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里孩
喜欢看古代电视剧的人们,对于秀才这个职业应该不陌生,作为一个读书人兼知识分子,秀才的半只脚踏入了社会的上层,不过因为能力的有限,大多也只能混迹在烟火人间,而无法更进一步,比如说《武林外传》中的吕秀才,平日算算账,又或者是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开设几间私塾教教书。这也给人一种秀才“会很容易考上”的错觉,那么古代的秀才到底多难考,放现代研究生能考上吗?别再被古装剧骗了。影视剧也有个这样的片段,就是官府在县城张贴榜文,众人围观不解其意,一直到有一个识字的大声念出来,才恍然大悟,实际上这也说明了古代文化普及程度的低下,在光绪年间,文盲率高达80%,而想要知道秀才的入选率,首先要熟悉一下科举的制度。秀才,又被称之为茂才,而在获得秀才资格前的读书人,无论年纪大小,统一被称之为童生,读书人在经过寒窗苦读之后,先要经过每年二月,在各地州郡县举行的“县试”或者“院试”,连考五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合格后称为生员(秀才),否则依旧是童生。别看这是第一道关卡,却难住了不少人,很多读书人年纪一大把了,还在童生阶层晃悠,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个老童生,还有中举之前的范进,50多岁了还未考中秀才。而获得秀才的地位之后,也有一些特权,比如能够穿戴平民不能穿着的方巾等等,他们也成为了地方绅士阶层的支柱。但是此时距离做官,还远着呢!之后秀才们又要到当地省份的首府,参加省规模三年一次乡试,通过者成为举人,到了这样一步,才算真真正正鲤鱼跃龙门,很多县令就是由举人担任,举人可以前往京城赶考,进行三年一次的殿试,通过者被称之为进士,自然有着更大的成就。那么我们不妨回到之前的问题,秀才和研究生的通过几率,又是怎样的呢?有学者做过统计,清朝276年中,被记录在名册上的,大约有200到300万童生,其中秀才的数量为46万人,这比起上亿人口的帝国,实在是凤毛麟角。而童生成为秀才的概率,也只有四分之一,至于举人,就更加稀少了,只有15万人。或许大家认为,通过比率还算过得去,但是有人统计,童生参加考试的年纪,平均在十六七岁左右,然而成为秀才的平均年纪,却到了24岁,也就是说,在选拔秀才的考试中,你除去和同届考生竞争之外,还面临着比你高八届甚至是十届“复读生”的压力。明朝的一份资料显示,嘉靖在三年内举行了两次府试,251个州,1281个县,一共录取了4万秀才,平均每个县才区区13个人,每个县参加考试的人,达到了200多名以上,录取率不足百分之十。而我国高考本科录取率,全国达到了40%到50%左右,在这个基础上,2019年有290万人报考研究生,计划录取8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录取是一年一次,而秀才是三年两次,因此考中秀才的概率,对比起来,可远远比研究生难多了。实际上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考试的性质并不相同,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了给国家选拔优秀的官员,因此始终处于补缺的状态,老官员因为病亡或者告老还乡退出仕途,新的举人或者进士才能补充上去,因此科举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有着相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