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1. 霍桑试验采用了哪几种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请具体的说明什么实验用了什么方法。

非知得也
断之则悲
1、照明实验假设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2、福利实验实验目的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3、访谈实验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4、群体实验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的报酬。但观察的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扩展资料:霍桑实验结论:1、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2、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3、企业文化是寻求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之间的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管理不仅是对物质生产力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管理。人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是社会上最宝贵的资源,是生产力中最耀眼的明珠。只有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切实树立“重视人、尊重人和理解人”的管理思维模式,企业的发展才可能有美好灿烂的未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霍桑实验

动物行为学实验一般需要多少小鼠

连锁信
三日三夜
首先要确定动物类型、啮齿类、体积小动物先进行预实验(3-5只)顺利再大批量进行实验、需要统计实验至少重复三次每次只数根据实验需求同少3-5只每组实验数据汇总利用统计软件统计P小于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可与往者
哭丧女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组织行为学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实用性等特点。研究组织行为学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科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与生理学等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行为科学运用的范围极广,组织行为学正是把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运用于各种组织管理上的必然结果和产物。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不仅在西方受到重视并在迅速的发展,在我国也从介绍开始转向普及和应用,组织行为学必将对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其它科学一样,都必然遵循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对未来的预见性等原则。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西方学者提出的理性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的假设,对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有一定的意义,其中有科学的成份,也有片面性,我们在借鉴时,一定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特征有: (1)边缘性、综合性 :(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性) (2)两重性 :(多学科性、人的两重性、管理的两重性) (3)实用性:(应用性科学) 3、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特别最近几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克里斯·霍夫曼(Chris Hoffman)从大学毕业,情绪高涨地开始了她的新工作——IBM的销售代表。最初的几个月,她忙得不可开交,参加了大量的正式职业培训,了解她将负责销售的产品,还要费力去理解她那个高深莫测、性情多变的上司。 这天晚上,下班回家的克里斯满心困扰,辗转难眠。几周来她在工作中留意观察,许多问题萦绕脑海:“为什么一些同事会比另一些更加成功?在主要用电脑来交流的今天,当我们走出家门走入工作时,怎样才能像一个团队一样共同合作?怎样才能学会应付完成销售额的压力?当我叫同事卡丽(Carrie)帮忙的时候,她为什么不跟我合作?为什么经理征询我的意见,但随后又不理睬我的建议?新的IBM文化和旧的有什么差别?它为什么总在不停地变化? 4、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有哪些基本类型和方法?

何相孰也
邵雍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1.以应用广度为原则分为 a)理论性研究:侧重从理论上阐明某种心理和行为现象,不着重强调其研究结果能否应用与实践及如何运用。 b)应用性研究:对组织中的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c)服务性研究:是咨询人员的研究,比如,一位专家被某公司请去做咨询人员或顾问,他的研究即为服务性研究。 d)行动研究:该研究是对某种情况所进行的调查性研究,通过调查,使人们认清问题所在,从而采取一定的战略策略以减少和消除发生在组织结构、人员、技术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可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变革。2.以研究目标为原则分为:1)描述性研究:说明客观事物的状况特点和出现频率,即只回答“是什么”,不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也不讨论具体的干预措施。 2)因果性研究:该研究要求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 3)预测性研究:这是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预先考虑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的方法。3.以研究的可控性分为:案例分析(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录,或通过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得到资料,如实记载并形成案例,进而分析)、现场研究(在现实的环境中对实际情景的研究,与实验室实验相比具有更强的逼真性)、实验室实验(按照周密的实验设计,在实验室中实施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方法数量统计方法参考资料:清华大学出版 张德老师主编 组织行为学

请问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我是学理工出身的,不知道这类学科的科研方法,请赐教

是是非非
郑培民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1.以应用广度为原则分为 a)理论性研究:侧重从理论上阐明某种心理和行为现象,不着重强调其研究结果能否应用与实践及如何运用。 b)应用性研究:对组织中的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c)服务性研究:是咨询人员的研究,比如,一位专家被某公司请去做咨询人员或顾问,他的研究即为服务性研究。 d)行动研究:该研究是对某种情况所进行的调查性研究,通过调查,使人们认清问题所在,从而采取一定的战略策略以减少和消除发生在组织结构、人员、技术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可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变革。2.以研究目标为原则分为:1)描述性研究:说明客观事物的状况特点和出现频率,即只回答“是什么”,不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也不讨论具体的干预措施。 2)因果性研究:该研究要求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 3)预测性研究:这是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预先考虑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的方法。3.以研究的可控性分为:案例分析(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录,或通过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得到资料,如实记载并形成案例,进而分析)、现场研究(在现实的环境中对实际情景的研究,与实验室实验相比具有更强的逼真性)、实验室实验(按照周密的实验设计,在实验室中实施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方法数量统计方法 参考资料:清华大学出版 张德老师主编 组织行为学参考资料:http://wenku..com/view/f11075fa700abb68a982fb1c.html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

阖尝舍之
多信者显
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早在旧石器时代(34000~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在文明时代的早期,古埃及人开始尝试人工孵卵。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384~322BC)开始了观察、描述动物行为的新纪元。在他的论著中,记录了540种动物的生活史和行为,对后人关于生命的认识方面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如德国人约翰(Johunn Pernaller)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法国的勒雷(Chorles George Lereg)对狼、狐的捕食行为及野兔的恐惧表现有过生动的描述,提出了动物依靠它们的记忆和生活经验能够聪明地生活。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迷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劳埃德(C.Lioyd MOrgun)研究鸡的本能、学习、模拟行为。现代行为学中许多术语,如Behaviour(行为)、Animod Behaviour(动物行为),都首次出现在他的论著中。早在19世纪上半叶,G.居维叶和E.G.圣提莱尔便就动物学研究方法发生过争论:前者强调实验室研究,后者主张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观察。在他们的影响下,有关动物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两个传统。一方面的代表多是生理学家和生理心理学家。如 巴甫洛夫、美国E.L.桑代克和B.F.斯金纳等。他们在实验室里对狗、猫、大鼠等的学习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便是他们的著名贡献。另一方面的代表主要是具有博物学倾向的动物学家,如奥籍德国人 K.von弗里施、奥地利人K.Z.洛伦茨和荷籍英国人N.廷伯根等。他们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行为的动因,探讨行为的适应功能,并力求推导行为的进化途径。 20世纪是动物行为学迅速发展和真正延伸的世纪。霍布豪斯(Hobhouse)在1901年发现了猴及其它动物能使用一定的工具(棍、箱子)得到食物。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H.S.Jennings)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柏林的海因罗特(Oskar Heinorth)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到21世纪初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动物学家罗曼内斯(H.S Reimarus)发展了达尔文的思想,并正式建立了比较行为学这一学科,为现代的行为生物学奠定了基础。随后摩尔根(C.L.Morgun)和杰姆斯(W.James),以及劳埃波(J.Loeb)等都在方法、概念上对行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1年至1941年,欧洲著名的行为生物学家廷伯根和劳伦兹在自然和半自然条件下对动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表了诸如“社会性鸦的行为学”、“鸟类环境世界中的伙伴”、“关于本能的概念”、“对雁鸭类行为的比较研究”等论文,建立了物种的行为图谱,发现了所研究的行为型的功能。提出了显示、位移、仪式化等等新概念和新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劳伦兹提出的“印记”这一术语,极好地说明了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行为的结合问题。在行为分析、行为生态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进化与适应功能等问题。动物行为学的分支很多,不可能在此全面论述,本文仅以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生态学为中心,作一简要介绍。相关图书行为遗传学是用遗传学方法研究行为的遗传基础。自1960年,美国学者Thompson第一个总结了有关资料,写成《行为遗传学》一书,从而宣布这一新学科的诞生。其后,相关研究大量涌现。10年以后,一份专业期刊,《行为遗传学》问世。1967年,Benzer第一个通过人工诱导和选择的方法得到了果蝇的行为突变体,从而为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开辟了道路。从此以后,行为突变体的研究很快在果蝇、线虫、草履虫、细菌及其他生物的研究中大量开展起来。在分子水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作行为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转移的研究。行为遗传学为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对于阐明行为遗传的规律和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在理论及方法论方面是动物行为学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行为生态学主要涉及到取食行为生态学。防御行为生态学、繁殖行为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时空行为生态学(如栖息地的选择、定向和导航、巢域和领域现象等),以及行为生态学预测等内容。其中,在社会生态学或社会生物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展。K.Lorenz对鸟类社会行为的研究、N.Tinbergen(1974)对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以及K.Von Frisch对蜜蜂社会行为的研究,奠定了社会生物学的基础。1975年,E.O Wilson出版了《社会生物学》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这门学科的观点、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社会生物学把达尔文自然选择的概念应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又把生态学、行为学、遗传学和进化沦加以综合,提出了内在适合度和亲缘选择的新概念。这些新概念把社会行为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领域所展示的迷人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尤其是关于行为经济学和进化稳定对策(ESS)的研究,正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在我国这一领域还几乎是个空白,但随着这一学科的迅猛发展,也必将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巨大兴趣。动物行为的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在理论研究方面,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形成专门的动物行为学教材、期刊。但据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和资料显示,我国在动物行为某些领域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心理学中干预试验是什么,有哪些有名的干预试验?

好儿女
名色
这本书里面的研究都是最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可以看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的1.一个脑还是两个脑(斯配里)大脑左半球“擅长”于语言、写作、数字运算、阅读等,是主要的语言中枢。大脑右半球则在加工人像、解决空间关系问题、符号推理、艺术活动等方面更有优势。斯配里切除胼胝体,做了关于割裂脑的研究。大脑右半球能以一种非语言的方式理解语言。正常人左右半球的联系也不完全充分。比如形成某种情绪的信息,没有以语言的方式存储起来,大脑左半球就不可能提取它。结果就可能是你感到伤心,却说不清原因。 2.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罗森茨维格) 皮层是大脑对经验做出反应的部分,它负责行动、记忆、学习和所有感觉的输入。经验使大脑皮层迅速地增重。3.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鲍查德和莱肯)通过对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研究发现,他们不仅在外表上极为相似,其基本心里和人格也惊人地一致 4.小心视崖!(吉布森和沃克) 两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知觉深度,大多数动物出生就具有这种功能。作者得出: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如果通过尝试错误学习获得这种能力,可能会带来过多潜在的、致命的危险。5.所见即所学(科林•特恩布尔)感觉是通过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知觉是我们处理大量感觉信息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使用得最频繁的知觉策略叫“图形-背景策略”(天生)。我们还使用“知觉恒常性”(经验)。“大小恒常性”通过原始森林人对开阔平原的看法得出,是习得的。6.REM睡眠,即快速眼动睡眠(阿瑟瑞斯基)通过剥夺被试做梦的机会,发现:剥夺做梦,被试做梦的数量和REM时间都有所增加,以补偿被剥夺的梦,称为“REM反弹”。使用酒精制品或某些药物会抑制睡眠使人保持在NREM睡眠。一旦停止使用这些东西,过于强烈的REM反应会妨碍他们的睡眠,特别是嗜酒成瘾的人,这种反弹可能会导致幻觉出现。7.梦,并不浪漫(霍布森和麦卡利)作者认为梦是在REM中,人们试图对大脑自发产生的随机神经电冲动的解释。理由在于梦的时间是固定的等。这是一种自我的内部激活,当它到达了脑的更高级的认知结构,人就试图从中寻找意义。大脑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来与脑干激活所产生的信息资料相匹配。我们会忘记梦,是因为在REM睡眠阶段,大脑中某种将短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所必需的化学物质受到了抑制。8.催眠(斯潘诺斯) 作者认为所谓催眠状态下的行为实质都在人正常的自主能力范围之内。被催眠的被试会产生某种期望。大多数行为科学家认为,人不可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被催眠。9.条件反射(巴普洛夫,他本人是由生理科学转向心理学的) 通过狗在各种条件下唾液的分泌情况,发现中性刺激是如何变成条件刺激,同时产生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支撑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10.情绪化的小阿尔伯特(华生和雷诺) 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通过外在的不同的环境和情景刺激而产生的。华生指出,情绪反应是我们对环境中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小阿尔博特的恐惧产生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11.迷信行为(斯金纳,被称为激进行为主义者)他认为所有的行为,不管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可以由它产生的环境后果来解释。即你的行为的产生的后果(好结果)使你在类似的情况下会重复这种行为。如果是另一种情况(坏结果),你将很少重复这一行为。行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被称为“强化”和“惩罚”他设计的斯金纳箱得到了六只迷信的鸽子。12.攻击行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奠基人)通过波比娃娃研究榜样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不需其他强化物,就习得暴力行为。此研究应用于减少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13.自我实现预言(罗森塔尔) 如果我们预期某一事物将以某种方式发生,我们的期望就会倾向于让它变为现实。通过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表现的影响研究,证明了“人际期望”这一理论。14.你在哪一方面更聪明(加德纳) 作者归纳出八种智能:语言,音乐,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动,人际,自我内省,自然观察15.心中的地图(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奠基者) 探究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通过老鼠走地图的实验(“潜伏学习实验”和“空间定向”实验),证明了有机体形成了一种广泛的地图,一种认知“地貌”。这一观点形成了“认知心理学”。16.记忆并不可靠(罗夫斯特) 作者认为回忆并不是准确的在现,而是对实际发生事件的一种重构。她证明,重构式记忆是你用新信息和现存信息去填补你回忆某种经历所出现的遗漏的结果。记忆会调整和改变的。 在司法程序中,提问中措辞的细微差别都可能改变一个人对事件的记忆。实验证明,提问中一些错误的假定前提会使目击者在重建对某事件的记忆时把未曾出现在事件中的物体包括进来。17.爱的发现(哈洛)爱和情感可能是与饥饿和干渴一样强烈的基本需要,抑或比它们更强烈。哈洛通过研究猴子与绒布母猴和铁丝母猴之间的依恋程度,发现接触安慰在依恋关系的形成中比母猴提供乳汁的能力更重要。他认为,成功养育的关键是接触安慰,而不是哺乳能力。18.客体永久性——智力的发展(皮亚杰)客体永存概念是所有智能的基础。皮亚杰通过观察自己的孩子,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的概念,既:智力或认知的发展达到某个特定的阶段,个体才会有特定的推理思维水平,否则,无论经过多少次学习也学不会这种能力。19.道德的形成(柯尔伯格)作者通过向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10个道德两难故事,并从孩子们对这些故事的评价,分析总结出了六个道德发展阶段,三个道德水平。极少数人能达到阶段6,这类人的道德判断将建立在对普通道德行为准则的信仰之上。当法律与道德相冲突时,个体将依据自己的道德准则做出决策而不考虑法律。决定道德的是个体内在的良心。儿童学会道德的阶段是逐渐深入的。20.让你愉快的控制力(兰格和罗丁)此处的控制力指你所拥有的,能够控制你自己的生活和个人事件的能力。当我们拥有控制力时,我们便是更快乐和更有成就的人。研究者通过对一个养老院的不同老人控制力的分配,最后导致老人们不同的健康状态的研究中证明,对于一个被迫放弃控制力与自我决策权的人,如果我们给他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那么他的生活质量便会提高,生活态度会变得越发积极。所以,在绝大多数的生活情景中,提高个人行为的选择程度的确是一个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21.性动机(金赛)通过对男性和女性性反应的各个阶段进行直接的系统观察和生理测量,研究者发现人类的性反应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人类性反应周期”,依次为兴奋期、持续期、高潮期和消退期。他们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性功能不全的问题,之后几乎所有的性治疗都是建立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之上的。22.我能读懂你的脸(埃克曼)作者认为表达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他们通过让新几内亚东南部高原的一个原始部落族人听与情绪表达相关的故事,并同时辨认表情,证实了人在出生时这些情绪就已经在生物学意义上形成了。23.生活、变化和应激(霍尔姆斯)应激是情绪的极端形式。研究者证明, 在生活中,当人们必须做出某种重大的内在心理调整,以适应某种外部变化时,其患病几率将相应地上升,我们称这些外部变化为生活应激。作者制定了一份《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通过被试给各个生活应激事件的打分,试图找出人们 的生活应激分值与患病几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此表在预测与应激有关的疾病方面是有效的。24.认知失调(费斯廷格)当你的行为和你的态度发生矛盾时,为了与行为保持一致,你的态度将会有所改变。当你同时经历两种或多种彼此不协调的心理过程时,这便是认知失调。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它将导致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和紧张感,其程度取决于该认知失调对你的重要程度。进而,这种不适感会促使你做出某种改变以使它减弱,既然你不能改变你的行为,你只得改变你的态度。当个体的失调很严重时(如为了很少一笔钱而做出与内心想法相悖的行为),其态度和观点的改变幅度将是最大的。或者说,引起撒谎行为的压力越大,则改变原有观点的倾向越弱。认知失调和劝说这两个基本过程足以使我们改变自己原有的观点和态度。此外,你面对自己的言行不一致的机会越多,你所体验到的认知失调就越严重,因而你改变自己行为的动机也越强。25.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朱利安 罗特)作者认为人们把自己的行为后果归因为运气、命运或者是他人力量的影响时,这种人持有内控点;与之相反,如果人们把行为后果归因于自己的行为和人格特征,则他们就具有一种内控点。个人所有的具体学习经历使其对强化是内控还是外控形成了一种总体预期。罗特制作了I-E量表,此表测量的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中内控或者外控的程度。他认为内、外控倾向形成的可能原因有三:文化差异、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26.男性化、女性化……还是双性化?(贝姆)男性化和女性化并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两级,相反,它应该成为衡量人类性别的两个独立维度。一个更协调的人,可以有效融合男性化和女性化两种行为,他们比极度男性化或女性化的人更快乐,心理适应能力也更强。当一个人从一种生活环境转移到另一种生活环境时,双性化的性别特征更可以为增加行动的适应性提供有利条件。贝姆发明《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此表是由一系列人格特征或特质组成的,作者使用的是符合社会期望或赞许的性别特征。27.和心脏赛跑(弗里德曼和罗森曼)人格特质使我们能够较稳定地预测出某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所作所为。作者通过研究A型行为模式和B型行为模式的人发现,某些特殊行为模式能大大增加某些严重生理疾病患病几率。28.个人与集体(川迪斯)如果不考虑一个人的文化背景,那就根本无法全面或准确地了解这个人。川迪斯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被界定为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的特定文化,正以一种复杂和广泛的方式决定着其成员的行为和人格。它也对成员的身体健康产生着重大的影响。29.这儿,谁是疯子(罗森汉)作者安排一部分假病人进入精神病院,观察医生多久能发现这些病人是正常的,证明了在医院环境中,正常人不能从真正的精神病人中被鉴别出来。他认为这是因为过于强大的精神病院环境影响了医务人员对个体行为的判断。当一个病人被贴上“精神分裂症”的标签,精神分裂症就成为他的核心特征或人格特质。从标签被贴上的那一瞬间,医务人员也就明白,他们理解病人的所有行为起源都来自于标签。30.你再次获得防御!(安娜 佛洛依德)弗洛伊德假设,人格是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一般来说,弗洛伊德的人格观是动态的,即自我不断地试图用超我的道德去平衡本我的需要和欲望,以此来决定你的行为。大多数的人不存在反社会或越轨行为,这是因为在三个人格部分之间有这个检查和平衡系统。但是如果这个系统出故障,即不被接受的本我欲望挤进你的意识并开始击败你的自我,你将经历一种非常不愉快的、被称为焦虑的情况,虽然你感到焦虑和害怕,但你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产生焦虑的原因并没有完全进入意识。安娜 弗洛伊德确定了十种防御机制,本章讨论了5种原始防御机制——压抑、退行、投射、反向作用和升华作用。压抑的作用就是把烦恼冲动挤出意识层。它可产生心理问题并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退行是一种被自我用来防止焦虑的防御机制。这种焦虑使人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中那种要求很少和相对安全的行为。投射是你开始把你无意识中的欲望看成是别人的行为,这样把焦虑外化,进而减少焦虑。反向作用是当一个人感到不可接受的、无意识的“邪恶”冲动,为了避免焦虑,人们表现出与本我真实欲望相反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是被夸大甚至是强迫的。比如恐同症,即为了避免自我压抑的同性恋倾向所引起的极端焦虑而采用防御机制,一个在无意识中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可能会有攻击或殴打同性恋这种极端相反的行为,以回避他们真实的欲望和与此关联的焦虑。升华作用是人们找到社会认可的方式来软化无意识中被禁止的欲望所产生的能量。31.习得性抑郁(塞里格曼)你的行为至少部分由一种信念所决定,即相信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后果,这种后果是与行为相对应的。作者相信党一个人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受多次失败后,他将停止这种尝试,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得太频繁,这个人就会把这种控制缺失的知觉泛化到所有的情境中,甚至泛化到实际上能够控制的情况。这时,他便产生了习得性抑郁。作者通过对狗把狗分为可逃脱组合不可逃脱组,并施以电击的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看法。32.拥挤导致行为失常(卡尔霍恩)作者通过观察在不同白鼠密度环境下的白鼠的行为反应,发现拥挤会导致行为沦丧,对解决问题能力会产生消极影响。当科学家对攻击行为、不孕症、精神疾病或各种形式的社会冲突等问题进行进一步了解和干预研究时,常会参考卡尔霍恩关于拥挤和行为病理学的研究。33.为自己挑选心理治疗师(史密斯和格拉斯)作者通过搜集大量关于心理治疗效果的文献并重新分析发现,第一,心理治疗是有效的;第二,不同类型的心理治疗所产生的疗效差异是可以忽略的;第三,研究者和治疗师所掌握的有关心理治疗效果的知识和信息还太少。在选择心理师的时候,最重要的并不是考虑他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而是你对心理治疗的期望,以及心理治疗师的特点。34.缓解你的恐惧心理(沃尔普)沃尔普治疗恐惧症的基础:你习得了一个无效的行为(恐惧症),现在你必须消除它。他认为,如果一个反应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呈现时能抑制焦虑的产生……存在与刺激和焦虑之间的联结将被消弱,即两种反应彼此抑制,在既定时刻,只有一种反应可以存在。通过不断联想和身体放松——系统脱敏法,可以消除恐惧。35.投射出真正的你(罗夏)罗夏发明了罗夏墨迹测验,他认为一个人把墨迹看成是什么东西,常常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36.编个故事吧!(默瑞)默瑞发明了主题统觉测验(TAT),该测验把注意的焦点全部集中在被试解释的内容方面,然后这些内容将被分析,以揭示隐藏在被试无意识中的冲突。默瑞指出这一测验的理论基础的一部分是“大量的文学创作是作者自身经历或幻想在意识或潜意识中的表现。”37.言行不一(拉皮尔)在美国曾对亚裔存在着严重的偏见与歧视的时期,拉皮尔曾经与一对中国夫妇开车环游美国。大多数的旅馆和餐厅、咖啡店都非常友好地接待了他们。在旅行结束后,拉皮尔给这些地方寄信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待中国人,51%的旅馆或餐厅回了信,几乎所有的回信都表示他们不愿意接待中国人。这项研究发现假设性情景的口头回答(即态度问卷)不能预测一个人在面对某一真实的特定情景或特定人物时将如何表现。38.从众的力量(阿希)作者通过操纵群体看法,观察个体面对群体一致性的压力时的反应,发现团体压力能有力影响从众行为。同时研究还发现:1.一个同盟者就能抵抗从众效应;2.个体对团体的归属感越强,越容易顺应团体的态度与行为;3.团体规模在一个合适的大小人才会产生从众效应;4.近代研究发现,性别对从众效应没有影响。39.你会伸出援手吗(达利和拉塔内)1964年,美国纽约的Kitty Genovese在返回公寓时被一个男人用刀刺死,在整个过程中有38个人目睹这一袭击事件,但最终只有一个人报了警。Kitty不幸身亡。心理学家认为,正是由于观看事件的目击证人太多而降低了个体提供帮助的意愿。这是一种“责任扩散”的现象——在突发事件中,旁观者越多,人们心里的某种想法就越强烈,即“有人会去帮助他的,我就不必去了”。当我们作为群体的一员,我们的大脑会立即把握机会,认为自己的个人责任也变少了。达利和拉塔内设计了一个模拟情景的实验证实了这个观点。同时在分析中,他们也认为,我们没有去帮助当事人的部分原因是我们害怕难堪或被嘲笑。最后我们应该记住,要永远像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场时一样去行动。40.无条件服从?(米尔格拉姆)米认为,人类有一种服从权威命令的倾性,即使这个命令违背他们自己的道德和伦理原则。在某些情况下,服从倾向是如此强烈而根深蒂固,它抵消了个人的道德、伦理,甚至是同情。他设计了一个无伤害电击实验(被试对此毫不知情),以此观察被试对实验者的服从程度。此实验也证明了他提出的理论。了解我们极强的遵从权威的倾向后,我们可以设法使自己提防不受欢迎的或应该受到谴责的命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组织行为学》

入静
蝃蝀
  26. 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 )  B. 政治性价值观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______。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______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______。  4.个性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______两大部分所组成。  5.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______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6.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就是影响和指引他人(个体)或______来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  7.在通路—目标理论中,领导者发布指示,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这种领导方式是______型领导。  8.可行性原则要求,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______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  9.根据成就需要理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前提下,人的最主要需要有三种,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______。  10.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______,是组织中成员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态度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 )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2.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 )  A.人与事的关系 B.人与机器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不操纵自变量的方法为( )  A.参与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控制观察法 D.自然观察法  4.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 )  A.神经过程的特征 B.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C.占优势的心理机能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5.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 )  A.敏捷活泼 B.小心迟疑 C.缓慢稳定 D.迅猛急躁  6.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 )  A.经济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审美性价值观 D.社会性价值观  7.事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 )  A.父母的支持与反对 B.配偶的合作配合与否  C.主管领导的关心 D.本人对终身事业生涯的设想与考虑  8.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的处理冲突的策略是( )  A.竞争(强制)策略 B.回避策略  C.迁就策略(克制策略) D.合作策略(解决问题策略)  9.菲德勒模式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指领导者为被领导者所接受的程度,即信任、喜爱、忠诚和( )  A.愿意追随的程度 B.任务的结构  C.参与支持 D.职位的权力  10.在布莱克和莫顿的领导(行为)方格图中,属于(9,1)格的领导方式是( )  A.贫乏型领导 B.俱乐部型领导  C.任务第一型领导 D.中间型领导  11.领导者究竟要选择哪种领导方式,除了考虑下级的个性特点因素,还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 )  A.经济 B.人际关系 C.政治 D.环境  12.决策的前提是( )  A.决策民主化 B.信息 C.预测 D.法律规范  13.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弗鲁姆 B.洛克 C.斯金纳 D.佛隆  14.表扬、奖励员工,并让人他们参与管理,这能满足员工的( )  A.尊重需要 B.交往(或爱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15.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  A.尊重需要 B.成就需要  C.权力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6.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的动机的因素是( )  A.人对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B.人对某种目标的重要性的评价  C.人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 D.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  17.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程序中,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将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长久保持下去,这一阶段叫做( )  A.解冻 B.改变 C.冻结 D.演变  18.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研制的CPM领导行为评价法中,M是指( )  A.领导者的个人品德 B.领导者的工作绩效  C.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D.领导者的指挥能力  19.具有“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典型特点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  A.职能制 B.直线制  C.事业部制(或分权事业部制) D.超事业部制  20.在组织(结构)理论中,那种强调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强调人是组织的中心的理论是( )  A.传统组织(结构)理论 B.行为组织(结构)理论  C.现代组织(结构)理论 D.综合组织(结构)理论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它包括( )  A.生物人类学 B.体质人类学 C.文化人类学  D.考古学 E.生理人类学  2.非正式沟通网络的基本形式有( )  A.链式 B.集束式 C.偶然式  D.流言式 E.单线式  3.冲突的来源主要有( )  A.沟通因素 B.群体因素 C.结构因素  D.个人因素(个人行为因素) E.激励因素  4.领导理论一般包括( )  A.领导因素理论 B.领导绩效理论 C.领导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E.领导权变理论  5.双因素理论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分为( )  A.激励因素 B.心理因素 C.生理因素  D.社会因素 E.保健因素  6.合理的组织目标的设置应具有的特征是( )  A.一致性 B.协调性 C.适应性  D.可行性 E.可操作性  四、简答题(在下列5道题目中任选4题回答。每小题7分,共28分)  1.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按个人生命周期划分,事业生涯的五个阶段是什么?  3.组织文化建立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4.领导威信的作用是什么?  5.简述对待压力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五、论述题(在下列3题中任选2题作答,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领导者应如何帮助受挫者战胜挫折?  3.联系实际论述组织变革的压力。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15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个体  2.系统分析  3.准实验  4.个性心理特征  5.心理与行为状态  6.组织(或群体和组织)  7.指令  8.主客观  9.合群需要  10.精神状态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B 3.D 4.C 5.C  6.B 7.D 8.A 9.A 10.C 11.D 12.C 13.A 14.A 15.D  16.C 17.C 18.C 19.C 20.B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BCD 2.BCDE 3.ACD 4.ADE 5.AE 6.ABCDE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如答对题数超过4题,以前4题计分)  1.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  ①案例研究法。  ②观察法。观察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以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第二,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③调查法。具体有三种:面谈法、电话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④心理测验法(或测验法)。  ⑤实验法。具体有三种: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和准实验法。  2.事业生涯按个人生命周期划分,一般来说,人们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①成长阶段(从出生到14岁)。这个阶段最先占主导地位的是各种需要和幻想。  ②探索阶段(15岁到24岁)。这阶段大体发生在学校的业余活动和工作生涯的开始阶段。  ③创立阶段(25岁至44岁)。寻找一个适当的领域,个人打算在这个领域中创立事业,永久保持下去。  ④维持阶段(45岁到64岁)。想占住这个工作领域,个人继续沿着所创立的事业道路前进。  ⑤衰退阶段(65岁以上)。  3.标准答案一:  组织文化建立的指导原则有:①目标原则②价值原则③卓越原则④激励原则⑤环境原则⑥个性原则⑦相对稳定原则。  标准答案二:  组织文化建立的指导原则有:①目标原则②价值原则③卓越原则④参与原则⑤成效原则⑥亲密原则⑦正直原则⑧环境原则。  4.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他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钦佩、崇敬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追随、仿效的精神感召力。具体而言,领导威信的作用主要有:  ①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  ②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  ③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  ④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⑤有利于吸引人才。  5.排除或控制压力来源,抵消压力的影响,增强个人抗拒压力的随能力,从事各项体育活动,适当的饮食,足够的睡眠,以及治疗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对付压力的方法和措施。具体来说,有以下方法:  ①以改变行为方式来减轻和抵消压力,如重新确定新的目标管理,改善工作环境,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进行工作职务的分析等。  ②积极开展散步、慢跑、打网球、游泳等体育活动,从而增强抵消压力的本领。  ③采用“深肌肉放松法”、“精神放松法”和“快速放松法”等方法,来增加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如答题数超过2题,以前2题计分)  1.标准答案一:  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领导职能的主要内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有效决策形成的重要保证。  第一,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决策民主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因为①决策民主化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必由之路②决策民主化是组织决策的未来趋势。  决策民主化有四个主要内容①决策观念民主化②决策体制的合理化③决策研究的公开化④决策的法制化。  第二,决策科学化是组织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进步必然趋势,也是领导有效决策的根本。决策科学化是①组织超大规模发展的需要②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多变性的需要③是现代社会活动联系的广泛性和影响后果的严重性的需要。  决策科学化有三个主要内容:①决策思想科学化,包括合理的决策标准,有效的信息系统和系统的决策观念②决策程序的科学化,主要是指决策程序是一个科学系统,有一整套科学技术做保障,使每个步骤达到科学化③决策方法科学化。  第三,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有着密切的联系。①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②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③决策民主化和决策科学化是任何有效决策都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标准答案二:  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有效决策形成的保证。  第一,为了实现决策民主化,必须做到:①决策观念民主化。要在我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决策不民主的思想观念和传统心理;同时,树立决策民主化的新观念,除了宣传和引导之外,还必须有健全的民主和法律制度来保证。②决策研究的公开化③决策体制的合理化。必须进行决策体制的改革,实行党政分开,加强人民参政议政和参与决策的权力。④决策的法制化。这既是决策体制合理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决策研究公开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决策科学化必须做到①决策研究机构健全化。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必须健全各种决策研究机构,改变决策研究机构的隶属性,增强相对独立的研究性,培养大批决策研究人员,建立一支决策研究的专家队伍。②决策制定过程的程序化。  2.答:在管理中经常采用的,比较有效的战胜挫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帮助受挫者进行客观而冷静的分析。首先是分析挫折产生原因,这样做一方面为了避免下次重蹈覆辙,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情绪方面的反应,因为如果挫折源于客观原因,个人无能为力,当事人的挫折心理就可以大大减轻。其次是分析挫折后果,如果能使受挫者认识到受挫后没有带来多大损失,他心理上的负担会随之减轻,情绪上也可为之放松。  ②帮助受挫者建立正确的“失败”观。使受挫者认识到,很多工作需要经过多次努力和不断改进才会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之中孕育着成功。  ③领导者应对受挫者的消极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不同个性的受挫者采取不同的帮助方法,使他们振作起来。  ④改变工作环境和气氛。这里有两种方法:第一,帮助受挫者摆脱原来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到新的环境中去。第二,改变环境气氛,对受挫者予以同情和支持。  ⑤采用心理咨询和治疗。采用这种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受挫折者克服困难:  第一,使受挫者更容易减少顾虑,倾诉自己的苦恼,从而平息其激愤情绪。  第二,帮助受挫者制定适合其能力水平的目标。  第三,帮助受挫者增进对工作情景的了解,制订有效的对应措施。  第四,帮助受挫者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寻求加以补偿的途径。  3.答:在当今世界,各种组织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有可能变为推动组织进行变革的强大动力。组织变革的压力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①技术进步对组织的压力。  ②知识爆炸对组织的压力。  ③产品迅速老化对组织的压力。  ④价值观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  ⑤新法令、新政策对组织的压力。  ⑥劳动力素质改变对组织的压力。  ⑦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组织的压力。  ⑧新的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出现对组织的压

组织行为学 形考练习

颜渊
洛诵之孙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yuelong770626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得分:91.  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正确答案:B      满分:1  分2.  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C.天才D.才能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3.  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正确答案:B      满分:1  分4.  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A.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B.升化的行为反应C.反向的行为反应D.放弃的行为反应正确答案:B      满分:1  分5.  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C.低凝聚力高生产率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6.  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A.强制B.开诚合作C.妥协D.回避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