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待遇怎么样

报刊亭
适人之适
广州工研院是广州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建创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行政上直接隶属于广州市人民政府的非营利研究开发事业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所属的研究机构主要采取多学科、跨领域、多地域方式集成和优化配置研发资源,并根据研发目标,按需定制、按项目整合、按研究中心组成项目集群,形成有明确方向和特色的优势领域。广州工研院以应用技术研发为主,通过工业技术公用创新研发平台的构建,着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应用技术支撑。 据广州市有关领导介绍,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后,要借助“外脑”、整合力量,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要紧紧依托已经形成的传统产业基础,通过挖掘现有项目潜力、与国内外一流大型企业进行战略性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水平;要有效整合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资源和平台,精心选择适合产业发展实际、富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加以培植。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请问从广州火车站到南沙区的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怎么走,从地铁,谢谢了

有滋有味
大商场
直接地铁五号线到车陂南转四号线,到蕉门站或者金洲站,搭南沙4路公车(金洲站还可以搭5路、19路)到南沙奥园,再走路1.2公里……从地铁广州火车站站坐5号线到车陂南站下,换乘4号线到蕉门站下车出站,出站后坐南沙4路到南沙科技创新中心站下车,下车后最好再打摩的过去

中科院有几所?分别在哪几个城市?

费直
上德
中科院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分别位于北京、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对应的分院名称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扩展资料:关于中科院部分分院的重大调整:1950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在上海成立;1955年2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1958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1952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现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成立。1978年4月,开始大规模收回和新建研究所,重建分院。2005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成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中心名单

制片人
兵捉贼
序号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1 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2 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有限公司 3 油气勘探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公司 4 工业环境保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5 炼焦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唯炼焦技术公司 6 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7 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8 合成纤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 9 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10 聚烯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11 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12 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联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公司 13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14 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科正阳信息安全技术公司 15 光盘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所 16 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17 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等 18 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所等 19 木材工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20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淮南矿业集团 21 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2 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3 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等 24 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 25 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6 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7 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28 移动通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7所 29 通信软件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所 30 新型电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8所 31 输配电及节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32 耐火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院 33 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达连铸技术公司 34 橡塑模具计算机辅助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 35 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36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37 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 38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 39 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0 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1 西部植物化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杨凌西部植物化学公司 42 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兖矿鲁南化肥厂 43 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44 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公司 45 电站锅炉煤的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46 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 47 光纤通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48 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重型装备工程研究公司 49 水泥节能环保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等 50 电气传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 51 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大学 52 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公司 53 卫星导航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合导航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54 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邦膜技术公司 55 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 56 染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57 农药沈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58 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等 59 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中船船舶设计技术公司 60 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现代药物制剂有限公司 61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62 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公司 63 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公司 64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65 船舶运输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交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6 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华明高技术集团 67 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国睿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68 工业过程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69 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公司等 70 清洁高效煤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院等 71 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城市污染控制有限公司 72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公司 73 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公司 74 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等 75 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76 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77 农药天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 78 视像音响数字化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熊猫数字化开发有限公司 79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80 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海陵中药制药工艺公司 81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82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中医药大学 83 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华润生化玉米开发公司 84 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东创大豆科技发展公司 85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 86 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 87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公司 88 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89 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工制造装备数字化公司 90 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北制药集团新药公司 91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科力远新能源公司等 92 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海利惠霖生命科技公司 93 经济领域系统仿真技术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航天科工仿真技术公司 94 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95 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公司 96 高效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97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有限公司 98 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电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99 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计算机病毒中心、北京瑞科等 100 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控制和经济运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电网公司、南京自动化院 101 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102 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州汉方现代中药公司 103 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中大南海海洋生物公司 104 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暨大基因药物公司 105 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福州大学 106 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南大学 107 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 108 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09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连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110 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连船舶导航系统有限公司 111 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成都凯丽手性技术有限公司 112 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公司 113 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正旦国际科技公司 114 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115 无污染有色金属提取及节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116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 117 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凯因生物技术公司 118 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等 119 制造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120 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机电研究所 121 大规模集成电路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 122 电子政务应用基础设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标所等 123 精密超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工研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124 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 125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博奥生物芯片公司 126 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北大软件工程公司 127 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有限公司江南大学等

中国科学院是干什么的东东???

兼爱无私
白酋长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建院以来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扩展资料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中科院在历史上的不同发展时期,曾先后提出过6个办院方针:第一个:按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规定的文教政策,改革过去的科研机构,以期培养科学建设人才,使科学研究真正能够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农业、保健和国防事业的建设。(1950年)第二个: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1978年)第三个: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有选择地参加发展工作,继续重视基础研究。(1984年)第四个: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跟踪。(1987年)(注:1991年修改为: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第五个: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中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2002年)第六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简介

我刚初中毕业 很想去中科院 有谁可以给我讲下 大概会经历些什么 感谢!

真吾
羔裘
基础科学研究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已逐步建立和发展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天文学、生命科学、地学与环境等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和天文学领域,现有16个研究机构,其中有10个研究所、2个研究院、3个天文台和1个授时中心,拥有近9000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是基础科学方面的重要研究力量。目前,在这些研究机构中建设有基础科学领域的国家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院重点实验室19个。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先后启动了国际量子结构、核心数学、聚合物科学与材料、交叉科学理论物理和复杂系统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主要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开展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团队的带动作用,培养出在中国本土成长的一流科学家。为推动国内纳米科技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中心的基础上,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成立国家纳米科技中心。 中国科学院已经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托卡马克和激光聚变装置、长波授时台等重大科学工程装置,以及2.16米光学望远镜、多通道太阳磁场望远镜、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等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目前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有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大型非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含谱仪)重大改造工程等。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先后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如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τ轻子质量精确测量、新核素合成、超新星观测、高温超导、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应用、非线性光学晶体、过渡金属原子簇结构和性质以及金属有机化学等等。同时,为我国信息、能源、材料、资源、农业、医药、空间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形成科技战略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院士、半导体研究所黄昆院士分别荣获2000年度和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院士刘东生荣获2003年度,2004年度空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院士李振声荣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现有23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26个国家和院重点实验室、12个植物园、22个标本馆、9个典型培养物保藏库和11个野外生态学研究台站,拥有6800多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 在北京的7个研究所以农业高技术和生态环境研究为主要方向;由7个研究所(中心)组成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人口与健康为主攻方向;在西南的4个研究所组成了西南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基地,主要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湖北的3个研究所重点研究水生生物学和病毒学及其生物技术;另外在青海和广州各有1个研究所,分别进行青藏高原生物学和植物学及退化生态学的相关研究。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科学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完成了366卷中国植物志、动物志和孢子植物志的编研;创建了最完整的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完成了1%的测序任务;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粳稻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蝗虫生态学与治理、恢复生态学、害虫防治、作物品种选育、水产养殖、创新药物等的研究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农业经济发展和人口与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用二步发酵法生产Vc中间体、黑曲糖化酶酶活的提高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人干扰素超高表达、转基因鱼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牛等重要研究成果,有些已实现产业化。在新药研究方面,共创制新药50多种。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是我国首次被美国仿制、经FDA批准上市的药物;抗疟疾药蒿甲醚是我国出口的唯一首创新药,1995年被列入世界药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地奥心血康”等药品年产值已达14亿元人民币。 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在资源环境领域,中国科学院现有24个研究所、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院重点实验室和47个重点建设的野外观测试验台站。野外台站分属于生态系统研究、大气本底观测、地磁台链、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等四大网络,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长久性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目前,资源环境领域拥有近9000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研究体系。 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涉及固体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与资源、遥感、农业等多个重点学科。多年来,广大科技人员积极面向国家需求,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地球早期生命研究、进化古生物学研究、国际界线层型研究,以及各门类化石总结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通过在东亚季风环境系统、黄土、岩溶、冰芯、湖泊、古海洋学和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以及海洋生态动力学等方面开展古环境变化和过程研究,重建了东亚自然环境演化规律;积极而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全球变化研究。陆相生油理论、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东亚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环境污染机理、青藏高原隆升及环境效应等研究工作,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根据地域分异、地表水热平衡、元素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特征,完成了各种自然区划、生态环境区划、农业和经济区划,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沙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环境污染控制和海水养殖、海洋药物等方面,提供了一批实用的技术和模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地球信息科学在政府决策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高技术研究与发展 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中国科学院共有28个研究所、2个技术支撑单位、1个国家实验室、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14600余名科研技术人员。主要工作涉及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光电科技、材料、能源、交通、化学工程和空间科学技术等领域,曾为我国计算机、激光、合成橡胶、“两弹一星”等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近几年来,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进一步加强了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为了强化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工业配套能力,已建成31个国家工程中心和院工程中心,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形成一个高技术企业群体。

国内外注浆研究机构

困也为祥
哥儿们
注浆技术的发展普及世界各地,专业研究机构和施工队伍不断壮大,各种地区性会议交流与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注浆研究工作的发展。日本研究机构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成蹊大学、东邦化学工业及其研究所、日本化学工业(株)等,另外,日本还有专业注浆公司几十家,其中日本综合防水株式会社在东南亚和香港等地承包注浆工程享有盛誉。美国从事注浆研究的单位有西北大学、斯坦福大学、氰胺公司等,美国联邦公路署主持两项研究,一是研究注浆现状和工艺,二是评价现有化学注浆材料。英国从1919年开始成立注浆研究公司,目前,英国有六个大的注浆工程公司在国内外承包注浆工程。德国从事注浆研究的有柏林大学、卡尔斯路赫大学、慕尼黑大学、纽伦堡地基研究所及埃森矿业研究中心。此外,如前苏联全苏水工科学研究院A.A.斯阔琴斯基矿业研究所和法国的索列坦修斯注浆公司都是世界著名的注浆技术研究机构或施工单位。目前,我国从事注浆技术方面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单位主要有水利电力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院、长沙矿山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灌浆工程总公司、铁道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工业大学、中铁西南研究院、中铁隧道集团科研所、北京瑞威大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中科院所有的研究所的级别是什么?

反观
无穷
中科院各所的级别是正厅级,但是这个级别标准有点高实际上研究所应该是正处级比较合适因为中科院有100多个所呢,类似各省有100个左右县基本没有一个正部级单位有100多个正局级单位的所以中科院的所定为正处级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请帮我介绍一下:中国科学院

持以春夏
大而无用
  中国科学院简介 http://www.cas.cn/index.htm  1949年11月1日,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了。  经过50多年的努力,中国科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  1955年6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将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紧密团结在一起,共谋国家科技发展,更进一步确立了中国科学院学术中心的地位。  5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取得了诸如”两弹一星”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累计招收研究生45000余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标志着中国科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5年来,我院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为中心,锐意创新,各项工作迅速发展,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重大创新成果开始出现。在纳米科技、新核素合成、等离子体放电、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生命起源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通用芯片研制、超级服务器、计算机操作系统、煤间接液化合成油、高性能机器人、神州载人飞船应用系统及国防建设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成果;在人类基因组和水稻基因组测序、成年体细胞克隆牛、西部大开发、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铬盐工业生产等领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创新贡献。  2002年,我院提出了新时期办院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发展战略,明确了我院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随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新时期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科学院将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国家科研,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不断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做出历史性贡献。  中国科学院是全国科学家的科学院,是全国人民的科学院,是世界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我们在此向社会各界汇报中国科学院的工作,特别是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进展,使中国科学院工作能得到全社会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以便让我们共同努力办好中国科学院,办好中国的科技事业,并为国际科技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于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包括5个学部(数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技术科学部),以及11个分院(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新疆)、84个研究院所、1所大学、2所学院、4个文献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机构和2个新闻出版单位,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此外,还投资兴办了430余家科技型企业(含转制单位),涉及11个行业,其中包括8家上市公司。  学部  中国科学院学部(以下简称“学部”)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报告,对学科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目标提出建议,对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学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目前有院士687人,其中外籍院士41人。学部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院士大会,其常设领导机构是学部主席团,由中国科学院院长担任执行主席。学部现设有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和技术科学部五个学部。  学部成立初期,即组织院士参与制定了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86年,在89位院士建议下,中国科学院建立了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4位院士联名建议加强中国高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1993年,在王大珩、师昌绪、张光斗、张维、罗沛霖、侯祥麟等院士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国工程院。  近年来,学部围绕西部开发、国家安全、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教育、学科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报送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基础科学研究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已逐步建立和发展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天文学、生命科学、地学与环境等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和天文学领域,现有16个研究机构,其中有10个研究所、2个研究院、3个天文台和1个授时中心,拥有近9000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是基础科学方面的重要研究力量。目前,在这些研究机构中建设有基础科学领域的国家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院重点实验室19个。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先后启动了国际量子结构、核心数学、聚合物科学与材料、交叉科学理论物理和复杂系统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主要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开展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团队的带动作用,培养出在中国本土成长的一流科学家。为推动国内纳米科技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中心的基础上,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即将成立国家纳米科技中心。  中国科学院已经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托卡马克和激光聚变装置、长波授时台等重大科学工程装置,以及2.16米光学望远镜、多通道太阳磁场望远镜、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等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目前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有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大型非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含谱仪)重大改造工程等。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先后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如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τ轻子质量精确测量、新核素合成、超新星观测、高温超导、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应用、非线性光学晶体、过渡金属原子簇结构和性质以及金属有机化学等等。同时,为我国信息、能源、材料、资源、农业、医药、空间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形成科技战略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先生、半导体研究所黄昆先生分别荣获第一届(2000年)和第二届(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现有23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26个国家和院重点实验室、12个植物园、22个标本馆、9个典型培养物保藏库和11个野外生态学研究台站,拥有6800多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  在北京的7个研究所以农业高技术和生态环境研究为主要方向;由7个研究所(中心)组成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人口与健康为主攻方向;在西南的4个研究所组成了西南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基地,主要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湖北的3个研究所重点研究水生生物学和病毒学及其生物技术;另外在青海和广州各有1个研究所,分别进行青藏高原生物学和植物学及退化生态学的相关研究。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科学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完成了366卷中国植物志、动物志和孢子植物志的编研;创建了最完整的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完成了1%的测序任务;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粳稻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蝗虫生态学与治理、恢复生态学、害虫防治、作物品种选育、水产养殖、创新药物等的研究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农业经济发展和人口与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用二步发酵法生产Vc中间体、黑曲糖化酶酶活的提高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人干扰素超高表达、转基因鱼和体细胞克隆牛等重要研究成果,有些已实现产业化。在新药研究方面,共创制新药50多种。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是我国首次被美国仿制、经FDA批准上市的药物;抗疟疾药蒿甲醚是我国出口的唯一首创新药,1995年被列入世界药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地奥心血康”等药品年产值已达14亿元人民币。  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在资源环境领域,中国科学院现有24个研究所、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院重点实验室和47个重点建设的野外观测试验台站。野外台站分属于生态系统研究、大气本底观测、地磁台链、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等四大网络,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长久性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目前,资源环境领域拥有近9000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研究体系。  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涉及固体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与资源、遥感、农业等多个重点学科。多年来,广大科技人员积极面向国家需求,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地球早期生命研究、进化古生物学研究、国际界线层型研究,以及各门类化石总结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通过在东亚季风环境系统、黄土、岩溶、冰芯、湖泊、古海洋学和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以及海洋生态动力学等方面开展古环境变化和过程研究,重建了东亚自然环境演化规律;积极而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全球变化研究。陆相生油理论、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东亚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环境污染机理、青藏高原隆升及环境效应等研究工作,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根据地域分异、地表水热平衡、元素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特征,完成了各种自然区划、生态环境区划、农业和经济区划,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沙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环境污染控制和海水养殖、海洋药物等方面,提供了一批实用的技术和模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地球信息科学在政府决策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高技术研究与发展  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中国科学院共有28个研究所、2个技术支撑单位、1个国家实验室、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14600余名科研技术人员。主要工作涉及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光电科技、材料、能源、交通、化学工程和空间科学技术等领域,曾为我国计算机、激光、合成橡胶、“两弹一星”等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近几年来,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进一步加强了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为了强化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工业配套能力,已建成31个国家工程中心和院工程中心,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形成一个高技术企业群体。  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的任务是:从事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高新技术研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解决国家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提高我国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在提高我国高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等方面,起到有显示度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研究所积极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和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小型化超强超短激光、纳米材料、有机合成化学、40万千瓦蒸发冷却电机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龙芯”高性能CPU芯片等大批创新研究成果,为我国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化工与材料、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写下了新的篇章。  高技术产业化  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中国科学院按照新时期办院方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同时,积极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企业化,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资兴办的企业,分布在11个行业,其中已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19家。院直接投资的企业(含首批转制单位)有82家,如著名的联想集团控股公司等;研究所投资的企业有356家,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突出的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科合臣化学公司等。目前,全院已有8家院、所投资的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在31个国家和院级工程研究中心中,有14个已经完成公司制改造。此外,在建和筹建中的科技产业园区有21个。  中国科学院依法设立了“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表院对院直接投资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并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  2001年度,院、所投资企业营业收入434.54亿元;利税总额42.99亿元;创汇额2.94亿美元;所有者权益117.22亿元;从业人员约5.24万人,其中为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4万人。  中国科学院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十分重视与省市的技术经济合作,近年来陆续与23个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地(市)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多渠道、多途径、多层面地推进与产业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在烟草、纺织、石化、机电等行业加强技术合作,并与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大庆油田、上海电机集团、上海广电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与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多种合作关系。为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向全国29个省(市)的170个地(市)、县和一批企业选派了科技副职,同时接收地方和企业选派的挂职干部在院短期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院与地方合作项目在2001年度为地方形成销售收入152亿元人民币,利税33亿元人民币。另外,创造社会效益折合114亿元人民币。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56人,占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的39.8%;中国工程院院士53人,占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的8.6%。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0.75万人。全院在读研究生2万余人,在站博士后1千余人。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聚集在中国科学院,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80年代开始,为培育中青年科技骨干,解决人才断层问题,中国科学院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90年代初推出了“百人计划”,以吸引和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全院人才队伍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在全院推行了以队伍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人员总量控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用人制度和“三元”结构分配制度等人事制度改革,为中国科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和2001年分别启动了“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 与“海外知名学者计划”,加大了对国外优秀青年学者的吸引力度。目前,全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科技岗位中,45岁以下科技人员已占科技人员总数的75%以上,全院人才队伍呈现出人员精干、结构合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国内地位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  为保持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和竞争能力,中国科学院自1978年开始选派优秀的科技人员和管理骨干出国深造,迄今已公派1.6万名访问学者、研究生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和访问进修,目前已有近1万余人学成回国工作。同时,在院内初步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为龙头,以京外若干基地为依托的继续教育网络。  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层次科技人才,是中国科学院对国家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于1951年与高校一起开始实行统一计划招收研究生制度,1977年率先恢复因“文革”而中断的研究生招生,1978年经党中央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50年来,中国科学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7万余名研究生,其中包括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和第一位双学位博士。2001年,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成立,现有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基本覆盖了理科所有的学科领域,同时还具有相当数量的工程技术学科和一定数量的人文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全院形成了一个以北京为主体、联系和覆盖全院的研究生教育网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创办、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建校4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高层次人才。中国科技大学也是首批获准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国家重点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科学院将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促进现代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已同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际组织和企业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签署了院级合作协议70余个,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合作。目前,国际科技合作人员交流每年逾万人次,全院有380多位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不同层次的领导职务,并聘请了140多位外国专家学者担任院、所的名誉职务和客座教授。  国际合作工作以围绕国家、院重大项目开展实质性合作为重点,取得了数百项成果,其中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沙尘暴的防治、1%人类基因组测序、中日大学群合作、德国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实验室、英国石油国际公司中国中心、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等项目成绩显著,在全院科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国科学院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加强了与第三世界科学院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吸纳了外资外贷 ,扩大了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同时也加速了人才培养。  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促进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科学出版与文献信息  文献服务与出版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也是提升科研创新活力的基本要素。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科学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已初步形成了以院文献情报中心为中心,以上海、兰州、武汉、成都四个地区学科文献情报中心为分中心,连接全院相关研究机构图书信息室以及国内外主要大型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立足全院、面向全国、开放互联的网络化科技文献情报服务体系。其文献收藏总量达3300多万册(件),已建成国内最具规模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高技术文献收藏体系,并建成了包括多种联合目录、文摘杂志和文献数据库的自然科学文献检索体系和国际联机检索终端,每年向院内外数十万用户提供服务。两三年内,将基本建设成为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具规模和地位的、面向全社会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  在出版事业方面,中国科学院也已初步形成以科学出版社为中心的科学出版集团和以科学时报为主体的报业体系,出版范围从传统纸质出版物到现代数字化电子出版物,从学术专著、科普著作到各种杂志、报刊。依托中国科学院一流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科研工作,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它们每年出版上千种包括学术专著和科普著作在内的科技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以及290多种科技期刊,其中不乏在学术上具有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知名出版物。文献服务和出版工作的紧密结合和协同发展,将为中国科学院成为国家知识库、思想库和人才库构筑起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平台,并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标志着中国科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5年来,我院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为中心,锐意创新,各项工作迅速发展,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重大创新成果开始出现。在纳米科技、新核素合成、等离子体放电、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生命起源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通用芯片研制、超级服务器、计算机操作系统、煤间接液化合成油、高性能机器人、神州载人飞船应用系统及国防建设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成果;在人类基因组和水稻基因组测序、成年体细胞克隆牛、西部大开发、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铬盐工业生产等领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创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