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江苏大学的护理学是几本?

汤曰
唯不饮酒
是一本。学校坐落风景秀丽的江南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占地面积3045余亩。现有 江大风光教职工 45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2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设有24个学院、83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医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博士点,16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拥有2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MBA专业学位授予权。

江苏省有哪些大学?

赛勒斯
复命
江苏省目前的普通高等院校名单如下: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办学层次 备注 南京大学 教育部 南京市 本科 苏州大学 江苏省 苏州市 本科 东南大学 教育部 南京市 本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南京市 本科 南京理工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南京市 本科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省 镇江市 本科 中国矿业大学 教育部 徐州市 本科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常州大学 江苏省 常州市 本科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河海大学 教育部 南京市 本科 江南大学 教育部 无锡市 本科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江苏大学 江苏省 镇江市 本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南通大学 江苏省 南通市 本科 盐城工学院 江苏省 盐城市 本科 南京农业大学 教育部 南京市 本科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徐州医学院 江苏省 徐州市 本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中国药科大学 教育部 南京市 本科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省 徐州市 本科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省 淮安市 本科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省 盐城市 本科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江苏警官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本科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本科 淮阴工学院 江苏省 淮安市 本科 常州工学院 江苏省 常州市 本科 扬州大学 江苏省 扬州市 本科 三江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本科 民办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南京审计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南京晓庄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省 常州市 本科 淮海工学院 江苏省 连云港市 本科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省 徐州市 本科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南通理工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通市 本科 民办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国家林业局 南京市 本科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本科 民办 泰州学院 江苏省 泰州市 本科 无锡太湖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无锡市 本科 民办 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徐州市 本科 民办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本科 民办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本科 民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本科 民办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本科 民办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泰州市 本科 民办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泰州市 本科 民办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本科 民办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本科 民办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连云港市 本科 民办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泰州市 本科 民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本科 民办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本科 民办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本科 民办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本科 民办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镇江市 本科 民办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扬州市 本科 民办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徐州市 本科 民办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扬州市 本科 民办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镇江市 本科 民办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张家港市 本科 民办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泰州市 本科 民办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通市 本科 民办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本科 民办 宿迁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宿迁市 本科 民办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本科 西交利物浦大学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本科 中外合作办学 昆山杜克大学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本科 中外合作办学 民办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盐城市 专科 民办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无锡市 专科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徐州市 专科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南通市 专科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专科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省 镇江市 专科 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省 南通市 专科 苏州职业大学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扬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省 扬州市 专科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专科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徐州市 专科 民办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专科 民办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泰州市 专科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常州市 专科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专科 民办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省 无锡市 专科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盐城市 专科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扬州市 专科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省 南通市 专科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专科 民办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无锡市 专科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南通市 专科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淮安市 专科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省 泰州市 专科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常州市 专科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无锡市 专科 民办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淮安市 专科 民办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专科 民办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专科 民办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无锡市 专科 民办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无锡市 专科 民办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专科 民办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常州市 专科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常州市 专科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镇江市 专科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淮安市 专科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常州市 专科 民办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徐州市 专科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无锡市 专科 宿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宿迁市 专科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扬州市 专科 民办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常州市 专科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无锡市 专科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无锡市 专科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无锡市 专科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镇江市 专科 民办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盐城市 专科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淮安市 专科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扬州市 专科 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专科 民办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专科 民办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市 专科 民办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 专科 民办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江苏省 南京市 专科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宿迁市 专科 民办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专科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省 徐州市 专科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 徐州市 专科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江苏省 南通市 专科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省 南通市 专科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扬州市 专科 民办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江苏省 淮安市 专科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专科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省 常州市 专科

请教网友:考在职护理研究生,江苏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等大学哪个好考点?

花烛泪
九尾狐
报考在职研究生,尽可能考虑同城或最近的城市,因为在职研究生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没有什么名校非名校之分,就是为了一个学历,当然是选择最方便的一个城市

护理考研: 南京医科大学 和重庆医科大学哪个比较好

天和将至
聪明人
关于护理专业,重医的实力肯定要比南京医科好!但是地理位置可能没有南京医科好,不过重庆这几年发展相当快,也不错!重庆医科大学的护理是全国145所普通高校{非211}中排名第一的!所以肯定比南京的好!并且重医的护理有博士点!当然南京医科也有,实力其实都不错,你自己权衡地理和学校吧~关于就业,重庆医科大学的本科护理进三甲大医院是没有问题的,所以研究生就不用说了!在整体实力上来说重医要不南京医科好!当然护理也不例外考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权衡一下,再做选择!南医大好多了。这个用不着解释吧

哪些院校招收医学类在职研究生

往也
不坐
    随着在职研究生火热的发展,多个专业领域都展开了在职研究生招生活动,其中医学在职研究生最受欢迎,报考人数越来越多。那么,医学类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有。  据了解,医学类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主要包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各个院校在该专业领域开设了众多学习课程。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在教育领域内具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该院校的师资力量非常之强大,授课教师都是各个专业领域内顶尖人才,而且院校还聘请了知名企业家定期座谈。  北京大学主要在高级研修领域开设了医学专业课程,具体的学习课程包含卫生行业职业院长,医药、医疗器械管理,医院创新管理,卫生系统护理管理,医院院长卓越管理等等。这些学习课程学制最短的仅为6天,最长的为1.5年。  2,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拥有一支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力求为国家培养众多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该院校开设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吸引了众多社会人士前来报考。  该院校主要是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在医学领域展开招生活动,主要学习课程为医药管理。该专业课程学习时间2年,学费10.8万元。

江苏护理职业学校2015护理助产药学得最高最低分数线有人知道么

鳄鱼巷
处矣
今年不招生了,被收购了。可是还在招生报上啊

护理专升本可以报哪些院校呢?

未尝有罪
旦旦而钓
护理专升本全国比较好的本科学院有:四川医科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西安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关于护理专业的本科院校介绍:四川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市,是四川省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四川省免费定向医生培养的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1年的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更名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3]  1993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4月,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12月定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据2016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忠山和城北两个校区,占地2011亩;图书馆馆藏文献285万册。设有12个二级学院,此外设有研究生院;开办25个普通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科学学位),专业学位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3所。在职教职工500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超过70%,具备高级职称的比例超过50%;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7000余人。2016年7月,该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优秀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 1958年12月,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39年的湖北省立护士职业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一所以药学、医学检验为主干学科的高等专科学校,在药学及医学检验领域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准湖北中医学院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截止至2013年12月,学校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中西医结合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截止至2014年1月,学校现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100人,本科生14000人、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生2500人,港澳台生及外国留学生540人。西安医学院西安医学院(Xi`an Medical University)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陕西省卫生学校。1959年省政府设陕西省卫生干部学院建制。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医学院,2011年学校获批硕士点,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2016年6月,学校由含光校区、未央校区、高新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76万㎡,总建筑面积101.36万㎡,固定资产总值11.0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4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6.73万册,电子图书410.12万册。设12个教学院系,开设12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75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4689人,其中本科生13767人,研究生143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江苏省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截止2014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仙林和汉中门两个校区,设有9所直属学院,有各类在校生20000余名,24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等6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点和44个硕士点。南京中医药大学不仅主持编写了第一套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和教学大纲,也为新中国现代高等中医教育输送了第一批师资,培养并诞生了承淡安、叶橘泉等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从这里走出了9位“国医大师”(占全国的三分之一)、5位中医药界院士(占全国的二分之一),被誉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 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拥有本科与研究生医学高等教育为主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第一批成员。山西医科大学前身是由民国时期时任山西省都督阎锡山创办的山西医学传习所,建校于1919年。1932年1月,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3月,归入山西大学成为医学专修科。1946年8月,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9月,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55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山西、江苏、山东、浙江四所医学院的卫生系合并组建了山西医学院卫生系,成为全国保留有卫生系的六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并由全国著名卫生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原江苏医学院院长邵象伊担任院长。199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截至2017年3月,学校有两个校区,占地1422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有教职工医护人员6000余人,教师1590人,研究生导师1226人。学校生源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现有在校生24815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5160人,硕士研究生3530人,博士研究生273人,成人本专科生5852人。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和终身名誉校长。2015年12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三方发文共同建设首都医科大学。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0604人,其中研究生3132人,长学制学生1561人,本科生3368人,高专高职生2067人,留学生476人;成教学生5004人;学校本部设有10所学院和一所研究院;学校和附属医院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37795人,总建筑面积245.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07.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亿元;图书馆藏书155.5万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广东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广东省“211工程”院校,省属重点大学,由广东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共同建设。南方医科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中国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现有17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0个,其中7个国家特色专业,9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在校生约2万人,研究生4300余人,博士招生规模位列全国独立医学院校第二。学科覆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7大学科门类。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居广东省首位,在全国医科院校中排名第二。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学校现有院士3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优青”4人;广东省“南粤百杰”4人,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4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19人,广东省珠江学者岗位计划入选者20人。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暨来华留学“211”院校、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8年教育部、重庆市《部市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学校为重点建设大学。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袁家岗和缙云2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552亩,其中缙云校区占地2100余亩;设有19个学院、系、部,开设29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8000人,其中研究生近5000人,本科生20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有专任教师212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76人、博士生导师218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黑龙江哈尔滨,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省部共建大学、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院校,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基地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学校是1949年4月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2015年11月20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共建哈尔滨医科大学。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校园总面积164.1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57.8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48586万元;下设5所直属附属医院,校本部普通高等教育设17个专业;有在编教职工8855人,在校学生21022人,其中,研究生5370人,普通本科生11367人(校本部7592人、大庆校区3775人)。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医大,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学校是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333工程”培训基地。 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学校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截至2015年9月,学校建有五台、江宁两个校区,设有23个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在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拥有24所附属医院和50多所教学医院,在校生总数1.4万多人,在职教职工1700多人;有教授188人、副教授252人,有博士生导师587人、硕士生导师2014人(含附属医院)。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第7,口腔医学位列第6,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3,护理学位列第8。2016年,我学校获得26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数位居独立设置医科大学第1位。

护理学研究生

虞卿
舍之则仰
山东大学的护理专业就很不错啊。护理学硕士点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http://www.bjmu.e.cn/huli/index.htm 建于1984年,是中国首批恢复高等护理教育的院校之一;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中国第一个护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7月在原北京医科大学护理系的基础上,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卫生学校重新组建成立了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0年4月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合并成新的北京大学后更名为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学院下设3个办公室,4个教研室,现有教职员工45人,其中教师32人,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9人,聘请4位美藉护理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还有数十位临床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护理教学任务。形成了多层次、多轨道的教学体系,各类型的在校学生近千人。护理学院每年还承担护理临床人员和护理师资近千人次的在职教育。学院十分注重护理科研工作,主要科研方向有护理教育、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等。 学院拥有约60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内设有教学区、临床综合及模拟病房区、护理学研究区、办公区等,有多媒体教室7个,计算机室2个,基础护理、临床综合、康复、身体评估及营养等练习室15个,形体练习房2个;学院设护理专业图书资料室,藏有中文专业书籍1300余册,外文书刊及杂志1900余册及20余种护理杂志。 护理学院教授名册 姓 名 职 称 专 业 郑修霞 教授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 姚景鹏 教授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 肖顺贞 教授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科研 洪黛玲 教授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 王宜芝 教授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 吴光煜 教授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 吕凤英 副研究员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 尚少梅 副教授 临床护理、社区护理、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院客座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护理学院 Anne J.Davis教授 美国Michigan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Ada Sue Hinshaw 教授 美国Michigan大学护理学院 Oakley Deborah J. 教授 美国乔治梅耶大学刘周婉教授 科研项目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科研领域遍及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社区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等各个方面。承担的北京市“九五”重点课题之一:“护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荣获2001年北京大学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改成果二等奖。同时开展与国际护理界的科研合作项目: 1、 在美国kellogg基金会和学校“985”项目资助下与美国Michigan 大学护理学院联合开展“社区护理研究”项目。 2、 与美国Michigan 大学合作开展有关“老年痴呆护理”方面的科研项目。 3、 与美国3M公司开展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项目,侧重研究医院内感染。 项目 协作单位 时间(年) 感染控制 3M公司 1999—2000 2000—2001 社区护理 美国MICHIGAN大学护理学院 2000—2001 2001—2002 2002—2003 老年痴呆的病人护理 美国MICHIGAN大学护理学院 1999—2000 护理学本科专业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北京市“九五”规划课题 1995—2000 硕士研究生 一、全国统招: 1、 统一考试 招生对象:除护理本科毕业生可报考外,从事护理工作, 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也可报考,男女不限。 招生名额:4-5名/年。 考试科目:英语,政治,护理专业基础(基础护理学,护理理论,生理学);临床护理学综合(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学(包括内、外、妇、儿科护理学),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 参考书: 护理本科统编教材(最新版)。 2、 单独考试 招生对象:护理本科毕业生及国家承认的护理专升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工作4年以上。(单独考试属定向委培性质,需交纳培养费) 招生名额:1-2名/年。 考试科目:英语,政治,护理学基础(基础护理学,护理理论,生理学)。由北京大学医学部负责命题。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学(包括内、外、妇、儿科护理学),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 参考书:护理本科统编教材(最新版)。 二、在职申请学位(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招生对象:取得学士学位和在所申请学科工作4年以上。 招生名额:2-5名/年。 考试科目:英语,西医临床综合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学(包括内、外、妇、儿科护理学),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 三、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 招生对象:护理专业本科或专科毕业,从事护理工作3年以上的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及社区护理的在职人员。 招生名额:全脱产班50人(全国),办脱产班50人(北京地区)。 培养目标:学习期限约1年时间,学习期满后,参加在校研究生同等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后,发给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及北京市高教局医学部分院签发的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课程设置:开设护理理论、护理科研、内外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妇儿科护理。分二个学期完成。 四、培养方式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导师和导师小组承担研究生得指导任务。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http://nursing.fudan.e.cn/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成立于1997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护理学院之一。它是由原上海医科大学护理学部与上海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校合并而成。 护理学部成立于1989年。由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护理教研室与上海医科大学成人护理教育培训中心合并而成。继1980年开办护理专业大专教育以后,1985年开设护理本科教育,1995年又开设护理硕士研究教育。十多年来输送高级护理人才近900名,在国内护理界有着良好的声誉。 护理学院成立以来,学院坚持以"面向21世纪发展中国特色的护理教育事业,培养多层次,满足社会需求的一流护理人才"为目标。当时保留了原护士学校法人机构,采用了"一院两制"过渡办法,逐步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发展我校高等护理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整体办学效益作出了努力。2003年学院结束了中专护理教育,依托复旦大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综合优势,大学各附属医院提供的良好教学实习基地,形成了一个注重自然科学与医学基础、关注人文精神、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 护理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0名其中教师50余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7名占教师人数35%。硕士以上教师10人占34%。现任院长戴宝珍,院党总支书记贾宏丽,副院长胡雁、杨润峰,副书记丁言雯。 学院现有学生950人,为发挥综合大学优势,学院还承担在职定向培养、面向广大临床护理人员,开设护理新概念、新理念、健康评估、护理科研、护理教育师资培养等非学历的短期继续教育项目,开办了上海市护理专业大专自考和专升本自考辅导点。 学院根据护理学科的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设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系统收集临床护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护理过程的能力,以及控制和评价护理效果的能力,使护理毕业生能在临床、社区等不同的场所为各种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学院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当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以及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和急、难、重症护理,能够开展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并具备在护理专业领域不断进取的能力。成为从事具有护理临床、教学、科研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护理学院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院区,占地26亩。有国内一流的"护理实践教学中心",设有3个模拟病房、1个模拟手术室、1个模拟重症监护室、3个梯形护理实践课程示教室,整个护理实践教学中心配备电视电化教学设施。学院除了校内教研室外,还拥有相当规模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五官科医院、肿瘤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三级甲等医院,其中设有5个临床护理教研室。临床教学基地不仅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条件,也为学院师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临床实践和深化专业知识的环境。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护理研究。曾连续两年获得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多项上海护理学会奖项。二年来主编或副主编的全国护理本科规划教材 11部,护理研究课题10个,发表论文24篇。 近年来学院注重与国外和香港地区的同行间的联系与沟通,分别与澳大利亚Latrobe大学护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护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双边合作、选派留学生等。 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全日制)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要的,具备现代护理理论和知识,在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领域具有独立组织、判断、决策能力,并具备相当研究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培养目标:热爱祖国,热爱护理专业,能为护理专业发展和人民健康作出贡献。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学生经过3年对护理专业的有关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以及对预防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并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教学实践,将掌握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信息获取能力,具有组织和开展护理教育的能力和较高的护理研究能力,并能够把握护理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和知识。 学生将修满35学分的课程,包括:哲学、英语、计算机应用、流行病学、高级卫生统计、护理理论、护理管理、护理研究、护理教育、护理教育实践、临床护理实践,同时学生将根据研究方向选修其它课程。 学生完成所有课程和相关实践要求、并通过毕业论文评审者,可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工作去向: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护理学院、省、市级医院从事护理研究、护理管理、或临床护理工作。 导师 姓 名 职 称 冯正仪 教 授 胡 雁 副 教 授 夏海鸥 副主任护师 吕探云 副主任护师 顾 沛 副主任护师 2004年招生 117护理学院(64165952) │100209护理学 │ 4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60护 │ 01护理教育 │ │理综合④476病理生理学 │ 02临床护理 │ 山东大学护理学院 http://www.nursing.s.e.cn/nursing/index.php 山东大学护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6月。本科护理教育始于1985年,是国家首批恢复高等护理教育的院校之一。迄今已向社会输送十二届毕业生,共390人。历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百分之百。毕业生中有43位考取硕士研究生,8人考取博士研究生,3位担任省级医院护理部主任,30多位担任地市级以上医院的护士长。我院毕业生在全国享有良好的声誉而供不应求,北京、上海、福建、河南、河北、陕西、广东、江西、江苏、苏州、深圳及山东八所医学院的护理系等多家教学单位和医院争相接受我院毕业生。 学院现有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心理学和临床护理学五个研究室,一个护理学中心实验室。拥有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护理示教室。具有价值300万元的医疗护理教学设施和华夏基金资助的国际先进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实习基地是齐鲁医院、省立医院、山大第二附属医院等。学院资料室有中外藏书4000余册,中外文期刊20余种。 护理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硕士导师3人,副高以上教师14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袁剑云博士为我院客座教授。近年来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 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8部,主编教材8部,视听教材5部,其中获全国视听教材二等奖1部。目前承担着在研科研课题5项,科研经费40余万元。 师资队伍 院长 娄凤兰教授 冯美丽 护理基础研究室王克芳 杨志远 仝春兰 王渝云 李 静 邹凌燕 王翠丽 陈 欧 护理教育研究室范秀珍 张文波 护理心理研究室曹枫林 厉 萍 护理管理研究室教师 李 明 护理中心实验室高庆岭 吕士红 房 辉 临床护理学研究室刘照旭 吴清 王玲玲 臧渝梨 马弢 周生余 护理硕士研究生 学制一般为3年。达到学位授予标准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 1、护理教育:以当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教育学原理运用到护理教育中,主要研究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并开展中国护理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研究。 2、护理管理:主要研究管理学原理在护理学专业中的应,针对护理特点,探索护理管理的规律性,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护理组织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管理要素,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3、护理心理:主要研究护理人际沟通技巧及人文学科和护理学互相渗透的理论应用。 4、临床护理:主要研究内、外、妇、儿科、重、危病人的临床护理,重点从事急救护理、脏器移植及ICU的护理研究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 http://nursing.gzsums.e.cn/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于1998年5月8日成立,是在原中山医科大学护理系和原中山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首任院长是副校长汪建平教授。 中山医科大学护理系始建于1985年,是我国首批恢复高等护理教育的院校之一。学院于2000年被批准为专业设置硕士学位授权 单位,并于同年正式招收专业设置硕士研究生。自开设高等护理教育以来,全日制教育和继续教育共培养本专科生1036名,现 有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共1021名,其中全日制学生411名(其中研究生23名),夜大学生633名。 学院位于广州中山二路74号中山大学北校区,建筑面积9087平方米。内设办公室、课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语言实验室、护理技能教学室、学生宿舍。学院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副高职称12人,中级职称22人。 学院全日制专业设置分为研究生、本科、大专三个层次。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包括夜大和自学考试两种形式,其中夜大分本科、大专两个层次。1994年开设了广东省专业设置(大专)自学考试项目,经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确定为护理学大专自学考试的主考单位,同时开设护理学大专自学考试的辅导课程。已有6000余名护理专业自考学生获得大专文凭。非学历教育设有护理专业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护理师资进修班、造口治疗师学校。 1998年,我院获得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200万美元的资助,用于创建多层次的中国高等护理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护理专业人才。我院还获得广东省科委攻关课题3项、省科委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课题1项、学校启动基金课题2项、学校教学改革课题5项。主编和参加编写国家级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8种。 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Ballarat 签定了正式合作与交流协议。在长期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使我院逐步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 我院不但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而且还建立了由学院与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联合组成的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指导小组,拥有先进的、大规模的临床教育基地,使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学院不但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 2004年我院继续招生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面向全国招生,欢迎国内广大立志于护理学专业的应届和往届本科毕业生报考。 中山大学是我国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丰富。2003年我校进行改革,实行了多个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2年制的新模式。我院拥有雄厚的师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已招收4届共30多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我院与国内外多所护理院校有着广泛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我院从2003年开始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从3年制改为2年制。 报考我院研究生可分别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和我校组织的在职人员研究生入学的单独考试。参加全国统考的人员在当地研究生考试报名点报名;参加在职人员研究生入学单独考试的人员请与我院研究生科联系,需按要求到广东省指定地点现场报名(需摄像)。 凡报考我院的研究生可与我院研究生科联系购买《护理综合》复习大纲;并可于10月份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收办公室购买往届旧试题(均不办理邮购)。 联系电话:(20) 87334851 联系人:汪宗芳老师 E-mail:nbgs@gzsums.e.cn 2004年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100209护理学 研究方向:01老年护理学;02内科护理学(指导教师:尤黎明); 03妇儿护理学;04外科护理学(指导教师:苏小茵、张美芬) 考试科目: 初试: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777护理综合;④857病理生理学 复试:977护理学 2004年招收12人(含部分原单位在职委托培养单独考试生),根据上线人数适当调整。 参考书目:政治、英语按照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复习。 777护理综合: 1)《内科护理学》(第三版),尤黎明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外科护理学》(第三版),曹伟新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妇产科护理学》(第三版),郑修霞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4)《儿科护理学》(第三版),崔焱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 857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金惠铭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977护理学: 《护理学基础》(第三版),殷磊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 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护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护理研究、教学和独立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的高级临床护理人才。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护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前沿动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及有关讲座;具有一定的护理研究、护理教学、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学制:三年。 主要课程:政治理论、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医学统计学、护理教育学、护理学(护理理论与概念模式、护理研究、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学、社会医学、计算机医学应用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践课内时间为60学时。具体方式:(1)讲授护理本科、专科课程的部分内容(2-3个专题);(2)指导护理本科、专科生的临床生产实习;(3)指导护理本科、专科生的临床见习;(4)参与本科、专科生的临床实践考核。 主要专业实践:时间为6个月,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以及一个专科病房进行,要求专科病房为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每个专科实践时间3个月。目的是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和模式病房中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熟练掌握本专科临床理论知识、各项技术操作以及该专科病人的整体护理,能独立处理本专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护理问题,达到同年资护师以上水平。护理管理实践时间为2个月,要求书写作业一份,运用管理理论,就该病区的护理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位授予:按要求修完我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全部课程,其中学位课成绩75分以上;临床实践和教学实践考核合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通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经我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护理学硕士学位。

江苏省有哪些985和211高校?各自特色?

杜林
韩婴
1、南京大学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最早在中国开展现代学术研究,建立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成为中国第一所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文理为基本兼有农工商等专门应用科、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被国际上誉为“东方教育的中心”。2、东南大学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位于江苏省会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建筑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学院之一。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3、苏州大学简称“苏大”,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4、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简称“矿大”,坐落于有“五省通衢”之称的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5、江南大学江南大学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拥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有工程、艺术设计、计算机技术、法律、农村发展、护理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