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娜
组建“广东科技大学”成科技厅今年重点工作 2006-02-21南方网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广东,关键在人才。记者近日获悉,为建设创新型广东提供智力保障,广东省科技厅计划整合广东科技职业学院、佛山科技学院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广州基地,组建“广东科技大学”。 据了解,2006年,省科技厅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扎实抓好国家和广东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任务的落实,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结合广东实际,抓紧最后完善《广东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省纲要》)和《广东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并争取尽快发布实施。做好《省纲要》和《十一正规划》与《国家纲要》、全省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衔接。 二、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完善广东创新体系 努力创造条件,协助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申请建设生物资源国家实验室和建筑科学国家实验室,扶持有条件的省级实验室升级为国家实验室,提高广东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在现有14家公共实验室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建设4家省公共实验室、3-5个重点科研基地;推进省信息共享平台、行业技术检测平台、广州地区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 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达到国家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或研究开发基地。扶持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广东软件研发基地、深圳南方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做强做大。积极建设广州工业研究院、东莞电子工业研究院、佛山精密制造研究院、南海数字媒体技术研究院、顺德家电研究院、中山装备制造研究院、江门精细化工研究院、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等。 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支持和引导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研究机构。十一五期间再建设国家、省级企业工程中心100家。扶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组建20家研究开发院。 三、实施重大科技攻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提高我省技术自给率 专利和技术自给率是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指标。到2010年,广东专利和发明专利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年发明专利授权达80件/百万人口,技术自给率从目前的40%提高到55%。 继续抓好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重点在信息与通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海洋资源与环境、农业等8个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以及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讯系统、高端家电、石油化工技术与产品、新一代汽车、核心芯片设计与制造、重大成套装备、重大疾病防治与药物创新、新型发光与显示系统等8大重大专项。进一步扩大粤港科技联合招标的规模和领域,争取省内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参加联合招标工作,力争2006年招标总额达到8亿元。同时,要逐步推进粤澳和泛珠三角地区的联合科技攻关和招投标工作。通过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获得一批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贯彻落实广东省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签署的《关于联合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的合作协议》,利用"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针对广东未来发展的瓶颈和实际问题,引导全国知名科技专家和科技团队帮助我省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广东产业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省的第一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22%。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质量和内涵。 加强高新区建设,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把高新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人才集聚、研究开发能力集聚、产学研集聚的"四位一体"基地。指导未建设高新区的地级市加快整合建设高新区,近期建设2-3个省级高新区,争取在现有的省级高新区中,升级1-2个为国家级高新区。继续建设一批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山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五、积极主动组织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争取国家资源和项目落户广东 组织我省优势科技资源和力量,申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今年争取在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软件开发、家电、海洋、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承担100项以上的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重大科技项目,使广东成为国家高新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2006年争取国家科技资金额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积极争取国家已确定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落户广东,分三个层次:一是发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组织华为、中兴、金鹏、TCL等企业,全面参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争取成为该专项的主要承担和牵头省份。二是积极承担"核心电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和"重大药物创新"两个专项。积极参与"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爱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5个重大专项。抓紧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部署,集成我省中医药优势科技资源和力量,组织申报承担一批国家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争取成为国家中药现代化建设示范(试点)省。三是在其他国家重大专项如"大飞机"、"核电""新一代汽车"等,积极寻找切入点,引导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部分参与科技攻关工作。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广东提供智力保障。 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计划整合广东科技职业学院、佛山科技学院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广州基地,组建"广东科技大学"。 加强重点科研团队、重点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从三个方面引进人才:一是广纳海内外高尖人才,通过建立科技团队,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到广东扎根。二是充分发挥好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作创立的"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的集聚作用。吸引、培养和集聚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科技人才。三是加强与中科院和教育部部属院校的联系,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院士工程"和"霞光工程",引进两院院士和高层次人才来广东工作或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力服务。 七、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专项行动,依靠科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专项计划",切实加强对"三农"问题的科技支持,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发展。 一是继续加大专业镇建设和引导力度,推动其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二是全面推进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协调落实《广东山区科技信息工程实施方案》,完善"直通车"工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实用技术推广。 八、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争取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应急科技支撑体系,为建设和谐广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一是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科技行动计划。二是实施公共安全计划,加速建立完善公共科技预警应急机制和公共安全监控体系。三是大力推进全省社会服务和文化体育事业等领域的科技进步。 九、提高公众科技素质,发展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社会环境 加快广东科学中心建设,确保2007年底建成开放,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科普教育基地,发挥其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作用。 加强科普宣传,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东"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我省第15个"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在全省广泛组织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改进、小建设"等群众性自主创新活动。根据我省建设文化大省的部署,开展广东创新文化内涵、建设任务和发展思路专题研究。 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步伐 充分发挥"广东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协调全省各部门、各单位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加强官资产学研合作,内引外联,加强国际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拓展科技发展空间,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创新型广东。(编辑:李美仪) 作者:记者王秀 通讯员林晓涌参考资料:http://www.pprd.org.cn/keji/200602/t20060221_5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