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博士网站有哪些?

秘密战
考研搜索引擎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考研网 中国博士网考博动态 学生公社考研专题 新浪考研中心 考研网 中国学位 你来我网-考研题库 英语专业考研论坛 译网情深翻译论坛 考研加油站 中国考研之路http://www.chinaphd.com中国博士网

国内考博需要怎么准备?难度大吗

小明
蒙塔纳
不管是论文提前完成也好,还是做到一半也好。在考博前一个月的时候就要全身心投入考试复习了。论文可以放到考完博士后再继续写。我当时就是这种状况,9月初的时候论文还没有写完,但是10月初就要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因此,只能先将论文放一放,全部时间都投入考博中去。重点对容易拿分的科目进行复习,我当时是考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英语和一门专业课。说实话,离考试一个月的时候复习英语的用处不大,或者说会收效甚微。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课就不同。很多都是客观题,这些客观题比较容易拿分。一定要对这样的科目重点进行复习,我们学校的考博英语基本上都是翻译和作文,这样的考试内容提高非常慢,英语这门学科也不是靠运动式突击就可以提高的。在考博复习的时候同样要掌握好一些技巧,就是收集历年来的考题,摸清出题的范围和思路,这样可以快速缩小范围,把时间都用在刀刃上,复习那些年年都考的基础题,一些比较难的不怎么考的题该忽略就要忽略,千万不能抓住芝麻,丢了西瓜。学术成果计分后,在面试环节,那些有较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同学就会脱颖而出,因为博导们都喜欢这样有能力潜心钻研还能将成果发表在重要期刊上的学生,面试的分就相对比较高。而那些在学术成果上表现平平的学生,不但学术成果分比较低,就连面试分也不会高,竞争力马上就下来了。因此,硕士研究生在一入学就要着手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拟研究的内容,确立目标之后,要加班加点完成研究内容,然后撰写相对应的学术论文完成投稿—修改—录用整个过程。目前,很多高质量的期刊审稿周期都比较长。可能审稿加修改的时间就远远超过一年,因此,要想在硕士阶段就发表重要学术成果必须早下手、早着手,否则,周期根本就来不及。一旦学术成果发表受到影响,就会直接影响考博分数。在考博需要注意的三个关键点中,最重要也最难达到的就是第3点,不付出一番辛苦基本上很难做到。而且硕士如果能够培养起一种好的研究习惯,出一些研究成果,将会对博士期间的学习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硕士阶段就在重要期刊发表学术文章的学生上博士后能够快速进入状态。在博士期间还可以申请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的项目。如果基金获批将会给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反而,硕士阶段没有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并未作出成果的,上博士后就要显得忙乱,摸不着头绪,过得就不会很愉快。

考博,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呢!

裴徽
不受其禄
去国外来需要读4年半到5年时源间 除非非常想从事科研工作否则还是不要去国外了……国外不承认国内硕士学位的!我没乱说 我说的是去美国……别的国家我不跟你讨论了 你去国外读phd不就是要做科研工作嘛没有哪有米国好了! 至于其他垃圾地方承认中国学历的我建议楼主不去也好~~楼下的你去过国外念书嘛?不要道听途说好不好!上面的copy乱说,不知道就不要误导别人!国外很多大学是修学分的,你可以根据你的学习能力选择.我个人认为去国外好,国内太死板.而且虽说海归变海待,但出国回来发展的前途还是很好的但如果你没什么斗志就干脆别读博了,耽误时间...

国内做考博英语培训最专业的是哪家?

告解室
蹙之乎颐
你可以实地问一下,这里不能发。发了会视为广告删除

请问,考博士有没有年龄限制。

其于泽也
有的,报考博士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3431343039生年龄不限;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须是国家统招硕士生,且最迟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满足同等学力报考条件的其他人员(注:单证的专业学位考生报考须在报名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报考医学专业学位者,还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3、身体健康;报考博士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扩展资料:报考博士注意事项1、目标明确。确定了考博,第一件事是先确定报考学校和导师,不要再对考博的前景三心二意。考博虽然不意味着成功,但至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对于非名校毕业的硕士来说,考个名校博士肯定是得大于失。不要同时准备两所学校,人的精力毕竟有限。2、复习时间六个月以上。能拿到硕士学位再考博的,都差不到哪儿去,想要超越对手,时间是一个宝贵的因素。复习时间越长,对考试内容的熟悉程度必然越深。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复习很短时间就能考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3、复习方法正确。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导师出题也不是随便出题的,会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所以信息很重要,在这方面,外校学生一般会吃大亏,因为有些课程的题目是该校的特色题,且不谈题目你没看到过,就算是题目提前给你,你翻遍书店可能都找不到答案。有些题看起来并不难,但是答题很难,想答高分,想得到老师的认可,就必须按老师的思路答题,答案要符合老师的思维,让老师有给你分的机会。如果说考博有什么捷径的话,遇到一位已经考上的博士亲自辅导是最有效的办法。4、导师关系处理恰当,否则你面试、调剂时可能会有麻烦。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技能与导师的项目很对口,或者你在什么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那他会同意你报考。不过有一点要记住,导师招学生最根本的衡量准则是你的考分,你成绩不靠前,导师也很难帮你。5、经济上要有一定的支撑。包括人际关系费用,找该校的对口复习资料费用,报辅导班的费用,考试费等等,该花的最好不要省,只要是对考博成功有利的。因为这些钱对于博士生出来后的待遇来说太微不足道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博

考博士需要多少钱?

生活秀
万物毕罗
在国内,读博士有公费与自费之分。公费就不用交学费了,而且每年还会有2600——3000元的国家奖学版金(即生活补权贴);如果是自费,每年的学费约7000——10000元之间,加上住宿费每年1200元左右,再加上你的学校所在地的一年的生活费,基本上我就是你一年的费用。在国外读博士,费用与你所要去的国家是有很大关系的,一般能申请到奖学金,当然有全额与部分之分了。

考博不是全国统考么,程序是怎么样的?

循理
素冠
考博都是报考学校自命题,博士生实行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专合的方法。科目一般包属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外国语和业务课。除笔试、口试外,招生单位还可以举行其他必要的测试。考试日期由各级招生单位自行确定。其中医学方面由全国统一命题。考博流程:入学考试成绩仅对本次招生有效,被录取新生要当年入学。经过培养学习阶段后,成绩和学位论文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博士生,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博士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拓展资料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历,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

考博士需要什么条件?

我的爱
每一步
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毕业生(最迟在毕业前获得硕士学位);同等学力考生须获3335316435得学 士学位后6年或6年以上(从获得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进修过硕士阶段主干课程至少5门且 成绩合格,并在相应的科研领域做出突出成绩者,具体条件为: (1)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考生,近五年内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过至少10篇学术论文,其中至少5 篇发表于国家级学术刊物;独立出版过高水平的学术专著一部,并获得过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 (第一作者)或作为主持人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社科规划课题。 (2)自然科学领域的考生,近五年内作为主要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至少8篇学术论文,其中至少 有4篇被SCI、EI收录的论文,且作为主持人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作为第一作者获得过省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 3、同等学力考生须至少加试硕士生主干课程3门(含1门政治理论);通过在职申请(攻读)获 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至少加试硕士生主干课程1门;跨学科(一级学科)报考的考生须至少加试 硕士生主干课程1门;通过在职申请(攻读)获得硕士学位且跨学科的考生须至少加试硕士生主 干课程2门(加试科目不足者从该专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补足)。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报 考,且一般应报考委托培养博士生。

考博士需要什么

吉宗
其孰承翼
1、从总体上来说,需要满足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简章标示的所有内容,包内括拥护中国容共产党的领导,获得硕士学位/应届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历等等一系列要求;2、从考试科目来看,一般是三门课程,分别为英语、专业1、专业2,每门100分,考试时间每科3小时;3、从联系导师来看,考博不同于考硕士,事先要联系导师,熟悉导师的研究领域,而且几乎所有高校都会公布导师的邮箱和办公室电话,一般可以事先联系,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带着自己的成果去学校汇报一下,以获得导师的认可;4、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差别很大,录取比例也不一致,所以,请参考各校网站信息了;5、“钱”,这个留言不错,考博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包括现场报名-初试-复试等等环节,如果学校与居住地不在同一城市的话,往返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报名费、体检费等等,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