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专业硕士的最新改革政策

发现者
及其患至
从2014年起,全日制专业硕士正式结束了“自筹经费”的历史,与学术硕士一起纳入国家研究生经费投入与奖助学金机制。这一变化对专业学位教育有何影响?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难点、突破点,专业硕士又该如何实现“一流标准、特色突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同等待遇”终于成为现实“这次取消了‘双轨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等待遇’,这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发展肯定是好事。”说起2014年专业硕士招生的变化,不少高校的研究生工作负责人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自2009年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国家每年将硕士生招生计划的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并将存量部分中的学术学位计划按不少于5%的比例调减,用于增加专业学位计划。预计到2015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将达到1︰1的比例。我国原有研究生招生按经费来源分为国家计划、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三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直属于“自筹经费”之列。相应的,一些学校按照考试分数高低分配免费的学术硕士和自费的专业硕士名额。因而,“自费”、“分低”、“无奖学金”似乎成了专业硕士“低人一等”的标签。今年,三部委相继出台《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等政策,取消了国家计划、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的“双轨制”,仅按照就业办法分为“定向和非定向”两种类型。所有学生同样交纳学费,并同时享受奖助学金。事实上,专业硕士近年来不断发展,已日益被考生及用人单位所认可。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验收报告》显示,各专业学位的第一志愿报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此次将专业硕士纳入国家研究生经费投入与奖助学金机制,无疑消除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之间最重要的一道身份屏障,真正实现了“平起平坐”。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成新方向“同等待遇”的实现,也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在哪里?“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必要单独设一个专业学位了。”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日前召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会上开门见山。“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产学结合为途径”,被认为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出路所在。方向已经明晰,但如何在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体现职业能力?实践能力是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突出特征。为了解决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难的问题,一些省份由政府牵线、企业出资,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满足行业企业人才培育规格方面,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被业内视为一个新的方向。目前,工程硕士已经与项目管理、物流、设备监理等职业资格进行对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贺克斌表示:“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反作用于学校,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与岗位对应。”改革需要推动力也需要牵引力尽管越来越多的专业学位认识到职业资格认证这条“捷径”,但要打通这条途径并不容易。一些行业尚未建立明确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例如,教练员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之一,但是对教练员资格准入没有统一的要求。贺克斌说,他所在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曾经联系几个行业学会,希望探讨人才培养规格,但发现这些学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考虑很少,大多只停留在业内联谊的层面。而已有的职业资格认证,由于其考试和颁发证书的权力并不在教育部门,实现与专业学位的对接,需要部门之间的合作。“在这方面,仅靠一所大学或一个地区是很难实现的,需要有更高层面的支持,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贺克斌说。在贺克斌看来,在机制方面明显需要做出改变的还有“对教师贡献的评价机制”。“中国高校最近十几年评价教师的趋势是论文导向,教师的工程背景不受重视,所以就出现了‘科学家培养工程师’的现象。建议通过评价机制的改革,更好地调动教师培养专业硕士的积极性。”目前,国家和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对专业学位发展构成很强的推动力,未来更重要的是制造牵引力,如通过税收的优惠加强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责任,让人才市场向招生和培养环节反馈更强信号。如果只有推动力,而不形成牵引力,那么推动就会遇到阻力。

硕士专业学位的最新政策

不可听也
弗克利
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有关学位授予单位: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的有关决议,决定开展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审核工作的基本原则本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坚持“服务需求、深化改革、动态调整、保证质量”的基本原则。1. 服务需求。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应重点考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或区域相关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按需申请、择优授权、宁缺毋滥。2. 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学位授权审核办法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要求,不以学术学位授权点作为增列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必要条件。3. 动态调整。鼓励学位授予单位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硕士学位授权点(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 保证质量。将学位授权审核与人才培养及后期质量评估相结合,将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学位授权审核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学位授权审核的导向和调节作用,构建前期学位授权审核、培养过程监控与后期学位授予质量评估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二、授权点的基本条件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按本通知附件1所列的标准掌握。三、申请单位和专业学位类别范围本次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作,只面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和军队院校,不包括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科研机构以及“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5所民办高等学校除外);党校等其它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确有需要的,由所在地区省级学位委员会从严把握。本次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类别包括:金融、国际商务、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体育、艺术、应用心理、警务、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工程、林业、农业推广、风景园林、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中药学、护理、会计、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审计、军事等36种专业学位;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按工程领域进行审核增列,警务硕士限公安警察系统内院校申报。 工商管理、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不列入此次授权审核范围。四、审核的办法1. 委托省级学位委员会开展所属院校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委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开展军队院校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委托部委属普通高等学校自行开展本单位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2. 本次授权审核实行限额审核、总量控制。各省级学位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及部委属高等学校审核增列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数不得超过规定限额。3. 鼓励学位授予单位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硕士学位授权点总量不变的基础上调整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即撤销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或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可以不计入限额增列相应数量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调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所涉及的专业学位类别不得超过本次授权审核规定的专业学位类别范围,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仅允许在工程领域之间进行自主调整。申请调整增列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须按照本次授权审核的申报及审核程序办理。4. 部委属高等学校自审结果和各省级学位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审核结果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五、审核工作要求1. 各学位授予单位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结合本单位办学定位、特色及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申报方案,切实做好自评推荐工作。申报过程中,要与行(企)业组成联合专家组对申报点逐一进行论证和评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要进行全程监督和评审把关。各学位授予单位提交的申报表(见附件2)将作为本次授权审核及取得授权后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2. 各省级学位委员会须结合本省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审核办法和实施方案,重点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领域倾斜,着力优化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从源头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并积极引导学位授予单位明确办学定位,提高培养质量,办出特色和水平。审核过程中,省级学位委员会要加强分类指导,按照相同或相近专业学位类别组成联合专家组,以公开答辩方式对申请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需求论证、培养方案和支撑条件等进行全面认真评审。专家组成员中须有相关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参加。3. 部委属高等学校自行审核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须采取两级评审方式进行。由相关依托院系组织相关行(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论证后提出申请。学位授予单位须组成专家组,以公开答辩的方式对所申请增列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审议。专家组应有来自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实务部门的专家。4. 学位授予单位申报、自审及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核过程要严格履行评审程序,加强公示环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学位授予单位的申报材料、自评推荐或自审办法、推荐或自审结果要在本单位网站公示不少于7天。省级学位委员会要将审核程序及办法、通过评审的授权点申报材料和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5. 申报和审核工作中,省级学位委员会及有关学位授予单位要严把质量关,坚决制止不正之风的干扰,坚持标准,规范操作,做到程序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正。6. 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参照上述要求执行。六、报送材料时间及要求1. 各省级学位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和部委属高等学校须在2014年3月1日前将以下材料(纸质版及电子光盘各1份)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审核工作总结报告和审核结果;(2)拟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和汇总表(见附件2和附件3);(3)动态调整取消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增列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汇总表(见附件4)。

2018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政策有哪些调整

虎山行
问知
一、考试时间2018年非全日制考试时间安排: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其中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2017年非全日制考试时间安排:2016年12月24日至12月25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其中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6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二、信息填写2018年政策中明确提出: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为避免多占考位,影响其他考生报考,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并且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而在2017年的政策中没有指出这一条。三、打印证书2018年招生考试公告中明确认说明打印准考证号时需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2017年招生考试公告中却没有要求这一点。四、录取2018年政策中规定,在本招生单位内,全日制招生计划与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不得相互调整使用。而2017年的招生政策中没有规定这一条。五、补考2018年新的政策对于补考也做了新的规定,大家需要注意,补考是对于非考生原因造成无法参加考试的可申请补考,那就需要: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以上这些就是2018年政策中最大的变化,所以请大家认真查阅相关的规定。有些专业大家不可以报考,必须是满一定的工作年限后才可报考,这些专业主要有: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

政策解读 2018年非全日制考研的政策有哪些变化

得车愈多
初登场
2018年非全日制考研的政策,和2017年比,变化不大。可比较《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18年有两点:1、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2、全日制招生计划与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不得相互调整使用。

2018国家政策是什么

爱之谷
况爵禄乎
2018国家政策是:1)首次办理居住证免费。2)公积金贷款收费取消。3)房屋转让手续费取消。4)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5)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再延3年。6)免费办理健康证。7)36种高价刚需药纳入医保。8)公共图书馆四类服务免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2018年入学的专业型硕士哪年毕业?

不亦小乎
龙黄蜂
2018年入学的专业型硕士,如果是两年制的是在2020年毕业。

注册消防工程师2018年会不会改革?限 制报考专业

决胜局
吉大港
消防工程师考试的路上,有学霸,有学渣,有"笨鸟",有"龟兔赛跑"型考生......不管你是那种考生,学员最不应该做的应该是下面的5种考生。"白天黑夜颠倒"型考生消防工程师考试中有很多考生是夜猫子,越是到了晚上精神越是好,相反的,到了白天的时候也就萎靡不振了。这类群体的考生,需要检讨了,看似你平时花的备考时间和大家一样多,但是,你要知道,考试时间是安排在白天的。如果你的精神状态不能快速调整过来,那么你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失败中了。而且熬夜成为了常态,不仅精神状态不好,还会影响身体和饮食,等不到考试,你就会看见医院的大门向你招手。"手机患者"型考生不是因为多么的喜欢刷朋友圈、刷微博,也不是有很多朋友在和你聊天,但就是一会不看手机就没有了安全感。这类考生对手机的依赖症和自我管控力真的很差。试想,自离不开手机,那么又如何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消防工程师备考中呢?"拖延症患者"型考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拖延症",慢慢来还有时间,不等到最后时刻绝对不想着提前做好,各种各样的理由,结果其实还是躲不掉的。总是想着太累了要不要给自己放放假,等放完假再做也不迟,其实呢放完假之后发现效率也没有提高多少,很多很多的时间都用来做计划用来想了,实际行动是一点也没付出,所以说收获小也是自然而然的。"臆想"型考生"我要每天五点起床复习,每天十二点睡觉,一定考过消防工程师!""为什么我学了那么久还是错了那么多题,我比不上别人,我不该考消防工程师!"整天纠结在自己的臆想中,惶惶不可终日。这类考生也要当心了,想太多浪费的不仅是时间,还会造成能致人崩溃的精神压力。有那么多心力不妨投入到学习中,或者畅想自己成功后的美好未来,会让你学习更有动力的。"玻璃心"型考生拥有一颗玻璃心的人,比别人更容易感知到困难的存在。甚至别人的一个很小的无心之举,也有可能被拿来无限放大,成为逾越不了的障碍,给心情蒙上阴影,影响消防工程师考试复习,这无异于自讨苦吃。消防工程师考试路上节奏紧迫,复习压力大,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无谓的烦恼中,不仅过程难熬,也很难走到最后。

2018年医学考研政策有什么新的变动吗?

不能让名
乃凝于神
9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18规定》),关于18考研的相关规定有了一些新变化呢,尤其是关于报名的新规定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哇。1.《18规定》的几个新变化1)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考研,否则取消录取资格相比去年来看,今年对推免生的再报名参加考研明确规定了惩处方式,所以,想要贪心的推免的考生们,别想着「不是很满意保研的院校,再去考试试,万一考到更好的,那不就赚了;考不上还能去保研的院校」——这样是不行的!!!如果实在不甘心去保研的院校,也得放弃保研资格才能报名考研。2)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今年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这就意味着,大家只能预留一个报名信息,去缴费然后现场确认,不能再拖着不确定了,真正现场确认的人数和去参加考试的人数比报名的人数要低很多的。3)规定准考证必须是A4白纸打印其实一般打印准考证都是A4白纸打印的,估计是往年准考证大小不一的太多,颜色都有不一样的,监考老师查验信息比较头疼吧,大家还是乖乖按照要求打印哈。4)全日制招生计划与非全日式招生计划不得相互调整使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8年试点重大工程实施时间是多久

天意
猖狂妄行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者是继往启后的关系,后者的是前者的前身和发展延续,前者是后者的过度。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计划委员会,成立于1952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于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又于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虽然是部级机构,但是由于是统筹规划、协调各部的功能,因此又被称为部中部。  其基本职能是: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发展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和政策;提出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  (二)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进行宏观经济的预测、预警;研究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负责日常经济运行的调节,组织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三)负责汇总和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综合分析财政、金融、产业、价格政策的执行效果,监督检查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的执行;制定和调整少数由国家管理的重要商品价格和重要收费标准;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四)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五)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安排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建设资金的使用,指导和监督政策性贷款的使用方向;引导民间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研究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安排国家拨款的建设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组织和管理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工作。  (六)研究分析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情况,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规划,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负责地区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地区经济协作工作。研究分析国内外市场状况,负责重要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进出口总量计划进行调整;管理粮食、棉花、食糖、石油和药品等重要物资和商品的国家储备;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七)研究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状况,提出优化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建议,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研究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宏观指导,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协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