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
观点一: “三次博士”令人反感,践踏了学术尊严 曾长秋(中南大学博导,政治学院副院长):有不少干部的博士学位不是在参加工作以前获得的,而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取得的,这些人拿一个博士学位无非是用来“撑门面”、提高对外交流平台,赢得被提拔的“资本”。作家阎真在《沧浪之水》中讲了一个“三次博士”的故事,说某些官员读博士是“第一次来报到;第二次,中间来送一次礼;第三次,来拿文凭的时候请吃一次饭”。这种在职博士是极不正常的,我反对这种在职博士。 快雪时晴(网友):拥有货真价实的博士学位的人要想在官场谋一个职位很困难;但是,一些人拥有了官位,要得到博士学位却轻而易举,我为此抱不平。我认为,这是对学术独立、学术尊严的侮辱。 米莉(博士,中南大学教师):“官场博士扎堆”我觉得是不正常的。应该说,按照正常状态,博士群体并不在官场,而多在科学界、学术界。但在中国,大学老师的经济状况并不好,这是与西方形成鲜明对比的。官员读博是追逐利益的一个结果。 黄勇军(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师):中国和西方对博士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西方,博士学位的获取绝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西方的博士是对学问和学术真理的追求,他们在博士培养方面有自己的整体规范,他们固然培育官员,但地是培育医生、培育教育家。而少数中国官员读博,追求的不是知识、真理,而是权力、利益。 杨欣(中南大学硕士):官员这个群体,掌握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我们现在的学术权存在政治化、行政化的倾向,这些都导致了不良现象的发生。 杨孟著(“经济学茶坊”学术网站站长):我从三个方面来讲:官员读博,从他们的学费和包括滥用权力的角度来说,是对国家的资源侵害。第二,少数官员获得博士学位之后,通过学位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是对国家公权的一种侵害。第三,是对走正常程序毕业学生的一种权益侵害。我个人认为,不能把有否博士学位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条件。 袁礼成(媒体从业人员):我认为,博士当官是人才浪费。而那些靠买、靠秘书代做论文、请“枪手”代考外语的现象,对我们学术的权威是一种挑战。对于学术的发展,我寄希望于那些通过努力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希望他们坚守学术理想,不要一味地涌向官场。另一方面,高校要严把博士学位的关卡,杜绝不正之风的侵蚀。 薛瑞众(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生):一些官员通过各种“手段”得来的博士帽,往往是用作晋升的“资本”、装潢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学习型社会,官员通过正常的学习渠道,通过严格的考评,获得高学历,得到博士学位,这应该是值得鼓励和学习的。但如果靠钻营得来一顶虚假的博士帽,这不光是在欺骗自己,也是在欺骗舆论、欺骗人民。我们需要的不是清一色地戴着博士帽的官员,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 刘冬娅(湖南广电主任编辑):“官场博士扎堆”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不少官员读博就是为了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以博得的利益,为自己的仕途铺上“黄金”的台阶,这种现象损害了官员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第一,它损害了社会公平的法则,有些官员读博并不是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具备了相当的知识,而是采取了一种非正常的手段获得了博士文凭。第二点,助长了高校的腐败。高校与官场达到了“互赢互利”,一方是玩权术,一方是玩钱数,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现象。现在社会物质丰富了,但是这个精神层面的建设,还有些滞后,这种现象,到了该“动手术”的时候了! 105长沙新闻广播《你说话吧》栏目主持人兰风(右)代表栏目组向阳光100·西街阳光咖啡馆经理陈泉龙(左)赠送《你说话吧》一书,以表对提供场地支持的谢意。观点二:官员读博是好事,学者型官员强过“大老粗” 阳信生(博士,湖南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我认为,在官场有很多博士是一件好事,值得提倡。在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古代要当官,一般来说要举人以上级别咧。古代中高级官员,水平都是很高的,那些贪官污吏有70%是没有受过严格教育的。我个人认为,官员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是先当官后读书,西方是先读书后做官”。 熊晓菲(雨花区税务局科员):我认为“官员读博”是正常的。以前中国人受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包括政府官员,有不少的“大老粗”。现在有条件让政府官员去读书,谁不愿意继续深造呢?当然,我们不能把获得文凭当成最终目标,滥竽充数。我们可以学一学欧洲一些高校“宽进严出”的做法,你进得来,但你不一定出得去,考试没通过,文凭就不发给你。如果这样,那么“三次博士”就不会得逞。相信我国也会朝这方面改进的,所以对未来发展,我持乐观态度。 颜关明:(《中南大学学报》编审):这个问题要从历史的、开放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大家都希望自己有知识、有文化,出于这样的一个心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工农兵都来读大学。一个硬币总有两面性,在对知识追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以权力去谋求学位的不良现象。但我想,随着历史的前进,现在出现的“官场博士扎堆”之类的现象,会慢慢退出舞台。另外,以开放性的眼光看,博士可以分为理论型的博士和实践型的博士,如果这样理解的话,优秀的官员也能算是实践博士,那么“官场博士扎堆”的现象,又有何不能接受的呢? 肖建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谁都有继续深造的自由。所以我对官员读博,关注的是他学的究竟是什么?他学的这个知识,对他提高工作水平是否有用?比如有一些官员,他对这个研究感兴趣,他又有社会经验,在他的思想世界里,能把社会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岂不更好。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是真正地去做学问,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话友思考 官员读博为何风行? 陈文胜(省社科院研究员):第一,市场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在追逐利益,这是不争的现实。官员读博也有追逐利益的成分。第二,我们处于一个追赶时代。我们国家在追赶西方,追赶需要速度,当有一个捷径的时候,谁都想尽快达到目的。第三,我们处于新一轮文明的时代。我们现在的文凭制度,是计划经济培养劳动力的结果。所以,博士的含金量很难说。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任毅飞(尼采科技经理):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种种因素所制约的教育体系,为权力和学术之间进行交易埋下了“伏笔”。 吴涛(湖南读书会会长):30年前,中央就明确提出了干部队伍要“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在那个时候,选拔干部,知识是排在第一位的。随着我们国家越来越进步,对官员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但是,在制度尚未完善之前,在利益面前,有的高校和官员就开始了互相利用,并成为某种“潜规则”。 马箭(中南大学硕士):为什么学校愿意提供这么多的机会给官员?因为官员掌握了权力,可以用权力来影响政策实施。高校则不惜用派发最高的学位证,来换取某些官员手中的社会资源。 观点纵深 陈赫:鼓励干部学习,而非搞文凭 陈赫(中南大学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所长、教授):我认为:第一,官场里面博士越多越好,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要看博士的来路、途径;第二,官场不能变成商场;第三,“凡是存在的未必都是合理的,凡是拥有的未必都是道德的,凡是流行的未必都是可取的。”我非常佩服朱镕基总理,他在当副总理的时候讲过一句话,“进入干部队伍以前,你是什么职称,就是什么职称”,所以,我延伸一下,“进入干部队伍以前,你是什么学历,就应该是什么学历”。人们的攀比心理,助长了“官员读博”的风气。我们要警惕“全体干部搞文凭”的现象。要鼓励他们学习、更新知识,但是不能鼓励他们群体拿文凭。我的建议是推行“三脱钩”政策:博士学位与升迁脱钩;学位与权力膨胀脱钩;学位与利益放大脱钩。 陈潭:“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都是悲哀 陈潭(中南大学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学而优则仕”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国家培养的优秀博士都挤入官场,这是一种悲哀。按照教育规律培养的博士,应该是在科研机构、在高等教育领域,这才是正常的。因为我们培养的博士是要搞创造教育,博士进官场,那是对科研人才的浪费。“仕而优则学”也是悲哀的。一些人当官以后,利用自己的权力、资源来交换文凭,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扭曲了教育。今天的博士教育,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教育。大家之所以痛恨权学交易,就是痛恨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和机会的不平等,如果把机会平等的问题解决了,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所以第一,当前要杜绝用公款来读书;第二,要设立一个杜绝走后门的部门;第三,要提高公务员读博的门槛。 话友建议 建议一 提高博士进出门槛,做到公平、透明 王翔(博士,中南大学副教授):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学位平等,行业平等。我们应该给那些官员一个很高的门槛,排除一切利益干扰,“金钱在这其中必须要让位于真理”。所有的博士都是高水平的。然后是行业的平等,环境、待遇、福利等都处在一个合理的层次内。解决官场博士扎堆,我们要努力地向外国学习。我们处在一个精英化时代,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处在一个转型的时代,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要有思想的转型、制度的创新、文化的转型。 郑石明(博士,湖南省人大代表,广东天君集团总裁):关键问题是要把握好四个字,“公平”、“标准”。如果说博士的进入机制是公平的,出来的时候拿的文凭是标准的,你管他是处级还是局级,反正达到标准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官场博士扎堆是好现象,但如果他拿的学位是假的,或者说他是特批进来的,更或者他的论文是别人代写的,那就不一样了。这样有失公平,更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张闻骥(湖南女子大学教师):在博士培养指标一定的前提下,非官员与官员同时竞争博士指标,官员明显要占优势。为避免教育资源集中化,除了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还应做到培养非官员博士指标数和官员博士指标数互不牵涉,以保证竞争者处于同一平台。 建议二 让学术回归学术,让行政回归行政 马田(中南大学硕士):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应该让“学术回归学术,让行政回归行政”,这两个方面应该是互不联系的,共同为社会作贡献的,而不是扯不清。 如梦(网友):著名教育家、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先生认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乱”,如何治乱?他提了10条建议,其中包括:要取消不合格的在职研究生学位;砍掉一半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大学必须与所谓的“独立学院”脱离关系;实行教授定编制,不允许无限量地晋升教授;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剽窃抄袭见光死,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肖铁肩(中南大学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全国范围对这个体制进行改革。我认为可以采取这样两个办法:一是官员要继续求学深造的必须经上级部门批准;若自愿来读的,必须辞职做全日制学生;二是禁止处级以上干部读在职学位。 建议三 捍卫学术尊严,净化社会风气 任拓(中南大学硕士):博士硕士都当了官,谁来进行学术研究?作为学术人,我要捍卫学术。博士为什么喜欢当官呢?现在学术内部竞争压力非常大,从政是他们迫不得已的选择,我想应该净化官场和学术界,捍卫我们的学术。要在社会上掀起一种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 吴仁喜(中南大学硕士):我个人认为,解决方法可以有两个:第一,我们年轻人要努力去改变它,认真读书,把基础打牢,在深造期间就要有一个指向,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第二,要让博士“物尽其用”,为博士群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建议四 干部升迁指标应是政绩而非文凭 薛瑞众:能否为人民服务、能否为人民作出贡献才是对官员的最佳考量,与是否有博士帽无关。 王翔:官员的准入和晋升必须以从政的绩效来考核。 黄勇军:官员为政,重在以民为本,办实事,得民心,而不是得博士学位。 热线观点 105长沙新闻广播《你说话吧》留言板 李先生:从政和求学,当官和读博,本就是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要不就一定会乱套。 李小姐:我关注的是我们对官员的考核制度是不是要改良,文凭不该是考核他们的指标,政绩才是决定他们升迁的依据。 王先生:如果博士变成了一文不值的一纸文凭,那真是学术的悲哀;如果博士变成了官员升迁的筹码,那真是社会的悲哀。 邓先生:官员中多点博士本是件好事,但如果是权力换来的文凭那就适得其反了,中国有必要刹住这股歪风邪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