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

红土地
荀爽
国学很多部分并不是小学学生就能理解并化为己用。不过可以开始接受一些简单、基础的训练,以增加自己的文学和文化素养。首先,可以从启蒙读物入手。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幼学琼林》等。读这些书不仅能增加自己对文言文的敏感和理解程度,也能让自己对古代文化、生活、礼仪等方面有初步的认识。这些对于国学的深入学习都是很重要的。其次,可以稍微增加阅读量和阅读难度。如《唐诗三百首》、《宋词》和诸如《三国演义》之类的通俗小说。再往下,或许可以开始阅读先秦两汉的文章和经典。《诗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此外,《论语》、《道德经》、《庄子》等各家经典都可以广泛涉猎。当然,除了这些有针对性的训练,一些辅助手段也是很重要的。比如阅读近现代国学大师的研究著作,从他们的成果和思想里汲取有用的养分,丰富自己的见识也让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日益醇厚。还有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参观历史文化古迹,用心去感受千百年前的文化气息。 不过最重要的,我觉得是一颗平静淡泊的心。国学并不简单,只有除去浮躁、远离喧嚣、平静祥和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国学的魅力和奥义所在。其实抛开国学来讲,所有的学习都不能操之过急。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静下心,才能冷静、清醒的思考问题。

C.怎样进行国学研究

顺也
且吾闻之
一是对国学教育内容要树立合理态度,要择善明用。坚持去其糟粕、存其精华的原则。由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一度持全盘否定态度,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被割断,造成许多人严重缺乏国学素养,在选择哪些传统文化内容进课堂时产生了困惑。可选择那些适应时代,对今天社会仍然具有积极作用的国学内容进课堂;也可选择当下教育缺少的,而传统文化中具有的内容进课堂。要对其发扬光大,进行创造性转换。创造性转换是探索性的,而非一蹴而就的,允许失败后继续探索。二是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用现代语言去描述才能为大众所接受。当然,在实现现代语言转化时,要注意对传统文化中具有标识意义的经典语言加以保护,注意维护其神圣性和经典性。如《三字经》《百家姓》《韵律启蒙》等蒙学教材读诵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吟诵或歌唱,一般而言,不做破坏韵律性的改写。三是对传统道德进行甄别、扬弃。儒家传统道德中既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又有反映等级差别、别尊卑、明贵贱以及愚忠、愚孝等方面的封建道德;既要弘扬传统美德,又要摒弃封建道德。所以,当代国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将“仁”“爱”“善”“中和”这些中西方文化中都有的价值与现代道德相衔接,落实到当代社会的道德教育中,与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好,这是一个既严肃又重要的话题~

研究国学,从哪开始?

丹尼尔
缓急相摩
你要真有志向,那就走古人的路: 从感兴趣的开始,兴趣培养的差不多了,就开始背书沽训,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如不嫌麻烦建议先学《幼学琼林》《弟子规》,一些基本要义这些开蒙读物里说的都比较详细),不要管懂不懂都背下来。(你不懂那是因为你看的少,背多了自然就明白了。所以不明白也不要去问人,先背,总有理解的时候) 四书五经基本就看个5~6年了,等这个功夫做的差不多了,就可以看史了,尤其是前四史,也看他个滚瓜烂熟。 这些做完了,就可以看诸子百家了,尤其是墨家,法家。虽然现在提的不多,但是有些东西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 如果你只是一时兴起,请多看课外读物,什么《明朝那些事》啊,《清朝那些事》啊,《易中天品三国》啊,看点,以后拿来吹吹牛还是不错的。等这些不能满足你的时候,请参照古人的路。 梁启超在学界都叫“壬公”,你若要了解他,请从熊十力,牟宗三的新儒家开始(此派说的是王阳明的新儒学,怎么样够时尚吧?)还有国学里以义理为上,什么诗词歌赋都是助兴的东西。 若要出人头第,自要用得苦功夫,典籍常常熟念,自有进步。梁思成主要是建筑师 希望你成为他爸爸那样的人 呵呵看典籍吧 先看儒学典籍四书可作入门

想要进行国学研究读什么书

得车愈多
净化
先读读《中国人生哲理》。国学的范围很广,不知道要学哪方面的,如果是想研究祖国的优秀传统或思想方面的,就先读读《中国人生哲理》,读读孔孟的书,《庄子》、《老子》,《呻吟语》等。如果要研究历史,就先读读《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总之,国学的范围很广,有很多门类,要看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先秦、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每一家都可以单独进行研究,历史又分很多时代、朝代,甚至是某一人物,都可以成为研究的题目。所以研究国学,太广泛了,要具体一些,才好回答。

诵读国学经典课题的研究

而民朴鄙
煎饼哥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negvs54      |申请人(课题负责   |申请日期   2010   年   8  月|     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课题论证|(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学经典文化真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学生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先进人文理念的熏陶,对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寻求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1、如何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如何借助国学经典诵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3、探索经典诵读指导课的模式,探求经典诵读与学科整合模式。| |课题论证|(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国内研究现状:|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在我国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关于经典诵读的实践与课题研究风起云涌:有“把经典名篇引入课堂研究”、“小学语文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诵读传统经典,促进小学生品德养成研究”、“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3(23(《诵读国学经典3(学生要

请详解国士、国学?

朱门怨
目的地
国士1.勇力冠于全国的人.左传成十六年:"皆日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注:国士,一国勇力之士.2.国中才能出众的人.战国策赵一:"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国学国学,又称国故。狭义的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主要是根据胡适:“中国皠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和内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 、 (魏晋)玄学 、(隋唐)佛 学、 (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 、 (元曲)与(明清)小说 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 、学术体系。因此,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标化和学术成就,包括 历史 、 思想 、 哲学 、 地理 、 政治 、 经济 乃至书画 、 音乐 、 术数 、 医学 、 星相 、 建筑 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另外国学还指学府 ,如太学、国子监。国学也是一门学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20年代 始盛。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学,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详见:百度百科国学 http://ke..com/view/2592.htm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http://ke..com国学“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国学,又称国故,可译“ GuoXue ”(音译)、“ Sinology ”(意译,指中国学, 汉学 ,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狭义的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主要是根据胡适:“中国皠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和内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 、 (魏晋)玄学 、(隋唐)佛 学、 (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 、 (元曲)与(明清)小说 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 、学术体系。因此,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标化和学术成就,包括 历史 、 思想 、 哲学 、 地理 、 政治 、 经济 乃至书画 、 音乐 、 术数 、 医学 、 星相 、 建筑 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另外国学还指学府 ,如太学、国子监。国学也是一门学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20年代 始盛。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学,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到了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日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曰‘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曰‘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曰《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王淄尘《国学讲话》,世界书局于1935年)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到“国粹”一词。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名。几个月后,梁启超又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多次提及“国学”。章太炎则于1906年9月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 至此,“国学”一词在中国也到清末民国时期,西学东渐、文化转型,关于"国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胡适则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胡适由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大,因此他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现代一般人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沿革于胡适。 现在,国学又可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目前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提出了“新国学”概念,他认为新国学就是适应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新国学倡导中华文化的整体观念,说胡适很行,同样也不否认鲁迅的伟大,各种文化的对立不要看得那么重,每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它视中国文化为一个结构整体,是包括中国古代学术和中国现当代学术在内的中国学术的总称。"新国学强调的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整体,谁也缺少不了谁。"我的国学观(千秋悠客)首先,我认为国学乃是一种社会科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他的研究范围首先是在中国文化方面,涉及中国文化的各个版块。 他跟文学艺术乃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不是国学、历史也不是国学,艺术也不是国学。所以单纯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历史作品,他们本身并不是国学。国学是学术性的、理论性的东西。就像文学理论是理论,而文学作品并非理论一样,文学家是文学的创作者,理论家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解剖分析的研究人员,他们从事的乃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作。一个重在创造,在想象,而一者重在科学的分析、研究。他们互为素材与主题的关系。文学、艺术、历史等,以及其他文化现象,乃是国学研究的对象。他们本身不叫做国学著作。而对他们研究而写出的著作才叫做国学著作。 接着看国学的研究对象。 国学的研究对象,除了对传统的经、史、子、集的研究外,他还包括由此延伸出来的朴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图书版本及辩伪学、文物鉴定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国学体系。那么这算是古典国学吧。要研究现代中国文化的,也可以称为国学。可以是现代国学。比如把现代文学、现代历史、佛学、宗教、马克思主义、进化论、存在主义等等思想融入到了中国文化里面的一些文化现象,都可以成为国学的研究范围,当然这方面现在还没有严格的区分。我这里也就不深谈了。 再看国学成就的评价标准。 国学强调的乃是科学性、逻辑合理性、学术严谨性。艺术性与思想性不是判断国学成就的主要标准。 艺术性与思想性乃是判断文学艺术作品的标准。不适用于国学范畴。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国学著作里面感受出他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比如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我们能感受到他的艺术色彩,从王世贞的《艺苑卮言》,曹丕的《典论·论文》《与吴质书》,像刘勰的《文心雕龙》,刘知几的《史通》,从形式上看,都具有艺术性的特点。但是,艺术性不是判断国学著作优劣的主要标准。就像钱穆,是典型缺乏文采的一位国学家,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国学成就,因为他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提供的材料,都属于非常成熟的。比较准确的表达了他的意思。 那么思想性是不是判断国学水平的标准呢?同样不是重要标准。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我们强调的是论点、论证、论据的相关性,如果论据不能成立,那么再冠冕堂皇的论点,都是低劣的。像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蔡元培的《红楼梦索引》刘心武的“秦学”,都只是一场场学术闹剧。我们不能说康有为的改良、蔡元培的革命不对,但是他们妄改事实、牵强附会,对于学术来说,是牛头不对马嘴。所以才有后来的钱穆的《刘向歆父子年谱》对康有为的辩伪,才有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胡适也因此被认为是踩着蔡元培成了红学家,但学术强调的是严谨,就是这样六亲不认的。认理不认人。)假如我们因为钱穆辩伪而影响康有为改良学说的传播,胡适考证而影响了蔡元培革命学说的传播,那么那只是他们在社会效应上产生的结果。但是在学术方面,并不能因为他们产生的社会效应而颠倒黑白。比如说刘心武的“秦学”引起了红学的普及,这是他的社会效应,但这社会效应是不是就代表了“秦学”的科学性严谨性呢?是不是就代表了“秦学”的成就呢?不是的。也许有的结论或理论根本不能成立,但他在一个时期因为手段的创新性和思想的先进性而引起了大众的追捧,但并不能证明他就是对的。正如花费数年研发的产品,会毁于一句并没认真论证的谣言一样。你能说明这句谣言比数年的研究实践,他们写出的学术论文,更有价值吗?更正确吗?显然不是的。 国士1.勇力冠于全国的人.左传成十六年:"皆日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注:国士,一国勇力之士.2.国中才能出众的人.战国策赵一:"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中国国学研究是骗子吗

圣人
若出金石
中国国学研究是研究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国文明的哲学思想。当然,现在机构很多,鱼龙混杂。很难分辨其实际所做所行,所以,你要想知道是不是骗子,你要去深入接触,看看他们的实际内容。

请问“国学书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裨灶
达妮卡
胡 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胡 适 序言这个书目是我答应清华学校胡君敦元等四个人拟的。他们都是将要往外国留学的少年。很想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常识。所以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为国学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一点。这虽是一个节目,却也是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可以叫做“历史的国学研究法”,这四五年来,我不知收到多少青年朋友询问“治国学有何门径”的信。我起初也学着老前辈们的派头,劝人从“小学”入手,劝人先通音韵训诂。我近来忏悔了!那种话是为专家说的,不是为初学人说的;是学者装门面的话,不是教育家引人入胜的法子。音韵训诂之学自身还不曾整理出个头绪系统来,如何可作初学人的入手工夫?十几年的经验使我不能不承认音韵训诂之学只可以作“学者”的工具,而不是“初学”的门径。老实说来,国学在今日还没有门径可说;那些国学有成绩的人大都是下死工夫笨干出来的。死工夫固是重要,但究竟不是初学的门径。对初学人说法,须先引起他的真兴趣,他然后肯下死工夫。在这个没有门径的时候,我曾想出一个下手方法来:就是用历史的线索做我们的天然系统,用这个天然继续演进的顺序做我们治国学的历程。这个书目便是依着这个观念做的。这个书目的顺序便是下手的法门。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二点。这个书目不单是为私人用的,还可以供一切中小学校图书馆及地方公共图书馆之用。所以每部书之下,如有最易得的版本,皆为注出。(一)工具之部《书目举要》(周贞亮,李之鼎)南城宜秋馆本。这是书目的书目。《书目答问》(张之洞)刻本甚多,近上海朝记书庄有石印“增辑本”,最易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附存目录广东图书馆刻本,又点石斋石印本最方便。《汇刻书目》(顾修)顾氏原本已不适用,当用朱氏增订本,或上海北京书店翻印本,北京有益堂翻本最廉。《续汇刻书目》(罗振玉)双鱼堂刻本。《史姓韵编》(汪辉祖)刻本稍贵,石印本有两种。此为《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最不可少。《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历代名人年谱》(吴荣光)北京晋华书局新印本。《世界大事年表》(傅运森)商务印书馆。《历代地理韵编》,《清代舆地韵编》(李兆洛)广东图书馆本,又坊刻《李氏五种》本。《历代纪元编》(六承如)《李氏五种》本。《经籍纂诂》(阮元等)点石斋石印本可用。读古书者,于寻常典外,应备此书。《经传释词》(王引之)通行本。《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等译编)上海医学书局(二)思想史之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商务印书馆。二十二子:《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黄帝内经》《竹书纪年》《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山海经》浙江公立图书馆(即浙江书局)刻本。上海有铅印本亦尚可用。汇刻子书,以此部为最佳。《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最好先看白文,或用朱熹集注本。《墨子间诂》(孙诒让)原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庄子集释》(郭庆藩)原刻本,石印本。《荀子集注》(王先谦)原刻本,石印本。《淮南鸿烈集解》(刘文典)商务印书馆出版。《春秋繁露义证》(苏舆)原刻本。《周礼》通行本。《论衡》(王充)通津草堂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湖北崇文书局本。《抱朴子》(葛洪)《平津馆丛书》本最佳,亦有单行的;湖北崇文书局本。《四十二章经》金陵刻经处本。以下略举佛教书。《佛遗教经》同上。《异部宗轮论述记》(窥基)江西刻经处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东晋译本)金陵刻经处。《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译)同上。《船若纲要》(葛彗)《大般若经》太繁,看此书很够了。扬州藏经院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玄奘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鸠摩罗什译,菩提流支译,真谛译)以上两书,流通本最多。《阿弥陀经》(鸠摩罗什译)此书译本与版本皆极多,金陵刻经处有《阿弥陀经要解》(智旭)最便。《大方广圆觉了义经》(即《圆觉经》)(佛陀多罗译)金陵刻经处白文本最好。《十二门论》(鸠摩罗什译)金陵刻经处本。《中论》(同上)扬州藏经院本。以上两种,为三论宗“三论”之二。《三论玄义》(隋吉藏撰)金陵刻经处本。《大乘起信论》(伪书)此虽是伪书,然影响甚大。版本甚多,金陵刻经处有沙门真界纂注本颇便用。《大乘起信论考证》(梁启超)此书介绍日本学者考订佛书真伪的方法,甚有益。商务印书馆将出版。《小止观》(一名《童蒙止观》,智觊撰)天台宗之书不易读,此书最便初学。金陵刻经处本。《相宗八要直解》(智旭直解)金陵刻经处本。《因明入正理论疏》(窥基直疏)金陵刻经处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慧立撰)玄奘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伟大人物,此传为中国传记文学之大名著。常州天宁寺本。《华严原人论》(宗密撰)有正书局有合解本,价最廉。《坛经》(法海录)流通本甚多。《古尊宿语录》此为禅宗极重要之书,坊间现尚无单行刻本。《大藏经》缩刷本腾字四至六。《宏明集》(梁僧佑集)此书可考见佛教在晋宋齐梁士大夫间的情形。金陵刻经处本。《韩昌黎集》(韩愈)坊间流通本甚多。《李文公集》(李翱)三唐人集本。《柳河东集》(柳宗元)通行本。《宋元学案》(黄宗羲,全祖望等)冯云濠刻本,何绍基刻本,光绪五年长沙重印本。坊间石印本不佳。《明儒学案》(黄宗羲)莫晋刻本最佳。坊间通行有江西本,不佳。以上两书,保存原料不少,为宋明哲学最重要又最方便之书。此下所列,乃是补充这两书之缺陷,或是提出几部不可不备的专家集子。《直讲李先生集》(李觏)商务印书馆印本。《王临川集》(王安石)通行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二程全书》(程颢、程颐)六安涂氏刻本。《朱子全书》(朱熹)六安涂氏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朱子年谱》(王懋竑)广东图书馆本,湖北书局本。此书为研究朱子最不可少之书。《陆象山全集》《陈龙川全集》(陈亮)通行本。《叶水心全集》(叶适)通行本。《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浙江图书馆本。《困知记》(罗钦顺)嘉庆四年翻明刻本。正谊堂本。《王心斋先生全集》(王艮)近年东台袁氏编订排印本最好,上海国学保存会寄售。《罗文恭公全集》(罗洪先)雍正间刻本,《四库全书》本与此不同。《胡子衡齐》(胡直)此书为明代哲学中一部最有条理又最有精采之书。《豫章丛书》本。《高子遗书》(高攀龙)无锡刻本。《学通辨》(陈建)正谊堂本。《正谊堂全书》(张伯行编)这部丛书搜集程朱一系的书最多,欲研究“正统派”的哲学的,应备一部,全书六百七十余卷,价约三十元。初刻本已不可得,现行者为同治间初刻本。《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商务印书馆。《日知录》(顾炎武)用黄汝成《集释》本。通行本。《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单行本。扫叶山房《梨洲遗著汇刊》本。《张子正蒙注》(王夫之)《船山遗书》本。《思问录内外篇》(王夫之)同上。《俟解》一卷,《噩梦》一卷(王夫之)同上。《颜李遗书》(颜元,李

鲁迅的国学研究,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

無法者
才士也夫
国学属于学术书范畴,是对本国一切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小说、诗歌、哲学思想等等非学术性领域都不能算是国学。但是,小说研究、诗歌研究、哲学思想研究、历史研究等等以各种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才称为国学,当然,对国学本身的研究自然也是国学。针对这个定义回答楼主问题: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成果是《中国小说史略》;他还研究中国古代典籍,集校《嵇康集》,辑录《古小说钩沉》、《唐传奇集》等多部典籍;他还研究金石古碑,留下数以千计的图文资料。这几项学术活动中,成就最大的当属《中国小说史略》。当然在这点上,仍有很多分歧,有人说至今仍无人达到鲁迅研究的高度,也有人说鲁迅有开创之功,但后来人在不少领域已经超越了鲁迅。但无论如何,《中国小说之略》的成就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以及在未来不短时间内,都可称得上一部一流的学术著作,几乎很少有人有异议。因此,在学术成就上,鲁迅至少可以算作成就一流的学者。那么,鲁迅在学术思想上,他是有独到的贡献的:他严格的区分阻碍民族前进的文化和促进民族前进的文化,主张继承的文化传统首先要有利于生存、发展,有利于“立人”,主张对任何文化传统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进行研究继承。鲁迅的这种学术思想既体现在学术著作中,如小说史中对古代小说的评价,如校魏晋时期思想家和文学家嵇康文集等等,又反映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上,如对奴性文化的批判,对“吃人”文化的批判,对等级观念的批判等等。批判其实也是一种研究成果,批判得越深刻,研究成果越是丰厚,在这方面,鲁迅在现代学人中无人能及。相对于辜鸿铭之流,不分美丑对古代文化遗产一律崇拜继承,鲁迅要高明得多。因此我认为,如果仅凭学术成就,或许鲁迅进入国学家前十名有待商榷,但是如果综合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鲁迅无疑在学术大师中是一位卓然不群的大家,进入前十名是名正言顺的。至于研究的领域,主要以《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等学术著作为代表。谢谢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