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航天事业的发展的额研究性学习报告

外星人
虎山行
那么巧,我哥现在在写。。+我邮箱 463145636@qq.com

航天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有多大

便当
中康
载人航天产业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性强,产生了强大的波及效应和辐射效应。对上海样本的测算表明,平均每1元投资在短期内可以拉动上海经济产生2.70元总产出,而在长期则可以使上海经济产生3.58元总产出,短期投入产出比和长期投入产出比分别是1:2.70和1:3.58。 2013年,是中国航天业又一个值得铭记的丰收年。先是6月份,神舟十号顺利升天,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又一次实现了质的飞跃。接着就是,当下正在受到万众瞩目的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表面软着陆,中国千年的嫦娥飞天梦成为现实,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随着“嫦娥”系列卫星探月成功和神舟系列飞船的顺利升空,我国已昂首阔步迈入了航天大国的先进行列。 航天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发展航天产业是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1992年我国正式开始实施的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它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性强,产生了强大的波及效应和辐射效应。 不过,当前国内对航天产业的经济贡献度问题,多半拘泥于笼统的定性分析和例证式的案例分析,缺乏科学的实证分析,无法全面系统地反映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由此我们也总听到外界这样的质疑声音:“不食人间烟火”的航天产业这么“烧钱”,对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底有什么用? 毫无疑问,我们有必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数据回答航天产业投资的经济贡献度问题,除了回应外界的质疑声音,更重要的是为航天产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经济性提供依据。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美、欧、加的航天经济贡献度 关于航天产业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效应,国外学者主要从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两个维度来进行量化分析。 航天产业的短期效应主要是通过产业链互动作用产生的。美国学者较早采用投入-产出法来研究航天产业投资对其他产业的短期拉动效应(也称乘数效应)。契斯计量合伙公司1976年最早运用这一方法研究了美国航天局(NASA)研发支出的短期效应,研究表明:假设在联邦预算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把联邦预算的支出从其他非国防项目上向NASA转移10亿美元,将会使1975年美国制造业的产出增加0.1个百分点,当年的社会总产出增加8.47亿美元,并且使就业量增加2万人。 2006年,美国航天管理局下属的商业航天运载办公室发布了《商业空间运载项目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研究报告,该报告运用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商业空间运载产业(发射工具制造、卫星制造、地面装备制造、卫星服务、遥感、配送产业)对美国主要产业部门的影响,研究表明:商业空间运载产业对美国经济带来的直接效应为166亿美元,间接效应为463亿美元,引致效应为350亿美元,合计980亿美元,商业航天运载及衍生产业对于相关产业的短期带动乘数为5.89。 在欧洲,从1978-1980年,欧洲航天局研究了航天项目投资对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影响,其研究是基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开发的投入-产出模型,把航天项目投资的影响分为四个方面:技术收益、商业收益、组织管理收益和劳动率提升,研究表明:1960-1980年欧洲航天局支出的成本收益比例是1:2.7,但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平均而言欧洲航天活动的乘数效应至少是4。 加拿大对《加拿大第二个长期空间规划(1994-1999)》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移动服务系统(MSS)、地球观测(EO)和卫星通讯项目支出对私人部门带来的收益分别为60亿加元、99亿加元和33亿加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4.3、1:4.9和1:9.6,平均乘数效应为6.3。 航天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科技进步实现的,因此国外学者在研究航天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时,采用的一般方式是:先运用生产函数测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再测算航天科技投入对科技进步率的贡献,然后测算出航天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运用这一方法,1971年,美国中西部研究所研究了航天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带动作用,结果发现:1959-1969年这10年间,NASA用于民用航天项目

股票航天机电(600151)所属行业:电力设备 的详细分析报告

大嘴巴
追之
1. 你可知道要写这么一份报告工作量和能力要求要如何?字数估计要3000-5000,并且要同时掌握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其中技术面分析内容如此之多之杂,指标要求如此之多,能完全熟悉掌握的人很难。2. 建议找一篇专业的基本面分析文章看一下就行了,技术分析关键是大盘,你可以对照大盘看看他的涨跌节奏。 3. 要么你降低要求,要么200分都难呵呵 也对 不过我主要是想要基本面的分析■宏源证券 计划进行非公开发行,投资光伏业务.计划募集资金22亿元,用于投入光伏产业的产能建设和技术研发. 在募集资金的支持下,神舟硅业一期1500吨规划产能有望加速释放,并通过技改降低成本. 积极参与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公司与中广核将在海外投资不低于100MW的项目,已在青海开展20MW的项目合作.与大唐山东发电将共同开发筹建230MW项目.与嘉峪关政府签署了项目合作意向书,未来5年建设500MW光伏电站,今年计划30MW. 高效电池片技术将是未来光伏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200MW高效光伏电池生产线计划年底建成,明年完成高效产品升级. 目前提高转换是降低光伏系统集成成本最有效的途径,低成本的高效电池将是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免责条款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 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预测11/12/13年的EPS分别是0. 092,0.156,0.201元,对应的PE分别是113,67,52倍,维持公司的增持评级.

载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浮生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航天器及其运载工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航天技术是从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发射太空以后,人类开始进入太空。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航天技术现在已经在三个大的领域进行发展。这三个大的领域,第一个是应用卫星,第二个是深空探测,第三个是载人航天。所以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  中国在2003年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轨道。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就开始对载人航天计划开展论证。1992年,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不断取得成效,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高,并且已经掌握大型运载火箭和航天器返回技术的条件下,中国政府做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决策。从1999年至2002年,先后成功发射了4艘无人试验飞船,2003年10月,中国航天员驾驶神舟5号飞船圆满完成首次载人飞行,标志着中国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2005年10月,两名航天员乘坐祌舟6号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T1”火箭成功发射送入低地球轨道,在相继实现航天员上天、太空行走之后,为建设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载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11月初,神舟八号将在同一发射架上升空,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在随后的飞行过程中。神舟八号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实施我国首次空间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己经具备了较强的设计能力、先进的加工制造能力、完备的测试和试验能力、可靠的发射能力和有效的测控昔理能力,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

中国航天技术取得的新的成就

地下城
往见原宪
1、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2、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3、1988年9月7日北京夏令时5时30分,载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长征”四号发射成功。4、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5、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6、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7、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8、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9、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10、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11、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全文68836热心网友 2019-01-01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中国航天工程新发展

刘峻
老摇滚
下面N段文章你可自选一截!!!!!!!!!!!!!!!!!!!!!!!!!!!!!!!<<航天产业面发展良机>> 1.1 国际航天产业发展动态 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航天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2005年8月10日发布的《2005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统计: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达到1030亿美元,预测到2010年将会超过1580亿美元。 伴随着上述转变的是航天产业从研发制造向应用服务转移。卫星定位导航、卫星电视直播等服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卫星运营服务的规模不断扩大,比例也逐步提高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1996-2004年间,全球航天产业的总收入以年均13%的速度快速增长。而在航天产业中,卫星应用产业规模更是大幅度扩大。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1030亿美元的总规模中,卫星应用占整个产业总收入的比重达60%以上。而在2001年至2006年,全球卫星产业的平均增长为10.5%,其中运营服务平均增长达14%,增速最为明显。其次才是以宽带、网络等业务为主的固定卫星业务。2006年卫星应用产业规模达1061亿美元。 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球卫星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的水平,而卫星服务业将占到70%以上。 1.2 我国航天产业关键时期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航天工业成功研制了多种导弹武器、运载火箭、应用卫星。历经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的研制、北斗导航卫星体系的发展、多种遥感卫星的发射与回收,神州系列飞船的成功、探月计划的逐步开展,我国航天产业初具规模。随着中国航天经验的积累,我国航天产业已经开始进入研制试验向研制应用的转型阶段。在应用卫星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与技术试验、地球资源、导航定位6个应用卫星系列及其卫星应用领域,对外商业发射服务也取得了新的进步。 当前我国的航天产业规模在1200亿人民币左右,占GDP的比例还不足1%。相比之下,美国航天产业占GDP的8-10%。我国航天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1.3 “十一五”规划助推航天业新发展 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指出:要推进航天产业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发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及其应用,形成空间、地面与终端产品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因此,“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一些关键技术可能成为我国重点突破的目标,包括:力争在小卫星、微小卫星、天基组网等方面有所突破;建造空间站以及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载人飞船与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宇航员太空行走技术;以及实施“嫦娥”探月工程,并为逐步开展深空探测研究作好准备等。 2.“神七”发射带来的投资机会 2.1 “神七”发射--中国航天产业新发展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仅仅6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走过的路。回顾历史,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此后3年里,神舟二号至四号3艘无人飞船试验飞行连续获得成功。前三次无人飞行试验中发现的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也在神舟四号飞船上得到了彻底解决。2003年10月15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完美升空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再次升空。从神五的一人一天到神六的两人多天,费俊龙、聂海胜115个小时的航程不仅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技术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而“神舟七号”的发射表明我国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和其他一系列关键技术,成为国际航天界的第二军团,虽然和美、俄还有一定差距,但短短50年时间已经显示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发展,将实现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突破,并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而回顾我国近年来航天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与“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家对航天科技发展的极力投入是分不开的。而这种投入对市场经济会到来什么呢?,一般来讲,航天技术开发将会带动民用高科技产业的振兴,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开路。在国际上,据估算,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比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可达到1比8至1比14。也就是说,投入15亿元,就可以直接获得30亿元的收益。有人士估计中国航天产业所辐射出的产业链已达到人民币1200亿元的规模。“神七”是众多关键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可以带动相关合作企业在新材料、电子、机械制造、纺织、通信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形成巨大的产业链,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当然,除了“神七”的发射,08年也是航天业活动较频繁的一年,总共发射15箭17星1船。针对减灾,我国将再发射3颗减灾卫星,形成8颗减灾卫星的布局,除此之外未来10年再发射10多颗陆地观测卫星,与海洋、气象卫星一起形成对地观测体系、将继续fash北斗卫星,08年将满足中国周边地区的导航,最终形成35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体系。此外,在08年6月,我国已经发射了中国首枚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号”,计划在2010年前再发射2颗广播电视卫星。而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还将研制100颗空间飞行器,并建立由60至70颗卫星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 因此,在“神七”上天带动下,中国航天产业将迎来极大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在国家推动下,政府采购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随着航天业由军用向民用、由试验到应用的转变,整个行业的商机将显现。 2.2 神七发射带来的投资机会 我国航天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军方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及其下属国家航天局在内的管理体系。目前,航天产业有较强的军用和政府背景。研发和制造的主体是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两大集团有所分工。两大集团旗下均有多家上市公司,因此,从航天产业发展和投资的角度来看,可以关注“神七”发射带给这些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中国航天工程新发展>>前言 2006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屡攀高峰;中国航天人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以一腔热血谱写了中国的航天传奇,振奋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弦。 序章 1955年中央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定后,作为运载工具的导弹(火箭)成为新的工作方向。在1956年春制定的《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中,原子能、火箭技术等新兴技术成为发展重点。全国掀起了“向科学技术进军”的热潮。 一、艰苦创业 1、高瞻远瞩,雷厉风行 1956年4月13日,航空工业委员会(简称航委)正式成立,聂荣臻任主任。在聂帅的主持下,30多名科技专家和一批军政干部、150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陆续集聚北京,成为新中国航天事业创建的班底。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五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长钱学森。中国的航天事业诞生了。 2、引进技术,学习消化 国防部五院成立之初,原苏联给我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1956年10月原苏联先提供了两发供教学用的P-1模型导弹,1957年12月又提供了两发液体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P-2及一套地面设备,同时还向我国提供了导弹研制基地、发射基地的工程设计图纸,派遣了技术专家和导弹操作使用人员。 在原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开始了P-2导弹和C-75地空导弹的仿制工作,开始进行导弹研制基地、发射基地的建设,还组建了教导大队,学习导弹操作使用技术。 这期间,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我国航天事业一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建设强大国防的决心也毫不动摇。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己仿制的液体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一举发射成功。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近程弹道导弹。同年9月,上海机电设计院自行设计、制造的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T-7发射成功。 4、小结,开局成功 国防部五院成立之初,下设10个研究室,1957年重组为一、二分院,1961年成立三分院,1964年成立四分院。同时,相关科研院所不断加入国防部五院管理体系,充实完善了科研体系,这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1958年成立,1963年划归国防部五院建制)、上海第二机电工业局(1961年成立,1962年由国防部五院归口管理)、通信兵部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1958年划归国防部五院建制)、导弹试验训练基地(1961年划归国防部五院建制)等。截至1964年,国防部五院已经初步建成覆盖导弹、火箭、卫星及相关系统领域,具有独立研究、研制、试验能力和条件的研究院体系。国防部五院的成立、建设及其成绩证明,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开局成功,为完成更大的历史任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配套发展 1、“八年四弹”与导弹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发展导弹核武器,解决运载工具已成为紧迫任务。1964年12月,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通过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的决议,由七机部统一组织和管理航天事业的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生产。 1965年3月,七机部《关于地地导弹发展规划》获得批准。这就是“八年四弹”的发展规划,即在1965年至1972年的八年时间内,研制成功改进的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四种液体弹道导弹。这一规划在执行中虽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进度有所推延,但都基本实现。这对我国航天科技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起到了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并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新发展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1966年10月27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东风2号甲中近程导弹携带着自己制造的核弹头精确命中目标,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实用型导弹核武器,为打破霸权主义核垄断作出了巨大贡献。 2、航天三线,新基地新创业 六十年代中期,根据中央关于加强战备,加强三线建设,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的指示,航天系统开始大规模的后方基地建设。广大航天职工从一线大城市来到三线深山僻壤,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20年风雨坎坷的努力奋斗,建成了航天三线基地。 3、东方红一号卫星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卫星研制工作受到较大冲击。为了加快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根据聂荣臻副总理的建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于1968年2月成立,有力地保障了卫星研制工作的正常开展。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转播了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喜悦。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多级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发射与测控技术,这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突破,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4、小结,历史性的飞跃 七机部成立后,体制建设继续充实,技术体系继续完善,尽管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仍然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了西方强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的技术突破和工程成就,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历史性飞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两极世界格局下,航天事业作为国防事业的重要部分,得到了全国的大力支持。但是,在世界处于和平和发展的进程环境里,航天事业面临转型。

哪些产业将受益十一五规划 军工行业成首要重点

芣苡
頍弁
  日前,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资源和能源、技术、环境和均衡发展将是经济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对于证券市场而言,十一五规划将为部分产业带来政策机遇的同时,也为股市带来了成长的预期和投资机会。  华夏基金表示,六大产业将受益于“十一五规划”,在未来几年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军工:优势企业订单饱满,未来几年业绩稳定高速成长。  电网设备: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规划”投资9000亿元,年均投资额较目前相比接近翻番。  新能源:“十一五规划”可能会予以重视。在高油价背景下,符合循环经济特点的替代能源具有机会。太阳能光伏系统和乙醇汽油是两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3G通讯设备和电信软件:3G牌照可能于2006年发出,通讯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软件服务商均有机会,其中后者可能在业绩上体现得更显著。  铁路和轨道交通:是“十一五”投资重点,投资额将达5000亿元。数条铁路拟于2006年IPO,上海市在“十一五”期间也将大规模投资建设轨道交通。铁路设备制造企业也有一定机会。  装备制造:国务院已通过《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受惠行业包括清洁高效发电装备、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数控机床、新型纺织机械等领域。  有基金非常看好铁路在“十一五”时期的投资机会。他们认为中国铁路成为我国经济瓶颈中狭窄的一环,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初步估算,到2020年,中国铁路投资规模将在2万亿元以上,每年大约需要1000-1200亿元的资金投入。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将带动铁路装备业快速发展。国内铁路装备业主要分铁路车辆制造、车辆配件和钢轨制造等,受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迅速上升的影响,需求及行业景气将迅速上升,其中车辆配件中的行走部分(如火车车轮)会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中国铁路的行业景气也刚刚开始。目前两市的相关企业机会还很大,但更大的机会来自明年。  不少券商认为,3G前景逐步清晰,国产标准TD-SCD-MA作为“十五”期间自主创新取得的最具代表性的重大科技成就,已经具有单独组网的能力。另外两个技术WCDMA与CDMA的技术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同时奥运会的临近,也对3G尽快推出起到催化的作用。因为3G主设备对2G设备有替代作用,因此,在总量上,2006-2008年间,系统设备市场大致在1000-1200亿;终端市场总量每年也在1000-1200亿;增值业务市场不存在替代问题,2007年,增值业务软件市场复合增长率大概为30% -40%,是成长最为迅速的细分市场。3G系统设备市场的参与者市场份额发生重大变化,民族企业占3G主设备市场份额将达40% -50%。  3G的到来,为光通讯领域带来了曙光,3G和NGN (下一代网络)对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线路通讯能力将成为传输的瓶颈,新的一轮线路改造将在3G推出后逐步展开。技术领先且与3G投资密切相关的公司将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随着“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军工行业在“十一五”的发展再次成为热点。有机构认为,当前我国的军工企业正处于合并、转型、开放、市场化的过程。目前军工系统上市公司已达到49家,未来军工产业的发展在于军民两用高技术,特别是核电和核技术应用、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船舶等重点行业的发展。  今年国家颁布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将来由军工系统垄断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将面向社会开放,民营企业、外资及合资企业等非公经济在得到许可后,均可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从国际军品市场看,其毛利率普遍在50%左右。受到国内与国外双重订单的业务影响,军工企业前景乐观。  对于“十一五”规划中着墨甚多的农业,机构认为并不具有整体性机会。由于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相互交织、市场需求的约束等特点,农业产业注定难成强势产业,在我国目前对农业产业补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农业产业的投资价值不明显。中国农业必须重视新一轮农业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和加速孵化,以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股的机会将在产业化过程中形成,尤其是从事生态农业、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是希望所在。俗话说:国无防不立。中国近代的发展历史也印证了国防的重要性,而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体现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多寡,更重要的是武器装备背后体现的军事工业的实力。我国的出口军工产品已经接近并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军工产品水平,同时由于我国的成本优势,我国的军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并不断扩展着自己在世界军控出口中的份额比重。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军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瞻》分析: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军工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中国军工也有着自己的发展“瓶颈”。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军工行业发展前景很广阔。

语文老师要求写一份《关于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的学习调查报告》小学六年级的调查报告

红信封
洒心去欲
同情你,自己好好想吧

高分!小弟想考南航的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的研究生,不知道这个专业的前景如何?毕业了之后都从事什么工作?

断肠花
爱无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流动站设立于1989年,包括飞行器设计(国家级重点学科)、人机与环境控制、直升机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5个学科。流动站建有我国直升机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防)重点实验室———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实验室、国内唯一专门从事航空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的航空重点实验室、并拥有1个省级工程中心。流动站具有雄厚的科研和教学力量,涉及南航无人机研究院、直升机技术研究所、飞机技术研究所、航天器技术研究所、微型飞行器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已形成飞行器先进设计、制造及推进技术研究、新概念研究和工程型号研制的完整体系,是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流动站自建站以来,经过10多年的建设,在博士后进站遴选、日常管理、出站考核等方面形成了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了博士后的培养质量。第一,严格的遴选程序和博士后合作导师负责制。第二,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要求博士后与合作导师协商制定工作计划,要求博士后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国防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同时严格博士后的中期考核和出站评审工作。博士后进站1年左右要进行中期考核。博士后期满出站时要提交《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和有关的研究成果。流动站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博士后在站期间的思想政治、科研工作、学术水平、业务能力等进行全面评审并写出较详细的评价意见。第三,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博士后创新。学校积极支持博士后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个人兴趣,在合作导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自选研究项目,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促进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脱颖而出。 流动站近年来共获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获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制成功了“长空”无人机系列、轻型飞机系列、无人直升机系列等15种型号的飞行器。目前正承担国家高新工程型号项目,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流动站建站以来共招收了74名博士后,已出站60名,现在站博士后14名,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十五“期间博士后主持的项目达24项,项目经费总额400.5万元,在国内外重点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3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各2项。还培养许多拔尖人才,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和高级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