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音
1993年华中师范大学成立社会学与行政学系,刘祖云教授任管理学院副院长兼社会学与行政学系主任,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社会学本科专业,并于1994年开始在全国招收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1997年初,独立建制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为刘祖云教授、副主任为夏玉珍教授。2001年底,成立中共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直属支部委员会,并任命夏玉珍为直属支部书记,江立华为社会学系主任,万仁德为社会学系副主任 。2008年1月11日,华中师范大学正式成立社会学院,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人口研究所、湖北城市社区研究中心、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培训中心、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社会风险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社会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等,湖北省社会学会、中南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挂靠我院。 现任院领导:院党委书记夏玉珍教授,院长向德平教授,常务副院长、社会学系系主任江立华教授,副院长万仁德副教授,党委副书记刘宝卿老师。社会学院在学校的关心及大力支持下, 1998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并招生,同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设立人口研究所,2005年获得人口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杭生教授作为特聘终身教授受聘到我院工作。自1993年建系以来,经过15年建设和发展,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整体学术实力较强、结构合理、整齐精干、年富力强、团结奋进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0余人,其中9人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7人;现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占现任教师的73%,其余27%的教师全部为在读博士;在职教师年富力强,其中35岁到45岁之间13人,占65%。社会学院院实行开放的办学模式,面向国内外聘请了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并与日本、美国及香港地区等有关高校的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关系,同时在湖北省各地市建立了十余个社会学与社会工作教学实践基地。社会学院秉承“重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重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重科研立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办学理念,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第六、七、八、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该院学生共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显示出很强的学科实力。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2008年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该学科排名第13位。根据学校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 本院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和湖北省社科基金以及湖北省民政厅、湖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项目的研究,凝聚学科方向,打造一支精干且学术实力较强的科研团队,力争把学院建成专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并有一定影响的院系。 院党委书记 汪继平院长 向德平 教授院党委副书记 刘宝卿副院长 江立华 教授副院长 万仁德 副教授 在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学系建立十多年来,学科建设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2003年通过博士点的申报,整合了校内相关力量,形成了一支年轻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敬业精神强的学科师资队伍。十一五期间我系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特做如下规划: 一、单位发展目标社会学系计划在2006年成立社会学院。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教师17人。在十一五期间,我系将进一步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使教职工总规模到十一五末达到35人,其中专兼职教师达到29人,行政人员4人,辅导员和教辅人员2人。具体机构设置为2系1所5中心(1)社会学系:招收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招收社会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社会工作系: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3)人口研究所:招收人口学硕士研究生,计划申报人口学的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中心:湖北城市社区研究中心、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社会学理论研究中心、青少年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运作机制:研究所以研究生和科研为主,兼本科生课程,与两个系在人员编制和日常管理上合而为一;研究中心打破原有的封闭的、固定的编制式设置,以研究方向为基本平台、以研究课题为龙头,灵活设置。二、学科发展目标我系有两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两个硕士点(社会学与人口学),一个博士点(社会学)。总体发展目标: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加速科研水平的提高,使我系成为在全国高校社会学学科中排名靠前,有自己特色,并在若干研究领域居领先地位的学科,使之成为我校应用型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具体目标:在2年内成功申报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人口学博士点;5年内,力争把我校社会学学科建成一级学科博士点。到2010年,使我系成为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单位。我系在学科建设方面不仅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而且形成了几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研究方向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犯罪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是未来几年准备加大力度发展,将之成为学科新的增长点。加上我校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的农村社会学研究、心理学院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和文学院的民间文学研究,将会形成整体实力较强的学科发展基础,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打下坚实基础。主要研究特色方向的发展规划:(1)城市社会学:以湖北省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城市社区研究中心为依托,重点开展社区建设、社区福利、社区矫治和农民工问题等的研究,该研究与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湖北省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湖北省民政厅、劳动保障厅相互支持,合作研究。(2)人口社会学:以人口研究所为依托,开展人口流动管理、贫困救助、艾滋孤儿的社会支持和弱势群体的救助等方面的研究,该研究将与湖北省人口计生委、湖北省人口学会开展合作研究。(3)文化社会学:企业文化、武汉市传统文化开发、武汉市文化市场管理及校园文化建等研究,与湖北省社科院、武汉市社科院、湖北省文联、武汉市文联、洪山区委区政府、武钢和红桃K集团相互支持,合作研究。(4)犯罪社会学:以中南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为依托,以洪山监狱、武汉青少年犯罪管教所、武汉市青少年维权中心等单位为调查研究和合作研究基地,重点开展社会规范与社会失范、青少年犯罪预测与控制、青少年维权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将与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南地区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该中心目前挂靠在我系),与湖北省武汉市共青团、武汉市青少年维权中心,与湖北省司法厅、公安厅等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横向合作研究,优势在于:师资队伍年轻;学历层次高;几个研究方向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发展前景;城市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等学科已经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足在于:学术骨干的社会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扩大;学术队伍阿研究方向需进一步凝练,要形成更为明确的主攻方向;研究的资料条件有待加强。加强学科建设,借助外力实现超常规发展:(1)从我单位核定的编制数中挤出一个名额,外聘专家教授轮流来我系讲学(或者为研究生、本科生开设学术前沿讲座,或指导研究生申报课题、进行课题研究)。(2)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我系讲学,并派遣教师参加有关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进一步加大与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的合作(包括研究生教学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建立全面合作机制。(4)作为湖北省城市社区研究中心的成员之一,进一步开拓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方向。(5)做好职业社会工作者资格认定的培训工作。三、人才培养工作1.我系现有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社会工作是2003年开始招生的新建专业。“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专业品牌意识,特别是要强化新专业的办学力量,提升新专业的办学水平。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逐步扩大招生规模,使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达到70人左右。2.由于社会学、社会工作均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习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我系已挂牌建设六个实习基地,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合作,提升实习基地建设水平,并根据需要再建2—3个实习基地,以切实满足专业实习和开展相关研究的需要。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进一步创造条件,争取尽快建立社会工作实验室和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实验室,以满足教学及相关研究工作之急需。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针对学校已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序列和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需要,积极探索、推广研究性教学,推动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按照“规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精品课程”三级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强化课程建设力度,推动各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规范课程的基础上,拟建设校级专业主干课程8—10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并积极推进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进一步提升CAI课件的制作水平。加强教材建设力度,每年推出1—2本优秀教材。在教材选用、订购过程中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选用教材的质量。4.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按照“规范先行、激励为主”的工作思路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教研室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各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强化日常教学工作评估和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效率。四、科研工作我系科研工作不断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实力较强的研究队伍。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1.每年自筹资金3万元投入科学研究,很好地使用学校投入博士点学科建设的经费5万元和争取金桂计划的支持;同时,每年争取纵向课题1项,横向经费15-20万;2.教师每年发表CSSCI论文达到人均1.5篇,十一五末论文总数达到40篇;每年出版著作2部,教材1本。3.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每年支持教师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每2年举办1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每年邀请校外专家讲学4-5次,本系教授人均举办讲座1-2次。四、教师队伍建设1.继续做好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提高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在十一五末使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人数达到70%以上。做好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工作,使其成为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且有开拓精神的专家。做好学术梯队的建设和培养,使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更加合理,造就一支整体科研实力强、吃苦耐劳、作战力强、任劳任怨的学术队伍。2.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十一五期间,每年至少引进1名博士,使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更趋合理。3.加强教学水平,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制定并落实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的措施和奖惩办法,鼓励教师围绕学科研究的重点领域积极申报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及横向合作课题,争取多出成果、出精品成果,出版有份量的学术专著。五、研究生教育1.201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00人,其中硕士85人、博士15-20人。2.做好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完善学生科研奖励制度,抓好学生“读书研究会”的工作,推动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系的特色,要努力保持这个特色,办好内部学术刊物——《社会学刊》。3.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管理,规范业已形成的符合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的导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六、学生思想教育、党建工作(一)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经过学生工作小组的集体讨论,我系确立了“分层教育、分类指导”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出台了社会学系学生成长成才不同阶段的工作计划:1.新生教育计划l 校情校史教育――“薪火相传”百年校庆庆典晚会(见观后感)l 校纪校规教育――组织学习学校出台新的“学生管理规定”l 专业思想教育――本专业与师范专业、与其他非师范专业之比较l 职业规划教育――四年以后你要干什么(定位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目标)l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尽快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的转变l 如何设计自己的大学之路――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该怎么走2。毕业生教育计划l 如何处理毕业、就业、择业、创业间的关系l 如何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l 如何包装、设计、推销自己l 如何面应对就业挫折l 加强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3.二年级学生教育计划l 正确处理选修与辅修的关系l 如何看待工作与学习的关系l 如何看待学生工作与能力培养l 如何定位学业与科研的关系4.三年级学生教育计划l 如何处理友情与爱情的关系l 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l 如何对待个人进步与组织发展的关系l 准确定位考研与就业(二) 党建工作1. 加强组织建设,力争将直属党支部升格为系党总支;2. 加大组织发展的力度,力争实现低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3. 加强预备党员的党性、党纪教育和管理;4. 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5. 加强系领导班子建设七、需要的支持1.学科建设问题:希望学校将社会学学科纳入学校的重点学科予以建设,并给予经费及政策上的支持。2.办学条件:办公条件有限,急需改善,建议学校将我系办公地点纳入新建的10号教学楼。3.实验室建设:希望学校早日解决统计分析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场地问题,以保证我系正常的教学及科研秩序。4.引进方面给予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