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音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发现考试中关于偷换概念的考法常见的情3365653930形有两种:(1)第一种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意义下的使用,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偷换,一般意义下的使用。A.对于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偷换,在考试中曾经这样考过:小明是一年级二班的学生,有一次期末考试后,小明的妈妈听老师说一年级二班的学生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好,便非常开心。回到家后跟邻居讲他儿子这次考试考的非常好,准备过几天带他出去旅游,作为奖励。仔细的思考后,是不是能发现,小明妈妈得出的结论就存在问题。推理过程中存在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误用的问题,题干中出现了两个一年级二班的学生,其中第一个一年二班的学生,很明显属于a是P的形式,故为非集合概念;而第二个一年级二班的学生明显表示的是一个整体,为集合概念。B.对于第二中情形,一般意义下的使用,不但在我们考试中考过,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曾经一个旅客,去飞机场买机票,想省点钱,买票时对售票员讲:“有没有便宜点的机票?”,售票员看了他一眼,说“飞机票哪有便宜的啊?”;该旅客心中很是郁闷,对售票员说“你这人说的什么话?”,谁知道这售票员火气更大,对他叫到道“我说的是中国话啊,听不懂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让人很是不开心,仔细分析发现,售票员在回答旅客问题的时候两次进行了概念的偷换。首先,第一次旅客问有没有便宜点的机票,意思是有没有打折的机票,便宜是相对机票来说的,但售票员却说机票没有便宜的,这是针对火车、汽车等其他乘车方式来说,没有便宜的飞机票,为概念偷换;然后,旅客说“你说的什么话”,这里的话,是指售票员的说话方式,不够友好,让人不爽,而售票员回答“我说的是中国话”,虽然也出现了“话”,但其指的是语言的种类,又一次出现了概念的偷换。(2)通过限制或概括进行概念的偷换。这种形式一般很少会单独的考查,往往是出现在选项中通过限制或者概括,进行概念的偷换。比如我们管理类联考15年的考试中,就出现过这么一种情况,题干中给出了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讲到“预报北京二月初有雨雪天气”,当年这个题的正确率非常的低,就是因为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题干讲的是预报有雨雪,而其中1个选项讲的是“二月初北京有雨雪天气”,这里就存在概念偷换了。以上是黑龙江考研网整理的2019年考研逻辑:偷换概念之在考试中常见的考法,供同学们进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