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告学考研怎么学?

浅野
广告学考研复习tips:1、英语、政治不用说了。按照国家要求复习吧。重点放到英语上。2、专业课。不同的学校对于广告专业的初试科目不同。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初试是:传播学+综合考试(历史、文学、作文),到复试才考广告。而有的学校是:传播+广告。就是说不同的学校初试的内容不同。3、正如第2点,可以看出,广告考研需要的知识面是较广的,尤其是名校。4、(1)作文水平。无论有没有文采,必须能把一个问题写的明白,条理清晰。这是最基本的。否则专业课拿不到高分。(2)理论结构。广告 + 传播 + 营销。这三门是核心,就是说你必须有这三方面的知识,当然,传播和营销你只需要有基本知识就可以。建议你阅读《传播学概论》作者:郭庆光,而营销你如果有时间 可以读《 市场营销原理》作者是美国的:菲利普·科特勒,这本书很经典,基本上所有学营销的都必读。如果你没时间,你可以随便找一本营销学原理读一下。而广告,是重中之重,必须了解整个流程和各个重要的理论。推荐书目《广告学史》 作者:陈培爱 ,《广告策划创意学》作者:余明阳《广告学教程》作者:张金海,当然还有其他好多经典的书。你可以在认真读过一本后,自己做判断。(3)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知识。这些纯粹属于补充,如果时间很充裕,可以读一下,其实如果在每个领域只读一本书的话,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主要是为了帮助你开阔视野,这在答论述题时非常有帮助。比如《消费者心理学》。(4)一些杂志。如《国际广告》《现代广告》等。这些杂志里的文章,都是操作性非常强的,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理论。还是那句话,如果有时间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没有时间,也一定要挑出几篇案例分析的文章认真阅读。 会让你获益匪浅。

广告学专业可以考研吗?

将赏从者
避孕药
广告学专业可以考研的,好多院校设置了这一科目的,如下:广告专业研究生院校排名前20位: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

广告学考研学校有哪些

请尝荐之
第八页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1、复旦大学把发展研究生教育视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复旦历来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史上曾实现过三个“率先”。1923年,复旦大学心理学院在中国率先开始研究生教育;1949年,复旦率先在全国公开招收研究生。2、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26年,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3、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起步于1979年,是全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单位之一。1981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4、暨南大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是全国高校中第一批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校从1979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5、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跨专业广告学考研

寡君之欲
阿咲
我来回答你这几个问题:关于跨专业成功几率的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是你本身的意识问题,因为广告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所以你首先要定位你在这个行业中将来要从事具体的什么工作,才能知道成功的几率,比如策划,文案,设计,美指,等。关于毕业是不是可以进传媒公司,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问题,能不能进传媒公司那是肯定可以进的,但是你是不是能达到这个要求,还要根据个人本身的能力和公司的需求了。学广告是不是主要写广告词,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广告并非是写广告词,写广告词只是广告行业体系当中的一小点工作内容。而且在现有的广告公司当中,还有且重点的区分,有纯制作型广告公司,有媒体代理型广告公司,有品牌策划建设型的广告公司,还有纯媒体型的广告公司,而不同的广告公司,所且重点都不一样。如果你是喜欢软件制作方面的,那说明你更适合做设计创意,因为在广告传媒这个行业中,设计到软件制作方面的,那最多的就是“设计师”那是直接操作设计软件进行创作的工作。回答你消息里的问题如下:新闻传播专业只会涉及到部分广告理论,并不会学到设计与制作方面的知识,广告有许多专业,比如:广告学、媒介传播、品牌运作、工艺制作、创意设计等方面的且重点,一般来说除去传播学与广告理论等都应该属于艺术类,因为我就是工艺美术专业出身,属于艺术类。关于广告毕业主要写文案与创意,这个不否定,因为广告行业里包含了文案,创意,但还有美工设计,制作,等等一整套运作规范与模式。希望这些回答能为你做出一定的指引。一个从事传媒行业近10年的人。

广告学专业考研

王韬
然后图南
心态:楼主现在这样的心情和我们当初都很像,想必学广告都纠结“就业攒经验”还是“考研提升人”这两方面。但我还是很喜欢一句话“未来的生活是不分专业的”,尤其对文科生来说,我个人认为一个人活着,他的思想和综合素质很重要,如果你觉得研究生生活能带给你的体验,那么可以考虑考几所很好的大学,比如厦大广告学,人大新闻学。如果从比较现实角度考虑,觉得还是考研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么这一点在广告学上还真就不一定。实践经验非常重要,这个你多去看广告圈子的招聘你就会发现,这一行业要求你的热情和“灵性”,可比学历重要多了。学校选择:如果你确定考研,那么就赶紧选好学校一心准备吧,上海复旦新闻绝对值得你去为之奋斗,其实上海的学校也都不容易,要加油哦。专业选择: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营销学,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偏好的话,那么建议选传播学,可以选择的学校较多,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心理学,专业是你以后几年会接触的学术的东西,你要是没点兴趣,以后可不好受哦。

广告考研

必信
是色而已
1、研究生的广告学多数学校不是专业,而是传播学专业下的研究方向,个别学校如中国传媒大学有招收广告学专业。2、学校有很多,如中国传媒大学,但名校未必是首选,因为竞争也大。3、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打开上方的“硕士专业目录”,选择省份、学科即可了解该省市有哪些学校招生。4、学校选择:一是选地方,如北上广。二是选层次,如985、211还是一般学校。三是选初试科目和参考书。5、去拟报考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了解初复试科目、大纲或指定书目、复试分数线及要求等信息。6、传播学有学硕和专硕,即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网上搜素有介绍。初试科目和要求不同。

广告学专业考研招生院校有哪些?

革命者
惠以
广告学需要报考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的,很多院校是在传播学中招收广告学专业的考生的。06年新闻传播学排名 1、中国人民大学 A++ 2、复旦大学 A+ + 3、中国传媒大学 A+ 4、武汉大学 A 5、 中国社会科学院 A 6、 暨南大学 A 7、 清华大学 A 8、 华中科技大学 A 9、 南京大学 A 10、 北京大学 A 11、 浙江大学 A 12、 四川大学A 13、中国科学院 B+ 14、上海大学 B+ 15、湖南大学 B+ 16、兰州大学B+ 17、华中师范大学B+ 18、南京师范大学B+ 19、河北大学B+ 20、广西大学 B+ 21、山东大学B- 22、西北大学B- 23、郑州大学 、厦门大学 B- 24、新疆大学B- 25、 安徽大学、南昌大学B- 26、 苏州大学B- 27、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B- 28、 上海交通大学B- 29、吉林大学B- 30、 北京印刷学院 B-、 上述学科排名的主要依据: (办学历史与积淀、教授导师名气与数量、所在城市的媒介环境、科研实力与声誉、毕业生质量与就业、硕博士生规模、所在学校整体势力、历年考试难度与学风、在读研究生口碑等综合因素考虑排出的。希望能给选学校的同学有点帮助!)

广告平面设计专业考研

轮盘记
诡森灵
 设计艺术学是艺术与科学,生产与生活紧密结合,从事设计艺术创作与设计以及理论研究的学科。设计艺术学  主要研究艺术设计的规律,将现代科技成果和价值判断应用于设计,实现人文与审美需要。   使学生在掌握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深入系统地进行公共视觉传达公共环境艺术、装饰壁  画、数码交互艺术、玻璃艺术、建筑造型艺术、城市艺术...以适用21世纪信息社会多变性的需要。http://www.kuakao.com/specialty-050404这里有各院校可供对比

广告学专业考研需要考什么?

奥兰多
黑金子
大体上来说就是专业课和政治。专业课: 1、《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人大版, 2000 年 1 月第一版 2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大版, 1999 年 11 月第一版 3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人大版, 2002 年 11 月第一版 4 、《新闻采访学》蓝鸿文,人大版, 2000 年 1 月第二版 5、《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人大版, 2001 年 12 月第一版 6、《广告学概论》,陈培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8 月版 7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纪华强等,厦大版, 1999 年 1 月第二版 8 、《广告心理学》,黄合水,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9 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