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应六律
(forestry of Henan Province)(刘元本)据中国1977~1981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河南省森林面积为141.9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5%,活立木总蓄积量6821.86万立方米。天然林中以落叶栎林占优势的次生林为主,分布在伏牛山北坡与南坡的中山地区,主要树种有栓皮栎、麻栎、锐齿槲栎、短柄枹树、槲栎、辽东栎、白栎、茅栗、山杨、化香、马尾松、油松、杉木、黄山松、侧柏、毛竹、淡竹等。平原片林及各种防护林均为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为毛白杨、加拿大杨、大官杨、沙兰杨、刺槐、榆树、苦楝、臭椿、旱柳、白蜡树、紫穗槐,以及泡桐属中的兰考泡桐、楸叶泡桐、毛泡桐、白花泡桐、豫选一号泡桐、豫杂一号泡桐等。林副产品主要有桐油、桕油、茶油、核桃、山楂、板栗、柿、枣、柞蚕丝、生漆、辛夷、山萸肉、茶叶、黑木耳、茯苓及中华猕猴桃等。全省建立自然保护区14处,面积8.52万公顷。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国最早的文化发达地区之中国自商、周以来,有20多个朝代曾在安阳、洛阳、开封等城建都。其他如商丘、许昌、新郑、淇县、濮阳、上蔡、新蔡、淮阳、南阳、杞县在春秋战国也曾建过都。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需要,以及历代频繁的战争,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历史上黄河改道、决口1500多次,1938年在花园口扒开大堤,黄水泛滥豫东达8年之久,形成大面积沙荒、低洼与盐碱地的黄泛区。30年代末,省农业改造所的森林系下设开封、辉县、洛阳、商丘、嵩山、龙门林场与洛宁水土保持站等林业机构。1942~1948年全省共造林1亿株。1949年后,河南林业有了较大发展。到1980年造林保存面积56.2万公顷,“四旁”植树保存10余亿株。其中包括50年代初豫东营造长520公里、占地面积11万公顷的五条防护林带,70年代兴起的农田林网面积95.6万公顷,农林间作面积60余万公顷,以及豫西20万公顷刺槐为主的坑木林等主要项目。同时,在有条件地区积极开展封山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通过大面积造林和封山育林在很多地方取得较为明显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①改善了豫东20余万公顷的沙荒、流动沙丘与近200万公顷的泛风、盐碱低产耕地所造成的种不保收,人民不能定居的恶劣环境条件。农作物在林带、林网或间作林木的庇护下,平均增产20%左右,平原农田林网经营好的乡、村,林木蓄积量达人均1立方米,农民用材自给有余。②位于太行山区济源县的蟒河流域,过去广大浅山丘陵的森林全部遭到破坏,平时河水干涸,汛期山洪暴发,常淹没农田,十年九旱,种不保收。现在县内蟒河的干、支流的森林植被(乔、灌、草)覆盖率达到50~75%,森林蓄水能力达80.2~87.0%,洪峰削减率达61.9~86.2%,减少含沙量94%。河南设有林业厅及厅属林业勘察设计院。全省共有国营林场87个,国营苗圃89个,中等林业学校3所。河南农业大学设有林学系。地区及部分县也设有林业科学研究所。主要科学研究成果有TGC-300型光学测树仪的研制,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及防护效益的研究,豫选一号泡桐和豫杂一号泡桐的选育与推广,泡桐丛枝病防治的研究,泡桐丰产林综合技术措施的研究,泡桐种质资源调查,激光对泡桐生长发育的影响,农桐间作的防护效益,中华猕猴桃优良株系选育,白榆、楸树和毛白杨新类型的调查鉴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