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身契
“瑶湖名家讲坛”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瑶湖名家讲坛”(以下简称“讲坛”)管理,确保讲坛质量,特制定本办法。一、“讲坛”是学校设立的面向全校师生的高级别的连续性学术活动。它以提升学科水平、促进学科发展为宗旨,以服务学科、有效推进学位点建设为要求,是高起点、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二、“讲坛”归口研究生院管理,研究生院和相关学院共同承办。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全校“讲坛”年度计划的制定、各学院“讲坛”方案的审定等管理工作,参与“讲坛”活动的实施、做好“讲坛”的网络资源建设等。三、学院成立由学院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讲坛”组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学院根据学科建设需要,确定“讲坛”主题、邀请嘉宾、制订方案、信息发布、组织实施、收集讲稿资料、安排座谈会、负责宣传报道等,具体承办时应与研究生院共同策划。四、“讲坛”主讲嘉宾应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相应学位点直接关联的领衔学者等学术造诣深,在相应学科中极具影响力,有助于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专家、学者。主讲嘉宾由学院邀请、学校主管部门审核确定,或由学校直接邀请确定。五、研究生院在年末公布下年度“讲坛”计划,各学院提出年度“讲坛”承办计划,经审核批准后,在举办每次“讲坛”的前10 天向研究生院提交《“瑶湖名家讲坛”学术报告申报表》。六、“讲坛”活动经费由校、院共同承担。研究生院资助一定数额的讲课费,学院承担“讲坛”活动的宣传资料费、接待费用等。七、学院须在“讲坛”结束后的两周内,向研究生院报送交有关“讲坛”资料,包括:“讲坛”全程录像、PPT 和讲稿;“讲坛”活动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等;“讲坛”总结,包括总体概况、取得成效、各方反映、意见建议等。八、研究生院网站设立“瑶湖名家讲坛”专题,适时结集“瑶湖名家讲坛”文丛。九、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江西师范大学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经过一代又一代江西师范大学学人薪火相传,现已发展成为一所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师范与非师范并举,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省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7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52个本科专业;1 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高校软件科学技术中心,1个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设有20个全日制本科学院以及成人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万余人,博士、硕士等各类研究生30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5000余人。现有在编教职工2247人,其中专任教师128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9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6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07%。此外,学校聘请了王梓坤、杨叔子、刘应明等10名院士和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从1999年开始实施学分制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为三大平台,以“学分制管理、模块化课程、菜单式培养、开放型教学”为四大运行机制,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校生源质量、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以科研促教学,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四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7项,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973”前期预研项目3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2项。出版著作451部,发表学术论文4372篇,其中273篇被SCI、EI、ISTP收录。累计获国家和省级奖近30项。学校已向社会输送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和研究生逾10万人,为基础教育培养和输送教师近7万人。毕业生遍布江西及全国各地的教育、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一大批已成为所在行业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