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管理科学与工程 考研 研究方向

土里土气
金字塔
我个人认为,信管这些专业通通属于信息管理系不是很合适,这也就是为什么高校信管本科招生时居然不区分文科理科生的原因。我们学信管的,身边有学文的,也有学理的,很有趣的一个现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是理科专业,我个人认为。因为我自己是学这个专业的,其中要学计算机,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课程涵盖数学类的方方面面。同时 管理学也是系统设计之类的。经济学就是金融,会计等。其中文科的成分占较少 。所以在考研时候,这个专业的同学就要考数学一,这是明显的理科科目要考查的。数学一涵盖高数,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数学一是比较难的 一科。其他两门基础课就不用说了,谁都避不开的政治和英语,全国都一个样。但专业科就不一定考什么了,这要看学校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有的专业课要考三门, 比如北邮(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有的只要考一门,比如北京交大(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说如果你要考研,至少应该在大三就看好学校,当然,也不一定 大三就要选好,什么都变化中。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如果你想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的研究生,请做好考数学一的准备,也就是说,在大一大二的 时候,抓紧在数学上下下功夫,当然如果你还要学离散数学的话,我可以说考研基本用不上。当然,书本就是我们常用的数学同济大学版,概率浙大版,只要平时学 好学校发的课本就是了。 其他的如图书馆学情报学等都是文科专业,大部分学校不考数学(当然也有例外),所以有些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想避开数学可以考虑这个方向,但是我要 说的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差别很大,它们这些专业虽然不考数学,可是要考图书馆学,情报学概论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根本就没有学 过的专业,有的学校甚至对第二外语有要求,这些对于信息管理出身的同学也是比较困难的。当然,没有不可能,跨专业考研的每年不占少数,对于有些同学而言, 考研就是重新选择专业的一个机会。所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图书馆学等信管方向。当然,既然这样,同样也可以报考其他管理学方向甚至是 经济学方向,毕竟我们什么都学过,至少都接触过,考研的时候就是再把知识加工一下就可以了。当然,专业也不能跨的太远,比如突然要报考生物工程专业,这也 是不现实的。 当然,换个角度,如果你是学图书馆学或是档案学出身的,最好选择本专业的考研,因为平时教学淡化了对数学的要求,所以如果要遇到考数学一的专业的时候,毕竟比较吃力。当然,转专业到行政管理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15考研考什么?金融?还是管理科学与工程?

赤道雨
九朵云
1、如何选择报考专业,主要看自己的兴趣和备考的难度:因为兴趣是以后学习的持久动力;难度不大才有可能考上,否则就没有意义。2、如果报考本专业,除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外,还有企业管理、会计等均可考虑。另外,管理学院招收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是12开头,属于管理学类,专业代码是120100。其他不少理工学校或学院招收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是08开头,属于工学类,专业代码是087100。3、如果报考金融则有学硕和专硕的区分,注意专业代码和初试科目都不同。可以考虑报考金融硕士,相对来说备考的压力可能小一点。4、其实有兴趣就可以,考研关键还是选择一所合适的报考学校。尽早确定专业和学校,这样备考才有动力和针对性。但是,金融就是由于其相比之下稍微简单所以可以跨考,这样报的人就很多,所以竞争太大啊~~~不过,谢谢您的回答~主要看报考什么学校。专硕的金融硕士会好一些,如广东财大、广东金融学院只要上线即可参加复试。应该说,你报考这两个任何其中之一都可以,因为专业课都学习过。 但如果就难易程度考虑,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确相对要容易。这个,比较一下各高校这两个专业的历年复试线即可知道。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是什么类?

大保镖
姬旦
朋友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个大类。有可能是工学类,也有可能是经济学类。把它放在工学类,主要就是研究:土木交通方面、机械方面、食品轻工业等方面。把它放在经济学类,主要就是研究: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项目与工程方面的问题。关键要看你想报哪个方向,还要所报学校把他列在哪个院系里。

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

充耳
孙静
  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不同学校不同方向的考试科目不同,准备考研,建议先选定报考单位和初试科目后再开始准备,具体考试科目以报考单位的专业目录为准。  例如,清华大学2016年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有两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为:  工业工程系087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初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02 运筹学与统计学(数学规划、应用随机模型、统计学各占 1/3),复试为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与人因工程基础等综合内容。  经济管理学院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初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846 运筹学,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信息系统、生产运作。这个很难说,就业完全看自己吧,读了研还是要考公务员之类的,那工科还是管理学那就无所谓了,要是搞学术,也无碍。要考虑的就是,考工科的一般考数一,国家线低一些,管理学一般考数三,国家线高一些(比如2011年工科线300,管理学线350)。我就是从管理学调剂到工科去的,我感觉学科上最大的区别是看学院的氛围,在怎样一个大背景下,研究的侧重点肯定就不同了,当然导师之间也有差异的。像咱这种跨学科的专业,前景还是很大的,真感兴趣的话,还是挑所“好”学校吧(好字加引号,我个人觉得是由研究方向决定的),跟个知名的导师,发几篇文章,研究生的生活就看自己了,加油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的专业是哪些

惠子吊之
厉与西施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考试有三种选择:数学一、二、三。数学一是工学类的,数学三是管理学类的,数学二是考专硕的同学选择的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具体学什么?

徙义
未尝绝音
一般是管理类,但是有的院校比如说中南大学会和优势学科土木工程放在一块,是工科和管理类的结合,具体看哪个学校,按正规属于管理类。因为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有十几个那。主要的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电子商务等等。拓展资料: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优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科目

非攻
断肠花
上海交通大学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 01生产与服务系统建模与仿真02先进制造系统与现代生产模式 03生产计划与控制 04质量管理e系统可靠性与维护 05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06现代物流模式 07物流调度与优化算法 08人机工效学09基于知识的系统设计 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11质量管理学或812生产计划与控制备注:可以报考的学科或专业有: 管理科学与工程、理工科类其他学科等参考资料:http://yzb.sjtu.e.cn/information/2009zyml.htm

考研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好的学校有哪些

太初
亦驰
考研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好的学校有哪些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为: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国内外大中型工商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三资企业等从事决策咨询、商务运作及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2.具有定量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3.具有基本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4.熟悉有关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管理科学的应用前景;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考哪个学校好?

类与不类
乐以道和
  这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排名,参考一下: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1 同济大学 A 21 北京邮电大学 A 2 清华大学 A+ 12 复旦大学 A 22 湖南大学 A 3 上海交通大学 A+ 13 北京理工大学 A 23 武汉理工大学 A 4 西安交通大学 A+ 14 东北大学 A 24 北京工业大学 A 5 天津大学 A+ 15 重庆大学 A 25 南京大学 A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6 西北工业大学 A 26 中南大学 A 7 大连理工大学 A+ 17 东南大学 A 27 电子科技大学 A 8 华中科技大学 A 18 武汉大学 A 28 河海大学 A 9 浙江大学 A 19 西南交通大学 A 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B+等(44个):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昌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山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西大学、南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福州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B等(43个):厦门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三峡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沈阳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内蒙古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五邑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华大学、北京物资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