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求贵州师范大学考研823的参考书目

小辩
周文
1、贵州师范大学考研823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2、学校官网有考试大纲,可以自己下载查看。3、建议根据大纲使用大学相关教材备考即可,如《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黄甫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关键还是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贵州师范大学考研学科语文专业课怎么备考?用什么参考书

驱魔人
吴起
贵师大学科语文专业课二叫819汉语言文学综合,官网没有给具体的参考书,但是如果你本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话 考这个专业是非常有优势的专业课一333教育学综合 推荐参考书如下:全国333教育学原理  十二校连编《教育学基础》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外国教育史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以上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是今年12考研的话 现在寒假 期间参考书是必须看完一轮的了 寒假需要利用起来 院校备考指导 计划安排可以私信!

贵州师范大学笔译研究生考试该买哪些书和参考资料

孔子反走
高论怨诽
贵州师范大学笔译研究生考试该买哪些书和参考资料,可询问学校研究生院。只要努力付出过,就会有收获。

打扰问下!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画专业考研用的参考书籍是什么?在哪查?

出后
阖辟
考研的专业课还有笔试参考书复试参考书。只要你的科目是统考或者。这命题学校都会给出。参考书目的也会给出大纲。在各个学校的。研究生官方网站里面都会公布。穿越的话,自己打开电脑登陆。你要考的学校研究生官网,然后进入招生里边找到招生简章招生目录,然后按个查看可以了一般参考书目都会在招生目录里边展示出来。

贵州师范大学翻译英语考研书目

方将四顾
化醇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翻译硕士(MTI)考研参考书

我想问一下关于贵州师范大学的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的参考书目你找到了吗?我也想知道。谢谢!

孝哉
意也
这个我自己在网上找了,考研网找的,书目都是大同小异信息来源研招网其中英语翻译硕士复试参考书目 991|翻译实务(笔译):1、《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刘季春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2、《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冯庆华、穆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英语口译教程》,仲伟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4、《商务英语口译》(第二版),赵军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5、有关英语八级考试的书籍,以及英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百科知识的书籍 992|面试(含口译):1、《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刘季春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2、《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冯庆华、穆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英语口译教程》,仲伟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4、《商务英语口译》(第二版),赵军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5、有关英语八级考试的书籍,以及英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百科知识的书籍 第二批考试参考书单(最新更新书单):(1)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张汉熙,《高级英语》(修订本)第1、2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4)张卫平,《英语报刊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叶 朗,《中国文化读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夏晓鸣,《应用文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英汉口译参考书目:《高级英语》(修订本)第1、2册,张汉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现代大学英语基础写作》(上、下),徐克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英汉新闻翻译》,刘其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刘季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文化读本》,叶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实用文体写作教程》,罗时代,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 李亚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华先发 邵 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翻译硕士MTI复习参考书目(其实都差不多,你自己参考一下吧!希望帮到你,呵呵)北京师范大学(1)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叶 朗,《中国文化读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卢晓江,《自然科学史十二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7)徐亚男,《外事翻译-口译和笔译技巧》,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对外经贸大学参考书目《英美散文选读》(一)、(二)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蒋显璟《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年 陈宏薇 等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三版)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王恩冕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林青松《公文写作 》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 白延庆复试参考书目《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三版)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王恩冕 《英语同声传译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9月 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上、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3月 仲伟合西安外语学院参考书目:(1)张汉熙,《高级英语》(修订本)第1、2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3)冯国华、吴群,《英译汉别裁》,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4)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叶朗,《中国文化读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6)卢晓江,《自然科学史十二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复试参考书目:(1)方梦之,《实用文本汉译英》,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3.(2)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加试参考书目:(1)刘其中,《英汉新闻翻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Langan, J. College Writing Skills with Readings.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同济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全国联考指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陈福康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西方翻译简史》 谭载喜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1997;《实用翻译教程》 冯庆华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广外《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刘季春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英汉翻译基础教程》 冯庆华、穆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翻译批评与赏析》 李明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面试《英语口译教程》 仲伟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商务英语口译》 赵军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英美散文选读》(一)、(二)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蒋显璟《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年 陈宏薇 等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三版)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王恩冕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林青松《公文写作 》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 白延庆复试参考书目《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三版)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王恩冕 《英语同声传译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9月 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上、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3月 仲伟合你自己取个交集,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还有个考验经验分享: 北京语言大学MTI英语笔译考研经验谈一、翻译硕士英语(100)  1.1词汇语法  单项选择 1.5×20=30分  题型:可参考专四词汇语法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英语词汇语法部分  难度:词汇介于专四到专八之间  参考书目:英语专业4级语法与词汇  星火英语?英语专业考研考点精梳与精练(基础英语)  说明:参考书目仅仅供参考 因人而异。我只是当初在书店偶然觉得这两本的词汇语法部分,跟大纲上的题很像。基础英语难度太大了。北语貌似不会考那么难的。  1.2 阅读理解 2×20=40  题型:共4篇文章。前两篇文章10道题为单项选择,跟市面各种阅读理解是一样的。后两篇文章 10道题为回答问题。  参考书目:这个阅读就行,难度不好说,我个人认为今年文章比题复杂。  说明:文章体裁挺丰富的。准备的时候各种都得看看吧。回答问题那部分基本上都可以从原文找出或者经过稍微的总结。这个我没找到合适的参考,当时也没准备。  1.3 写作  30分  题型:按专八写作准备吧。  参考书目: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精品范文100篇外文出版社。  说明:这本书巨好。比星火什么的好上不知道有多少倍。星火那个我也买了 但不推荐,虽然是资深老头子写的,但语言还是不如这个写的地道。  二、英语翻译基础  1.1 词语翻译   题型:15个英译汉 15个汉译英,共30分。缩略词熟语什么的  参考书目:最新汉英特色词汇词典  说明:这本书是China Daily出的。不错。之前网上有电子版错误挺多的,其实这本书里还是有错。  1.2 英译汉& 汉译英  题型:一篇英文,一篇中文,各60分。大众文体,英译汉是跟经济危机有关的演讲;汉译英是温总理在世博闭幕上的讲话,都是节选。  参考书目:自己看着办吧,一个要读翻译做翻译的人,应该有鉴别能力的。不过要补充的是:市面大部分翻译教材大同小异。自己好好甄别吧。书店那么多。翻译的书那么多。网络那么发达。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策略。可别人云亦云。网上很多帖子写的 都是一些瞎凑热闹的,可别别人说什么好,你就去看什么,也别以为参考书目越多越好,过犹不及。网上那些可以作为参考,你得学会独立思考。  说明:稍微难的词都给出来了,其他的词或许你觉得难,或许你觉得不会,或许你连见都没见过。但是,完全可以通过构词法搞定。总之还是不算难。三、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1.1 名词解释  题型:2.5×20=50分  什么类的都有。就按照大纲往下扒吧。根据这两年的总结,你可以发现。真题是跟着大纲思路走的。所以还是把大纲研究明白先。一些要考这个的同学。。。 经常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包括这些大纲上就写着明明白白的。我当初,没人可以问,没人跟我讲。都是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极其鄙视网上那些诸如这个是几年制啊,去年分数线是多少啊某某题是多少分啊这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问题。这些人 太懒了,官网明明就可以查到。  这题分值很大,貌似是主要是失分点。考察你的知识面。没有知识面的同学怎么办。。 为了考试只能功利一点。可以看文化常识这一类书。网上推荐那本绿色的林青松的那个我不记得书名的那个源头是对外经贸的参考书。各个学校真不一样。有的学校考的是各种哲学。。有的学校考的是各种翻译术语。我们考的是百科。。。真特么是百科啊。。。。纵跨古今,横跨中外。因此,我发现了一本绝世考试用好书——《中学生文化常识》作者薛金星 这个作者很熟悉有木有。初高中各种教辅都有他有木有。。。很亲切有木有。  不信的话。你可以先去书店看看。适合考试。一段一段不是很长。没事睡前看看催催眠是不错的。  不过这本书也没办法完全涵盖考试内容。不过如果你多多的写,如果你运气好 刚好遇见的都是你会的如果你知识面很广,那么你就没问题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并不是完全依靠这个。我年轻的时候,经常看《参考消息》。新闻联播。又一个五杠少年,看看这些,多了解时事,总是有好处的。除了应付考试。你还可以在同学聚会上,利用这个装装。  1.2 应用文写作  题型 40分 400字左右,应用文。  我说过要独立思考。我还得说,还得长长脑子。别什么都看。申论什么的就别看了。三五千字呢。首先把能写出400字左右的文体翻出来。这就自动筛选掉了一大堆。题目是这样的,考卷上会给你列出一大堆信息。那就已经有个一二百字了,你就扩充呗。这题主要考察 1 文体格式 2 内容。内容前篇一律,应用文不用你写出花花,也不用你俳句作诗。注意格式,别弄错文体。  参考书目:去学校图书馆随便找几本应用文写作的书。博取众家之长呗。  说明:练上一两篇就够了。试试手,看的想的和写出来的是不一样的。格式烂熟于心就可以了。可别问我这个是怎么烂的。每个人不一样。  1.3 我管这个叫大作文。  题型:60分 800字,除诗歌以外文体。这叫你联想到了高考作文有木有。  说明:当初高考咋准备作文的 这就咋准备吧。说实话,上了大学这几年,除了发发博客日志之类的,很少写东西。远离高考了都。很多人现在或许都写不出800字了吧。文学功底,是积累。 如果你还想为了考试功利一点的话,那么你就去书店高考教辅淘一淘高考作文的书吧。不过,我相信,没啥值得参考的好东西。因为,作文,不该是件目的性很强的事。就行我写博客,发日志。完全是有感而发。按叶圣陶那话说,不该为了作文而作文。要有自己的神,一味的模仿那是不行的。那样写出来的都是别人的东西。  看看古文吧。很多人谈古文色变,很多人都知道北语的作文给出的材料是古文,10年是柳宗元《蝜蝂传》11年是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其实完全不用担心。稍有难度的词都已经给出了解释。文章完全可以看懂。核心思想稍有古文功底的人都能分析出来。可别被古文吓到。有空的话看古文,是很不错的。古文简练,逻辑强,脉络清晰。很显然我古文没学好,罗里罗嗦写这么一大堆废话。四、复试  第一天上午,体检。  第一天下午,专面。  三个老师,除了英译汉或者念汉语段子时让你说中文以外全得说英语  1.一张纸条上一段英文叫你先读出来 再summarize, 这不难吧 无非就是把5W1H给挑出来。纸条宽度三五厘米吧,字号是五号。多少字你自己看着办吧。  2.英译汉 听译 老师念一段你译。也就是一个典型的长难句吧。  3.汉译英,视译,一张纸条叫你先读出来再译。同样也是一个长难句。说明:各种坑儿,你就跳吧。让你读就是考察你的语速,语音语流什么的。会有一些词考察基本素质,比如基础设施,听说还真就有人给译成了basic equipment。你说不出来老师比你还纠结。第一天都紧张。  所有材料貌似都是新闻,而且是最新的新闻。ok,NY times 这类外刊,随便看吧。但估计你撞不上。让你看是培养语感,不是为了这考试。别都那么功利别都围着考试转。  第二天上午外国语听说  这个就是俩老师跟你聊一聊,当然是用英语,会问各种问题  面试常见问题,诸如自我介绍之类的。这个我想说:千万别背。千万别找网上的范文。你好歹是一考英语相关专业的。找网上范文,背范文。多丢人。话又说回来,你背诵痕迹会被老师发现的。我建议自己有个outline,然后随性说吧。  第二天下午笔试  汉译英英译汉各一篇 汉译英英译汉鉴赏各一篇。  难度与初试相当。文体不一样了。英译汉是散文。别吓着 不是文学翻译。汉译英是科技文,也别吓着没啥专业名词。矿产资源 开发 勘探 这些个词,你都走到复试了,肯定会吧。不会我也没招儿了。文体应该是看出题老师的心情吧。  鉴赏,这个不难。中英文均可,从语言文体角度都行,貌似是让写三点,不过多多益善吧。  汉译英鉴赏居然是围城选段,描写唐小姐那一段。翻译基础:像张培基的一些书很有用,英汉翻译教程,还有他的英译现代散文选,再就是参考笔译实务,我做的三级的,貌似有点简单,按你水平来,想拿高分就练练二级笔译实务;翻译硕士英语:这个我做的是一本叫星火英语?英语专业考研考点精梳与精练:基础英语,这本书内容很全的,觉得不够的话,可以专项突破一下,这一系列的书不少;百科那个就更杂了,主要在于平积累,多用百度百科,书目的话,那本中国文化读本用处真是少之又少;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谁知道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学研究生 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教育研究复试的参考书哪本比较好?

曾由
没阶
《课程与教学论》吧,复习什么看什么呗。jyun参考资料:yntrtrnb

求心理学考研学校排名、参考书、辅导书籍

五逆
可谓辱矣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3]《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4]《实验心理学》(第二版),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5]《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甘怡群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6]《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版),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测量心理学》,戴海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8]《心理与教育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

考验具体的情况请告诉告诉我 谢谢了

母亲
桂花
  考验具体的情况?是不是想说考研?如果是的话,我简单说下,如果不是那算我没说哈。。。。  考研报考全面指导  2005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17.2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2.7万人,增幅为24.1%。这是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首次突破百万.而报考厦大的考生2005年为1.27万,比上年增长34%,这是厦大首次超过1万人。  对于这么一件关系到自己前程的事情,很多同学考虑得也越来越早了,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是很普通的,一些人甚至从大一大二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确实对于考研这个问题,是否考,如何考,多花些时间来考虑是必要的。在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时,你首先要知道的是考研的整个流程,它要经过哪些阶段,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这些都要心中有数,以便及早安排,计划周详。根据我们的理解,考研大致要经过以下过程:  报考指导第一步:报考志愿的选择  一旦决定考研,第一步决策就是确定报考志愿。与高考志愿类似,考研的第二志愿作用不大,绝大多数考生面对的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可以说,选择志愿是个风险很大的博弈过程。  ☆ 报考志愿的决策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步骤:形成专业选择意向;确定报考单位;最后两者结合,综合考虑,确定第一志愿,并考虑第二志愿。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报考的4种基本模式:本专业本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跨专业本校报考;跨专业跨校报考。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1、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他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别很大;而且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及时获得。  3、跨专业本校报考。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4、跨专业跨校报考。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  那么,考生到底如何确定报考专业和招生单位呢?我们认为,贯穿整个决策过程始终的,是两个关键的要素: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这实际上也就是报考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 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里面又有3个主要因素:  1.考生的专业意愿。一般来说,确定是否换专业主要看考生自己的意愿。许多考生高考时的专业选择并非自己做主,而是家长和老师的一厢情愿;或者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这个专业,这样考研就成了一个改换门庭、实现自己兴趣和抱负的绝好机会。还有许多考生选择专业时主要考虑将来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些考生在判断专业前途时,就要目光长远一些,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来理性地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专业的前途,不要盲目跟风。  2.考生的考研目的。考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影响很大。就应届考生而言,一些考生就读于名校热门专业,皇帝女儿不愁嫁,考研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好的机会,成则更好,不成亦可;而许多本科专业和学校不理想的考生,则将考研作为人生转折的惟一机会,志在必得。在职考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部分考生工作很好,考研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另一部分考生则是要通过考研跳出原来的小天地,创造新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论是应届考生还是在职考生,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二是只要能考上就行。前者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当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后者则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3.考生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很强的考生,自然可以往高处考,往好处报;而竞争实力一般的考生则应注意避开白热化的竞争点,报考稳妥一些的志愿。  ☆ 确定报考志愿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考生在基本确定报考专业后,应该进一步选出设置了这些专业的学校,并根据其他一些主客观条件,圈定目标单位,进而对这些目标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比较,最终选取适合的志愿。  1.目标单位的竞争态势。第一是看目标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有一些好学校的总分和单科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高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第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数。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两者之比即为考录比,数值越大,说明竞争越激烈。这些数据应该尽量往前多收集几年,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比如说录取门槛逐步降低还是逐步抬高,是基本稳定还是剧烈波动。逐步抬高的难度比较大,而波动剧烈的风险比较大。  2.目标单位的录取情况。由于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单位自主负责,各专业院系的权力很大,因此必须详细摸清录取情况,例如实际录取名额到底是多少,录取是否公平公正等。有些招生单位和专业院系内部保送名额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招生名额不少,但扣除保送名额后就所剩无几;有些单位和院系一贯奉行自家人优先的原则,优先录取本单位和本院系的考生,外来考生难以享受公平待遇。凡此种种,都是考生朋友一定要事先搞清楚的。  3.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考生应该尽力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例如历年考试专业试题,考试命题所依托的教材,考试复习的参考书目,复习的重点范围,命题教师的命题风格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复习和考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种报考模式当中,本校报考的两种模式在收集信息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而跨校报考的两种模式都缺乏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凡跨校报考的,必须将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作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和报考单位。  报考指导第二步:获取考试信息  在确定了要考研、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以后,考生朋友们就要和学校联系了,以便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获取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 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招生简章上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大部分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还可能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不列出参考书目)。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有一些关键的信息,并没有列出。  2. 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这一数据。  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部分院校内部发行装订成册的专业课试题集),那对于考生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目前一部分的专业课试题可以在各院系研究生处买到。厦大考研网也可以为你代购几乎所有的厦大历年试题,请考生们注意关注。  3. 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们的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有时候也不必要。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知名的学校一般信息透明度较高,黑箱操作相对就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 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所报院系在读的研究生咨询。 5. 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 网站。考研专业网站提供丰富及时的信息,比如www.kaoyan.com  报考指导第三步:复习准备  在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该踏实看书复习了。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也有一些大家经过摸索共同认可的方法。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时间一般为1月中旬,怎样安排最后的复习时间、如何选择复习内容、如何正确评价最终复习的效果等等,都是考研同学关心的问题。  考研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因此,考研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总的复习进度划分为起步、强化和冲刺三个阶段。  ☆ 第一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英语、数学复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内容庞杂,因此它们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政治复习可以暂缓,等新大纲出版后再进入首轮复习。  英语 此阶段以词汇、语法、听力为重点,同时开始阅读理解训练。虽然单独的词汇、语法题型考试中已取消,但它们仍是整个英语复习的基础,因此一开始就要重点强化过关。听力是许多考生的弱项,也应尽早开始。  数学 此阶段的重点在于全面整理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其基本应用,同时配合一定量的练习。复习以课本或高质量的辅导资料结合大纲进行。  专业课 本校本专业报考的,要利用课堂教学学好专业课。跨专业或跨校报考的,此阶段要进入专业课程的复习,如有可能,应旁听一些重要的专业课或借阅相关笔记。  ☆ 第二轮复习: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  政治 政治首轮和第二轮复习是同时进行的,重点是提炼每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结论,研究大纲考点,特别是新增考点和新修考点;对跨章节、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综合。  英语 这一阶段应分听力、阅读理解、写作和翻译等专项进行强化突破,重点在考研英语的关键--复杂长难句。此阶段要加大阅读量,提高快读和精读能力,同时也通过阅读来巩固语法、词汇和句式。听力在此阶段应该从泛听走向精听,要在迅速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训练捕捉细节的能力。  数学 本阶段数学复习应在首轮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回头总结、归纳,反复揣摩典型习题,提炼解题规律。  专业课 本阶段的任务是对各专业课程进行总体逻辑框架上的整理,建立起整个专业知识体系,同时开始按专题归纳整理知识内容。  ☆ 第三轮复习:  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二是强化应试训练。  政治 由于近年来材料题和论述题越来越呈现时事政治和政治基本理论相结合的特点,因此本阶段需要重点进行时事政治与基本理论关联分析的训练,同时强化需要记忆的内容。  英语 此阶段要进行大量模考练习,强化训练写作,要大量地听,力求培养语感。考研英语作文的命题一般具有可写性,因此有意识地多阅读一些相关文章,熟悉有关观点、句式、词汇,再动笔练练,在考场上才能成竹在胸。  数学 本阶段主要是逐步恢复做题练习量,进行大量模拟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调整解题状态,进一步深化总结解题思路和规律。  专业课 最后阶段需要强化知识点的记忆,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  ☆ 在复习准备的过程中,会有不少应试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这时需要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平均复习时间。  1、参加考研辅导班有哪些好处  一些考上了研究生的过来人会告诉你:"一定要选一个好辅导班";另一些人则会说:"辅导班没用,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银子"。那么,考研辅导班到底有没有用?答案是因人而异。的确有一些同学,纯粹自己复习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也有一些同学,上辅导班光顾睡觉、看MM,上了也等于白上。然而,对多数人而言,考研辅导班确实还是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一般来说,考研辅导班可以起到下面的作用:  ●复习更能把握重点。目前许多考研辅导专家都对考研命题趋势等有很深的把握,一些比较正规的考研辅导专业机构也投入精力研究考研,这样,辅导班往往能使您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考试重点。  ●复习更有条理,更有计划。考研辅导班一般都是按照一定的复习计划安排授课的,同步还会布置相应的练习,因此可以使复习更有计划。  ●可以实现"强制效应"。许多同学复习一段时间后都有浮躁的感觉,学不下去,这主要是存在外部环境的干扰。辅导班通过授课安排和习题练习,强制你学习,同时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课堂,也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热烈的气氛,有利于抓紧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复习,防止稀里糊涂,浪费时间。  2、考研辅导班有哪几种  对应于考研复习的三阶段,辅导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基础辅导班。主要针对复习期较长的基础公共科目,如政治、英语、数学等开办,主要目的在于把基础打牢,及早指导考生在上强化班之前进行自我复习,掌握复习方法,避免第一轮复习走弯路,使后续复习更有效果。这些班开班较早(4、5月份就应开始),班期比较长。  ■ 强化辅导班。这是传统班种,公共课和专业课都有强化班,主要是在复习的黄金阶段帮助考生强化训练,尤其是专业课强化班对于跨专业考生尤为重要。时间多集中在7、8月份暑假期间和国庆期间,班期一般在6—10天左右。  ■ 冲刺辅导班。用于考生最后阶段冲刺复习的班种,一般11、12月份授课,班期不长,几次课,但辅导内容密集,辅导线索为横向串讲,十分有效,其中政治时事综合讲评是重头戏,不应该错过。个别专业课也开设冲刺班,含金量很大,值得尝试。  ■ 模考班。模考班是某些辅导班独有的班种,如数学和英语。其重要意义在于进行复习阶段检阅,查漏补缺,并增加实战临场经验。需要强调的是,随便发几张卷子做做并不是严格的模考。严格的模考应该专场考试,严格监考,约束时间,认真阅卷,做出讲评,总之一切高度仿真。  3、如何判断辅导班的优劣  只要留心过高校里的海报栏,大家就会发现目前的考研辅导班何其之多。这些辅导班不仅海报色彩、图案、广告内容大同小异,有的甚至连机构名称都挺近似。事实上,这里面既有信誉好、服务好的正规机构,也有不少尚未注册备案的野台子。那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机构和辅导班呢?这里是一些基本的判断标准。  ● 规模大不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过去的辅导成绩,代表了公众的认可程度。  ● 资料全不全。全面、系统的好教材代表着雄厚的辅导力量和良好的服务意识。  ● 师资强不强。判断师资不在于是否有一、两个"名师",而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而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了解师资,不要单纯看辅导机构的广告,有条件的最好深入了解一下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  ● 服务好不好。权威的辅导机构,不应该仅仅办班,同时还应提供资料、信息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服务项目越齐全,服务周期越长,提供一站式服务,考生寻求信息的成本越低,花同样的钱,获得的帮助。  报考指导第四步:报名填表  从05年起,硕士研究生招生在全国范围全面试行网上报名。考生可在2005年10月8日至31日每天8时至23时内通过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www.chinayz.com.cn),按网站提示和要求填写本人报名信息,然后于2004年11月10日至14日到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缴费、照相。  一、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 9 月 1 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 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 二 )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经教育部批准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  1. 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 1 , 3 , 4 ,各项要求;  2. 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 4 年或 4 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 2 年或 2 年以上,业务优秀,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三)符合上述(一)或(二)中各项报考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相应的统考或单考。  可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 49 所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聊城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  (四)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法律硕士联考”。  1. 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 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下列 13 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可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 48 所学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烟台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海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政法学院、兰州大学。  上述各高校录取该专业考生时,只从参加“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中选拔。各学校不再为该专业组织统考或单考。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 MBA 联考”。  1. 符合(一)中第 1 , 3 , 4 ,各项的要求;  2.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或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 5 年或 5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 2 年或 2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可招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 94 所学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新疆财经学院。  上述各高校,录取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生时,只从参加“ MBA 联考”的考生中选拔。各校不再为该专业组织统考或单考。  (六)硕士生招生单位中的部分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可以推荐本校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并在 10 月 25 日前 直接到报考单位参加复试和办理接收手续。推荐办法由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亦不得再参加统考。到 10 月25 日 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荐免试生不再保留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