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简介

老师们
泉涸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创建于2008年,前身为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所,隶属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是从事广东省综合环境科学研究的科研事业单位。以广东区域环境问题为中心,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大量国家和省科技攻关项目,在区域性综合环境保护发展战略,环境保护技术政策和重大环境科学技术研究,以及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顺德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

廉贪之实
德不可至
广东顺德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2004-10-22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新城区兴业路2号。广东顺德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606768407545Y,企业法人洪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广东顺德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设计,环保技术服务、环境工程监理、环保技术培训服务;环境技术咨询;环境技术评估;环保尽职调查;大气、水与土壤环境现场评估与修复;竣工环保验收调查;节能评估、能源审计,节能技术推广;环境监测;清洁生产技术咨询。(经营范围涉及行政许可的项目须凭有效许可证或批准证明经营)。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01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广东顺德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东顺德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和资讯。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能做环境检测吗?

相火
浪男队
省级环境科学研究院做环境监测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他们所报出来的监测数据权威性不足,只能说是科研所数据,不能代表官方。有什么问题不能交给环保局下属的环境监测站去采样分析呢?环境监测站是环境保护公认的权威机构,其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率。环境监测站无论技术装备、系统管理、安全认证、执行标准、分析方法都优于研究院。而且环境监测站是国家机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收费不高。……委托环境监测站采样分析应该更好些。委托采样分析相当于单位自行送检不属于例行监测……

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

怨乎
无依无靠
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2015-10-12在广东省中山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中山市东区康华东路23号六楼605房。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2000MA4UHUWD6Y,企业法人王强,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研究和试验发展,环境与生态监测,工程技术,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其他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和资讯。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主要领导

索之以辩
教之末也
刘佑华院长男,1962年生,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深圳市环境保护局、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任职。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广东省及深圳市科技发展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市环境保护局下达的科研课题,主持和参加的项目多次获得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尹魁浩党支部书记、副院长男,1966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国家环境保护水源地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市水源地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宏观思路清晰,在区域、流域环境规划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擅长大型区域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综合规划及相关研究。主持完成的“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及保障措施研究”获广东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深圳市生态资源测算规范”获广东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二等奖。喻本德总工程师男,1955年生,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现任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在CFC对平流层大气臭氧层损耗的数值模拟、环境空气的细粒子研究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与中山大学关系?

故海内服
善夫
第一部分:CSSCI(2000)来源期刊一览表(共419种)1. 管理学 (22种)序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 科研管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3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研所,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4 中国软科学 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软科学研究会5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6 预测 合肥工业大学预与发展研究所7 未来与发展 中国未来研究会8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9 科学管理研究 内蒙古软科学研究会10 经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1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室,天津市科委12 管理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13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14 管理现代化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15 研究与发展管理 复旦大学16 管理信息系统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17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18 中外管理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管理科学研究中心等19 企业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20 中国行政管理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1 管理科学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2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2.马克思主义 (11种)序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编译局2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3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4 社会主义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5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哲学研究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6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7 当代思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8 国外理论动态 中共中央编译局9 毛泽东思想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10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11 高校理论战线 教育部高校社科发展中心,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3.哲学 (10种)序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哲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3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4 哲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5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6 孔子研究 中国孔子基金会7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8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市社会科学院9 现代哲学 广东省哲学学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10 周易研究 山东大学,中国周易学会4.宗教学(5种)序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 世界宗教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3 宗教学研究 四川大学4 中国宗教 国家宗教事务局5 当代宗教研究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5.语言学(16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2 当代语言学(国外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上海外国语大学5 语言教学与研究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6 中国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7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8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9 语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10 民族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1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12 语文研究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13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室1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15 语文建设 语言文字报刊社16 古汉语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6.中国文学 (13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 文艺争鸣 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3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4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5 当代作家评论 辽宁省作家协会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现代文学馆7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8 红楼梦学刊 中国艺术研究院9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10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11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2 鲁迅研究月刊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13 文学自由谈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7.外国文学(4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外国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2 国外文学 北京大学3 外国文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4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译林出版社8.艺术学(15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2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3 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4 音乐研究 人民音乐出版社5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音乐学院6 当代电影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广播学院7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上海戏剧学院8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9 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家协会10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11 世界电影 中国电影家协会1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13 世界美术 中央美术学院14 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家协会15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中央戏剧学院9.历史学(21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2 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3 中国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4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5 当代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6 清史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7 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8 世界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9 史学月刊 河南省历史学会,河南大学10 自然科学史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11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2 史学集刊 吉林大学13 西域研究 新疆社会科学院14 史林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5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16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17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18 中国史研究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 史学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20 中国地方志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陕西师范大学10.考古学(6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 文物 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3 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4 考古与文物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5 敦煌研究 敦煌研究院6 华夏考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协会11.经济学(70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 改革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3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4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5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6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7 经济学家 西南财经大学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9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10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1 国际贸易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3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14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5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6 财贸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17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1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19 世界经济研究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会20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21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22 当代经济研究(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会刊)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长春税务学院23 中国经济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24 中国土地科学 中国土地学会25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26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7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28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9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30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31 消费经济 湘潭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32 财经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33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34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35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大学36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37 投资研究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投资研究所,中国投资学会38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39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40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41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42 城市发展研究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43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大学44 亚太经济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45 中国国情国力 中国信息报社,中国国情研究会46 林业经济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经济学会47 经济纵横 吉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48 世界经济文汇 复旦大学49 中国技术经济科学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技术经济研究所50 经济与管理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51 生态经济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云南省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52 国际经贸研究(现改名: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大学53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54 农业技术经济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55 上海金融 上海市金融学会56 中国物价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5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58 中国流通经济 北京物资学院59 中国资产评估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60 生产力研究 中国生产力学会,山西省生产力学会,山西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61 金融科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62 中国投资与建设(改名:中国投资) 国家计划委员会63 港澳新经济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64 对外经贸实务 中国对外经贸教育协会65 国际商务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66 经济问题探索 云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67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会68 经济与信息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学会69 现代日本经济 吉林大学,中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70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央财经大学12.政治学(含:国际问题、台港澳问题) (32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美国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华美国学会2 欧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3 政治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4 求是 中共中央委员会5 青年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6 国际问题研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7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8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9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10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11 日本学刊 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12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13 当代亚太 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14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杂志社15 西亚非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湾研究会17 台湾研究集刊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18 妇女研究论丛 中华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19 理论前沿 中共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20 新视野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21 理论探讨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2 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23 东北亚论坛 吉林大学,教育部东北亚重点研究基地24 外交学院学报 外交学院25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26 理论学刊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7 东南亚研究 暨南大学28 今日东欧中亚 华东师范大学2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31 理论与改革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31 长白学刊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32 南亚研究 中国南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13.法学 (17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法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3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西北政法学院4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5 法学评论 武汉大学6 法学 华东政法学院7 法学家 中国人民大学8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9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10 著作权 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研究会11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中国政法大学12 法制与社会发展 吉林大学13 现代法学 西南政法大学14 知识产权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中国分会,中国许可证贸易工作者协会15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6 政治与法律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17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南京大学14.社会学 (8种) 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社会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 中国人口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3 人口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4 人口与经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5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6 市场与人口分析 北京大学7 人口学刊 吉林大学,吉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吉林省人口学会8 南方人口 广东省人口学会,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15.民族学 (11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民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2 世界民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3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中央民族大学4 黑龙江民族丛刊 黑龙江民族研究所5 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所6 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7 中国藏学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8 回族研究 宁夏社会科学院9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中南民族学院1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云南民族学院11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广西民族学院16.新闻与传播学(13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宁波日报社3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北京广播学院4 国际新闻界 中国人民大学5 新闻大学 复旦大学6 编辑学刊 上海市编辑学会7 新闻记者 文汇新民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8 新闻界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省记协,四川省新闻学会9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10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11 中国记者 新华社12 中国图书评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13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社17.图书、情报与档案学(18种) 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2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3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6 情报理论与实践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中国兵器工业第210所7 图书情报知识 武汉大学8 图书馆杂志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宁夏图书馆学会,宁夏图书馆1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11 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会刊)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12 图书与情报 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等13 图书馆论坛 广东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等14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天津图书馆等15 情报杂志 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16 情报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吉林大学17 档案学通讯 中国人民大学18 档案学研究 中国档案学会18.教育学(29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2 教育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华东师范大学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5 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教学会6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中师范大学7 外国教育资料(2001年改名:全球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8 教育与经济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9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10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11 教育理论与实践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12 课程•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13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14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会15 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师范学院16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等17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18 教育科学 辽宁师范大学19 江苏高教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21 中国大学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2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3 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24 高等理科教育 兰州大学,全国高等理科教育研究会25 教育评论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省教育学会26 中国电化教育 国家教育部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27 上海教育科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28 中国特殊教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9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湖南长沙师范学校19.体育学 (7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体育科学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3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体育学院4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5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6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7 体育与科学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0.统计学(3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2 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3 中国统计 中国统计出版社21.心理学(7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心理学报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3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4 应用心理学 浙江省心理学会5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6 心理学动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7 心理学探新 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22.社科总论(30种) 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2 战略与管理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3 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4 读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5 学术月刊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7 文史哲 山东大学8 百年潮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9 国外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10 学习与探索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11 江苏社会科学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12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13 北京社会科学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14 社会科学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5 江海学刊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16 人文杂志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17 学术研究 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18 中州学刊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19 西藏研究 西藏社会科学院20 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21 南京社会科学 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共南京市委党校22 浙江社会科学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3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24 社会科学辑刊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25 社会科学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26 江汉论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7 中国文化研究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8 浙江学刊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29 探索与争鸣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30 求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23.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35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京大学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北京师范大学3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武汉大学4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吉林大学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6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 南京大学7 复旦学报(社科版) 复旦大学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华中师范大学9 南开学报(哲社版) 南开大学10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南京师范大学11 思想战线: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云南大学12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厦门大学13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西北大学14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浙江大学1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华东师范大学16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蒙古大学17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安徽大学18 求是学刊 黑龙江大学19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中山大学20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四川大学21 暨南学报(哲社版) 暨南大学2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华南师范大学23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东北师范大学24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西南师范大学25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清华大学26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天津师范大学27 齐鲁学刊 曲阜师范大学28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兰州大学29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30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河北大学31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山西大学32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上海大学33 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 新疆大学34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郑州大学35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湖北大学24.人文、经济地理 (7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旅游学刊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2 城市规划汇刊 同济大学3 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4 经济地理 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5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河北省科学院、河北省计委地理研究所6 人文地理 西安外国语学院7 地域研究与开发 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计委地理研究所25.环境科学(9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自然资源学报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3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4 环境保护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5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委员会6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7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武汉文献情报中心8 农村生态环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9 上海环境科学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6、CSSI收录的境外华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名录二十一世纪(香港) 人文中国学报(香港)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国研究(香港) 社会理论学报(香港) 亚洲研究(香港)信报财经月刊(香港) 香港社会科学学报(香港) 新亚学报(香港)族群研究论丛(香港) 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香港) 岭南学报(香港)中外论坛(美国) 澳门研究(澳门) 文化杂志(澳门)文化中国(加拿大) 南大语言文化学报(新加坡)参考资料:百度一下未能在中山大学的“组织机构”中找到“环境科学研究所”名目,详见:http://202.116.65.140:7000/kyjd_detail.php#zsdxyjs

广东华南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

东方作矣
彼哉
广东华南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2015-12-31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双山大道5号南沙万达广场自编B2栋2208房之二(仅限办公用途)。广东华南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115MA59BC8WX5,企业法人蒋乐群,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广东华南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能源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服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工程总承包服务;工程施工总承包;环境工程专项设计服务;土壤修复;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城乡规划编制;节能技术推广服务;节能技术开发服务;节能技术咨询、交流服务;节能技术转让服务;能源管理服务;环保技术推广服务;环保技术开发服务;环保技术咨询、交流服务;环保技术转让服务;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水污染治理;城市水域垃圾清理;大气污染治理;噪音污染治理服务;光污染治理服务;资产管理(不含许可审批项目);碳排放权资产管理;碳减排技术咨询服务;工程和技术基础科学研究服务;固体废物治理;化工产品废弃物治理;金属矿物质废弃物治理;建筑施工废弃物治理;收集、贮存、处理、处置生活污泥;危险废物治理;医疗及药物废弃物治理;收集、贮存、处理(港口、船舶)含油废水;放射性废物治理;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东华南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怎么样??~~

撒鱼
玫瑰城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介绍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经济学、法学、哲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全部12大学科门类,拥有本科专业1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3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一大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6名。  2002年1月13日,吉林大学与珠海市签订“珠海市人民政府 吉林大学合作建设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珠海市政府在金湾区划拨5100亩土地给吉林大学长期无偿使用,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扶植。珠海校区采取“珠海市人民政府支持、吉林大学办学、社会力量出资”的运作模式。  珠海校区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包括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本科生教育、继续教育、海外教育和吉林大学软件学院珠海产学研基地以及研究生教育等。  学院性质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是根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件《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由吉林大学申请,经广东省教育厅评审,上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创立的独立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坚持以办学质量为追求目标,以办学特色谋求发展。2005年1月,教育部对全国249所独立学院进行教育教学专项检查,教育部评审专家组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给予高度评价。  教育思想  珠海学院坚持服务性、适应性、导向性相统一的办学思路。  1.服务性:学院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珠海办学,要立足广东、面向华南、服务全国、放眼世界。作为培养人才的珠海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合作、服务、双赢,核心是服务。  2.适应性: 2002年国家计委提出我国优先发展7个重点产业:软件业、集成电路、移动通信、互联网、数字电视、直播星工程、制造业;广东省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 IT产业、现代加工制造业、汽车产业、建筑装饰材料、纺织服装,制药业等9大产业。珠海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稳定需求,设置相应的学科专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3.导向性:在鼓励珠海学院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同时,注重以学生就业教育为导向,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  办学定位  珠海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多学科、教学型、应用性、开放式、高水平、有特色。  多学科——设置学科专业的基本原则:既不能办成综合性,也不能办成单科性,而是办成多科性学院,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又发挥吉林大学学科优势,积极稳妥地逐步发展。  教学型——到2010年的办学前7年,把学院的主要目标、领导的主要心思、教师的主要精力、经费的主要投入放在本科教学上,同时也引导、鼓励和支持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提高自身的办学品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应用性——主要设置应用性专业,加强应用性课程建设,训练学生的应用技能。  开放式——每个专业都能够与国内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办学,与境外知名高等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培养。  高水平——到2010年,学院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建设水平进入全国独立学院的前列。  有特色——在教育观念、投资体制、办学模式、管理制度、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等方面办出特色。  专业设置  设置学科专业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国家和区域特别是“泛珠三角”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稳定需要,充分发挥吉林大学的学科优势,珠海学院主要设置优势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交叉学科专业和新兴学科专业。  目前设置的专业:  1、艺术设计专业:文理兼招,含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会展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方向。  2、工商管理类:文理兼招,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  3、旅游管理专业:文理兼招,含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温泉旅游管理、高级导游等专业方向。  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含计算机应用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与网络技术等专业方向。  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含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软件、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方向。  逐步增设的专业:英语、舞蹈、法学、国际贸易、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水产养殖、车辆工程(汽车)、动画专业等。  录取批次  珠海学院的办学层次是全日制大学本科教育,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在本科院校批次(独立学院)录取。凡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  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本科学制四年。成绩合格者,颁发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吉林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吉林大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珠海学院努力开创学生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基本技能和开拓能力的培养;树立优良教风,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积淀学院办学特色。本科教育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优秀的思想品格、良好的人文修养、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的专业技能、强烈的创业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第一线、应用性、高层次、技能型、零距离”。  第一线——主要为国家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应用性——按需设置应用性专业,加强建设应用性课程,注重培养应用性人才;  高层次——在学科基础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和人文素养方面接近国家重点大学普通本科教育的质量标准;  技能型——在专业技能培养和动手能力训练方面超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标准;  零距离——尽力使学生缩短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过渡期,到工作岗位上手快,很快能独立工作,经过短期专门培训后便可一步到位。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采取面向多层次、多领域的方式,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学模式  按学科类招生,宽打学科基础,注重专业训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管理的激励机制、环境的熏陶效应。  师资队伍与科学研究  充分发挥重点大学举办独立学院的品牌优势,努力发掘学校本部的智力资源,积极引进优秀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  1.专业骨干教师 已经从吉林大学本部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留学回国研究生中引进一批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长期稳定落户珠海,主要负责珠海学院、软件学院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承担基础课和专业课及双语教学工作;  2.本部智力资源 主要承担珠海学院、软件学院和研究生部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工作;  另外聘请部分国内外高等学校有关学者和大型企业高级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主要承担前沿知识、专业实务、案例分析、业务实践等教学工作。  珠海学院目前拥有教师129人,其中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人,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贴3人。教授 57人(占 44.2%),副教授 16人,讲师 17人,博士 11人,博士后 2人。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实现教育创新、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不竭源泉与强大动力。学院教师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多位教师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学院依靠优秀教师队伍和吉林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优势,积极拓展科学研究领域,现已承担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地方与企业的各类在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5项、国家“863”项目1项、“863”子课题1项、珠海市科研项目4项、企业横向攻关项目1项。这些科学研究项目的推进,为学院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的作用。   教学管理  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尽量给学生提供的自由选择机会;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学年学分制,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按照学科类录取的学生到高年级可以选择本学科类所属的专业,按照专业录取的学生到高年级可以选择本专业所属的专业方向;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增加案例课,加强实践课;严肃校风校纪,坚决防范、制止考试作弊,传承和发扬经过吉林大学几代著名校长和优秀学者不断努力而形成、得到社会公认的优良校风和严谨学风。  文化活动  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学生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并取得优异成绩。英语学会、文学社、旅游学会、计算机协会、舞蹈学会、车迷协会、跆拳道协会等近10个学生社团组织活跃在全院学生中。在全国首届无动力飞行大赛中,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同学充满创意的作品“马勺脸谱”系列夺得二等奖和大赛创意奖;作品“西游记”系列飞行器获得三等奖和大赛创意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的“大鹏展翅”和“飞龙在天”获得大赛优胜奖;学院获大赛组织奖等七个奖项;学院应邀参加珠海市举办的主题为“青春风、鱼水情文艺汇演”。学院还举办了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华语辩论赛、大学生篮球赛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焕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联合培养  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开展与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紧密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艺术设计专业与澳门美术馆、珠海三原色(集团)公司、珠海市伊斯佳化妆品有限公司合作,工商管理学科与珠海九川物流公司、科龙公司合作,旅游管理专业与港中旅(珠海)海洋温泉有限公司、中国珠海海外旅游有限公司、珠海梅溪旅游公司合作,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与珠海建盛电子公司研究开发中心合作,电子专业与深圳国人通信公司、珠海珠光汽车公司、广东仪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加强学生实习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际合作  目前已与美国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英国UNIVERSITY OF GLOUCESTERSHIRE、印度UNIVERSITY OF MYSORE、瑞士GLON SCHOOL OF HOTEL MANAGEMENT等著名大学建立校际关系,采取“2+2”或“4+0”培养模式进行国际教育合作。  硬件条件  校园一期工程有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第一教学楼,设有22个多媒体阶梯教室,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视频系统、网络教学设备;3个大型网络微机室配备了580台Dell液晶显示屏高档微机;建成了物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和旅游实验室,澳门美术馆出资建设了广告设计实验室,摩托罗拉公司捐赠了单片机实验室,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捐赠了通信实验室,珠光汽车公司、广州仪强科技公司捐赠了汽车结构实验室和电动汽车实验室。  图书馆现有中外文报刊2336种,中外文图书25万余册,另有相当数量的电子图书资料资源。  标准体育场、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文化活动中心等文体设施设备先进。  学生食堂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万人就餐,实行科学管理,优质服务。  学生公寓整洁明快,设施完备,学生住宿条件在国内大学居于一流水平。  校园内有超市、邮局、书店、银行、医疗等方便快捷的服务设施。  正在进行图书馆、网络中心、综合实验楼、学生公寓、珠海市区内春晖花园教师住宅小区等二期工程单体设计和建设。  收费标准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办学基础设施由吉林大学吸纳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依据教育成本收费,艺术设计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4万元人民币,其他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3万元人民币。住宿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人民币;教材费和杂费按照学校统一标准收取。  区位优势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地处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珠海。珠海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入海口西岸,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地接连,世界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珠海到澳门仅3分钟车程,到香港仅20分钟车程,珠江三角洲城际轻轨通车后珠海到广州和深圳分别为38分钟。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位于珠海市金湾区草堂湾,校园西面是观音山,总有“清泉石上流”;东面连南海,早晨碧波托红日,夜晚“海上升明月”;南面接珠海机场、航展中心和深水港,北面近珠海火车站、京珠高速入口,具有海陆空立体化交通、全方位物流优势。校区视野开阔,风光绮丽,宁静宜人,空气清新,是广大莘莘学子读书学习的理想家园。  吉林大学珠海校区是吉林大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经济高速发展、自然环境优越、用人机制灵活、就业前景看好的“珠三角”开设的战略窗口。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是吉林大学根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件在珠海校区创建的独立学院,热情欢迎有志青年踊跃报考。

中山大学在广东的9个研究院是哪些

救世之战
落鹰峡
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的,原名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大学。建校八十年来,先生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大学子登攀不息。今天的中山大学是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9月10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落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拓展了中山大学的办学空间,为中山大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学校共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各具风格,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新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共有35个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4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231个学科专业和领域,硕士学位授权覆盖了287个学科专业和领域(其中外科学与内科学计算至三级学科),拥有临床医学博士(M.D.)、口腔医学博士(S.M.D)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临床医学硕士(M.M.)、工程硕士(M.E.)、公共管理硕士(MPA)、口腔医学硕士(S.M.M.)、公共卫生硕士(MPH)、会计硕士(MPAcc)、教育硕士(Ed.M)、翻译硕士(MTI)、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社会工作硕士(MSW)、金融硕士(MF)、应用统计硕士(M.A.S.)、税务硕士(MT)、国际商务硕士(MIB)、保险硕士(MI)、资产评估硕士(MV)、文物与博物馆硕士(M.C.H.M)、护理硕士(MNS)、药学硕士(M.Pharm)、旅游管理硕士(MTA)、图书情报硕士(MLIS)、工程管理硕士(MEM)等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硕士拥有计算机技术、环境工程、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地质工程、项目管理、生物工程、材料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物流工程、水利工程、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等17个授权领域;拥有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3个。新中山大学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全校共有教职工130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00余人,具有副高职称的2300余人。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5年春,中山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研究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至1948年,共培养研究生56名。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继续发展,1949年至1967年,共培养研究生177名。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大学是我国首批恢复研究生教育的院校。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我校正式设立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后,新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11个学科门类。目前在读研究生204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400余人。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由校长兼任,配有副院长2人。研究生院下设三个处。分别是综合处、培养处、研究生管理处。全院工作人员30人,其中博士4名,硕士15名。作为学校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经过改革的洗礼,研究生院已经造就了一批具有良好的行政理念和较强工作能力的管理工作人员队伍,能够为我校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政保障与服务。作为重要的理念追求,研究生院力倡以师生为本、以学术为本,在工作中,坚持以发展与创新为灵魂,以服务与品位为宗旨,以净化学风与提升研究生培养品质为中心,大胆借鉴国际研究生教育主流的成功经验,力争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形成中山大学的特色与个性,努力为提升我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层次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山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