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介绍

连锁信
兴趣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级科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全国名单

乃是离之
汪中
序号 中心名称(农业) 依托单位 1 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2 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北农业大学 3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科院,河南工业大学 4 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 5 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6 国家昌平综合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7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东北农业大学 8 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 9 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三峡建设集团 10 国家瓜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疆西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11 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大学13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国家工程中心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序号 中心名称(材料) 依托单位 1 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2 国家玻璃纤维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4 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矿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 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6 国家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黎明化工研究院 7 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钢铁研究总院 8 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巨化集团公司 9 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 10 国家感光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11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序号 中心名称(资源开发) 依托单位 1 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 2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 3 国家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4 国家非金属矿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 5 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6 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矿山研究院 7 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工程大学 云南磷化集团 8 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 北京矿治研究总院 9 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江西理工大学,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0 国家现代地质勘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序号 中心名称(能源与交通) 依托单位 1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交通大学,长江航道局2 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3 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院 4 国家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燃烧工程中心 5 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科学院 6 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 国家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8 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 9 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10 国家核技术工业应用工程中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11 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 12  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  序号 中心名称(制造业) 依托单位 1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 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 3 国家超精密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机床研究所 4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燕山大学5 国家电力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6 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7 国家仿真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亚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 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9 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10 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大学 11 国家工业控制机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五O二研究所 12 国家固体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序号 中心名称(信息与通信) 依托单位 1 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2 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 3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科院计算所、曙光天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 国家宽带网络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5 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6 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7 国家数据广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安通视数据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8 国家数据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兴唐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10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序号 中心名称(轻纺、医药卫生) 依托单位 1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 2 国家非织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南欣龙无纺股份有限公司 3 国家服装设计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服装集团公司 4 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5 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大学 6 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海制药厂 7 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8 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三军医大学 9 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 10 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东华大学 11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师范大学序号 中心名称(建设与环境保护) 依托单位 1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国家城市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安全环境科学研究院 3 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5 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6 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7 国家工业烟气除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8 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敦煌研究院 9 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州大学

福达平产品是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吗

苴布之衣
真吾
福达平是南京工业大学前校长欧阳平凯院士的团队开发出来的。这个药品的核心成分是1,6二磷酸果糖,这种东西以前主要是给各国政要打针保护身体用的,一直是由意大利一个制药公司垄断的,费用非常高,而且这种成分遇到口腔的酶就会分解,所以一直是以针剂的形式存在,很不方便。欧阳校长潜心研究出了这个产品,并采用相关技术做成了胶囊,这样,不但打破了意大利的垄断,还让普通老百姓也有机会体会这种保健品的特殊功效。后来,国家生化工程技术中心在竞争阶段,南工大凭借这个成果击败了全国排名前10的大学夺得了国家生化工程技术中心在南工大成立的权利。这个保健品是真实的,不过网络上可能有假货。

请问一下山东大学的强势 学科 专业是什么 谢谢

拉丁区
敢问何故
山东大学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中) 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 国家电子元器件清洗技术推广中心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胶体界面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耳鼻喉科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国家级研究所 晶体材料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红外遥感研究室从以上国家级科研机构可以看出,强势学科文学、宗教、生物、医学、材料、物理参考资料:http://www.s.e.cn/2005/second/kyjg.html

山东中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情况怎样啊

杕杜
日出多伪
山东中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山东省微生物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长纤维浆原料林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潍坊市多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目前,公司职工人数为120多名。主持制定了1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参与制定了1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承担了国家、省、市、区等23项研究课题,5项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鉴定,8个研究课题按指标完成任务,在研课题项目20余项,已有2项处于世界第二,国内第一的高分子生物聚合物新产品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奖励。

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人员

日改月化
其涂澳矣
周光宏 博士,男,1960年6月出生。先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工委(CSIRO)和南京农业大学学习和进修。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 Meat Science 》副主编。兼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会长,中美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农业部农畜产品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联合国(UN/ECE)肉品标准委员会委员。 徐幸莲 教授,博导 副院长主要项目:【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骨骼肌肌球蛋白热凝胶形成机理研究”(230771526)【2】副主持“863”项目“肉品高活性发酵剂制造和新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2006AA10Z343)【3】技术主持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级新品种扬州鹅的开发与产业化“(BA2008088)【4】技术主持“十一五”支撑计划“低温肉制品、传统肉制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2006BAD05A15)【5】主持江苏省重点攻关项目“肉鸡生鲜产品保鲜加工与质量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BE2006382) 发表著作和论文:1.《肉制品配方原理与技术》. 彭增起 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9 第一版2. 《水产品加工学》. 彭增起等 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93. Effect of Selenium and Methionine Supplementation of Breeder Hen Diets on selenium Concentration and Oxidative Stability of Lipids in the Thigh Muscles of Progency. Liyan Zhao, Zengqi Peng, Ruqian Zhao, Shuqing Xu, Xiaojian Pan. 2009.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7(74):569-5744. Methionine And Selenium Yeast Supplementations Of The Hen Diets Affect Antioxidant And Gel Properties In The Chick Myofibrillar Protein. Z. G. WANG, X. J. PAN, Z. Q. PENG, R. Q. ZHAO and G. H. ZHOU. Journal of Muscle Food. 2010(04) (has been accepted) 教授,博导。一、学历1993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9月至2001年10月,在职攻读南京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专业硕士学位、动物生理生化专业(基础兽医学)博士学位(连读)。二、专业工作经历1993年8月至今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1993.8-1999.12任助教,1999.12-2003.4任讲师,2003.4年至今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9-2007.8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作访问研究学者。三、学术及社会机构任职情况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理事四、研究方向动物营养生理调控、生物活性饲料、营养与畜产品品质五、科研背景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鸡胃肠道作用模式研究” (30300251),2004-20062.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物吸收代谢类胡萝卜素的肠道内环境控制研究”(30270971),2003-20053. 参加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牛肉质量分级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03EFN216900273),2003-20064.主持校青年科技创新基金“大豆异黄酮对动物机体抗应激能力的影响”(KJ03007),2003-20045. 参加国家“九五”攻关子专题项目“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研制与开发”,1996-19996. 参加江苏省应用基础项目“家禽饲用酶制剂最佳作用位点及评价体系研究”(BJ99031)1999-20027. 参加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江苏(及周边地区)优质牛肉生产及加工技术示范”, 1999-20028. 参加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资助基金项目“动物肠道内环境控制类胡萝卜素吸收模型的建立”,2000-20029. 参加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江苏省肉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5-200810. 参加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聚磷酸盐水解变化影响肌肉蛋白质功能特性的机理研究”(BK2006146),2006-2008 副教授,动物科技学院书记。1971年10月出生,山东济宁嘉祥县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现任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1996年7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畜牧专业,留校任动物科技学院政治辅导员;1997年10月到校学生工作处工作,先后担任科员、副科长;2002年6月任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处综合科科长;2002年10月到生命科学学院工作至今。2003年获得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硕士学位,现为食品科学专业在读博士。在读学位期间,参加了国家跨越计划和牛肉分级项目,作为“牛肉分级和牛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项目的参加者,曾获得全国商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外杨茜等!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有什么专业,研究生收分高吗

一颦一笑
若不知之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现有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环境研究院、光学高等研究中心、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院、海洋研究院、高等研究院、粒子科学技术中心、公共治理研究院、县域发展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不低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怎么样

戚顾
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一般专业属中国高等院校中理工科性质的典型专业。根据国家科技局的学科分类,食品工程科学属一级学科,与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食品专业更是如虎添翼,使人类解决当前的食品危机成为可能。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武汉和郑州哪个城市最有资格成为国家级战略中部中心城市?

本末
真夜
武汉和郑州哪个城市最有资格成为国家级战略中部中心城市?武汉市!湖北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相交于武汉市,京九铁路有一条联络线与武汉相连,使武汉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九省通衢”。   内河运输在省内居重要地位,以长江与汉江为两大水运干线,全省一半以上县、市处于航运线上,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省区之一。   铁路干线四通八达。京广线是中国铁路运输最繁忙运输线之一,纵贯省境东部,过境物资运输量远大于省内物资装卸量。1990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1673公里,其中复线占1/4以上。横穿鄂西北山区的襄渝线中的襄樊-达县段是中国第3条电气化铁路。   公路分布不平衡状况有了极大改善。“十五”期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一、二级公路4609公里,长江、汉江大桥10座,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5000公里,等级公路比重达到91%,实现省会武汉到各市通达高速公路,市州到县(市)全部通达二级以上公路。公路建设以“六路六桥”为主,完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以上,完成长江大桥6座,同时完成一、二级公路4609公里。   民用航空事业发展迅速。武汉市是中国航空运输中心之一。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航空港,设计为4E级国家一级民用兼国际备降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空中航线共107条。省内有航线通往沙市、宜昌和恩施,省外有航线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航空   湖北省的武汉、荆州、宜昌、襄樊、恩施、老河口都有民用机场,其中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辟有多条国内和国际航线。 铁路   湖北境内的铁路线有京广线、京九线、武广线,襄渝线、汉丹线、焦枝线、枝柳线及武大线等等,省会武汉有直达省内各地的列车,此外还有直达北京、郑州、天津、洛阳、重庆、西安、昆明、贵阳、长沙、柳州、广州、南昌、石家庄等市。 火车站公路   湖北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公路网,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公路四通八达,可一直延伸到深山之中,同时也将铁路和水路运输连接起来。湖北省高速公路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719公里,初步形成了“四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四纵”分别是京港澳高速湖北段(京珠高速)、大广高速湖北省北段、菏泽至广州高速湖北省中段(随岳中高速)、二广高速湖北省(樊魏、襄荆、荆东高速),“三横”分别是福银高速湖北段(汉十、十漫高速)、沪蓉高速荆门至宜昌段(武荆、荆宜高速)、沪渝高速湖北段(黄黄、武黄、汉宜高速),“一环”是武汉绕城高速公路。根据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湖北省高速公路将超过6000公里,届时将形成布局合理、衔接紧密、辐射周边、畅达全国、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五纵五横二环”高速公路网络。 水运   “九省通衢”、“千湖之省”的湖北有着得“水”独厚的优势:通航河流229条,通航里程8385公里,居全国第6位,其中,千吨级以上航道1091公里,港口51个,船舶运力300余万载重吨,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1.6亿吨,在全国水路交通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水运大省[2]。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GDP   2008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11330.38亿元,成为全国13个GDP总量突破1万亿元的省(市)之一。   2009年,湖北省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5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全国排位继续前移,名列第13。 支柱产业   以产值而论,湖北支柱产业主要为: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及建筑业。    湖北省产业结构图第一产业   湖北的农业以耕作业为主,粮食生产居首要地位,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猪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产量处在全国前列。   2001年粮食总产量2138.49万吨。棉花总产量为37.35万吨,比上年增产 6.92万吨,增长22.7%。油料产量达279.1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产11.58万吨。糖料产量114.17万吨,增长2.8%;蔬菜 3013.27万吨,增长9.6%;茶叶6.12万吨,增长8.7%;水果208.5万吨,增长率14.0%;烟叶13.6万吨,增长14.1%;麻类 5.28万吨,下降28.4%。   2001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246.35万吨,比上年增长5.9%,水产品产量达到242万吨,比上年增长3.3%。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9.55千公顷;完成全国重点林业工程森林抚育面积21.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一倍。   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69.2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大中小型拖拉机31.46万台,增长3.3%。农村用电量60.17亿千瓦小时,与上一年大体持平。 第二产业   从20世纪50年代起,湖北为中国工业重点建设地区,利用省内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建设了武钢、大冶铁矿、荆襄磷矿、应城石膏矿等大型矿山基地。到20世纪80年代初,基本建成以钢铁、机械、电力、纺织、食品为主体、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生产体系,是全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之一。   武汉为中国钢铁基地之一。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为全国三大钢铁集团之一。   汽车工业是湖北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湖北武汉。目前湖北已形成十堰-襄樊-武汉汽车工业走廊,建立起重、中、轻、微、轿、专等多型谱、宽系列的产品格局。同时,汽车零部件品种齐全、配套能力较强,在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60种关键零部件中,除电喷、ABS、安全气囊等少数产品外,其余产品均有研发和批量生产能力。2008年,全省生产汽车78.8万辆,实现汽车工业产值1760亿元,占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60.3%。全省机械汽车工业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有5家,完成工业产值占全省机械汽车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目前全省汽车年产能达85万辆,主要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超过70万辆份,规模以上整车、改装车、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749家,资产总额1911亿元,从业人员 23.2万人[3]。   全省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发展迅速,建有汉江、丹江口、堵河、黄龙滩及白莲河、陆水、富水等大中型水电站,在长江上先后建成葛洲坝水电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此外,在武汉、荆门、黄石、襄樊、蒲圻等地还建有多座火电站。2009年7月31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北省政府签署协议,将共同加快推进我国内陆首座核电站——咸宁核电项目建设。该项目环境评价报告已获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正式批复。预计在2010年下半年将具备浇注第一罐混凝土、实现主体工程开工的条件[4]。   湖北建筑业发达,建筑业综合实力位居中部第一,在全国位居前列。截至2009年,全省拥有7500家建筑企业,其中特级、一级企业总数达292家,建筑业从业人员达 215万人,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409.02亿元,年完成10亿元以上产值的湖北建筑企业达49家[5]。知名建筑企业有:中建三局、新八建设集团、山河建设集团、新七建设集团、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武汉建工股份公司、湖北全洲扬子江建设工程公司、武汉市政建设集团公司等[6]。   纺织工业包括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以棉纺织工业为主,是省内轻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主要分布于武汉、宜昌、黄石、襄樊、沙市等地,其中武汉是省内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工业产值约占全省的一半,也是中国著名的棉纺织中心之一,纺织品畅销国内外。湖北属全国科技与教育发达地区。截至2009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近20万人,居全国前5位,其中,两院院士有54名;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300多家,其中,代表原始创新实力的国家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1个,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获准立项(建造周期2007年-2012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还有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58个,国家野外试验台站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湖北科技进步指数排名全国第11位,居中部六省之首[9]。   湖北的高等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大学生人数达130万,其中武汉大学生人数超过104万,居全国第一;高等院校数量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国家重点院校数目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研究生教育水平国内排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江苏。我的答案你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