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师如何研读教材

卜商
何如
一、研读教材 许多教师对读懂教材容易忽视(有多少教师备课之前把教材从头至尾认真通读了一遍?),但这又是“用”好教材的关键前提。 读什么,一是标题,二是内容 读标题是前提,标题是一节课或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文字虽少,但却是教学内容的最集中体现,也是一课的灵魂所在。标题中的关键字,要逐字分析。(举例:让生命之花绽放、挫折面前也从容、礼貌显魅力、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不能正确把握标题,老师的授课可能就会像写作文一样,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读内容:具体到每一课,首先要看正文宋体字,共分几段,都有哪些内容,每点内容有几个层次。再看虚线框部分,设计了什么样的活动?提出了什么问题?与正文是什么关系?教材中的资源链接和名言警句是什么?什么意思?编写者干嘛要放在这儿? 举例:某教材初一上册第12页“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扩展教学内容:提示青春的内含) 怎么读:读标题要讲究顺序,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从单元-课-框题-目。只有把握好这种顺序,才有可能正确理解所讲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把握教学侧重点和层次。比如,对责任的认识(初一到初三都有,父母、同学关系初一、初二都有,怎么办?) 二、把握教材 通过前面的研读,对于这一课的主题和要讲的内容,教师有了大致了解。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了?这只是第一步。 找关系:建构知识的联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许多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东西。比如,许多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弄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和内容的重复交叉。 显性的关系:政治教材从文体上看,可以大致归结为论说文,论说文在构建内容的时候,往往会遵循一定的逻辑思路,比如总分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以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为例)、转折关系(感悟青春)。了解了教材间的关系,教师就需要通过一些过渡衔接语将这些内容贯起来,使整堂课浑然一体。许多教师的课之所以给人感觉散,往往也是因为欠缺这些语言。 析重点:(重点、难点)课标相应的规定(对课标的理解即要把它看作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的,同时也要把它看作学科最基本的要素。但如果过于强调课标,则造成教学过于单一,体现不出课标所辐射出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因此在把教材与课标相结合时,还要看看教材对课标作了哪些扩充,为什么要扩)、教参的建议、学生状况(学生已经知道多少?知道到什么程度?学习能力如何?存在哪些欠缺?最感兴趣和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的困惑是什么),其中对学情的分析是关系,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调研。(规划学习、教育的力量、教育权) 三、挖掘教材 找讲点:教材讲解是否到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其归纳的结论有无其它可能?哪些点甚至可以忽略?哪些点可以补充进来?教材本身有无知识和逻辑上的缺陷?知识和材料的安排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是否符合学生需要和认知规律?能否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材料是否有时代感?有无更好材料? 以“不言代价与回报”一课为例: 本课共分为三层: 是什么: 承担责任的代价 承担责任的回报 为什么:(1)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2)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3)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怎么办:(找准讲点)(1)自愿选择责任-正确评估,合理选择(2)并非自愿选择-积极承担,无怨无悔 再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课。本框由“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两目组成。(内容-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 全书的逻辑很严谨,论证很周密,但总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如何挖掘讲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通过思考,我们认为是否可以在以下几处做点文章: 为什么大家觉得宪法离我们很远? 宪法的核心价值或者体现的法律精神是什么? 如何真正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宪法权威的意识?(对法律制定或修改的监督-刑法修正草案;对国家机关包括执政党行为的监督;对宪法稳定性的维护。) 四、扩展教材 经过了前面三步,教师的授课基本上不会出现多大问题。但是,一堂课要上得精彩,还需要经过最后一步,扩展教材 1.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取舍-即对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取而用之,不符合者则舍而弃之。 增补-即从课外精选具有时代气息或学科前沿成果的资料,或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 拓展-即对教材重点中表述不够充分或例子不够充足的地方予以扩展或充实。 变通-即将教材中的事例或情境加以适当改造,使增大其效能。 调整-根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调研,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轻重处理进行调整。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在教学中,哪些点需要重点强调?哪些点可以一带而过?(还是以不言代价与回报一课为例) 设置好调节点(讨论、活动、放材料) 整合-重组教学内容(军训-爱集体、正确认识自我、自立自强教育等) 2.对教材内容的加工 深化-即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或文化底蕴。(上位知识的重要性,学科独有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教学设计中,每课都能围绕大目标开展教学,成长中我-提高生命质量,我与他人-人际交往之道;我与国家和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易化-即对教材难点作深入浅出的转化,如运用比喻法、类比法等,使深奥费解的知识浅显化。 类化-即把知识点归属到一定类别中,从而将知识的范围放大、有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简化-即把纷繁复杂的知识通过削枝叶突主干而使之简洁化、简明化,从而起到以简驭繁的作用。简化的办法一是提要,二是概括。 提升-教学的升华点、高潮在哪儿?如何让教学提升一个层次,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乐得-思维的挑战(1)矛盾冲突的解决(两难问题,理论与实际的冲突,情理法的冲突-隐私权)(2)学生困惑的澄清(认知、情感问题-善辨是与非)(3)教学意义的挖掘(自觉行动的基础-对责任意义的挖掘、对消费维权意义挖掘)(4)问题认识的扩展(多角度发散,与前面有交叉,不仅仅针对意义、广度和深度) 隐性的关系:前面对教材的把握更多是探讨一种显性的关系,在这里,要提示内容背后的东西。比如“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教材并没有提,是因果关系吗?是不是有代价就一定有回报?付出是不是就为了回报?(文华枝付出腿换来其它乘客的安全,得到荣誉和上学机会)没有收获怎么办?遭人误解怎么办?(替父还债的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武秀君)引导学生认识到,回报有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有显性的有隐性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社会和他人的肯定,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举例:维护人格尊严(由己推人到国家、由知到情到行。) 网化-即把教材内容组织成有层次的网络机构,使学生形成整体观念,清清楚楚几条线,而不是模模糊糊一大片。(高中要求更明确) 3.对教材内容的组织(1)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教材已有的东西如何使之更有时代感,更能吸引学生兴趣?材料的类型文字、图片、音像针对的不一样。视频在激发情感方面的好处-师生之情,电影课-多彩的生命世界,多少案例合适?如何挖掘?一例到底?什么时候用,先材料后观点,还是先观点后材料?因人而异,因情况需要而定,没有最好,只有适合)(2)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是让学生去体验(很多过程不能再现,很多东西不能体验)、去分析、去反思?借助电视一些节目?(3)教学形式的使用 外在形式:吸引学生,符合学生的特点-避免非法侵害的划圈,民族精神里的时间表、追寻高雅生活的车站) 内在形式:通过一个什么东西把教材内容贯连起来?全面用过渡衔接语是一种方式,也可以通过一个人(在责任中成长)、一个企业(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一个物品、一个话题(新中国发展历程-民族精神,上北京去旅游-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则案例或者一组对比案例(对比案例-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故事续写-法律护我成长、防范非法侵害)。可以是一次都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合基础较好学生或易于接受的知识),也可以是连续给(让学生置身其中,始终带着悬念和兴趣听课,对未知的东西都有一种好奇心) 最后,提醒教师们在创造性处理教材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惟不脱,把握核心(现象:教材干净,不看不用。) 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惟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前者强调对教材的态度,创新不是要老师完全脱离教材,要相信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科学性,是教学的很好的载体,是老师与学生学习、交流的主要平台,不要轻易否定,依个人意愿任意取舍编排或抛开教材另搞一套。不惟是即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再好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后者是强调处理教材的行为,是指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 2.贴近实际,讲求实效(维护人格尊严的导入,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导入,隐私权一课的导入。) 教师平时应注意具体生活中的事例和学生问题的搜集。

教材解析与教材完全解读

八脚怪
雍己
王后雄的《教材完全解读》已经是卖了13年多的教辅了,还蛮有名的。《教材解析》我们这边没用过,看名字,应该是同类型的吧。《教材完全解读》的核心优势为“讲例对照”,在整体设计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双栏对照,左右右例,对的教材的讲解以例题的方式对照呈现,直观的表达学习的目的。在学科层次上力求讲深、讲透、讲出特色;另一个就是注重典型案例学习,突出鲜活、典型和示范的特点。你可以百度一下这些书的正文内页的图片,因为“百度知道”里不能发电子书展示的外链,或自己去书店看一下,了解一下模块设置呀之类的,看看适不适合自己!因为是教材课程同步,个人觉得它对知识点和考点的总结和讲解非常实用。在西安吧,有个高考状元就是用的这套书。但要注意的是,这是套全解类同步辅导资料,所谓“同步”,就是和教材课程一一对应的,比较适合预习和平时的学习用。但是你要是选这套书,要注意除了年级、科目外,因为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还有版本之分(封面上有拼音缩写标注),你得选和你们所用教材配套的那一本。

如何提高教师研读教材能力

必文
玻璃屋
教师如何既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解决这个问题是受诸多因素制约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仔细地研读小学语文教材、体会教材编写意图并创造性的组织切实可行的语文探索活动。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运用”。“研读教材”是教师融合语文教学基本思路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先决条件。研读教材就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因素进行详细的重组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以使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容力。研读教材的主要步骤是:1、要无遗漏地读出每页教材中呈现的所有信息。2、揣摩编写者安排这些信息的意图。3、要弄清楚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思考教学设计。一、教学课例的“情景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新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教材慎重的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以多样化的情景设计呈现教学内容,而且关注学生兴趣、需要、经验和年龄特点的高度契合,着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体验身边的数学问题时,激发探究欲望,调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三、知识安排的“科学化”新教材不仅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开放,其知识体系的安排也更加合理。它不仅删除了旧教材“繁、难、偏、旧”的知识、增加了新知识,还结合新时期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重构,使数学知识在结构上安排更加科学。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老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师和学生发展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教材所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特征,不可能包含所有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新教材在落实这一建议上,更加强调学生的个体阅读。

如何提高新教师研读数学教材的能力

大幻影
狗故事
一、对现状的思考(一)从教材编写内容看现在使用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与以往教有很大不同,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力求创设贴近儿童的生活并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呈现方式上少了一些结论,多了一些过程,为教和学留下较大的探究空间和交流空间,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的这些变化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增加了活力,但同时给教师增加了“吃透”教材的难度。特别是青年教师, 很难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二)从课堂教学现状看在丰台区各类教学竞赛评比中,我校青年教师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为她们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一些问题:参赛时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到遣词造句的表述,均得到了教学干部的悉心指导。常态课却常常出现:按照名师的授课思路走,呈现的只是相似的教学环节,并没有预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氛围很热闹但缺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的认识仍停留在浅层理解上;多媒体演示代替学生的探究,“教师不该教的却教的太多,该教的却教的太少”。常态课如此,学校开展“银燕杯”教学评比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在“教材分析”一项,有的青年教师照着教参抄,有的在网上找一段相关文字;有的单纯地分析课时知识点本身,缺少整体认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2、对研读教学方法的调研老师们均提到根据数学教参进行教材分析。4位老师在遇到自己困惑的问题时向老教师请教。对于教材,读什么?怎么读?只有1名教师写得比较具体。很多教师只顾着知识点的讲授,很少能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教材内涵、教材中的细枝末节。对研读教材,教师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也缺少有效的方法。面对各式各样的书籍资料,很难从复杂的参考资源中去除瑕疵、选择精品。反映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1.教参中单元目标清晰、明确,但一个内容需要几课时完成。教师由于缺少对教材有效分析的方法,课时目标不准确。 2.只关注所教年级,缺少对教材的整体把握。3.重视知识点的教学,忽视教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二、要重视教材的作用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多种教材的发行,一些教师在“弱化”教材的作用,错误解读“创造性使用教材”。数学教材是字、符、图、表组成的意义符号系统,是由众多专家协作,经过反复思考而编写的数学学习资料,对数学教材内容处理以及表现数学本质方面往往有他们独到的想法。尽管数学知识结构与呈现方式等方面也可能会有某些局限性或不足,不会适合所有学生或教师使用,但教材所反映的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整体结构以及学生学习规律,需要一线教师深入理解和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张奠宙院士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教材是实施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研读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一个最基本环节,是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灵活处理教材、构建教学方案的基石,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根本,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三、掌握研读教材的方法(一)专题培训选择典型课例一年级下册《百花园》进行研读课时教材的方法指导,使教师了解“五读三看一做”研读方法的具体运用。“五读”:略读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顺序及意图;通读本册教材,清楚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比读不同版本,找到相同与不同之处;细读单元教材,明确课时间的联系;精读课时教材,初步拟定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三看”:一看“主题情境图”。①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是怎样反映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②主题情境图给了我们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③问题情境中体现的知识点,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二看“例题”。①观察:例题的呈现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②思考: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答吗?哪种方法是多数学生最容易掌握的?③引申:例题要渗透的解题策略、数学思想是什么?三看“旁注和留白”。想一想:旁注和留白所起的作用属于哪一类:提供信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引领探究方式;揭示数学规律……教学中怎样处理“旁注和留白”最有效。“一做”:做“练习”。弄清习题目的,分清练习层次。琢磨习题蕴含的解决问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考虑习题变式、拓展、延伸的方向及必要性。(二)学习《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是教材设计编写的依据,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认真理解了《课标》的意义,才不会偏离主导方向。通过自学、集中学习、网络学习,了解课程内容标准,明确教材具体内容在学习水平上应达到怎样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指导学生达到内容标准规定的目标要求。(三)知识梳理由于我校常年采取小循环教学,教师比较熟悉本学段教学内容安排,但缺少小学阶段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对知识的前后衔接不够清楚。为此,组织青年教师将教材按照“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进行了分块整理。进行了单册教材新旧版本的对比,找出相关修改内容,交流问什么这样调整。(四)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取决于教学内容,也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分析学生年龄阶段的基本特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需求、学习障碍,才能使教材的内容和表达形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和使用。为改变靠经验、凭想象来判断学情的现象,通过前测的方式进行调研,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难点。(五)课堂实践重视教材分析,并且结合教学实际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才算真正完成了对教材的分析。以研讨课为抓手,在同伴互助中探索。每次研讨课前,都组织教师磨课,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逐步深化对课题的认识。以展示课为平台,在专家引领下提升。为深入有效地推进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每学期安排4次展示交流活动,聘请特级教师胡秉贤来校指导。以竞赛课为契机,在相互学习中感悟。开展“银燕杯”教学竞赛活动,在观摩与评价中反思感悟,达到以赛促学、以赛评教、以赛促训的目的。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位置与顺序》时,在认识“上下”时,通过书架上两层书(一层是故事书,一层是科技书)让学生体会谁在谁之上(下)。当问到为什么这样安排是,她说这样比较容易,易于学生接受。我们组织教师看教材,通过研讨,认识到书架的呈现二维的,立交桥上的车的位置三维的,渗透了相对位置关系。这种现象屡有发生。千方百计地找材料,可能还没有达到教材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我们提出:在选择教学材料时,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在深入揣摩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再做取舍。对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在运用“五读三看一做”研读京版教材的基础上,加强教材纵向联系和不同版本教材的横向对比。总之,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合理制定课时目标,逐步深化对课题的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青年教师掌握了“五读三看一做”研读教材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由于对教材有了较为深入的研读,使课堂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减少了无效环节,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在研讨与对比中感受到了研读教材的作用。通过研讨在认识上达成了共识:在备课中有了对教材的深入研读、教法的切实感悟,才能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教师、学生、各种设备、资料、环境等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各种课程资源都用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这样才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活”起来,“实”起来。“研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如涓涓细流,追寻的是一种平常的渗透,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勤勉,是一种长期不懈的坚持。

教师研读教材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菊花台
道宣
  教师研读教材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什么是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  所以我们还在的教材任意在修改教材。 教材真的只是个例子吗?  怎样的例子才能写到教材中去呢? 教材对学生又意味着什么呢?  教材的本质属性是作为教学资源尤其是学习资源而存在,其基本功能是教学功能,这个基本特性和教学功能在教材发展历史上始终存在,所变化的只是教材的非本质属性。  教材使用中的困惑  “一纲多本”就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吗? 不同的数学教材万变不离其中的究竟是什么? 新教材必然比老教材好吗?  教材对教师的制约作用 一纲一本的固定制时,教材对教师的控制作用达到顶峰。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的审定或自由制时,渐次减速弱。教材日益系统与完善的条件下,教师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教材的控制作用也越来越大。  当教师的教学水平较高时,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驾驭教材,并有可能对教材进行重新设计与制作,因此,教材对这类教师的控制作用较弱。而当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时,他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较大,只能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按照教材规定的模式进行教学,其主要任务只是阐述教材,成为教材内容的“传声筒”。  不同国家,不国地区,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材观,不同水平的教师对教材有不同的处理策略。    什么是教材的基本结构?  一般由感性材料,基本原理和应用材料三方面组成。  特别提醒  我们在关注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数学自身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我们在关注数学严密性和科学性的时候,千万别别忘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不同教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略)  怎样研读教材? 基本思路:  接受(接纳)——比较——质疑——完善  策略之一:依据例题分析知识点,分割课时,确定课时目标。  究竟什么叫知识点?所谓知识点,就是指教材中首次出现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知识点的总和便构成教材内容的量度。单位时间内知识点分布的个数则构成教材内容的密度。难度是建立在学习者知觉水平上的现象学概念,是与学习者已有经验相比的结果。  策略之三:依据呈现方式,分清知识点的分类型,选择教学方式。  策略之四:依据教材目录,理清知识体系,把握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结束语  不迷信教材,也不轻易否定教材 教材建设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检验中级职称备考要研读教材

登高不栗
谨奉千金
  检验中级职称备考要研读教材:   临床检验主管技师考试大纲的重要性,这个似乎不需赘言,说它是航行中的灯塔应该一点也不为过。通过对大纲的解读,我们可以把握考试的重点,从而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考试大纲就是这么一把利器,应用好它,才能在医学检验主管技师的这个独木桥上杀出重围,取得最后的胜利!   教材是基础,是对考试大纲的完美诠释。我们强调对教材的研读,是要突出全面理解和融会贯通,并不是要求考生把指定教材的全部内容逐字逐句地背下来。研读教材要注意准确把握文字背后的复杂含义,要认真把握。研读教材还要注意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能够从整体上对应考科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教材概况

风教
外重墨缴
因此,书中各单元同时兼顾两条线索:一条是历史发展的线索,从第二单元以儒道发端,到第十单元的近代文化转型结束,大致构成一个有始有终的时间序列,反应中国文化由古到今的发展脉络;另一条线索则是从经典的性质着眼的,力求涵盖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两条线索相互结合,力图使学生在选修了本课程以后,对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论著有相对来说较为系统的学习,进而初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当然,由于篇幅所限,或者是为了照顾学生的接收能力,某些中国文化发展阶段上的重要著作没有过多的涉及,比如魏晋玄学的著作、清朝乾嘉时期的考据学著作等。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口辩
救世者
如果是写整本教材的教材分析可以用以下的重点条目进行细化。首先,写一下以什么样的目的,怎样的理念,你对本册教材的认识。再次,写一下具体的项目,比如,1、识字:内容及方法。2、朗读:方法及需要达到的目标。3、阅读:方法及要求。4、练笔:写字的方法及措施。5、说话训练:方法及教材上的基本要求。然后是教材内容:几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中心是什么。如果是单篇课文的教材分析,首先,概括本课的内容,随后课文的段落段意,其次是全文的亮点,最后是课文运用的写作方法。再最后可以附加作者的简介。不知道你满意不?

举例分析语文教材的四大基本系统

外丹
反观
分析教材应从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所谓精读,是在细读的基础上,对语文教材中的某一节进行深人钻研,分析每一段,研究每一句,斟酌每一词与每一字,细致、具体地分析教材。做到以下几点:1.透彻理解该节教材中的全部知识,深入了解该节教材所述内容的背景材料,要站在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的高度理解教材知识,要能解答该节教材中的疑难问题;2.弄清本节教材在整篇教材或整个语文教材中的地位,课程标准对与其相关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3.找出本节教材中所蕴涵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学习时易犯的错误及其原因、难点的成因及突破方法;4.分析本节教材的教学特点和知识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考虑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