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是不是不考世界史内容? 中国近现代和中国古代史试卷一样吗?

第二部
民本
不考。不复一样,那是二个制专业。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060200 研究方向 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2历史地理学03历史文献学04国学05专门史06中国古代史07区域文化史08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史所)09中国近现代史(历史系)10经济-社会史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740中国史基础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01-07方向:1、复试科目: ①笔试:中国古代史 ②面试:专业综合知识及外语口试 2、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中国通史 参考书目请浏览历史文化学院网站08-10方向:1、复试科目: ①笔试:中国近现代史 ②面试:专业综合知识及外语口试 2、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中国通史 参考书目请浏览历史文化学院网站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收多少人

洪谦
绳墨杀焉
1、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收106人,其中接收推免生为30人。2、学校官网查看【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即可了解各个专业的招收人数。建议登陆华中师大研究生院网查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寻找华中师大研究生!!!!我想报考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想问一下828中国近现代史的参考书目是什么,

祖甲
五伦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参考书目 芮玛丽编《革命中的中国》,包罗最版丰富的现代中国权小说的英译样本是刘绍铭、夏志清、李欧梵编《现代中国小说和中篇小说,1919—1949年》,现代中国诗的样本是许芥昱译编《20世纪中国诗集》,现代中国戏剧的样本是爱德华.冈恩编《20世纪中国戏剧选集》。政治制度有三部在40年代出版的著作研究:林百克著《蒋介石的中国:政治研究》,钱端升著《中国的政府与政治》和劳伦斯.K.罗辛格著《中国的危机》,后者是一部面宽而不太详细的著作。不可能啊!研究生入学考试怎么可能这么难!这不是华师大的1、复试科目:①笔试:中国近现代史②面试:专业综合知识及外语口试2、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中国古代史我是13年的考生!是想问一下华师大的初试828中国近现代史!请问是华中师大学生吗?我这有一份“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上面有中国近现代史复试科目,应该不会错!中国近现代史主要参考书目《中国近代史》 李侃 中华书局(第四版)《中国现代史》(上下册)王桧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中师范人文地理考研指定教材

灵气
色空
070502 人文地理学 40 01.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02.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03.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版04.国土资源权利用与信息管理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19地理科学导论④833中国地理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中国地理》赵济、陈传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6年版)《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人文地理学》王恩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踏着3239303238甲子轮回六十年的节拍,穿过流痕岁月的洪流,漫漫走进火红的十月,去体验一份神圣,去表达一份崇敬,去感受一份庄严。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重温一九四九年的历史篇章。向你致敬——血染的五星红旗,因为有你,中华大地永远充满情意;向你致敬——火红的五星红旗,因为有你,中华大地永远充满暖意;向你致敬——鲜红的五星红旗,中华大地永远充满绿意;向你致敬——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因为有你,中华大地永远充满春意。 一九四九年的十月一日,在这开国大典沧海桑田的一瞬间,传出毛泽东用浓重湖南乡音发出最洪亮的呐喊,这一声有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拨开了几百年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层层迷雾,向全世界发出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纪宣言,亮出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旗帜。从此,在这片圣土上繁衍生息的炎黄子孙,有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有了一位值得托付的掌舵人,有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血染的五星红旗,流光溢彩的十月,闪烁着信念的力量。忆往昔,在那灾难重重的血腥风雨的漫漫长夜,是十月的晨曦驱散了华夏大地上的重重阴霾,将建立新中国道路的火种撒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让理想的火炬照彻建国之路,万里河山从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从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 火红的五星红旗,燃烧的十月,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开拓进取,用血与火的钢铁意志,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万里长征,从惊天动地的巨大变革中,迎来了新纪元的灿烂曙光,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气壮山河地奔向前方。于是,历史的篇章上从此有了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国大典”,在伟大的首都北京,用中华民族的气魄和决心——书写了历史的崭新篇章。 为了铺就强国之路,中华儿女披荆折刺,奋发图强,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科学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中不断延伸,不断拓展,国富民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于是,大庆油田灯火辉煌,钻塔林立;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磨茹云直冲云霄,在天际呤咏起东方红的中国最强音符。虽然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踏过一切沟沟坑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一朵朵春蕾,殷殷热土上涌起了滚滚春潮;“一国两制”的宏大心胸,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的怀抱,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放出久违的笑脸。 鲜红的五星红旗,光辉的十月,多少华夏儿女聚集在鲜红的共和国红旗下,将十月的厚望转化成拳拳之风。在困难面前,有锐志进取的中华儿女,抗洪抢险的英勇子弟兵。在群众心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代伟人周恩来,力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献身边疆被藏族人民誉为“人民好儿子”的孔繁森;甘当公仆,赤诚为民,被誉为“人民守护神”的漳州110;司法公正,被誉为“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宋鱼水。在鲜红的五星红旗下,十月的宣言汇聚了十三亿人民的共同斗志,托起了东方地平线上不落的红日。

历史专业考研

示朕以默
荡荡默默
随着07年出台的历史学的考研改革,历史学也慢慢的被3337616564重视起来,尤其是重点院校的历史学专业也成为了学子投报的热点。然而目前不是很多同学对历史学有清晰的认识。海文信息中心为了方便广大学子的报考,为历史学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历史学专业大致可以分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等专业。  然而历史学研究方向也十分广阔,大致可分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易学文化,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上古史,明清史,中国古代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中华典籍与文化,专题文献,文物考古学,博物馆学等历史学前十名院校排名1、南京大学2、北京大学3、北京师范大学4、复旦大学5、南开大学 6、四川大学7、东北师范大学8、华中师范大学9、山东大学 1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细分:1、晚清史:研究对象包括整个清朝历史,以晚清为重点。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它的统治,在时间上跨越了学术界一般意义上的古代和近代,这就决定了它在继承历代王朝大量遗产的同时,又带有不同于前代的许多特征。了解今日之中国,必须探寻它在近代的足迹,探寻近代的足迹,不能不追溯清朝的历程。这正是清朝史有别于任何王朝史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始终重视清朝史研究的基本原因。以往国内清史研究,或侧重前期,或侧重后期,在研究重点和成果方面缺乏应有的衔接,有鉴于此,本专业将把清代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2、中华民国史:所谓中华民国史,也就是1912-1949年的中国历史,这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直接相连的一个历史时期。其内容包括这一段历史中的各个方面,着重研究这一时期产生的新问题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如政治上的国共斗争、中央与地方权利关系、争取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的进程;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化、工业化、全球化状况;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问题;社会结构的改变和重构问题。从整体和全球的视野对民国的整个历史和重要问题进行考察和研究。3、中国近代政治史:侧重研究1912-1949年中华民国政治史,尤其关注下列专题:民国政治制度的表达与实践;政党的组织形态与政治运作;政党的社会动员与社会控制;帝治、绅治与党治、军治的递嬗演变;中国革命的政治与社会学分析;政治转型与社会分析;政治权力在地方与基层的运作形态。4、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借鉴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多重视角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性研究,研究对象以近代中国的经济变迁为主,探索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等社会史范畴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在具体研究上,主要侧重区域社会经济史和比较研究。5、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本学科研究方向是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风俗、教育、宗教、大众文化、报刊影视、民众观念、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等社会文化史内容。主要研究在中国近代一百余年间,伴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动,在政治经济变革及社会近代化转型的背景下,民众社会生活和文化观念诸方面的变化,以及与精英文化的互动关系,从中探索中国走上独特近代化道路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源。6、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近代中国是中西思想、文化碰撞、冲突、影响、融合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近代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思想、新思潮,彼此争论,互相激荡。因此,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近代哲学、社会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及各种学术思想。但作为历史学的思想史研究,与哲学研究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更注重思想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在具体研究上,侧重以宏观视野进行具体的人物思想或某一思想研究。7、中国近代社会史:借鉴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采用有别于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式,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和注重总体史研究的特征(即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性研究),来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其研究对象既包括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等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课题,也包括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研究以往属于政治史、经济史乃至思想文化史等研究范畴的课题。在具体研究上,主要侧重以总体史、综合史的视野,来从事区域社会史研究或个案研究。8、近代中外关系史:主要研究近代中葡关系史。近代中葡关系史与古代中葡关系史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近代中外关系史亦有所区别,主要原因就是,自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澳门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特区”的存在。因此,研究近代中葡关系,首先必须了解古代中葡关系及澳门历史,掌握近代中西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明确区分澳门与香港之间存在的不同性质,甚至要比较熟悉葡萄牙与巴西、印度、马来西亚等,曾经遭受葡萄牙殖民统治的国家之间关系的历史。因此,在研究近代中葡关系史的过程中,要把近代中葡关系史作为中外关系史研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课题进行研究。9、清史:以清代政治制度、中外关系为切入点,研究清史,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特点及其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的遇到的问题。政治制度包括:法规政令、国家机构、官制吏治、满汉关系等等;中外关系包括与周边国家、西方国家的关系(国家交往及民间贸易)等等。在具体研究上,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注重经济关系变化的重要作用,重视档案资料、契约文书,从事个案研究。10、金元史: 金、元时期(12—14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历史阶段,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结束了几个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加强了各民族的多方面的联系,而且基本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因而,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金、元史研究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一方面,与它相关的资料,除中国(包括汉文、蒙文、女真文、藏文、维吾尔文等)之外,还遗存有大量域外的波斯文、阿拉伯文、俄文、法文、意大利文等资料;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它不断关注和研究。因此,金、元史的研究一直在国际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也是跨专业考历史的3330353464,今年研究生毕业,我的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要英语,政治过关,不过历史类英语要求较低,考三十八分到四十分就够了,如果考985的,四十五分以上就够了,所以你不必太担心。历史学属于统考,但内容庞杂,如果漫无目的,就会感觉无所适从。专业课复习如果时间宽裕,找历史专业的学生借课本,大体把课本过一遍,对考试整体有个把握,如果没时间,有仝晰纲主编的《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虽然体系不太好,但对跨专业的学生来说,打基础还是蛮不错的,如果熟记,考高分没问题,还需强调的是,你要锻炼答大题的能力,同样的答案,不同的人回答出来,分数是不同的,如果字写的漂亮写,工整些,那就更好了。你可以把统考的几年真题拿来看看,(这个网上会有),前几年考过的重要知识一般是不会重复出现的,尤其是大题,复习时可简略,以古代史为例:大一统的朝代考的比较多,按此复习,考过的重复率小,这样重点显而易见。世界近现代史,要把握资本主义国家是怎么样从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提炼出他们之间共同的原因。中国近现代史要把握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脉络,以及新的思潮。世界古代史把握古希腊、古罗马,以及阿拉伯等重要帝国的各种文化,经济政策。把这些重要的部分做成笔记,经常翻阅。最后希望你耐的住寂寞,好好复习,有人说研究生不好找工作,都是乱说,付出会有回报的。

华中师范大学的应用语言学专业怎么样?考研好考吗?

夫为剑者
格心
华中师范大学的应用语言学专业20世纪80年代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成6365立语言研究所;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教育部批准按“211工程”重点学科的要求立项建设;1999年,教育部批准建立我国第一个以母语汉语为教学和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系。  语言学系建立之后,发展更为迅速,连续上了四大台阶:一、建成了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2000年11月);二、以本学科为主要支点,中国语言文学建成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0年12月);三、以本学科为主要支点,中国语言文学建成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3月);四、建成了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1月)。此外,还建立了国务院侨办批准的华文教育基地(2000年4月)。  本学科点有自己的学术风貌。学术研究,旗帜鲜明。基本主张:“研究植根于汉语泥土,理论生发于汉语事实”;基本理论:“小句中枢说”;基本方法:“两个三角”(“表-里-值”小三角+“普-方-古”大三角)。  本学科点有强健的学术群体。以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为领队,以汪国胜、储泽祥、周光庆、李向农、吴振国、范新干等知名中青年学者为中坚,再以冒尖前景看好的十多位年轻博士和博士后为后续,形成了一支既有高度凝聚力又有连锁递进性的团队。  本学科点有浓厚的学术空气。学术活动多,研究课题多,出版著作多,发表论文多,获奖项目多。国际会议,小型研讨,国内外著名专家的学术讲演,从不间断。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数十项;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出书数十部,在《中国语文》《方言》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获得高级别奖项20多个,特别是连续获得第一、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人人做研究,人人谈研究,蔚然成风。  本学科点有良好的学术条件。已建立内容丰富的现代汉语语料库、汉语方言语料库和汉语资料信息库;已配置数十台电脑和语音实验设备;已形成两大成果发表阵地,一为大型学术刊物《汉语学报》,二为学术书系“华中语学论库”。资料室书刊齐备,研究和资料用房达400余平方米。  “抬头是山,路在脚下。”这是本学科点的第一信条。本学科点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力求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能够跟国外语言学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的汉语语言学。研究生考试科目初试科目01.中文信息处理02.应用语言学03.语言理论04.对外汉语教学初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2理论语言学④829汉语语言学复试科目复试科目:汉语及语言学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复试参考书目:《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现代汉语》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语言学概论》邢福义、吴振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同等学力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科目:①语言学概论②现代汉语我说的是中文的哦1、华中师范大学的应用语言学在全国来说都是不错的,它有一个语言研究专所,那个研属究所比较强悍。但一般人硕士研究生还是考文学院的。专业相当不错哦,下面的方向也很多,应该可能找到你喜欢的,具体的可以去官网上看看。2、好不好考这个问题真的是比较微妙呼……考研首先看自己喜欢不喜欢,然后就是备考的过程啦。就专业而言,它的专业是比较好考的,就是要努力努力看专业书,有一门是《语言理论》这门课呢,基本上只要能把那本书看得比较熟,打个130分以上不难,就是要踏实地看。然后它的古代汉语分数比例比较小,如果你不是要求400的高分的话,古代汉语不要特别复习得很多,适当看看就可以啦。另外是现代汉语,嗯,比较重要,因为分数比例高。这个你可以买专业真题参考的。

华中师大历史学中国史考研总分多少

指南针
保温瓶
1、华中师大历史学中国史考研总分的满分是500分。2、政治、外语各100分;中国史基础300分。

问华中师大学科教学(历史)考研复试参考书目有那些,求指导

道通为一
恶人湖
根据《全日制攻读copy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教育综合)》,该考试 【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约60分 中国教育史 约30分 外国教育史 约30分教育心理学 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参考书目】教育学原理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教育心理学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2、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教育考研书籍

孩子们
局中局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863中外回音乐史答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杨荫浏,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音乐史》(第三版),臧一冰,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3版《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