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
从2000年开始,高校研究生公费比例开始逐年缩小,现在公费、自费基本持平,有些高校自费规模已经超过了公费。2006年全国9所高校研究生教育试行全面收费。据称,这9所学校均为全国名牌重点大学,它们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消息一出,争鸣即来:有的叫好,有的称不妙。不过,主流呼声依然是赞成研究生教育应该全面收费的。但出人意料的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也出面“辟谣”或“沉清传闻”,并称研究生全面收费尚未获正式批准。 曾几何时,公费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体现之一,例如,公费食堂、公费医疗、公费住房、公费轿车、公费旅游、公费出国、公费应酬、公费大学生、公费统招统分,如此等等。但当人们习惯于“公费”观念时,公费便成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于是,公费也就成了大锅饭、平均主义;谁动了他的公费,谁就是唯利是图、剥夺人权。当然,还有许多名目的“帽子”和“棍子”也会跟着而来。殊不知,公费花的是全体纳税人的钱,当为公众利益而共享。如果公费只是为少数人而享用,那么,这样的公费就是有违公平和道义的。当然,公费的另一个特例叫“免费”。免费的对象只有两种:一种是像人人有份的9年制义务教育类公共产品,另一种则是诸如社会救济类的公共福利。因此,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统统公费,则社会就无法进步,公平与效率就无法实现。 当然,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对相关团体利益显然是有影响的。在传统的公费体制下,大学每招收一个研究生,国家财政就要拨付两笔钱:一是研究生人头经费,归学校占有;二是研究生生活津贴,归研究生占有。在这种体制下,对研究生本人来讲,不仅教育全过程是全部免费的,而且还要国家倒贴“生活费”,甚至连住宿费曾经都是不掏钱的。对学校而言,公费全额拨款,“旱涝保收”,不愁生源,不计成本,学校省事还有得赚。但对国家而言,9年制义务教育尚未完全实现,还要同时进行“3+3”制的研究生义务教育,这岂不是两难兼顾、吃亏不讨好? 如今,当人们听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自费的,更别说研究生教育了,就连国家福利最优厚的美国和欧洲,它们的高等教育也是自费的。于是,人们有了要求破除研究生公费教育的念头和决心。但想法虽好,一旦真正付诸实施,是会有集团利益相抗争的。比方,学校会认为,现在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报考人数会减少,我们将来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就会减少,研究生教育就会在规模上萎缩;考研一族及其家长则会认为,读研还要缴费,这是什么规矩?如要缴费,划不来,我们不读。这样看来,对于校方与学生来说,似乎都是极为不利的。 但我们不妨冷静地回头看一看,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对于某些高校或某些学生来讲,其实它早已成为现实。不过,它们只是在部分人身上的全面收费而已。至少三五年前,各高校已开始大面积地招收自费研究生了,近年来,各高校公费研究生的计划指标已是越来越少,占同年研究生招生总数的公费比例已不足10%。这种名存实亡的“公费研究生”制度,实际上已到了该逐渐全面废除的时候了。既然如此,这种“公费”的名义还要它干啥? 我认为,这时出台名牌高校先行试验全面收费教育已是再合适不过了。随后,其他高校也应该全面跟进。 理由一:我们必须节约纳税人的钱,扎扎实实抓好人人有份的9年制义务教育,在基础教育上给人民一个彻底的公平与道义。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应该尽快撒走国家花在研究生教育上的全额公费。 理由二:大学本科教育在我国已经实现全面收费,但需求依然十分地旺盛,而且扩招趋势依然很猛,这一形势直接导致了本科教育的大众化,以及本科生相对就业难的问题。在这种新形势下,本科毕业生由于难找一份高收入的好工作,因此,他们纷纷放弃找工作的机会,而踏上考研的“独木桥”之路。在这股力量的直接推动下,全国各高校研究生扩招与考研热一浪高过一浪,大学生进校门就热衷于考研,将考研当作大学的唯一目标,大学生的这种应试教育模式是十分有害的;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研究生扩招后,导师人手不够用,一个导师甚至带二、三十个研究生,结果花了国家巨资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质量却不断下降。 归根结底,一句话:研究生是免费的,不考白不考、不读白不读。这种少数人白占全社会纳税人便宜的事,当然人人愿意干! 理由三: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广大的本科生全面收费教育既已顺利实现,而更少比例的人参与的研究生全面收费教育还会有什么难度呢?事实上,从过去几年高校大批扩招的自费研究生中,我们也看到不少家境贫寒的研究生,他们照样有办法独立自主地、而且是非常优秀地完成了他们的学业。这就是试验的结论。 理由四:更何况,现在及时实行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将十分有利于有效遏止不健康的全民“考研热”,有助于防止研究生教育的过快“扩招”,从而有利于提高高端教育质量,全面调整社会人才供求结构,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