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汉语言文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第六章
人哭亦哭
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汉语言文学考研时间:每年12月23日-24日考研分数(总分500分)政治:100分英语:100分数学或专业基础:150分专业课:150分其中:管理类联考分数是300分(包括英语二100分,管理类综合200分)。扩展资料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需要考哪些科目?

子犁
樱庭
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需要准备哪些考试科目?考研初试复试都考什么?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考哪些科目?

鸢尾
桃花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科目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科目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专业课。其中思想政治理论和外国语为统考必考科目,专业课根据报考的具体专业方向而定。该专业考研方向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员报考的方向不同考试内容也不同。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难度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由全国统一命题,且没有固定分数线,考试机会只有一次,如若失败,学员需等到来年再次报考,考试有一定难度,所以需提前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复习。另外,该专业考研涉及的专业方向较多,学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所报考方向进行备考。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考研要考什么科目

魔术男
大人物
一般科目有以下几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1、文学理论笔记(包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1).《文学理论教程》    (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3).《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2、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2).《中国当代文学史》(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家专题》(4).《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3、中国古代文学笔记(1).《中国文学史》(2).《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拓展资料】宁波大学中文系2009年考研初试考试范围1、文学基础(A)含文艺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内容包括美学、中西方文论、作家作品、文学史。2、作文(A)大作文:20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不要写成诗歌或议论文。小作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不要写成诗歌。3、852文学与传媒综合概念考察、简答题、论述题等形式,范围包含传媒文化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

汉语言文学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大绝唱
高山青
汉语言文学考研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文学方向,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一个是语言学方向,包括古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语言学参考书目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文学方向的参考书目有中外文学史、《文学理论》等。考研政治和外语是必考科目,一定要通过的。这方面最好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不过这些好的学校都要求考综合,就是不管你报哪个方向文学和语言都要考。还有一些稍次一些的学校只单独考,就是说如果你报文学方向就不考语言,报语言方向就不考文学,像地方性的一些二本院校,招收研究生的话大都这样。这个问题你也可以咨询你们老师,肯定能得到更全面的回答。

要考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生应该做什么准备?

虎面人
人皆取先
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③343汉语基础(含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国际应用能力;汉语语言分析)④443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含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材料分析写作)1、文学类比语言类更适合初学者,但文学类的知识比较多。2、跨专业考研都要加试两门3、语言不是偏重文字研究,而是语言研究,例如会要你们去采集方言,用国际音标标出来。不过应用语言学的话涉及比较广,有计算机类的。参考书:普通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徐通锵、叶蜚声,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基础概论》岑运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宁,北京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高教出版社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杨润陆,周一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北京大学出版社考研流程: 1、大四上学期10月份,应届生研究生考试网上预报名。 2、11月份,正式报名、摄像、交报名费(一般100元)。应届生的话就在本校,统一的,不用担心。 3、12月底准考证会寄到你这里(报名时所填地址)。 4、次年一月份中旬研究生考试(具体考点、座位号会在考前3天网上打印出来的) 以上是报名考试流程。 具体自己准备要根据自己情况了。 1、英语不要管,就一直看着就行,多背单词、多做阅读、练练历年考研真题(书店有卖); 2、政治先不用管,大三暑假买一本政治资料看就可以。然后做一些选择题练习,在大四11月份会出来时事政治,有10分的考验内容。 3、专业课去你报考学校的主页查看,复习人家指定的参考书。有机会的话,可以联系一下相关导师或者师兄师姐。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的准备有哪些?

虎姑婆
成也
首先要准备公共课,打好公共课基础,首先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讲,复习考研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要先确定院校以及专业才有方向进行有计划的复习,公共课的基础很重要,复习考研是分阶段进行的,一般都是三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强化阶段、以及最后的冲刺阶段,下面就公共课的复习来帮助你制定一个计划吧。个人意见第一:基础阶段。主要针对公共课基础,公共课是很重要的,政治和英语的基础很重要。第二:强化阶段。强化阶段则是主要以做历年真题为主。政治可以做做蒋中挺的《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强化通关800题》、英语看何凯文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全解析》第三阶段:冲刺阶段。冲刺阶段复习还是以做题为主,一般都是做一些密押卷、最后八套题什么的。现阶段就是冲刺阶段。政治方面主要是时政跟主观题复习,可以看看蒋中挺的时政,英语看何凯文的《考研英语绝对考场最后六套题》祝你考试顺利

汉语言文学跨专业考研能考什么

新房客
天蚕变
汉语言文学跨专业考研可以考新闻学专业或经管类专业等。考生可根据自身数学水平理性选择考研所跨专业。汉语言哪个专业都不容易,而且各大院校招的人数也不多,国家线也比较高。我本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考的是汉语国际教育,但是说真的还是不如汉语言本身专业发展好,这个专业就业面太窄了,而且也没什么优势。汉语言专业冷门一点的是文艺学,很多学校都招不满,也可想而知就业前景的情况。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都比较热门,考的人也比较多,相对来说发展能稍微好点吧。还有就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字学,这种对语言文字方面进行研究的专业,这个一般本科汉语言专业的学生都不怎么选择考这个,毕竟语言本体研究确实很枯燥。所以要是想考汉语言的研究生,选择文学可能稍微好点吧,但是挺多学校现在都是大综合,什么都考,也挺不容易的,而且也需要你有一定的文学底蕴和语言知识,你再考虑考虑吧。补充一下最近看到的招聘,很多事业编或国企等行政岗位对汉语言文字学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也是比较看中的,对这方面感兴趣或者对这类工作有意向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如果想做老师,最好考师范。汉语言文学跨专业考研,能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法学。只要努力付出过,就会有收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隆美尔
轮回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等专业,其中前四个属于语言类,后三个属于文学类。文学类是很多人都会做的选择,但是考的人多,竞争压力会很大。而且往往是考文学类的会被调剂到语言类。语言类中对外汉语比较热门,但实际上是比较难找工作的。古代汉语算是冷门,但冷门往往更佳,少了竞争,如果是少数民族考的话更有优势。拓展资料: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考研的时候叫做“中国语言文学”,属于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1、文艺学(研究方向有: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有: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3、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有: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4、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5、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6、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有: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