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家
广州3335343961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是广州大学教学、师资、科研实力、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学院之一,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办学单位。下设教育学系、心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学前教育学系等四个教学机构和综合办、教科办、学工办等三个管理机构。此外,广州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和广州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与研究中心也挂靠在教育学院,学院的院长为国内知名心理学家叶浩生教授。© 2014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精品课程2门(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校级精品课程5门;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基地);校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学),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摄影技术)。 学院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截止到2011年),教育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40多项,市级36项;出版专著、教材70余本(部),其中入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核心、权威刊物16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新华文摘》)摘录25篇,SSCI收录8篇;获国家、省、市各级奖励20项。 学院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立足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层位,突出学院办学特色;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对话、合作与交流,以更广阔的视野建设新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扎根本土实践,推进学科学术的整体发展,以与国内外教育同步发展为目标,建设一个在广州地区领先、辐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学与研究型学院。[1] 3学院定位编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院发展目标定位为: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坚持教育改革和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把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明显、社会服务成效显著、教学科研水平居高、拥有较多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在广东地区处于先进水平、国内具有相当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学院。类型定位为:以教师教育为主,突出为基础教育服务,同时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发展非师范教育专业。层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定位为:将心理学、教育学建设为省、市重点学科;心理学实验室办成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市级重点实验室,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建设成为市重点扶持实验室。服务定位为:立足广州,辐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培养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教育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从事社区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4院系设置编辑教育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共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5名(博导1人),副教授8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教育学系(所)拥有教育学原理硕士点,开设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基础教育和早期教育4个研究方向,在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设有课程与教学原理方向;普高本科设有小学教育专业方向;成人高教设有教育管理专业方向。教育学系(所)承担着全校公共教育学课、课堂教学行为与训练与班级管理课程以及广州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等教学任务,还参与了教育硕士、高校教师硕士点的教学与论文指导工作。教育学课程为广东省重点课程、广州大学优秀重点课程、精品课程;教育学学科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校重点学科。心理学系(社会心理学研究所)广州大学心理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以吴江霖教授为带头人的“社会心理学”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是我国第一个社会心理学专业硕士点。2003年,合并后的广州大学获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该二级学科被评为广州市第二轮市属高校重点学科。2005年,应用心理学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被评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翌年获批为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学科点正式获批为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学科获批为广州市一级学科重点扶持学科,2012年,学科成为广东省优势重点一级学科。学科现有教学、科研及教辅人员25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人,平均年龄43岁。学科首席带头人为叶浩生教授。叶浩生教授是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广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执委,《心理学报》、《心理学探新》副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心理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第五届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心理学史》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首届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项目主持人。至2012年,本学科在《心理学报》发表论文8篇,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编写并出版专著与教材28部;当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9项、省级项目11项以及其他厅局级等纵向项目23项,纵向项目经费合计325.5万元;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省哲社优秀成果奖4项。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每年招收心理学硕士研究生30名左右、本科生2个班80人左右(从2012年9月起每年招收3个本科班,新增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学》课题是广东省精品课程,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3部。至2012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市属高校优秀教材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本学科实验面积近1000平方米,拥有ERP、眼动仪、生理多导仪等先进的科研与教学设备,设备资产总额近1000万元。心理学科主动适应广东省地方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需要,加强了应用研究,近3年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近200万元。此外,学科还成立了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及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培训广州市中小学教师数万人,为近1000未成年人提供了心理咨询与援助,积极为社会服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心理学系拥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两个硕士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下设个性发展与教育、心理咨询与教育2个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于2007年开始招生,下设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三个方向。教育技术学系教育技术学系现有教职工13人。其中有正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实验师)6人,有硕士生导师2人。教育技术学系2002年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技术学系设有教育技术理论教研室、计算机教育教研室、远程教育教研室等。拥有多媒体教学、电视节目制作、教育信息化、数字电声技术、网络教育、交互媒体与远程教育实验室等。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现代信息技术、视听技术等在教育领域中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专业。现设有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现代教育技术为学校重点支持建设的精品课程,教育技术学为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建系以来共出版教材、专著近10部,发表论文近百篇,制作电视片、多媒体课件60多部(集)。承担教育部、省、市、校级教学和科研课题20多项,各类成果获全国和省、市级等奖项14项。学前教育学系学前教育学系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人(其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学前教育学系设有教育学(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招收早期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承担广州市幼儿园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为广州地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多个层次(研究生、本科)和多种类型(科研、教学与管理)的人才。该系教育学(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为幼师、幼职、教师进修学校和幼儿园培养师资;二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少年宫、少工委、少儿出版机构等培养儿童工作者;三是为学前教育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输送生源。该系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培养依托该系与教育学系、心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的雄厚师资,教育科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所的科研力量,以及教育学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为学生掌握广博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该系拥有完善的幼儿师资培养的硬件设备,包括数码钢琴室、琴房、声乐室、舞蹈室、蒙台梭利室、幼儿观察研究室等。随着社会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日益提高,广州市对本科层次幼教师资的需求将日益增加。该系既重教育科学理论,又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方案将适应广州市对幼教师资的新需要。5学院领导编辑叶浩生,男,江苏徐州人,1980年至1984年为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1984年至1987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至1991年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在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曾多次出国学习。1995年1月至1996年7月在美国北依阿华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2001年6月至12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系理论心理学研究中心从事高级访问研究。2006年6月至9月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1997年晋升教授,1998年担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至如今已经指导了30余名心理学博士研究生。2000年起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学科带头人。2003年起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2006年,主持的《心理学史》获批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晋升高校二级教授。2010年调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工作。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院长,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学权威期刊《心理学报》副主编,《心理学探新》副主编,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中国执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心理学和当代心理学新进展。理论心理学方面的代表作是《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报2007年第一期)。提出心理学理论的社会建构属性。理论不是经验数据的概括和归纳,而是一种社会建构。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理论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因为经验事实由于受到理论的污染,并非是一种客观的标准。在后经验主义条件下,理论的评价标准可建立在概念和逻辑、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修辞与叙事以及实践和应用的水平上。 在当代心理学进展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行为主义的断代研究,社会建构论、进化心理学、具身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主编的《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学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心理学通史》2007年成为国家精品教材。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心理学系开设《心理学史》课程使用的都是其主编或独立撰写的教材。 已经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教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社会科学》和《国外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余部。[2] 刘晖,男,中共党员。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教研究所所长。兼任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高教学会理事、广州市全脑研究会副会长。曾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和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学术培养对象和广东省宣传教育系统“十百千工程”学术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是:高等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政策、地方大学治理)和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政策)。为本科生系统讲授《教育学》、《教学论》、《社会学》、《艺术教育导论》等课程,为研究生系统讲授《教育政策学》、《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学校资源分配与管理》、《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3] 冯冬雯,女,广东东莞人,1964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4] 曹卫真,男,中共党员,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技术专业分委会委员,第二届广东省思想宣传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指导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广东省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等科研与教学研究项目多项。科研与教学成果分别获教育部和新闻总署颁发的第四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三等奖、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五届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等。[5] 陈宇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曾获“广东省优秀辅导员标兵”、“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现负责学院学生工作。这就是个一般的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的,不去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