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或罚
通常我们说华科缺少“人文氛围”,一般可能是两种情况:一是缺乏相应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建设,或即使院系自身有建设但在资源分配、校内渠道、文化认同等方面这些学科的学生缺席的情况;二是华科没有形成起具有广泛认同的、独立于培养体系之外、多元的的校园文化。作为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文科院系(部分学校将我们称作社科院系)中的一员,认为目前华科所处的,从理工类大学向以工科、医科见长的综合类大学转型过程中,一般遵循类似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发展轨迹,也即先发展经管学科,再到其他社会学科,最后到达人文学科,遵循一个从“显学”到“隐学”的发展历程。而这其中,也是答主所说的“人文氛围”逐渐积累的过程。对于目前,华科似乎是不太够的,答主大学期间累计听了百多场讲座(包括学院内学术讲座和去湖那边某学校听的讲座),从我的观察来看,一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学生需要这样的资源,另一方面对于需要的人来说这样的资源又远远不足,只好去武大汲取营养。那就更不用说除了人文讲座以外其他方面的建设了。而对于第二种,具体到校园文化,我觉得主要包括①影响学生深刻的、多元的、符号化的、独立于培养体系之外的校园文化;②广泛的、容易获得的、普遍适用的文化载体;③有效的、丰富的文化传播渠道;④对内形成的统一的文化认同感和对外符号化的学校形象。参照清华大学的“学生节”“基佬紫”,浙江大学的“求是蓝”,上海交大的“魔法石”,我们似乎不太容易想到除了“创业华科”之外独特于其他学校的能让HUSTer们津津乐道的校园符号。另一方面,作为毕业生,无论是“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德业并进求是拓新”之类的文化载体,还是毕业音乐节金秋文化节乃至最基本的毕业晚会等文化活动,都能让我们有一个集中的、正式的情感宣泄渠道,但显然华科在这部分是缺位了。我认为,挺值得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