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五)——教育科研方法之个案研究法

黄真一
玄通
一、什么是个案研究“个案”通常又被称为“案例”,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及特定范围的具体对象。具体到教育研究领域来说,这个对象既可以是一个人、一种课程、一个机构,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等。个案研究就是广泛搜集个例的资料,彻底了解个例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单一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进行深入而缜密的全面研究分析,确定问题症结,进而提出矫正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通常也被称为个案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具有如下五个特点:个案的典型性与问题的普遍性。个案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解释和批判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策略解决问题。其研究对象是与同类相比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教育研究对象,研究的对象有特定的范围、独特的情景。虽然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孤立的,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问题的普遍性。结果的描述性与过程的跟踪性。个案研究的研究结果是对研究对象丰富而极为详细的描述,通过讲述研究中的一个个故事和对研究过程中的“实物”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来引领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

1. 什么是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有哪些特点?

性命
笼婴
个案研究就是广泛搜集个例的资料,彻底了解个例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单一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全面研究分析,确定问题症结,进而提出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通常也被称为个案法、案例研究法。其特点有:个案研究法的特点1、个案的典型性与问题的普遍性 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与同类相比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教育研究对象,研究的对象有特定的范围、独特的情景。虽然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孤立的,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问题的普遍性。 2、结果的描述性与过程的跟踪性 个案研究的研究结果是对研究对象丰富而极为详细的描述,通过讲述研究中的一个个故事和对研究过程中的“实物”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来引领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中的样本。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集中,所以研究时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对有关该研究对象的尽可能多的变量及诸变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互动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因而个案研究往往具有跟踪性质。 3、情境的自然性与互动的灵活性 个案研究可不拘时地,即可随时对研究对象做深入研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自然的情境下展开探讨,不会去改变外在的因素,研究者着重在一旁观看或是参与其中发生的过程,不添加任何外在的影响,对研究对象控制程度很低,重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研究者参与到个案中,站在被研究者的立场上观察他们,探讨他们对事件的知觉过程,用他们的语言和概念与他们互动。 4、方法的多元性 个案研究资料的搜集方法相当多元,为了搜集到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教育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教育实验、教育与心理测量、实物分析以及整理查阅文件、档案记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各种研究手段。 5、注重分析的科学性 一项个案研究中包括了有关一个个例的大量资料的汇集,以此代表整个现象,其资料搜集范围甚广,包括过去的和目前的,资料显得很繁杂琐碎,因此必须精细分析,方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因此对资料的分析在个案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每一个个案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个案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分析个案问题需考虑许多变项,不只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要探讨目前问题的来龙去脉。

选择题个案调查是一种什么研究方法

绚香
摧花手
个案调查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如何看待对个案研究代表性的质疑

黑头发
绀野
个案研究是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但个案研究也面临着很多批评。人类学界围绕“微型研究法”、社会学界围绕“个案代表性”问题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事实上, 个案研究所从属的人文主义方法论决定了其并没有代表性的属性, 但实证主义的强势以及政府决策部门的需求, 导致了对个案研究代表性的刻意追求。虽然不必追求代表性, 但这也并不妨碍个案代表性的呈现。当前, 开展扎实深入的个案研究, 有助于建构本土的社会学理论。

案例研究法的内容形式

三事
水咲
(1)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所进行的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反映了案例研究的目的。研究者通过搜集整理数据能得到指向这些问题的证据,并最终为案例研究做出结论。通过对以前相关研究资料的审查,提炼出更有意义和更具洞察力的问题。(2)研究者的主张是什么?研究者的主张引导研究进行的线索。它可以来自现存的理论或假设。无论是建立新的理论还是对现存的理论进行检验,主张的提出都是必不可少。(3)分析单位。分析单位可以是个人,或是事件或一个实体,如非正式组织、企业、班组等等。有时候,可以有 主要的分析单位和嵌入的分析单位。(4)连结数据及命题的逻辑。为了把数据与理论假设联系起来,在设计研究阶段时就必须对理论主张进行明确的表述。(5)解释研究发现的准则。对于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就可以针对研究的命题提出一个解释,来响应原来的理论命题。(6)研究案例数量的选择(单个还是多个)。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采用单个案例研究:①成熟理论的关键性案例;②极端或是独特的案例;③揭露式案例。 案例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并不存在标准或统一的报告格式。但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常常会使用与案例研究过程相匹配的格式,从而将案例研究报告分为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①背景描述;②特定问题、现象的描述和分析;③分析与讨论;④小结与建议。

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在学前教育领域运用时与学前教育实践有什么关系?如何将二者区分

相门有相
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在学前教育领域运用时与学习教育实践有密切的关系,二者不可区分。

硕士论文中个案研究与内容分析这两种方法可以并用吗

富有天下
断肠草
可以的。个案研究是你选取一个案例作为切入点来进行具体分析;内容分析可以是你针对这个案例的一些文章或者说跟个案有关的样本的具体描述的分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方法是一种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戒断期
打破者
一.个案研究的意义就教育领域而言.个案研究(case study)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二.个案研究的目的 透过相关资料之搜集与分析.深入了解案主问题.找出全方位的问题解决模式.邀集相关人员透过沟通与协调.取得共识.并就份内工作适度调整并配合.透过召开个案研讨会.教师相互分享经验.以增进辅导知能.三.个案研究的步骤(一)确定个案:指确定研究及辅导的对象.个案来源可从几方面得到: 教师发现:包括导师或科任教师.训导单位转介:如学生违反校规或偏差行为导致记过等.家长提出:由家长发现学生行为异常须辅导者.学生自认有困扰.想获得帮助以解决问题者.从心理测验结果筛选而得.(二)确定个案的主要问题:是指透过导师.家长.训育人员或案主个人的描述.以了解案主主要问题之行为特徵.以便搜集相关资料.问题的描述重在具体.清晰.明确.以事实的呈现为主.而非观察者的个人意见.(三)收集资料:指收集与主要问题相关的资料.1.资料内容:案主的家庭背景:如家庭结构.父母亲的教育程度.职业状况.手足人数.排行.案主个人的资料:如性别.年龄.年级.身高.体重.健康状况.外型特徵.人格特性.案主的重要生长史.问题发展史:如首次发生的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当时家庭与学校的背景事件.问题的处理及效果.其他层面的影响:如食欲.睡眠.情绪.行为.家庭适应:如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父母管教态度与技巧.学校适应:如师生关系.同侪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社会适应:如社区生活.休闲等.2.资料收集的方法观察法:指透过教师教学的过程.父母亲平时的相处.或在晤谈中谘商员的观察.通常可了解案主的情绪稳定情形.思考状态.认知能力等.方法虽较主观.但多为资料收集的首要步骤.测验法:指运用各类心理与教育测验来了解案主的各种能力与心理状态.常见的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性向测验.成就测验或态度测验等.晤谈法:指透过与案主的谈话以获得所需的资料.此法所获得的资料通常较缺乏组织与结构.但因是融入晤谈过程中自然而得.故案主合作意愿也较高.文件分析:指透过收集案主的日记.周记.作文或照片等文件来了解案主的情形.游戏技术:尤其适用於儿童.通常利用游戏或玩具等相关媒材来了解儿童的想法.如娃娃家.布偶等.投射技术:指利用绘画或相关投射测验来了解儿童.生理检查:如怀疑案主的行为症状与生理有关.则应先就诊.以排除生理因素的影响.(四)分析与诊断:资料收集完成后.分析架构常分几个方面来看.包括学校方面.家庭方面.社区环境方面.及个人因素方面.并根据所搜集的资料提出假设.严重的偏差行为亦可以依照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所编订之「心理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DSM-IV)所订之分类架构.来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此外.再介绍二种常用模式以兹参考:1.行为取向的诊断模式:重点在了解儿童或青少年个案行为出现之前.当时及之后的环境刺激.及案主的行为-认知-情绪等层面的行为序列之间的关系.以找出个案行为的成因并发展出有效辅导策略.该模式又称ABC模式.共包含三个层面: 先行事件(antecedants):指在个案行为出现之前或同时出现的环境刺激.行为序列(behavior sequene)指案主面对困难情境时.其认知.情绪及行为三个层面的行为依序出现互相影响的过程.后果事件RR,(consequences):指案主在出现问题之后.环境或他人所给予的刺激而言(喜欢或厌恶).应用此模式来诊断时.应先与当事人或重要他人进行晤谈.或进行实地观察.以仔细辨认问题行为出现过程的先行事件.行为序列或后果事件.以兹诊断.2.RQC模式∣转介个案谘询模式:是由Knott 和Batsche(一九九一)发展出来用以诊断转介过来的个案的理论架构和处理的流程.是一个适於衡鉴适应困难儿童的好模式.其架构包含四个部分: 儿童的家庭.邻居和社区的概况.儿童的就学和学习环境概况.儿童个人的特殊状况:包括身心发展.医药疾病历史.个性(气质).能力.态度.价值观念.期望.社交技巧.人际关系.语言表达.自我调适.自我管理能力等.儿童的社会-情绪结果状况:包括其行为.情绪.人际关系之现况.适应环境的方式等.(五)辅导与处理:通常依据案主问题的成因选用适当的策略.例如进行谘商.游戏治疗.行为改变技术.进行家庭访问等.(六)检讨辅导成效:辅导成效应作有系统的评量.从案主的反应.相关老师的意见.家长的观察及辅导者的自我评鉴几方面来进行.(七)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格式如下:1.基本资料:姓名(或代号).性别.年龄.年级2.个案来源:如教师转介.家长要求等3.主要问题概述4.背景资料:父母及家人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1)家庭结构(2)家庭生活:包括父母亲管教态度与方式.亲子关系.兄弟姊妹关系.(3)学校生活: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就.同侪关系等.(4)社会生活:包括社区生活.休闲.人际关系与朋友交往情形等.5.分析与诊断6.辅导策略7.辅导过程8.辅导结果9.追踪及检讨

个案研究中,应收集关于个案哪些方面的材料

始有
艺术家
一、个案研究的意义就教育领域而言,个案研究(case study)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二、个案研究的目的 透过相关资料之搜集与分析,深入了解案主问题,找出全方位的问题解决模式。邀集相关人员透过沟通与协调,取得共识,并就份内工作适度调整并配合。透过召开个案研讨会,教师相互分享经验,以增进辅导知能。三、个案研究的步骤(一)确定个案:指确定研究及辅导的对象。个案来源可从几方面得到: 教师发现:包括导师或科任教师。训导单位转介:如学生违反校规或偏差行为导致记过等。家长提出:由家长发现学生行为异常须辅导者。学生自认有困扰,想获得帮助以解决问题者。从心理测验结果筛选而得。(二)确定个案的主要问题:是指透过导师、家长、训育人员或案主个人的描述,以了解案主主要问题之行为特徵,以便搜集相关资料。问题的描述重在具体、清晰、明确,以事实的呈现为主,而非观察者的个人意见。(三)收集资料:指收集与主要问题相关的资料。资料内容:案主的家庭背景:如家庭结构、父母亲的教育程度、职业状况、手足人数、排行。案主个人的资料:如性别、年龄、年级、身高、体重、健康状况、外型特徵、人格特性、案主的重要生长史。问题发展史:如首次发生的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当时家庭与学校的背景事件、问题的处理及效果。其他层面的影响:如食欲、睡眠、情绪、行为。家庭适应:如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父母管教态度与技巧。学校适应:如师生关系、同侪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社会适应:如社区生活、休闲等。2.资料收集的方法观察法:指透过教师教学的过程,父母亲平时的相处。或在晤谈中谘商员的观察。通常可了解案主的情绪稳定情形、思考状态、认知能力等。方法虽较主观,但多为资料收集的首要步骤。测验法:指运用各类心理与教育测验来了解案主的各种能力与心理状态。常见的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性向测验、成就测验或态度测验等。晤谈法:指透过与案主的谈话以获得所需的资料。此法所获得的资料通常较缺乏组织与结构,但因是融入晤谈过程中自然而得,故案主合作意愿也较高。文件分析:指透过收集案主的日记、周记、作文或照片等文件来了解案主的情形。游戏技术:尤其适用於儿童,通常利用游戏或玩具等相关媒材来了解儿童的想法,如娃娃家、布偶等。投射技术:指利用绘画或相关投射测验来了解儿童。生理检查:如怀疑案主的行为症状与生理有关,则应先就诊,以排除生理因素的影响。(四)分析与诊断:资料收集完成后,分析架构常分几个方面来看,包括学校方面、家庭方面、社区环境方面、及个人因素方面,并根据所搜集的资料提出假设。严重的偏差行为亦可以依照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所编订之「心理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DSM-IV)所订之分类架构,来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此外,再介绍二种常用模式以兹参考:1.行为取向的诊断模式:重点在了解儿童或青少年个案行为出现之前,当时及之后的环境刺激,及案主的行为—认知—情绪等层面的行为序列之间的关系,以找出个案行为的成因并发展出有效辅导策略,该模式又称ABC模式,共包含三个层面: 先行事件(antecedants):指在个案行为出现之前或同时出现的环境刺激。行为序列(behavior sequene)指案主面对困难情境时,其认知、情绪及行为三个层面的行为依序出现互相影响的过程。后果事件RR;(consequences):指案主在出现问题之后,环境或他人所给予的刺激而言(喜欢或厌恶)。应用此模式来诊断时,应先与当事人或重要他人进行晤谈、或进行实地观察,以仔细辨认问题行为出现过程的先行事件、行为序列或后果事件,以兹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