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本人准备签约,北京地质勘察技术院,华清集团,华清地热开发公司

则忠
加林查
我以前听过朋友说过 应该还可以,,实际中还是要自己实地去考察咯

核废料的专业?

丹心谱
君曰
你的设想很有道理,不过这个事关重大,国家有统一的严格管理制度,不是谁想做就可以做的。核废料的处理现在我国主要由环保方面负责,具体是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环保中心中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项目负责人王驹博士负责的。目前,核废料的处理,国际上通常采用海洋和陆地两种方法处理核废料。一般是先经过冷却、干式储存,然后再将装有核废料的金属罐投入选定海域4000米以下的海底,或深埋于建在地下厚厚岩石层里的核废料处理库中。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因幅员辽阔,荒原广袤,一般采用陆地深埋法。为了保证核废料得到安全处理,各国在投放时要接受国际监督。 通常所说的核废料包括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和高放射性核废料两类,前者主要指 核电站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废液、废物,占到了所有核废料的99%, 后者则是指从核电站反应堆芯中换出来的燃烧后的核燃料,因为其具有高度放射性 ,俗称为高放废料。 中低放射性核废料危害较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在地面开挖深约10—20米的 壕沟,然后建好各种防辐射工程屏障,将密封好的核废料罐放入其中并掩埋,一段 时间后,这些废料中的放射性物质就会衰变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这种方法经过几 十年的发展,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安全性也有保障。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两个中低放 射性核废料处置场,其中北龙中低放处置场位于广东省大亚湾附近,另外一个则建 在甘肃省某地。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投产发电以来,中 国核电事业在十几年间获得了飞速发展。根据来自核工业部门的最新资料,2002年 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已达540万千瓦,预计到2005年,中国核电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左右。 随着我国核电站数量的增加,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的巨大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但这些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料。目前我国核电站 每年产生150吨具有高度放射性的核废料,预计到2010年这些核废料的积存量将达到1000吨。由于高度放射性核废料对环境与人体都有极大的危害性,中国百姓对于核电安全性的关注也日益增强。为了全面了解中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的详细情况 ,记者来到了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环保中心,对中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项目负责人王驹博士进行了专访。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理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对各 种方法评估比较后,深地质处置法成为最佳选择,即将高放射性核废料保存在深入 地下几百米处的特殊处置库内。由于核废料的高度危险性,一旦处置库选址不当, 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核废料处置库选址必须非常慎重,需要综合考虑整个 国家的经济发展布局、人口分布、交通设施、候选地的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等因 素。王驹博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世界各国的核废料处置库都建在经济落后、人 烟稀少的地区。 那么中国的核废料处置库最终将建在哪里呢?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王驹博 士起身走到办公室墙上的中国地图旁边,手指指向了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地区, “这个地区叫北山,是我国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的重点候选地之一”。 谈到为什么选在这里,王驹博士用略带兴奋的语气说道,“北山的条件实在是 太好了,这里是一片与海南省面积相当的戈壁滩,人烟非常稀少,整个地区人口不 到1.2万人,可以说除了沙砾和枯黄的骆驼草以外,寂寞得连回声都没有。北山经济发展很落后,周围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建设核废料库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小。这 里气候条件也很理想,全年降雨量只有7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3000毫米,因此地下水位很低,也就减少了放射性元素随地下水扩散的危险。北山还拥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库址距离铁路也就七八十公里。此外北山的地质条件非常优越,这里地处地壳运动稳定区,库址所在地有着完整的花岗岩体,而花岗岩是对付辐射的最好的 ‘防护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们在北山进行考察之后称,北山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核废料库址之一”。

铀矿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奈何
川村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编写了铀矿地质勘查调查报告。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勘查队伍情况(一)人员基本情况截至2006年底,核地质系统共有职工5699人。其中在职职工为3149人。核地勘队伍在职人员3149人,铀矿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员为1821人,其中地质专业492人,物探专业321人,分析测试141人,水文地质135人,钻探、测量等其他专业732人。现有45岁及以上的职工为927人,35~45岁职工为1460人,35岁以下的职工为762人。现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为1003人,其中博士42人,硕士97人,大学864人;大专及以下人数为2146人,其中高中及以下的人数为1286人。(二)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技术水平地质科研生产能力。“十五”以来,在国防科工委、中核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铀矿地质勘查科研生产能力得到逐步提高,特别是经过两期地勘装备更新改造,核工业地勘队伍已具备了每年完成25万米钻探施工及相应地质工作的能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地质勘查方法基本配套齐全,其能力与25万米/年钻探生产能力基本适应;岩(矿)分析、化验及工艺试验能力,基本满足资源储量估算、技术经济评价所需的参数采集、分析的要求。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与行业发展研究(三)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单位资质情况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与行业发展研究二、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经济发展状况(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基本情况截至2006年,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系统职工总人数为5869人。其中:在职职工3319人,离退休人员为2550人。在职职工中,地质勘查人员0.51万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人员189人;矿业开发人员15人;其他人员0.14万人。在地质勘查人员中,技术人员有1567人。截至2006年,局系统实现总收入6.55亿元。其中:地质勘查业收入3.78亿元,工程勘查施工业收入0.49亿元,其他收入2.28亿元。在地勘业收入中,中央财政拨款的地质勘探费3.44亿元,地质专项拨款0.33亿元。2006年局系统总支出6.22亿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2.83亿元。截至2006年,局系统总资产9.17亿元。其中:生产性资产原值4.04亿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2.09亿元。总负债4.34亿元。(二)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情况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037号)“……中央和省一级保留一部分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任务的骨干力量,将其余地质勘查单位逐步改组成按市场规则运行和管理的经济实体……”的要求,国防科工委、国土资源部联合制定了《核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科工改字〔1999〕225号),明确了“……保留一支精干的核地质勘查队伍,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勘查任务,满足国家对铀资源的需求;绝大多数核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的目的。并要求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改建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组建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核工业地质调查院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核工业地质局业务支撑单位,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的规划、立项、组织实施等工作。以6个地区性核地质研究所为主体,组建6个核工业地质调查分院,承担覆盖全国的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任务。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及三个地质大队作为铀矿勘查的专业勘查队伍,承担重点地区的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任务。因此,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是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的公益地勘队伍,主要从事国家铀矿勘查等公益性地质工作。在确保铀矿地质勘查任务的前提下,部分地勘单位利用一定的生产时间,从事国家急、缺的煤、金、多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勘查,承担国家危机铀矿矿山资源补充的勘查工作。(三)矿业开发基本情况二○八大队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矿业,先后进行金矿,石灰石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开发,该队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投资建设图古日格黄金选冶厂,使黄金产量达到200公斤/年,成为大队支柱性经营项目,现在二○八大队有一个黄金选冶厂,三个黄金堆浸厂,年产黄金300公斤以上。二四三大队与有关公司联合开发内蒙赤峰红山子铀钼矿,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二四三大队投资686万元,占49%股份。该矿已建成日处理100吨矿石的钼选厂,2006年7月开始试生产。(四)工程勘察施工情况我局仅有二七○和二八○所近年来开展工程勘察工作,二七○所具有工程勘察甲级资质,该项目年产值已达千万元以上,收入700万元左右,二八○所具有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年产值逐年增长,收入突破200万元,该项目已成为研究所支柱经营项目。我局二○八大队,二○三研究所开展工程施工工作。二○八队虽然借用华东建设集团公司资质,承揽路桥工程项目,既增加经营收入,又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更重要的是熟悉了解市场规则,为将来打起中国核工业地质牌子奠定基础,二○ 八队近年承接的工程项目愈来愈大,2006年工程收入可达5000万元以上。二○三所自从取得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二级施工资质以来,2005年实现工程收入500多万元,2006年已签订的项目合同超过1000多万,目前项目正紧张实施,力争今年有好的成绩,并为今后资质升级作各项准备。(五)其他产业基本情况各单位依托地质勘查技术优势,积极面向市场,开展地质技术、延伸技术及相关技术服务。二○八大队专门成立地质技术开发公司,积极争取市场地质项目,主要开展地质勘查、钻探、测绘、综合测井等技术服务,2006年计划收入1500万元,利润300万元,该队将其努力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一六大队主要发挥技术优势,在确保完成铀矿找矿任务的前提下,积极面向矿业开发的大好市场,近年承揽多项钻探施工任务,年收入500万元左右。二四三大队也承揽大量市场钻探施工项目,年收入300多万元,还积极与国土资源部门合作,开展矿产勘查项目合作。二○三所在技术服务方面开展样品分析测试,环境影响评价,石油开发技术应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施工、危险性评估等,其中样品分析收入近年保持在100万元以上,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收入在150万元,有望达到300万元,石油开发技术应用正积极推进,目前已完成和签定合同项目费用近400万元,研究所为其进一步发展投资购买了仪器设备,力争使技术服务产业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二七○、二九○所对外主要开展地质勘查,遥感技术应用,环境评价等技术服务,年收入在300万~400万元。航测遥感中心主要开展航空物探,地面物探,遥感,测绘,环境监测等技术服务,年产值1000万元,收入700万~800万元。二八○所主要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施工,危险性评估,成立了工程勘察院,在西南地区的灾害治理工程方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使该院年收入近200万元,利润25万元。二四○所主要开展放射性环境评价,2004年、2005年收入保持在60万~70万元,2006年收入将达到200万元,该项目也是该所主要经营项目。三、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质勘查单位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1)“十一五”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根据国防科工委制定的《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工作安排资金落实上,基本得到落实,地质工作费用逐年增加,但与规划要求提交的铀矿资源储量目标,相应安排的工作量,特别是配套的工作费用有一定的差距;铀矿地质勘查工作费用标准偏低。(2)地勘费基数10%转增国家资本、财政转产贴息政策基本落实。(3)下岗职工再就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保障政策没有落实。(4)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单位国有划拨土地匮乏,普遍存在科研生产用地紧张,严重不足,特别是属地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资产被划转地方,不仅地勘单位经济发展难以实现,职工生活生存也存在问题。因此不存在土地使用权处置问题。(5)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单位基本建设投资严重不足,“九五”、“十五”除安排了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外,没有其他基本建设投入渠道。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补助政策没有落实。(6)住房改革支出政策基本不落实。(7)增加工资政策已落实。(8)医疗、养老等政策没有落实。(9)地方出台优惠政策由于资金的问题而没有落实,职工收入,特别是离退休职工与属地化单位、地方企事业单位差距在加大。四、核地质铀矿勘查“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认真贯彻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改革的精神,按照“转型升级”的战略总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满足国防建设要求的新的核地质铀矿勘查工作体制,全面提升铀矿勘查的能力与水平,根据“寓军于民,小核心,大协作”的调整方针,逐步形成专业分工合理、协调配套有效、竞争有序规范的地质科研生产组织格局和结构层次,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一)建立新的铀矿勘查工作体制充分发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业务支撑作用,整合地质局(机关)与地研院管理及专业技术力量,实现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对全国铀矿勘查的高效组织管理。主要包括勘查规划的制定,项目立项、设计和组织实施,生产、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地质勘查和科研成果及资源储量成果的审查提交,标本和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开发应用,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和开发应用,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贯彻实施,探矿权的申请和管理,等等。积极利用社会地勘力量,尤其是属地化管理的核地勘单位,按照招标竞争、项目联结、合同管理等市场机制,完成部分地质勘查工作。(二)全面提升铀矿勘查的能力与水平确立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所属地勘队伍在中国铀矿地质勘查和完成铀资源储量战略任务中的主导作用,提升其在铀矿勘查中的中坚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精干的铀矿地质勘查专业队伍。全面提高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勘查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掌握铀矿勘查各专业的关键技术。提高核地勘队伍的找矿装备能力,完善铀矿勘查各专业能力发挥的配套设施等保障条件。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队伍保留50万米/年钻探能力,且配置相应的各专业需要的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更新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整体水平上处于国内地矿行业中的一流水平。(三)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勘查队伍职责及专业调整核工业二○八、二一六、二四三地质大队继续作为铀矿勘查的专业队伍,侧重于利用钻探施工手段进行区域铀资源潜力评价和铀矿床地质勘查。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由过去单一的航空测量,增加地面物化探任务,承担全国范围内航空及地面物化探测量工作,同时作为核地质勘查技术中心,承担放射性标准计量及档案、地质标本管理工作。六个地区性研究所由过去以区域性地质研究为主,逐步改造成为地质科研与勘查生产紧密结合的地质调查所,承担铀矿远景评价、区域调查评价和普查等地质生产任务;同时,在二○三研究所建设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分析测试中心和北方地浸地质工艺试验研究技术中心,在核工业二三○所建设南方硬岩型铀矿分析测试中心。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建设全国铀矿分析测试中心,服务于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勘查、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及基层难以解决的地质疑难问题等。五、对策及建议(一)明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为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解决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在地勘行业的地位和定位,切实保证国家赋予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勘查职责和任务的完成。(二)加强对铀矿资源储量和成果档案资料的统一管理按照现行法规、文件规定及国家领导人讲话精神和要求,鉴于铀矿资源军工保密等特殊性,为保证其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铀矿资源储量和成果档案资料应实行统一管理,由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代国家管理。(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处)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内蒙古纳岭沟铀矿床

卡普里
七圣皆迷
苗爱生 彭云彪 胡立飞 王贵(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内蒙古 包头 014010)[摘要]纳岭沟砂岩型铀矿床是鄂尔多斯盆地皂火壕特大型砂岩铀矿床发现之后落实的第二个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矿床赋矿层位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同样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但古氧化带垂向控矿作用更为明显,矿床特征、矿体特征、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与皂火壕铀矿床相类似。[关键词]纳岭沟;大型;古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纳岭沟铀矿床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北西约89km处,行政上隶属于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和西镇管辖,矿区内国道、公路及便道横纵交错,交通便利。本区为丘陵区地貌,地形切割强烈。1 发现和勘查过程纳岭沟铀矿床是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在2000年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编图预测研究的基础上[1],以当时预测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为依据,以皂火壕铀矿床“古层间氧化带”成矿模式为指导,经过铀资源调查和区域评价工作发现的,经过预查、普查和详查等工作,现已落实为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1.1 调查评价2001~2005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浸砂岩型铀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选择位于区域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呼斯梁地区为靶区,以寻找第二个“皂火壕式”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为目标,开展了铀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重新收集了部分煤田及水文地质等钻孔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编图预测研究,进一步圈定了呼斯梁地区直罗组下段层间氧带前锋线。为了验证直罗组下段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含矿性,投入钻探工作量3500m(含中国地质调查局投入2000m),施工钻孔11个,发现两个工业矿孔,初步圈定了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控制铀矿化的灰色砂岩“残留体”。1.2 区域评价2006~2008年,在上述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为了快速评价呼斯梁地区铀资源潜力,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和乌素—呼斯梁地区1∶25万铀资源区域评价》项目,以“区域展开、适当追索”的总体技术思路,对呼斯梁地区铀成矿环境进行了总体评价,对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灰色砂岩“残留体”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铀矿化的空间产出位置进行控制与解剖,完成钻探工作量40500m,施工钻孔129个,新发现工业铀矿孔13个,落实了纳岭沟中型砂岩铀矿产地[2]。1.3 预查2009~2011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呼斯梁地区铀矿预查》项目。以“总体控制,局部解剖,分段预查,落实资源”的总体技术思路对呼斯梁地区开展了铀矿预查工作,对呼斯梁地区铀成矿环境进行总体评价,对灰色残留体东部边缘控矿性与矿体连续性进行解剖,以纳岭沟矿产地为重点勘查区,探索矿体沿走向与倾向的连续性,落实铀资源规模。在纳岭沟矿产地完成钻探工作量39500 m,施工钻孔85个,累计发现工业铀矿孔33个,纳岭沟展现出具有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前景[3]。1.4 普查2012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达拉特旗纳岭沟铀矿床普查》项目,采用“矿带总体控制,分段普查,局部加密,提交实验段”的总体技术思路对纳岭沟铀矿床开展普查工作,在对矿床进行总体控制和分段普查的同时,系统总结研究矿体的产出特征、分布规律、控制因素,指导区域找矿,对主矿体的局部进行加密控制,基本查明其规模、形态、产出特征等,为开展现场地浸条件试验作准备。完成钻探工作量35000 m,新发现工业铀矿孔69个,按地浸砂岩型一般工业指标估算铀资源量达大型矿床规模[4] 。1.5 详查2013年,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地质勘查承担了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下达的《内蒙古达拉特旗纳岭沟铀矿床详查》项目,采用“矿带总体控制,主矿体部分详查、分段普查”的总体技术路线对纳岭沟铀矿床N21—N88号勘探线开展详查地质工作,在对纳岭沟铀矿床矿带进行总体控制和主矿体部分详查的同时,进一步总结矿体的产出特征、局部隔水层的分布规律,研究铀成矿的控制因素,指导外围找矿。完成钻探工作量40000 m,新发现工业铀矿孔57个,矿床达到了大型规模,并对铀矿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5]。2 矿床基本特征2.1 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的克拉通盆地,总体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要的构造运动形式[6]。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三级构造单元伊盟隆起的中部偏北区域(见本书《内蒙古皂火壕特大型铀矿床》一文图1),地表断裂构造极不发育,但在岩心编录中可见到较多的构造擦痕。2.2 地层特征纳岭沟铀矿床揭露地层与皂火壕铀矿床基本相同[7],亦可分为上亚段(J2z1-2)与下亚段(J2z1-1)(图1),赋矿层位仍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与皂火壕铀矿床不同之处在于虽按照“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等厚原则”的小层对比原则进行了划分,但上、下亚段之间没有稳定的隔水层,属同一个含矿砂体,厚度大,但在矿体上下存在局部隔水层(图2)。岩性主要由绿色、灰色中粒、粗粒砂岩构成,夹泥岩、粉砂岩薄层,结构疏松。矿床位于河道砂体中心部位,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由河道砂体中心向两侧逐渐变薄,平均厚124.1m,最大厚度大于160m,厚度变化小,稳定性较好。图1 纳岭沟铀矿床地层综合柱状图图2 纳岭沟铀矿床N12号勘探线剖面图1—下白垩统;2—中侏罗统直罗组上段;3—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上亚段;4—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5—古氧化带;6—还原带;7—泥粉质局部隔水层;8—钙质局部隔水层;9—工业铀矿体/铀矿化体;10—泥岩层/砾石层;11—钻孔及埋深;12—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13—地层及岩性界线;14—地层缩略符号另外,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可进一步划分为两段:下部以砾质辫状河道沉积的砾岩、砂质砾岩为主,目前已在该层位中发现工业铀矿化;上部以砂质辫状河道沉积的绿色、灰色砂岩为主,在纳岭沟铀矿床分布广泛,呈泛连通状,是铀矿化的主要赋存层位,砂岩粒度较粗,多含细砾,灰色砂岩中多见炭屑、煤屑和黄铁矿。直罗组下段上亚段以绿色、浅绿色和暗绿色砂岩为主,个别钻孔中下部可见到灰色砂岩,在矿床南部已在该层位发现工业铀矿化,砂岩中常见泥质夹层,在矿床范围内上亚段与下亚段沉积环境基本相同[3,5],均为辫状河沉积环境。2.3 水文地质特征纳岭沟铀矿床含矿含水层在矿区内稳定分布,埋深大,赋存的地下水为承压水,地下水位埋深109.45~153.41 m,承压水头为169.55~252.46m,含矿含水层水位标高及承压水头具有从北向南逐渐增大的特征[5]。从水文地质孔抽水试验成果看,含矿含水层富水性变化不大,单井涌水量为83.64 (水位降深9.32m)~123.18m3/d(水位降深15.87m),单位涌水量为0.092~0.1032L/s· m,含矿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55~0.63m/d,导水系数为17.34~72.55m/d。综上所述,含矿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渗透性较好,单孔涌水量较大,对地浸开采较有利[5]。2.4 古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纳岭沟铀矿床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征与皂火壕铀矿床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纳岭沟铀矿床过渡带规模大,氧化前锋的垂向控矿作用明显,纵向上控矿作用不明显(图2,图3)。平面上,完全氧化带发育于矿床北部(图3),发育距离在10.0~18.0km之间,总体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在矿床北东部呈舌状向南东凸出;氧化-还原过渡带发育规模较大,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沿地下水运移方向发育距离在7.0~25.0km之间,铀矿体均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还原带位于矿床南东部,发育规模较小,矿床内延伸距离约15km。图3 纳岭沟铀矿床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岩石地球化学环境及矿体展布示意图1—氧化带;2—氧化-还原过渡带;3—还原带;4—氧化带与过渡带分界线;5—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6—勘探线及编号;7—工业铀矿孔;8—铀矿化孔;9—铀异常孔;10—无铀矿孔;11—工业铀矿体垂向上,绿色古氧化砂岩一般为单层产出(图2),砂体整体呈“上绿下灰”的特征,纳岭沟铀矿床古氧化砂体厚度为0~101.50m,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变薄直至尖灭;古氧化砂体底界埋深为283.20~627.00m,由北东向南西埋深逐渐加大;古氧化砂体底界标高为827.50~1144.00m,由北东向南西方向逐渐变低,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可能与东部抬升有关,但变化较小。2.5 矿体特征平面上,纳岭沟铀矿床矿体整体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图3),局部呈透镜状,主矿体长约5500m,宽200~1700m,面积约5.0km2,连续性较好,规模较大,形态复杂,矿体边部连续性稍差,形成“天窗”。主矿体平均厚度为3.58m(表1),变化较大,在平面上厚度变化无规律性,多为突变;平均品位为0.0771%,相对高品位区分布在N7—N28线中部和北部,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其他部位也有零星分布;平均平米铀量为6.11kg/m2,高值区亦无明显规律,呈点状分布。表1 纳岭沟铀矿床矿体矿化特征统计剖面上,主矿体、矿化体呈板状、似层状,产于远离顶、底板的绿色砂岩和灰色砂岩过渡部位的灰色砂岩中(图2)。主矿体顶板埋深为314.05~464.05m,底板埋深为321.25~464.95m(表2),埋深较大,除局部受地形影响外,整体由北东向南西底板埋深逐渐增大,变化具规律性且稳定。主矿体顶板标高为1034.92~1111.07m,底板标高为1034.02~1102.45m,顶、底板标高变化不大,产状平缓,整体由北东向南西缓倾斜。表2 纳岭沟铀矿床矿体埋深及标高统计2.6 矿石特征纳岭沟铀矿床矿石为砂岩类矿石,主要为疏松、较疏松的浅灰色、灰色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以中粒、粗粒砂岩为主,矿石中碎屑含量高,占全岩总量的90%以上,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黏土矿物主要以杂基形式存在,平均含量为10.3%。黏土矿物成分以蒙皂石、高岭石为主,伊利石和绿泥石次之。纳岭沟铀矿床铀的存在形式为两种:吸附态和铀矿物,以吸附铀为主,在电子显微镜下含矿碎屑岩中的黏土矿物普遍含铀。铀矿物主要为铀石、沥青铀矿(图4,图5)。图4 石英(Q)、绿泥石(Chl)、黄铁矿(Py)共生的沥青铀矿(Pit)图5 TiO2颗粒,铀石(Coff)包裹的灰色内核为钛铁矿(Ilm)3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3.1 主要成果1)纳岭沟铀矿床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发现皂火壕特大型砂岩铀矿床之后,落实的又一个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在沉积盆地中铀矿找矿的又一个重大突破。按地浸砂岩型铀矿一般工业指标估算,矿床达到了大型规模,矿体产出较集中,其中主矿体近万吨[5]。2)从2012年6月开始,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部署核工业北京化冶研究院等单位开展地浸试验,选择较为经济的CO2+O2的浸出工艺,开展了纳岭沟铀矿床地浸开采现场条件试验,到2013年3月,浸出液铀浓度达到了74mg/L以上,平均42mg/L。2014年完成地浸开采的现场条件扩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纳岭沟铀矿床基本具备矿砂建设条件,CO2+O2浸出工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3)大致查明了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含矿含水层稳定顶板为同组洪泛沉积的泥岩,平均厚20.4m;含矿含水层平均厚124.1 m,厚度大,对地浸开采不利,但矿体上部与下部存在局部隔水层,具一定规模,连续性较差。矿体上部局部隔水层以泥岩为主,下部局部隔水层以钙质砂岩为主。4)基本查明了矿床古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古层间氧化带总体呈近南北向、北东-南西向展布,发育规模较大,古氧化距离为20~40km(不含剥蚀区),最大埋深达730m,一般在200~500m之间。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呈近东西向展布于矿床南部。5)基本查明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规模、厚度、品位及变化特征。主矿体形态简单,平面上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长约5500m,宽200~1700m,矿体相对稳定,连续性较好,平均厚度为3.58m,平均品位为0.0771%,平均平米铀量为6.11kg/m2;剖面上产于古层间氧化带下部,呈板状、似层状,产状平缓。6)基本查明了矿石类型、物质组分、化学成分、铀存在形式等。矿石以中粒、中粗粒、粗粒砂岩为主,少见钙质砂岩矿石,偶见泥岩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以特征矿物含量低的含铀碎屑岩矿石为主;矿石矿物成分基本保持了围岩的主要成分;铀以吸附态为主,铀矿物以铀石为主,见少量的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铀钍石、方钍石及次生铀矿物,多呈分散吸附态分布于泥质、有机质及黄铁矿周边。3.2 主要创新点1)进一步完善了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铀成矿模式。纳岭沟铀矿床铀成矿作用与皂火壕矿床基本相同,但又具有其特殊性。首先,纳岭沟铀矿床处于伊盟隆起北部,河套断陷形成之后含矿砂体未出露地表,无含氧水的补给,不具备皂火壕铀矿床后期二次氧化作用铀的再富集阶段。其次,矿床南部存在泊江海子断裂,该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期,燕山末期终止活动,为一多期继承性活动断裂。纳岭沟铀矿床的成矿时期为晚白垩世—始新世中期(测得成矿年龄为(84±1)Ma、(61.7±1.8)Ma、(56.0±5.2)Ma、(38.1±3.9)Ma,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因此,该断裂既是下部还原气体上升的通道,也是盆地北缘地下水的局部排泄源,在盆地北部形成完整的地下水补-径-排系统,对层间氧化带发育及铀成矿具控制作用。第三,据纳岭沟铀矿床3个水文孔水质分析结果,在抽水过程中目的层地下水pH 值在7.00~7.60之间,平均为7.37,呈中性—弱碱性;对矿层定深取样进行水质分析,地下水中pH 值在8.90~13.30之间,平均值为10.15,呈碱性,据此推测纳岭沟铀矿床含矿含水层地下水垂向上自上而下具酸性—中性—碱性的分带性。下部层位上升的还原性气体与蚀变云母析出的Fe3+在云母解理间形成球状黄铁矿,同时,在碱性环境下,部分石英熔融,在黄铁矿边缘形成铀矿物,即铀石。其分布直接受蚀变黄铁矿、黑云母控制。因此,纳岭沟铀矿床的铀成矿作用可分为预富集阶段、古层间氧化作用的酸性成矿阶段、古层间氧化带碱性成矿阶段、后期还原改造保矿阶段。2)建立了含矿目的层直罗组等时地层格架,重建了沉积体系域。矿床内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向下游依次过渡为辫状河分流河道及曲流河沉积。下亚段为低位体系域发育的辫状河沉积,早期沉积一套砂质砾岩,中晚期为一套多旋回叠加的厚大砂体。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在矿床内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与盆地北东部存在较大差异[7]。4 开发利用状况纳岭沟铀矿床(N21—N88线)地浸开采的预可行性研究已基本完成,采用“二氧化碳加氧气”的浸出工艺已获得成功,2014年已经基本具备大型铀矿山的建设条件。5 结束语由于纳岭沟铀矿床直罗组下段砂体厚度大,而砂体中存在厚度较薄的泥岩隔挡层,对地浸工艺试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加大对泥岩薄层分布规律、连续性等的研究,划分矿床铀资源分布状况,有助于合理规划开采单元。纳岭沟铀矿床资源储量已达到大型铀矿床规模,且矿体的连续性较好,但在矿体边部和矿床外围控制程度较低,尤其在主矿体南部、北部砂砾岩中已发现多个工业铀矿孔,对矿体的展布规模还未控制,矿体还未封边,具有向多个方向延伸的可能。因此,随着勘查工作的继续及对矿体控制程度的提高,纳岭沟铀矿床有望发展为特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铀资源潜力巨大。参考文献[1]陈安平,彭云彪,等.内蒙古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预测评价与成矿特征研究[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04:126-157.[2]陈安平,彭云彪,等.内蒙古东胜地区1∶25万铀矿资源区域评价报告[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05:57-72.[3]苗爱生,李西得,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呼斯梁地区铀矿预查总结报告[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12:68-84.[4]苗爱生,王佩华,等.内蒙古达拉特旗纳岭沟铀矿床(N88—N105号线)普查地质报告[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12:66-80.[5]苗爱生,王佩华,等.内蒙古达拉特旗纳岭沟铀矿床(N21—N88号线)详查地质报告[R].核工业二〇八大队,2013:46-10.[6]张柯,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新构造运动及其与砂岩型铀矿化关系[C].2005:89-102.[7]李思田,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析[R]. 1992:34-57.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作者简介]苗爱生,男,1967年生,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铀矿地质勘查,现任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地勘二处处长。承担的重大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铀矿找矿一等奖、二等奖,2007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013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第十届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得者。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北京核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遽伯玉曰
冢越
简介:北京核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集地质业、化工业、电子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国有全资企业。作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非核产品对外经营的窗口,公司以核地研院强大的科研力量为依托,致力于其军用技术的推广和转化。目前公司开展的主要业务有:矿产资源评价、工程勘查、放射性仪器研发及环境评价等。法定代表人:张兆山成立时间:1991-11-08注册资本:390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110105002164483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0号院9号楼1层101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地区—地区地层

一觞一咏
蝴蝶谷
研究区内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主要为白垩系,所以将侏罗系作为前白垩系的基底层位看待。区内地层主要发育以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为主的陆相沉积(含火山碎屑沉积)(表2-1)。表2-1 研究区地层划分简表(据核工业208大队修改)对该地区以前工作资料的综合收集和分析表明,区内地层存在缺失。2082地区的地表为通古尔组(N1t),该组厚度可达91m,下覆伊尔丁曼哈组,之下是赛汉组和腾格尔组;而2081地区的地表仅是伊尔丁曼哈组(E2y),该组厚可达89m,之下是赛汉组,赛汉组不整合于腾格尔组二段的黑色深湖相泥岩沉积之上。地层中存在明显的不整合面:通古尔组与伊尔丁曼哈组之间缺失呼尔井组,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伊尔丁曼哈组与赛汉组之间缺失脑木根组和二连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赛汉组与腾格尔组之间,据区域资料也是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区内地层存在差别的原因是两个区域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二级构造单元,2082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坳陷东部,而2081地区位于马尼特坳陷西部,故两个地区同一地层组的特征不完全相同。图2-7 二连盆地区域地质图(据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资料整理)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铀镭平衡

混乱日
空气人
铀矿床的铀镭平衡直接影响到对矿床的评价和储量的计算(张明瑜等,2004;夏毓亮等,2013)。本次研究采取了研究区的含铀或铀矿石样品18件,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了铀含量和镭含量的测试,结果见表7-5。从表中可知,除了G矿矿坑(Kp=0.7077)和南部S地区JX0007钻孔中(Kp=0.8586)样品外,其他样品均偏镭,有些样品严重偏镭,如IR矿JX0803孔的灰黄色砂岩(Kp=118.771)及南部地段探槽TC-3中的硅化木(Kp=8.378)。其他样品总体偏镭,一些样品较强偏镭。铀、镭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迁移能力存在差异,氧化环境中,U4+转变为易溶的U6+,易迁移;遇到还原环境时,U6+还原为U4+发生沉淀,不容易迁移。镭的化学性质恰与铀相反,在硫酸盐和碳酸盐中,与碱土金属一样,实际上是不溶的,然而,其在重碳酸盐中却具有活性。因此,在氧化带中,铀、镭稳定性和迁移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铀的迁移能力远远大于镭。研究区的分析结果表明,铀迁移丢失,处于氧化状态,镭相对富集。表7-5 尼日尔特吉达地区铀镭平衡计算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中国有哪些研究院招收研究生啊!!!我是学经济的,想考研,知道的亲请告知几所高校!!!

藜羹不糁
中国招收研究生的研究院全目录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沙矿冶研究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01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3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6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校信息列表中国航空研究院六一三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3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4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09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26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40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2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10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42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上海化工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长沙矿山研究院郑州烟草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防化研究院海军装备研究院

研究内容及完成实物工作量

猎鲨者
明诚
矿床成矿规律研究是区域成矿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矿床学中的关键性课题之一,是集理论性和应用性于一身的科学,必须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对它进行研究。只有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更新,又注重生产实践的检验,才能使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研究真正对找矿和成矿预测起到战略性指导意义。结合各矿床研究程度和项目野外工作实际,重点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1)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的进一步分析总结,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2)野外实地调查:在重点成矿区带,开展矿区地质调查、典型剖面观测及重要地段大比例尺填图、重要地质及矿化信息的收集与分析。3)典型矿床研究:在主要成矿区带选取莱州三山岛(Au)及北部海域(Au),招远焦家(Au)、玲珑(Au),栖霞马家窑(Au)、山城(Au)、百里店(Au)、尚家庄(Mo),福山邢家山(Mo、W)、王家庄(Cu、Zn)、杜家崖(Au)、岔夼(Au、Sb),牟平邓格庄(Au)、岔河(Au)、棉花洲(Au),乳山金青顶(Au)、神山(Au),文登汤村店子(Pb、Zn、Au)、西北道(Au、Pb、Zn)、张格庄(Au、Pb、Zn),荣成冷家(Mo)、南台(Cu)、大疃刘家(Be)等矿床进行典型矿床解剖,结合野外探槽、钻孔、坑道编录及样品测试分析,研究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及空间展布规律,矿石质量,矿化、围岩蚀变特征及分带性,成矿阶段划分及矿物生成顺序,矿化(蚀变)组合及有用组分赋存状态,矿床成因等。4)成矿规律研究:通过成矿年代学、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等研究,研究成矿物质、流体来源,分析矿床的时空分布关系和成因联系,结合成矿动力学演化背景,划分成矿系列。上述室内研究工作,除特别说明外,光薄片鉴定、图像采集在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岩矿综合鉴定室和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实验室完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在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流体实验室完成;电子探针分析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地质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完成;流体盐度、密度计算分别根据Potter等(1978)、刘斌和段光贤(1987;ρ=a+bTht+cTht2,Tht为均一温度)相关公式,流体压力的确定运用Roedder和Bodnar(1980)等容线相交法估算(能计算出CO2密度的)或邵洁莲(1990)计算成矿压力公式计算,成矿深度利用孙丰月等(2000)提出的分段拟合的断裂带流体压力和深度的关系进行估算;岩矿石主量、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等分析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地质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完成;单矿物挑选在河北廊坊诚信地质服务公司进行;锆石LP-ICP-MS U-Pb法测年样制靶、CL显微照相、测试分析均在西北大学离子探针重点实验室完成;辉钼矿Re-Os法测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完成;详细技术参数、方法见王力等(2010)、丁正江等(2012,2013)。按照上述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在野外调研、室内研究和研读相关地质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编写此书。涉及本研究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1。表1.1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官方服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