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若泰山
微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2月3日。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本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雄厚基础、强大实力和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微生物学研究机构。本所原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2007年3月,本所大部迁址至北京北郊科学院奥运园区,东邻奥林匹克国家公园。新址面积约为23000平方米。全所现有职工43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研究生和博士后420人。 微生物通常形体微小,但与其他生物相比,其生物量极为庞大,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分布也最为广泛。在自然界,微生物参与元素循环,推动物质转化,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体表面及体内的正常微生物菌群有益于人类健康,但少数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疾病。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制曲、酿酒、制酱、酿醋等),如今已经融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简单的生命形式,微生物在现代生物学中被当作模式生物,对认识生命的基本规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帮助催生了分子生物学等新兴生物学科。自成立以来,本所在微生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来,本所开始了新的征程。依靠不断增加的科技投入,通过学科凝练和人才引进,本所在微生物资源收集、微生物分类和功能评估、极端环境微生物、微生物次生代谢、微生物基因组学、微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分子病毒学、新发传染病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目前,本所不仅拥有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队伍,还具备了强大的科研支撑能力。本所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所保藏的菌种数量在国内首屈一指,真菌标本馆的标本数量则为亚洲之最,研究所的仪器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日趋严重,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也一再发生。面对这些挑战,本所将牢固树立和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聚优秀人才,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努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为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