困难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如何鉴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就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至今没有科学答案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作为教师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源于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关于构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 源于经验总结 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个人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推广应用。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成了科研成果。例如“单元教学法”、“边讲边实验教学法”等等,都是通过这些途径得来的。 源于教育现象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例如,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班主任、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平时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加强他们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完全可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课题指南 上级科研部门每个五年计划均有课题研究指南推出,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此外,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不具备特别的研究能力,不能承担一些大型的项目研究,但可以申请成为实验基地学校或直接参加其中的子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这里介绍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 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实验法 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基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案例法 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基本步骤为: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强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行动研究可以理解为,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或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做到“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 叙事研究法 所谓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记述事件)→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 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看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意义,通过对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叙述,达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 必须注意,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研究。例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 四、课题研究过程 落实好研究过程是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课题组的自我管理是研究过程落实的关键。 1、制定好年度研究计划。 每年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将开展几次研讨活动、将形成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下一步该怎样做。等等。 年度计划可以简单,不必像研究方案那样复杂。 年底对照计划,看看研究工作进展得怎样? 每个成员应该有一个个人的研究计划,也可以简单些。 2、寻找课题研究的重点 课题的重点和关键问题是什么? 将重点和关键问题分解,从而降低研究的难度。 课题组能够完成的工作有哪些? 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完成研究重点? 3、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研讨活动。 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如教研组的听课与评课,参与市级学科教学竞赛等。 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如专题学习本课题的某一理论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学习、电子课例的观摩与学习等。 开展课题组内的专题研讨。可由每个成员设计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定好主题、形式,并负责全程组织。 组织论文写作。要是论文写作真正成为一种研究活动,而不能只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袭、拼凑。 组织成果交流。如:相互修改论文和教案;组织校本成果汇报课;组织校内课题之间的成果展示(教科室的工作)。 与校外专家同行一起开展交流和研讨。发挥专家印领和同伴互助的作用。 4、做好年度小结,邀请专家进行阶段论证。 5、注意积累研究资料。会议资料、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研究数据等。课题组要建立课题档案。 6、外出学习与交流。要联系自己研究的课题去交流,向同行请教。 7、经常发表成果。杂志发表、学术活动评选、网络发表等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课题研究是落实研究计划、执行实施方案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第一手材料的基础,是理论和实践的接点。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织开题报告会 当课题批准立项后,课题负责人要召集课题组成员(也可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参加),召开开题报告会,由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报告,让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开题报告会就是课题研究的动员会,标志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式启动。 (2)理论、技术培训 教育科研工作必须用一定的理论知识作支撑,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理解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控制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同时,相应的研究技术也是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保证。例如,“新课程教育的测量与评价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者必须具备教育理论知识、测量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必须掌握诸如数据处理、样本分析等科研方法和技术手段。 (3)召开例常会议 课题研究是建立在个人研究基础之上的集体研究,因此,应当象集体备课一样,通过例常会议交流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反映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通过例常会议收集整理一些原始资料数据、推介一些课题研究策略。 (4)做好阶段总结 大部分课题研究是分阶段进行的,且每一个阶段都有研究的侧重点。按照课题研究管理的有关规定,每一个阶段或每一个年度都要求有阶段或年度总结,以起到总结经验和教训、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的作用。首先,实验教师要做好个人阶段总结。研究进行了一个阶段或一年后,要求研究人员和实验教师认真回顾前段的研究工作,把个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体会、经验、疑惑及个人成长等都如实呈现出来;其次,课题组要认真做好阶段总结。要在全体实验教师和研究人员认真回顾、反思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对照实施方案既定的目标,共同总结本阶段或本年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总结和提炼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的教育教学经验,认真解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对策,明确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第三,整理阶段成果。根据研究课题的类型,把相应的案例、报告、论文等集结起来,充实课题档案,为形成最终科研成果和结题验收作准备。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中,还要设计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写成专著、教材、手册等。比较小的课题写成最终成果形式即可,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该有阶段成果形式,最后将阶段成果综合成最终成果。或者将比较大的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分别有各子课题的成果形式和总课题的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形式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有目标地根据分工,积累材料,为结题作准备。 (1)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类型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一般说来,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育科研报告,另一类是教育论文。 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教育科研报告也有不同的种类,它包括实证性研究的报告和文献性研究的报告。实证性研究报告是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描述研究结果或进展的报告,如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后写成的经验总结报告等,这类报告都是以直接研究所得到的材料为基础,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指出存在的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文献性研究的报告即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的报告,如教育研究中的文献考证的报告,这类研究报告以对文献的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并展示文献的考证过程,说明文献的来源与可靠程度。 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和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或站在新的角度做出新的解释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 应该指出,科研报告和论文在内容要求和表述形式上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论文比较简洁精炼,它仅仅突出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科研报告则不限于新的或创造性的内容,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和环节都可以包括进去。论文的内容中包含着较多的推理成分,而科研报告则要凭数据和事实说话。当然,科研报告与论文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界线,就它们的性质和作用而言,都是科研工作结果的记录和总结。可以说,以理论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理论性研究报告,如有创见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本身也算是论文。 (2)教育科研报告及论文的撰写方法 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经过整理分析写成的文字材料。调查报告的表述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题目 一般通过凝炼、确切、鲜明的文字概括全篇内容,点明被调查范围。 引言 简明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交待调查的方法,报告主要调查的内容,使读者对调查报告获得总体认识;或提出社会、师生所关注和迫切需要调查了解的问题,以引起关注。 正文 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获得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成若干项目加以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鲜明。为了增加形象性,使人一目了然,对一些数据尽可能用图表表示出来。 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结论 通过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简单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上几个部分,写时可以灵活安排,适当合并,无需面面俱到。 教育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报告是教育实验之后,对教育实验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是。 题目 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实验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 引言 简明扼要地说明实验课题的来源、背景,实验进展情况,实验对象和规模等,表明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 实验方法 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断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典型事例要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结论 它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下结论必须慎重,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严密而有逻辑性。 分析与讨论 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分析和讨论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教育问题的文章。其基本结构是: 题名(标题) 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 摘要 摘要(或英文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该项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结论的核心部分。大体包括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及讨论等部分。写作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层次分明、合乎逻辑。 参考文献 在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列出参考文献表。著录格式一般为: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六、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申请课题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鉴定。其主要工作程序为: 送交鉴定结题材料 包括课题科研报告、工作报告、结题鉴定申请书、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成果材料论文、论著、案例集、学生作品集、获奖证明以及相关音像制品等。 专家鉴定 成果鉴定、结题验收一般由主管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到课题单位进行会议鉴定,经过相应的鉴定程序,提出修改意见,写出课题的结题或鉴定结论,填写评审书、颁发成果鉴定证书和结题证书。

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翔太
秀莹
——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首先要选好课题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过去比较多的是从上之下,下达课题,往往大而空;我比较主张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如我校的校本教研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选题的基本原则(1)前瞻性原则:新意——对象新、视角新(2)科学性原则: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3)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4)价值性原则:看其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如,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实验与研究(5)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并且表述准确。(6)伦理性原则:符合伦理道德、法律规范3、选题注意事项(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2)不要贪大求全。如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在进一步归化出具体的学科范围,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积极参与活动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参与综合实践?”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不想参与?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课题:“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体参与能力的研究”总之,量力而行。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研究透的课题。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倡导课程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基于整体论的视野而力图超越原有的学科分割的局面,通过活动,把各种知识和技能综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并促进其个性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管在课堂开展,还是在课外实施,都必须一个一个、一次一次地进行。每一个活动、每一次活动都需要对活动主题设计,每次的主题设计都要对活动要素进行思考,并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因物等的不同而作出必要的选择,才能完成主题活动的方案设计。走过一年的综合实践课的历程,我深深地体会到,课题的资源是生成性的,可流动性的,如:我校外面有几个食品摊点,学生买小食品的现象时有发生,看到了一点,我和校领导商量确定了活动主题《班级地上的食品袋》让学生在师生生成的课题中调查,活动的同时,接受了环卫教育。在学生学习过后,发现学生的兴趣浓厚,在与其商量后,以此为活动主题,在书与生生成的主体中,学生再次感觉到了节约的必要性。环境的保护与节约教育的主题从而产生,遵循着师生生成,校生生成,生生生成,社会生成的原则,这样的设计面向了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超越了严密的知识体系和分门别类的学科界限,立足于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健全、整体发展,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实践使我懂得,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要有课程开发意识,重视和开发、可利用四种课程资源:从学生的活动需求实际出发,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从教师对活动提供指导的实际出发,发展教师的爱好和特长,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从学校对活动提供帮助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重视利用学校的传统的优质资源和办学特色资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和新增学校特色;从社区和当地社会环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利用社会性资源和网络资源。

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殆乎殆乎
如也
一般来说做课题研究有这六个步骤:选题(定题)—申请立项—撰写实施方案(开题报告)—深入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结题。这六个步骤有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关于课题研究上的细节要求等等大家可以来亿百出版网看看。

教师的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有哪些

变型记
天和将至
可以直接向我们课题组申报。

课题研究指导: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佞也
绫野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 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5、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缺乏研究意识;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不知道如何下手; 形式主义严重;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 功利主义严重。 6、课题的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教育规律的探索、方法论的研究、有关现象的特点的揭示、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属于理论性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不针对某一具体教育现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象“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等课题;针对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象“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等。应用性研究的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际。 二、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源于工作实际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化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工作困难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如何鉴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就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至今没有科学答案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作为教师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源于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关于构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 源于经验总结 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个人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推广应用。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成了科研成果。例如“单元教学法”、“边讲边实验教学法”等等,都是通过这些途径得来的。 源于教育现象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例如,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班主任、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平时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加强他们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完全可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课题指南 上级科研部门每个五年计划均有课题研究指南推出,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此外,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不具备特别的研究能力,不能承担一些大型的项目研究,但可以申请成为实验基地学校或直接参加其中的子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这里介绍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 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实验法 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基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案例法 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基本步骤为: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强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行动研究可以理解为,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或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做到“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 叙事研究法 所谓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记述事件)→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 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看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意义,通过对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叙述,达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 必须注意,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研究。例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 四、课题研究过程 落实好研究过程是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课题组的自我管理是研究过程落实的关键。 1、制定好年度研究计划。 每年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将开展几次研讨活动、将形成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下一步该怎样做。等等。 年度计划可以简单,不必像研究方案那样复杂。 年底对照计划,看看研究工作进展得怎样? 每个成员应该有一个个人的研究计划,也可以简单些。 2、寻找课题研究的重点 课题的重点和关键问题是什么? 将重点和关键问题分解,从而降低研究的难度。 课题组能够完成的工作有哪些? 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完成研究重点? 3、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研讨活动。 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如教研组的听课与评课,参与市级学科教学竞赛等。 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如专题学习本课题的某一理论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学习、电子课例的观摩与学习等。 开展课题组内的专题研讨。可由每个成员设计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定好主题、形式,并负责全程组织。 组织论文写作。要是论文写作真正成为一种研究活动,而不能只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袭、拼凑。 组织成果交流。如:相互修改论文和教案;组织校本成果汇报课;组织校内课题之间的成果展示(教科室的工作)。 与校外专家同行一起开展交流和研讨。发挥专家印领和同伴互助的作用。 4、做好年度小结,邀请专家进行阶段论证。 5、注意积累研究资料。会议资料、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研究数据等。课题组要建立课题档案。 6、外出学习与交流。要联系自己研究的课题去交流,向同行请教。 7、经常发表成果。杂志发表、学术活动评选、网络发表等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课题研究是落实研究计划、执行实施方案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第一手材料的基础,是理论和实践的接点。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织开题报告会 当课题批准立项后,课题负责人要召集课题组成员(也可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参加),召开开题报告会,由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报告,让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开题报告会就是课题研究的动员会,标志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式启动。 (2)理论、技术培训 教育科研工作必须用一定的理论知识作支撑,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理解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控制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同时,相应的研究技术也是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保证。例如,“新课程教育的测量与评价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者必须具备教育理论知识、测量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必须掌握诸如数据处理、样本分析等科研方法和技术手段。 (3)召开例常会议 课题研究是建立在个人研究基础之上的集体研究,因此,应当象集体备课一样,通过例常会议交流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反映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通过例常会议收集整理一些原始资料数据、推介一些课题研究策略。 (4)做好阶段总结 大部分课题研究是分阶段进行的,且每一个阶段都有研究的侧重点。按照课题研究管理的有关规定,每一个阶段或每一个年度都要求有阶段或年度总结,以起到总结经验和教训、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的作用。首先,实验教师要做好个人阶段总结。研究进行了一个阶段或一年后,要求研究人员和实验教师认真回顾前段的研究工作,把个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体会、经验、疑惑及个人成长等都如实呈现出来;其次,课题组要认真做好阶段总结。要在全体实验教师和研究人员认真回顾、反思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对照实施方案既定的目标,共同总结本阶段或本年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总结和提炼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的教育教学经验,认真解剖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对策,明确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第三,整理阶段成果。根据研究课题的类型,把相应的案例、报告、论文等集结起来,充实课题档案,为形成最终科研成果和结题验收作准备。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中,还要设计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写成专著、教材、手册等。比较小的课题写成最终成果形式即可,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该有阶段成果形式,最后将阶段成果综合成最终成果。或者将比较大的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分别有各子课题的成果形式和总课题的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形式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有目标地根据分工,积累材料,为结题作准备。 (1)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类型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一般说来,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育科研报告,另一类是教育论文。 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教育科研报告也有不同的种类,它包括实证性研究的报告和文献性研究的报告。实证性研究报告是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描述研究结果或进展的报告,如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后写成的经验总结报告等,这类报告都是以直接研究所得到的材料为基础,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指出存在的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文献性研究的报告即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的报告,如教育研究中的文献考证的报告,这类研究报告以对文献的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并展示文献的考证过程,说明文献的来源与可靠程度。 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和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或站在新的角度做出新的解释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 应该指出,科研报告和论文在内容要求和表述形式上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论文比较简洁精炼,它仅仅突出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科研报告则不限于新的或创造性的内容,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和环节都可以包括进去。论文的内容中包含着较多的推理成分,而科研报告则要凭数据和事实说话。当然,科研报告与论文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界线,就它们的性质和作用而言,都是科研工作结果的记录和总结。可以说,以理论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理论性研究报告,如有创见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本身也算是论文。 (2)教育科研报告及论文的撰写方法 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经过整理分析写成的文字材料。调查报告的表述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题目 一般通过凝炼、确切、鲜明的文字概括全篇内容,点明被调查范围。 引言 简明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交待调查的方法,报告主要调查的内容,使读者对调查报告获得总体认识;或提出社会、师生所关注和迫切需要调查了解的问题,以引起关注。 正文 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获得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成若干项目加以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鲜明。为了增加形象性,使人一目了然,对一些数据尽可能用图表表示出来。 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结论 通过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简单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上几个部分,写时可以灵活安排,适当合并,无需面面俱到。 教育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报告是教育实验之后,对教育实验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是。 题目 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实验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 引言 简明扼要地说明实验课题的来源、背景,实验进展情况,实验对象和规模等,表明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 实验方法 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断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典型事例要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结论 它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下结论必须慎重,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严密而有逻辑性。 分析与讨论 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分析和讨论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教育问题的文章。其基本结构是: 题名(标题) 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 摘要 摘要(或英文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该项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结论的核心部分。大体包括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及讨论等部分。写作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层次分明、合乎逻辑。 参考文献 在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列出参考文献表。著录格式一般为: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六、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申请课题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鉴定。其主要工作程序为: 送交鉴定结题材料 包括课题科研报告、工作报告、结题鉴定申请书、经费使用情况报告、成果材料论文、论著、案例集、学生作品集、获奖证明以及相关音像制品等。 专家鉴定 成果鉴定、结题验收一般由主管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到课题单位进行会议鉴定,经过相应的鉴定程序,提出修改意见,写出课题的结题或鉴定结论,填写评审书、颁发成果鉴定证书和结题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