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医学研究所(The Naval Medical I Research Institute)成立于1954年12月27日,是目前国内唯一从事海军军事医学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着重解决由于我海军舰艇活动海域的扩大、潜水深度的增加、武器装备更新以及引进装备带来的人体医学、作业工效、防护装备和后勤保障问题。其潜水医学处于亚洲领先、世界先进水平,海上救生与医疗救护、海洋特殊环境与防护、远航特殊食品与服装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500米饱和潜水系统、潜艇艇员脱险舱、舰艇特殊环境模拟实验室在国内独一无二。该所开放航海医学成果,展示厅、各种实验舱群、全军重点实验室、海上救生系列装备,并可参与试用潜水装具、初级潜水训练、心肺功能测试、飞行员平衡能力测试、航海特种食品和特种服装、舰艇环境体验、伤员救护演练等特色科普项目。是青少年接受航海医学科普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海军医学研究所1954年12月创建于北京,1959年4月迁至上海,是国内唯一从事海军军事医学研究的综合型专业科研机构,主要研究解决与海军活动海域扩大、潜水深度增加、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密切相关的人体医学、作业工效、防护装备等方面的问题。建所以来,共完成了1500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1978年以来取得获奖成果51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7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0项,获专利48项。“潜水医学及其在军事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奠定了潜水医学学科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地位;“海上医疗救护技术与系列装备研究”、“2007-200船载医疗系统”分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有力促进了海上医疗救护与后送体系建设。
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于中国美丽的山水都市—中央直辖市重庆,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和鲜明军事特色的军医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是军队“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副军级编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于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军医大学合并而成,第六军医大学前身系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和原国立中正医学院,第七军医大学前身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更名为陆军军医大学,并对外保留第三军医大学校名。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国家“211工程”、军队“2110工程”和原总后勤部“53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海军军医大学创建于1949年9月,当时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主要由华东医务干部学校、第三野战军卫生部医学院、国民党原国防医学院部分留大陆人员和从地方招聘的专家教授组成。1950年10月,更名为上海军医大学。1951年7月9日,由中央军委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6月29日,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并对外保留第二军医大学校名。扩展资料:学校建设及师资力量: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占地205.63公顷(3084.43亩),建筑面积155.13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图书馆中外藏书72万册。截止2014年,学校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50余名,其中两院院士4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7名;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千人计划”获得者16名,博士生导师277名、硕士生导师376名,教育部和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8个。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校机关设“四部二院”,下辖“一部八系”、3个师级学员管理单位、3所附属医院、1个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和5个干休所。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1名,两院院士后备人选6名,国家级创新团队8个,“973”首席科学家8名;国家“千人计划”1名,“长江学者”9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7名;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7名、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5名。在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33名。博士生导师294名,硕士生导师452名,270余名专家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