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红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

不离于真
在某处
什么是红学? 什么是红学呢?答案很简单,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 由于爱好者、研究者众多,红学日益成为“显学”,其“热闹”程度大有超过甲骨学、敦煌学之势。 红学一词,开始出现的时候,带有半开玩笑的性质。据李放《八旗画录》注记载:“光绪初,京师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民国初年,有个叫朱昌鼎的人,对《红楼梦》十分入迷。有人问他“治何经”,他对人家说,他所治的“经”,比起一般的经,少“一横三曲”。原来繁体字的“经”字去掉“一横三曲”,就是个“红”字。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红学又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索引、题咏。新红学则指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胡适考证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胡适虽然遭受批判,但这些观点却普遍被人接受。近几年来,随着红学的深入发展,新红学的基本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杯疑,而屡遭批判的索隐派中的某些合理成分,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红学的概念本来是很清楚的。然而周汝昌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不能算到红学的范围里。只有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 1982年,周汝昌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红学的范围作了如下界说: “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的意思是,红学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梦楼》同研究《三国演义》、《水讲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须红学这门学问了。比如说,某个人物性格如何,作家是如何写这个人的,语言怎样,形象怎样,等等,这都是一般小说学研究的范围。这当然也是非常必要的。可是,在我看来这些并不是红学研究的范围。红学研究应该有它自己的特定的意义。如果我的这种提法并不十分荒唐的话,那么大家所接触到的相当一部分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并不属于红学的范围,而是一般的小说学的范围。” 在周先生看来,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到《红楼梦》的“本事”问题上,即《红楼梦》写的是谁家事。 周先生的意见,其实是想突出红学的“重点”。因为周先生本人,一直在曹雪芹的研究及脂评、版本、探佚上下功夫。但他把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排除在红学之外,显然是不妥当的,自然遭到了一些人士的反对。 针对这种诘难,周先生主张,红学“是产生于《红楼梦》本身的特殊情况的一种特殊的学问,它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是专门来试行解决读《红楼梦》这部与众各别的小说时所遇到的特殊困难的一门特殊学问,并不是与一般小说无所区别,或全然一样。”因此,主张“红学”与“红楼梦(作品)研究”区别开来。 对红学概念的理解不同,实质上牵涉到红学研究中何为重点,红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应必诚、赵齐平等人,都对周汝昌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主张不应该人为地割裂红学。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不但不应被排斥于红学之外,相反,倒应该成为红学的重点。 周先生的观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自从胡适以来,“红学”的“正宗”一直以考据为主,很多有名的红学家,都是从考证作者的家世和版本入手的,而且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周先生的观点,实际上点明了红学的这种客观状况。 对于这种以“曹学”代替红学,以史学研究代替美学研究的现象,红学界早有所不满。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教授指出《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理想世界,而考证派则要将这个理想世界拉回到现实中来。 《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研究与《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评点的研究,都是红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前者,红学就失去了目的,没有后者,红学就失去了基础。红学家们大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力,来选

红学究竟研究些什么?

鸳鸯茶
涅槃
研究的东西可多了,比如服饰.饮食文化人文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红学研究的具体流派

沈括
1,红学评点派。 以评点方式对红楼梦的写作特点,艺术成就进行评论。早期评点派多用评语方式和批语方式进行评论,用语简洁。后期多用分析式与解析式进行长篇大论的评析。 代表人物有: 脂砚斋、畸笏叟、棠村、梅溪、松斋、王雪香、张新之、姚燮、王伯沆等。2,红学索隐派。多以凭主观想象,对红楼梦写作主旨进行武断性的猜测。代表人物有: 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邓狂言、刘心武等。上述两派是旧红学时期盛行的流派。3,实证研究派(新红学派),以史料为依据,对红楼梦作者、写作背景进行考证和研究,在学术上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胡适提出),其代表人物是胡适、张爱玲、俞平伯、王国维、周汝昌、冯其庸等。 4,新红学修正派。该派认为红学研究不是市民文化,而是精英文化,它不需要哗众取宠,而是要深入研究问题。红学研究的真价值是在它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态度。随着新资料的发现,新观点的提出,就应该对过时的观点与错误的观点进行修正,只有不断的修正,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才会有正确的认识。其代表人物有齐斋、陈维昭等。

研究红学到底有什么用?

刻意尚行
龙拳天
而研究“红学”,给我们带来的,绝对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探究,而是能从中学到的东西,能够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出去,让人认可。在《红楼梦》中凝聚了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所以说,就算《红楼梦》没有出世,也会有一本与它相同的书降落世间,这是必然的,也一定会出现的。在《红楼梦》中,它的诗词描写可以说是一个高峰,因为里面既有唐诗宋词,还有明清时期的曲,这对于现在的我们具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学习诗就想起唐朝,想起词就想到宋朝,但是在今后的历史长河中,也有很多优秀的诗词。里面还有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里面的文字都是非常好的学习写作的范本,白先老师说,如果想要学习写作,那最好能够先把《红楼梦》读一遍,因为一个人能够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如果写一句话,如何讲故事。我只学到了爱表妹

红学的主要研究人员都有哪些?

不知其道
神者征之
A 艾皓德:Halvor Eifring,University of Oslo,P.O.Box 1030 Blindern,N-0315 Oslo.(挪威奥斯陆大学中文系教授),TEL:+47-22854140 B 白盾(原名吴文慧):245021安徽省黄山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 C 蔡义江:100006北京东皇城根南街84号,TEL:65257173 曹涛:330002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曹惠南:150000哈尔滨市建设街104号黑龙江省文学研究所 程景林:245000安徽省屯溪市徽洲师范专科学校 程贤章:510030广州市文德路75号广东省作家协会 崔溶澈: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TEL:+82-2-924-7401 崔炳圭:韩国国立安东大学中文系 陈庆浩:12 Rue Dumas,93800 Epinay Sur Seine,France(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TEL:+33-1-48211482 陈家生:353000福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校长),TEL0599)8831029 陈维昭:515063广东省汕头大学文学院,TEL0754)8438136 陈文新:430072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陈毓罴:100035北京西直门南大街20楼104号(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TEL:66155920 陈冬季:831100新疆昌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 陈永宏:152054黑龙江省绥化市绥化地区教育学院 陈昌娟:300073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陈诏:200001解放日报社文艺部(主编) 陈熙中:100871北京大学中文系,TEL:62885748 陈益源:台湾台北县板桥市中正路375巷17号5楼(台北市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TEL:+886-2-9604972 陈郁夫: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陈永明:香港浸会学院中文系 陈惠琴:100875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陈可培:410076湖南省长沙交通学院外语系 陈继征:710049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 陈心浩:325003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陈琦:430014武汉图书馆文献部(助理馆员) 陈景河:130012长春市南湖新村63栋101室(吉林省红楼梦学会秘书长),TEL0431)5185304 陈墨:150080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D 丁三东:430072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丁广惠:150080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丁淦:100009北京市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丁维忠:100009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丁乃非:台湾中央大学英美语言学系文系 邸瑞平[女]:200062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邓绍基: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TEL:66160163 邓庆佑:100009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邓遂夫:643000四川省自贡市歌舞剧团艺术室 邓魁英[女]:100088北京北太平庄师大红四楼102(100875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TEL:62208543 段启明:100037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TEL:68902058 戴胜蓝: 273164山东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 董文成:110036沈阳市辽宁大学中文系 杜正堂:223001江苏省淮阴师范专科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杜薇:471022河南省洛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杜春耕:100015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TEL:64372624 杜景华:100009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TEL:64634597 杜志军:100083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汉语言文化系 杜桂萍:150080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文学编辑) F 傅述先:台湾中正大学外文系 傅憎享:110031沈阳市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 付丽[女]:150006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富育光:130022长春市吉林省民族研究所 裴晋南: 161006黑龙江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中文系 方刚:300073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 冯子礼:210300徐州市邳州市运河镇沿河路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 冯文楼:710062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冯其庸:100009北京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G 高国藩:210008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高淮生:221008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 高云雷:150080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高恒文:300073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 高志忠:157421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高钦:158100黑龙江省大庆师范专科学校 高旼喜[女]:韩国翰林大学中国学科(副教授) 关四平:150080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葛永梅:321004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顾鸣塘:200234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副教授),TEL021)64700700 顾平旦:100009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TEL:64044598 顾建新:221008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文学学院 龚鹏程: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佛光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过常宝:100875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郭小湄[女]:510632广州市暨南大学中文系,TEL:(020)85223356 郭全芝:235000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郭豫适:200062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郭英德:100875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郭帼英:361021福建省厦门市厦门集美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H 黄炽:225002扬州市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 黄进德:225002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TEL0514)7365265 黄克:100009北京前海西街17号文化艺术出版社(编审) 黄立新:200434上海逸仙路460弄22号302室(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TEL021)65617603 贺信民:710000西安市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洪涛:香港九龙达之路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讲师) 洪铭水:台北市台湾东海大学文学院,TEL:+886-4-3590251 胡文彬:100054北京宣武区里仁街3号院1号楼1门601房(100009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TEL:63524642 胡文炜:312030浙江省绍兴县柯桥粮管所,TEL0575)4078599 胡邦炜:610073成都市四川省行政学院文秘系(教授),TEL028)7301243 胡小伟:100080北京市海淀区稻香园8号楼705房(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TEL:62551762 胡元翎:150080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胡万川: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中语文学系(教授) 胡开敏:100009北京市中国艺术研究院 胡绍棠:066004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教授),TEL0335)3038111 胡益民:230039安徽大学中文系 胡经之:518060深圳大学中文系(教授) 胡晓明:430072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期刊社(副编审) 胡雪冈:325003温州师范学院 胡联浩:510080广州市东风东路739号科研所(高级工程师) 胡铁岩:310002杭州市清波新村五幢十七号210室 胡传淮:629100四川省蓬溪县政协 惠康佑:215101江苏省苏州市木渎南街89号 霍国玲[女]:100093北京市石景山区永乐小区83楼505号,TEL:68655191 霍松林: 710062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何永康:210097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TEL025)3728818 何旺生:230061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韩进廉:050016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韩文志: 沈阳教育学院中文系 韩惠京:韩国Catholic大学中文系(教授) 寒知:430070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赫登云(宛情):110002辽宁省沈阳市抚顺路19号燃料一公司 郝延霖:830046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 J 季学原:315211宁波市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季稚跃:200434上海市国权北路8弄16号302 贾穗:215005苏州市文化局 江宝钗[女]:台湾嘉义民雄国立中正大学中文系(助理研究员),TEL:+886-5-2428258 江慰庐:212002江苏省镇江市宝塔路182号201室,TEL0511)5277449 姜志军:150500《呼兰师专学报》编辑部 蒋文钦:325003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纪健生:235000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古籍所 金凡平[女]:325003温州大学管理学院,TEL0577)8314577 金品芳:325028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离休) 金宋平:澳大利亚纽卡素大学汉学部(教授) K 柯庆明:台湾大学中文系 孔令彬:521040广东省潮州韩山市师范学院中文系 康来新: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 L 李艳梅[女]: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中正二路191号(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讲师),TEL:+886-3-7667667 李爱冬[女]: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李正中:300191天津市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正西:230061合肥市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 李锦文:417000湖南娄底地委党校(教授) 李庆信:610072成都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李广柏:430079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彦彬:030006太原市山西省石油公司 李田意: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退休教授、台湾东海大学客座教授 李福清:淡江大学俄国研究所 李国梁:100050黑龙江省委党校(党委书记、黑龙江省红学会理事长),TEL0451)6324791 李厚基: 300073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春祥: 475000开封市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放: 110031沈阳市沈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奉佐:112000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红旗街23委文明二号楼一单元131号 李知其:香港九龙邮箱70719号 李忠昌:100031沈阳市皇姑区嫩江街33号《综合治理大观》杂志社(编审),TEL024)6229204 李岚:222005江苏省连云港市淮海工学院中文系(讲师) 李一鹗:102500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对外贸易公司 李致忠:100081北京市海淀区国家图书馆 李虹:100009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李小龙:710069西北大学5号信箱 李朝正:610064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中文系 黎国器: 海南师专中文系 赖振寅:810008西宁市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赖芳伶: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 赖泽涵: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 赖浩明:412000湖南省株州市七一路市化工局宿舍25-306信箱 梁宗奎:276005山东省临祈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梁归智:116029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梁国辅: 273164山东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 吕福田:150080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吕启祥[女]:100009北京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廖育廉(笔名王大方):加州大学管理学院 廖咸浩:台湾大学外文系 罗凤珠[女]:台湾桃园县中坜市强国路53巷6弄1-1号(台湾元智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中国文学网路系统研究院讲师),TEL:+886-3-4635097 罗德湛:台北市士林区中社路二段45巷4号(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TEL:+886-2-8411493 罗宪敏:423000湖南省郴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 罗书华:200433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罗耀东:235000安徽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美术系 罗德荣:300071南开大学中文系 林明德: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 林冠夫:100025北京朝阳区红庙北里1号楼15层1号(100009北京市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 林方直:01002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教授) 林骅:300073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TEL:(022)27475691 刘梦溪:100027北京新源里西一楼B座(100009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TEL:64613789 刘吉鹏:276005山东省临祈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刘宏彬:430080武汉市武钢职工大学(副教授),TEL027)6881859 刘相雨:273165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刘永良:02804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刘上生:410080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刘继保:471022河南省洛阳师专中文系(副教授),TEL0379)5512267 刘德鸿:261043山东省淮坊市山东省昌淮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 刘世德:100021北京劲松九区902楼606室(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TEL:67755632 刘敬圻:150080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刘盛昌: 273450山东临沂师范专科学校 刘兴汉: 132013长春市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刘广定:台湾大学化学系 刘竞:410081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雪芹:530006南宁市广西民族学院外语学院 刘万里:514015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大学中文系 卢兴基: 10073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陆树仑: 200433复旦大学中文系 鲁德才:300071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 隆顺新:064000河北省丰润县政协文史办 逯耀东: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乐于时:110031沈阳市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 雷广平:066311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南戴河首钢长白机械厂(党委书记),TEL0335)4053308 柳正午: 530004广西大学中文系 柳存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红学研究的权威周汝昌,红学研究的专家吴新雷…

红学研究的焦点是什么?

吕澂
甚善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堂而皇之步入学术之林,被称为新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20世纪末21世纪初,红学发生分化,主流红学遭遇瓶颈,民间红学奇谈怪论迭出,红学整体的学术品质和社会声誉均呈下滑之势,同时又给人很多想象空间。  红学纵向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期,横向划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红学具有高关注度、高吸引度、高参与度的特点,上至政商学,下至工农兵,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不乏红学爱好者,甚至跨越国界、跨越语种,其在国际上的热度堪与莎学(莎士比亚学)比肩。  红学又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  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旧红学比较重要的流派是评点派和索隐派。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索隐派盛行于清末民初,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其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至今仍不断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考证派则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此外,还有不少红学家从《红楼梦》本身出发,研究它的写作方法、文学特色、思想意义等。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就是运用西方哲学理论对《红楼梦》进行全面评论,这是在红学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部著作。  新红学则指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胡适考证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胡适虽然遭受批判,但这些观点却普遍被人接受。近几年来,随着红学的深入发展,新红学的基本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怀疑,而屡遭批判的索隐派中的某些合理成分,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特别是红学泰斗周汝昌提出《红楼梦》与周易理论的关系,指出作者以拟人手法对周易理论进行了阐释的可能性,如以十二个女子代表十二地支轮回的手法,将成为今后红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金陵十二钗设计原理 红学的概念本来是很清楚的。然而周汝昌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不能算到红学的范围里。只有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  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到《红楼梦》的“本事”问题上,即《红楼梦》写的是谁家事。

红学是什么?

痕之探
大绝唱
  红学一词,开始出现的时候,带有半开玩笑的性质。据李放《八旗画录》注记载:"光绪初,京师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民国初年,有个叫朱昌鼎的人,对《红楼梦》十分入迷。有人问他"治何经",他对人家说,他所治的"经",比起一般的经,少"一横三曲"。原来繁体字的"经"字去掉"一横三曲",就是个"红"字。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红学又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索引、题咏。新红学则指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胡适考证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胡适虽然遭受批判,但这些观点却普遍被人接受。近几年来,随着红学的深入发展,新红学的基本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杯疑,而屡遭批判的索隐派中的某些合理成分,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红学的概念本来是很清楚的。然而周汝昌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不能算到红学的范围里。只有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  1982年,周汝昌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红学的范围作了如下界说:  "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的意思是,红学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梦楼》同研究《三国演义》、《水讲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须红学这门学问了。比如说,某个人物性格如何,作家是如何写这个人的,语言怎样,形象怎样,等等,这都是一般小说学研究的范围。这当然也是非常必要的。可是,在我看来这些并不是红学研究的范围。红学研究应该有它自己的特定的意义。如果我的这种提法并不十分荒唐的话,那么大家所接触到的相当一部分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并不属于红学的范围,而是一般的小说学的范围?  在周先生看来,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到《红楼梦》的"本事"问题上,即《红楼梦》写的是谁家事。  周先生的意见,其实是想突出红学的"重点"。因为周先生本人,一直在曹雪芹的研究及脂评、版本、探佚上下功夫。但他把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排除在红学之外,显然是不妥当的,自然遭到了一些人士的反对。  针对这种诘难,周先生主张,红学"是产生于《红楼梦》本身的特殊情况的一种特殊的学问,它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是专门来试行解决读《红楼梦》这部与众各别的小说时所遇到的特殊困难的一门特殊学问,并不是与一般小说无所区别,或全然一样。"因此,主张"红学"与"红楼梦(作品)研究"区别开来。  对红学概念的理解不同,实质上牵涉到红学研究中何为重点,红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应必诚、赵齐平等人,都对周汝昌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主张不应该人为地割裂红学。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不但不应被排斥于红学之外,相反,倒应该成为红学的重点。  周先生的观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自从胡适以来,"红学"的"正宗"一直以考据为主,很多有名的红学家,都是从考证作者的家世和版本入手的,而且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周先生的观点,实际上点明了红学的这种客观状况。  对于这种以"曹学"代替红学,以史学研究代替美学研究的现象,红学界早有所不满。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教授指出《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理想世界,而考证派则要将这个理想世界拉回到现实中来。 《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研究与《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评点的研究,都是红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前者,红学就失去了目的,没有后者,红学就失去了基础。红学家们大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力,来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但不能人为地限制别人,认为唯我为正宗,否则便为"异类",这是不对的。事实上,曹学、版本学、脂学可"出学问",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照样可以"出学问"。王国维对《红楼梦》的研究,就是一例。但我们也不得不痛心地看到,红学中的"考据"阵营集中了大批学者,达到了较高层次,但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却始终徘徊不前,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

关于红学

困肿中颡
法演
什么是红学呢?答案很简单,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由于爱好者、研究者众多,红学日益成为“显学”,其“热闹”程度大有超过甲骨学、敦煌学之势。红学一词,开始出现的时候,带有半开玩笑的性质。据李放《八旗画录》注记载:“光绪初,京师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民国初年,有个叫朱昌鼎的人,对《红楼梦》十分入迷。有人问他“治何经”,他对人家说,他所治的“经”,比起一般的经,少“一横三曲”。原来繁体字的“经”字去掉“一横三曲”,就是个“红”字。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红学又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索引、题咏。新红学则指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胡适考证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胡适虽然遭受批判,但这些观点却普遍被人接受。近几年来,随着红学的深入发展,新红学的基本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杯疑,而屡遭批判的索隐派中的某些合理成分,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红学的概念本来是很清楚的。然而周汝昌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不能算到红学的范围里。只有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1982年,周汝昌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对红学的范围作了如下界说: “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的意思是,红学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梦楼》同研究《三国演义》、《水讲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须红学这门学问了。比如说,某个人物性格如何,作家是如何写这个人的,语言怎样,形象怎样,等等,这都是一般小说学研究的范围。这当然也是非常必要的。可是,在我看来这些并不是红学研究的范围。红学研究应该有它自己的特定的意义。如果我的这种提法并不十分荒唐的话,那么大家所接触到的相当一部分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并不属于红学的范围,而是一般的小说学的范围。”在周先生看来,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到《红楼梦》的“本事”问题上,即《红楼梦》写的是谁家事。周先生的意见,其实是想突出红学的“重点”。因为周先生本人,一直在曹雪芹的研究及脂评、版本、探佚上下功夫。但他把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排除在红学之外,显然是不妥当的,自然遭到了一些人士的反对。针对这种诘难,周先生主张,红学“是产生于《红楼梦》本身的特殊情况的一种特殊的学问,它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是专门来试行解决读《红楼梦》这部与众各别的小说时所遇到的特殊困难的一门特殊学问,并不是与一般小说无所区别,或全然一样。”因此,主张“红学”与“红楼梦(作品)研究”区别开来。对红学概念的理解不同,实质上牵涉到红学研究中何为重点,红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应必诚、赵齐平等人,都对周汝昌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主张不应该人为地割裂红学。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不但不应被排斥于红学之外,相反,倒应该成为红学的重点。周先生的观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自从胡适以来,“红学”的“正宗”一直以考据为主,很多有名的红学家,都是从考证作者的家世和版本入手的,而且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周先生的观点,实际上点明了红学的这种客观状况。对于这种以“曹学”代替红学,以史学研究代替美学研究的现象,红学界早有所不满。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教授指出《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理想世界,而考证派则要将这个理想世界拉回到现实中来。《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研究与《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评点的研究,都是红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前者,红学就失去了目的,没有后者,红学就失去了基础。红学家们大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力,来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但不能人为地限制别人,认为唯我为正宗,否则便为“异类”,这是不对的。事实上,曹学、版本学、脂学可“出学问”,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照样可以“出学问”。王国维对《红楼梦》的研究,就是一例。但我们也不得不痛心地看到,红学中的“考据”阵营集中了大批学者,达到了较高层次,但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却始终徘徊不前,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什么是考证派 红学中的考证派是与红学中的评点派、索隐派相对而言的。所谓考证,其实就是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推论,得出符合实际的、新的结论。但此处的考证派指的是一种方法,即偏重于史料的发掘、整理、推论的一种方法,并不是说“考证派”的所有结论都是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考证派的研究重点有以下几处:1.关于《红楼梦》作者及其家世的研究。如《红楼梦》作者是谁?后四十回作者是谁?曹雪芹祖籍何处?曹雪芹生卒年等等,此等研究,又被称为“曹学”。2.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各版本间的源流、异同,以及何种版本最接近原著风貌?3.对脂砚斋评语的研究,又叫“脂学”。4.根据脂批或其它一些材料,对后四十回“佚稿”情节的探求,又称探佚学。5.对《红楼梦》研究史的研究,对有关《红楼梦》资料的评价、整理、探考,对《红楼梦》中的典章制度、饮食 服饰的研究等等。《红楼梦》考证派以胡适、俞平伯开其端,尔后周汝昌、冯其庸、吴思裕、吴世昌、刘世德、邓绍基、胡文彬等人,也在考证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什么是索隐派 索隐派是本世纪初红学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派别。该派力求“索隐”出《红楼梦》所写的“真内容”、“真故事”。该派根据一些历.史资料、野史杂记,来探究《红楼梦》素材的来源。代表人物及著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引》,蔡孑民(元培)《石头记索隐》,邓狂言《红楼梦释真》。王梦阮、沈瓶庵说:“然则书中果记何人何事乎?请试言之。盖尝闻之京师故老云,是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诸名王奇女也。相传世祖临宇十八年,实未崩殂,因所眷董鄂妃卒,悼伤过甚,遁迹五台不返,卒以成佛。当时讳言其事,故为发丧。世传世祖临终罪己沼,实即驾临五台诸臣劝归不返时所作。语语罪己,其仟悔之意深矣。……父老相传,言之凿凿,虽不见于诸家载记,而传者孔多,决非虚妄。情僧之说,有由来矣。”《红楼梦索隐》还说黛玉就是董小宛,其论证方法如下:“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小宛 书名每去玉旁专书宛,故黛玉命名,特去宛旁专名玉,平分各半之意也......小宛爱梅,故黛玉爱竹。小宛善曲,故黛玉善琴。小宛善病,故黛玉亦善病。小宛癖月,故黛玉亦癖月。……小宛姓千里草,黛玉姓双木林。……且黛玉之父名海,母名敏。海去水旁,敏去文旁,加以林之单木,均为梅字。小宛生平爱梅,庭中左右植梅殆遍,故有影梅庵之号,书中凡言梅者,皆指宛也。”这就是“索隐”,介乎似与不似之间,有理无理之间。初看似无理,细思则有些道理,再想则又无理。蔡元培《石头记索隐》认为《红楼梦》是关乎政治的:“《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即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并赞同书中“女人皆指汉人,男人皆指满人”的看法。因为贾宝玉说过,女人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而“汉”是水旁,满人亦称“??”,而“?”字起笔为“土”。 蔡元培由自己的基本观点出发,进一步推论,认为“贾府即伪朝”(指清朝??引者): “贾政者,伪朝之吏部也。贾敷、贾敬,伪朝之教育也(《书曰》敬敷五教)。贾赦,伪朝之刑部也,故其妻氏邢(音同刑),子妇氏尤(罪尤)。贾琏为户部,户部在六部位居次,故称琏二爷,其所掌则财政也。李纨为礼部(李礼同音)。康熙朝礼制已仍汉旧,故李纨虽曾嫁贾珠,已为寡妇。其所居稻香村,稻与道同音。其初名以杏花村,又有杏帘在望之名,影孔子之杏坛也。”在蔡元培看来,书中少女都是影射当时的“名士”。如林黛玉影射朱竹??,薛宝钗影射高江村,探春影射徐健庵等等。又说:“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又说:“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上烟脂,言拾汉人唾余也!” 蔡元培所处时代,及其知识结构,和我们今天大不相同。他的观点,我们现在看来,有些有道理,有些则不知所云。除非我们下大功夫,把他所拥有的知识背景搞懂,才能对他的观点下一个总判断。像过去那样,完全站在胡适一边,不肯下一点功夫,对蔡元培这样的著作嘲笑几声,算是完事大吉,起码是不科学的态度。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则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明清兴亡史”。他说,此书“原本为国变沧桑之感,在曹雪芹亦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悲。隐然言之,绝非假托。书中以甄指明,以贾指清,正统也,伪朝也。”曹雪芹增删五次,是指清代“祟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五朝史”。“书中之宝玉、黛玉,皇帝与后妃也。”“林黛玉非他,乾隆之原配嫡后,由正福晋进位,后谱孝贤皇后之富察氏也。”索隐派有时从书中的只言片语中,能看出些情节之外的某些“微言大义”,但有时求之过深,反而不易为人理解。书中的素材来源,是多渠道的,但索隐派不会表述,只好一会儿说一个人物是现实中的某某,在另一个地方又说这个人物是现实中的另一人。读者自然如坠五里雾中。但无论如何,索隐派还是有其合理之处的。什么是评点派 评点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小说评论方法,即在阅读小说时,偶有所感,便写在书中相应的地方。或写于书头,叫眉批,或写于行间,叫夹批,或写于回前回后;等等。比起现在的评论文章,评点显得零碎,不成系统,但评点也有个好处,文笔自由,生动,趣味性强,和小说本文联系紧密。故这种批评方式至今还有人在沿用。为《红楼梦》作评点者,统被称为“评点派”。最早为《红楼梦》作评点的,是脂砚斋(他与畸笏叟是一人或二人,学术界有不同看法)。脂评是与《红楼梦》的创作同时进行的。脂评有以下作用:1.披露了此书的创作情况。2.披露了作者的情况。3、对此书的思想、艺术特点作了总结。有些评注相当精彩。4.披露了此书的素材来源情况.由于有上述作用,所以脂评历来为红学界人所看重?,甚至有“脂学”之称。由于在其它地方我们还要涉及到脂评,所以在这里只简单地提一下。 5、脂砚斋以后,尚有“护花主人”王希廉评,“太平闲人”张新之评,“大某山民”姚燮评,还有其他人的评点,如“桐花凤阁”评等等。 王希廉认为,第五回是《红楼梦》的“纲领”,又说:“《红楼梦》一书,全部关键是‘真假’二字。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不为作者齿冷,亦知作者匠心。”又针对书中人物发议论说:“王凤姐无德而有才,故才亦不正;元春才德固好,而寿既不永,福亦不久;迎春是无能,不是有德;探春有才德,非全美;惜春是偏僻之性,非才非德;黛玉一味痴情,心地狭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有德有才,虽寿不可知,而福薄已见;妙玉才德近于怪诞,故身陷盗贼;史湘云是旷达一流,不是正经才德;巧姐才德平平;秦氏不足论,均非揭露之器;此十二钗所以俱隶薄命司也。”太平闲人张新之主要认为《红楼梦》乃“演性理之书”广祖《大学》而宗《中庸》,故借宝玉说‘明明德外无书’。……是书大意阐发《学》、《庸》,以《周易》演消长,以《国风》正贞淫,以《春秋》示予夺,《礼经》、《乐记》融会其间。……通部《红楼》,止左氏一言概之曰:‘讥失教也’。” 张新之说的对与不对?依今人眼光,固然是很牵强的。张新之又说:“书中大致凡歇落处,每用吃饭,或认为笑柄,殊不知大道存焉。宝玉乃演人心,《大学》正心必先诚意。意,脾土也?;吃饭,实脾土也。实脾土,诚意也。问世人解得吃饭否?”这种高论我们现在实在有些不能理解。也许我们钻研过“易学”之后,会对他的观点有所赞伺?张新之对该书的艺术性,有时也能发些教我们现在能接受的议论:“书中诗词,悉有隐意,若谜语然。口说这里,眼看那里。其优劣都是各随本人,按头制帽。” 又说:“有谓此书止八十回,其余四十回乃出另手,吾不能知。…:“所增之四十回,从中后增入耶?抑参差夹杂增入耶?觉其难有甚于作书百倍者,虽重以父兄令,万金赏,使闲人增半回不能也。”他认为“续书”比“作书”难百倍,所以后四十回不可能是他人所续,此话还是有道理的。张新之评论黛玉、宝钗说:“写黛玉处处口舌伤人,是极不善处世,极不自爱之一人,致蹈杀机而不觉;写宝钗处处以财帛笼络人,是极有城府,极圆熟之一人……这两种人都作不得。”“黛玉一身孤寄,欲得宝玉而无才以取之,一味情急。推其心,黛玉之欲杀钗,与钗之欲杀黛玉正相等。而愚而傲而疏,致为大众厌弃而不觉。”从某种角度看,他说的何尝没有道理。“大某山民”姚燮对《红楼梦》也有一些好的见解,如:“薛姨妈寄人篱下,阴行其诈,笑脸沉机,书中第一。”“宝钗奸险性生,不让乃母。”“人谓凤姐险,我谓平儿犹奸。”我只知道有索引派

中国近现代红学研究的红学起源

惮我
焦竑
红学一词,开始出现的时候,带有半开玩笑的性质。据李放《八旗画录》注记载:“光绪初,京师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红学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