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文言文该怎么教(学)1 吴泓

墓门
使民心竞
语文界很早就有“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了。在这次全国首届“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研讨会”的学生座谈会上,语文教育专家就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向我的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同学们做专题的时候,有没有遇见一些,比如说我们正常的教材教学都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教,尤其像文言这一块,你们在进行专题性研究时,在字词句的过关这一方面有没有遇见语言方面的障碍?或者说,遇见了这种障碍,你们是怎么办的?(《语文建设》郑浩主编) 我是做编辑的,我们许多老师写了文言文方面的文章之后,我们的编辑还要拿出原著,还必须是权威的原著来核实,审读一篇文言文的稿件时非常难的。我就感觉(同学们做专题学习)这么大的阅读量很难完成。第一是语言的障碍,第二是内容障碍。语言不过关,理解就不到位,只有对语言理解,才有对内容、精神理解的提升。所以我还是怀疑。另外,同学们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刚才有往届同学从社会人的角度说自身收获很大,你们应届生的收获是不是就是应试的收获?你们学习文言文是高考逼迫的,还是自发的、内在学习的动力所驱使的?(《语文报》报社桑建中副总编) 可见,文言文难教难学已经不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了。在网友“涓涓语流”博文中看到一位学生在一张古文练习卷上写下“现在谁TMD还用古文”“学这么难的东西,不是阻碍文化发展么?”“做这些语文卷子,还不如学做几道菜呢!”这样的话也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对文言文的不满、泄愤与拒绝。 然而,在“我这里”,在我和我的学生的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想说的是——文言文并不可怕!不仅我不难教,学生也不难学。 我选入的28个专题学习的课程内容,与文言文有关的就有6个,如读《论语》《孟子》等,读《世说新语》,读陶渊明,读韩愈(柳宗元),读苏轼,读王安石。其中,《论语》学生是全读,《孟子》《世说新语》学生是选读,陶渊明、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学生是诗文选读。应该说在文言文阅读的“量”上是超过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阅读的“量”的。那为什么作为教师的我并不觉得文言文难教,我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觉得文言文难学呢? 首先,我以为是“读”的目的不一样,进一步说就是价值取向不同。别人读文言文仅仅是为了掌握文意,如记住多少个虚词、实词,理解文中某一句话的意思,排除无关的信息、筛选出有关的信息,能“翻译”出几个疑难或者特殊的句子等等。换句话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里,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被用来作为一种工具,即追求某项知识,某种技能乃至一点的某样“令人神往”的古人的修养修为的工具。我这里却大不同。 例如高一下学期的“读韩愈”专题(注:这是由“感悟”发展到“思辨”的关键期)。作为这种学习形式,我除了要求学生用一两个课时熟悉韩愈的生平事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深入地探究韩愈之所以具有“敢于向皇帝说声‘不’”的精神、气质和勇气,感受中国古代士子那种虽多次被贬但仍心胸坦荡、耿介直言、爱护百姓、勤政为民的硬气和骨气。围绕着这一学习总目标,那就一定要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去研读与之相关的韩愈的原作。我选入的原作就有《祭十二郎文》(身世)、《张中丞传后叙》(粤教版选修教材)、《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论佛骨表》(三秦出版社出版、孙昌武评注撰《韩愈诗文选评》)、《进学解》、《师说》(教育)、《原毁》(粤教版选修教材),共七篇,韩愈诗歌还不计在内。 又例如高二下学期的“读王安石”专题(注:此时由“思辨”已进入“研究”阶段),我拟定的学习总目标是1、语言目标。(1)进一步学习从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提炼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在对各种不同观点的分析、比较中,概括、归纳出自己的观点;(2)进一步学习从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中选定能够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事实材料,用事实说话,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地去证明自己的观点;(3)进一步学习运用准确、严谨、缜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思想目标。(1)深刻性:认识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的本质,理解历史人物王安石性格的复杂性;(2)独创性:充分地掌握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事实材料,力图提出自己新颖、独特的观点;(3)批判性: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推论等思维过程得出自己的结论。3、人格目标。(1)核心价值观:学习王安石的无畏与坚韧;(2)辅助价值观:了解并认识到王安石的偏执与自负与变法失败有着莫大关联,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注意:我设定的学习目标与目前教材设定的目标大不同)围绕着这三大目标,我选入的原作有游记《游褒禅山记》(粤教版高中必修5)、书信《答司马谏议书》、策论《兴贤》(粤教版高中选修教材)、奏表《上时政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高克勤撰《王安石诗文选评》),共五篇,王安石诗歌还不计在内。

跪求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论文!!!

边防站
骷髅头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这个表述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⑴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和途径。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形式。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在这种探究活动中,人们通过假设、想象、实证、逻辑等方式方法来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中小学生的研究从研究过程说,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从研究结果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内容。这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成果等等。 研究性的知识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即除了学习教科书中的间接知识以外,学习者还要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的第一手资料—直接知识。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会实际动手操作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与一般的知识学习的基本区别。

高中语文研究性课题:流行词语整理与研究

韩魏为铗
大庄园
如今,“我嘞个去”、“神马都是浮云”、“给力”这些流行语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词汇,而这些流行语在反映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同时,也体现着整个校园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最近,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的“语言文化调研小组”分别对一百名大学生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流行语体现大学生 幽默智慧和创新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校园流行语有很多来自于网络、影视、甚至是外来语。其中,一些来源于影视作品的流行语已经成为了经典的流行词汇。如,“I服了U”出自《大话西游》,主要表现对一个人非常无奈与不屑;“小强”这个蟑螂的代名词则出自《唐伯虎点秋香》;还有“我走先”、“我靠”这种不少周星驰式的表达也是学生们爱说的;“我拿什么拯救你?……”出自《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而大学生们则喜欢把这句话用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如,“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高等数学”,“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八百米测试”等等,其中不乏一种无奈下的幽默与智慧。 来源于外语的流行语也不少,如“cool”(酷)、“happy”(表高兴)、“high”(表兴奋)、“party”、“倒”、“晕”、“汗”等均出自英语和日语。另外,因为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时代应用的主体,因此来源于网络的流行语也大幅增加。如,“我嘞个去”、“你妹”、“神马都是浮云”、“给力”、“有木有”等,都是大学生使用率很高的流行语。又如,“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你爸是李刚,我爸是双江”、“蜗居”、“hold住”等这些由网络上很受关注的事件引起的流行语,也被大学生们广泛使用。 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 学习与生活的真实写照 校园流行语不仅是大学生幽默的体现,更是他们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调查中,“点名帮我答到”这一流行语的出现频率为50%,稳居第一位。大二学生刘天告诉笔者,“点名帮我答到”这句话他们经常说,主要是因为有很多同学平时因为自己有别的事情,或者是不喜欢某个老师讲课而不去听。“我就不太喜欢某些老师的授课方式,所以我经常不去上他的课。还有我的一个同学,他自己在外面做兼职,所以很少有时间来上课。他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点名帮我答到'。”刘天说。 笔者还发现,“翘课”(就是本来有课而不去上的意思)这一词汇,因为常跟“点名帮我答到”联系起来,所以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达到45%。另外,和学习有关的,像“裸考”(没有进行任何复习就参加考试)、“挂科”(考试没通过)这两个经常发生在少数不努力的学生身上的词汇,以及“蹭课”(本来没有这门课,却愿意去上)出现的频率,则分别占到了总体的20%和10%。 笔者通过调查还发现,“考研”、“就业”、“出国”、“新东方”、“雅思”、“托福”、“蜗居”、“北漂”、“裸婚”等是大四学生常挂在嘴边的流行语。一名即将毕业的经管专业学生告诉笔者:面对着各种就业压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去向问题,“考研”、“就业”、“出国”这三种主流趋势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四学生之间的流行语言;而“雅思”、“托福”、“新东方”是这三种主流毕业去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流行词汇;同时,大学生在即将走向社会的同时,住房、户口、婚姻等问题也迎面而来,因此初出茅庐的他们在没有积蓄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蜗居”、“北漂”、“裸婚”等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些反映大学生生存状态的流行语也就应运而生了。 负面流行语走红校园 折射大学生心理困惑 不管是自创还是吸收,校园流行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新异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不仅体现出“始作俑者”一定的文化基础,更为校园文化的丰富增添了一抹亮色!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和演变在体现大学生思路敏捷、标新立异等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比如“你妹”,“我靠”,以及“折翼的天使”(一般形容一些令人讨厌的人,在自己的情感世界受到打击后,转而去摧残别人)等一些不雅的流行语,虽然能够很形象地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但从社会文明和语言学发展的角度上讲,于主观和客观都是不能长久存在的。又如在高校学生中普及率甚高的“我晕”、“烦”、“什么世道”等,已成为大学生情绪发泄的标准用语。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如今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呵护后走进大学校园,面对集体生活一时难以适应。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坦言,在学校里面对从未经历过的人际关系、学业压力以及今后就业的压力,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有些大学生难免会感到苦闷,而这些负面的流行语,其实是他们目前心态的真实写照。 针对这些负面流行语走红校园的现象,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李燕指出: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成长性,高校教师必须接受“校园流行语也是大学文化载体”这一事实,并尽力探寻流行语产生的心理机制,既不能一味吹捧大学生的创造力,也不能全面封杀。李燕还认为,教育者应该帮助大学生在自身认知、情绪处理、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提高,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大学生也要学会自身调节,并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流行,通过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语来繁荣校园文化。(亲,这一篇里都是大学生的说......试试能不能找到更贴切高中研究性课题的?帮个忙嘛。3Q

高中语文研究课题是关于成语的怎么写啊

六爻
得其随成
常见易误成语辨析1.常用易混成语辨析【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均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的意思。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弄颠倒了;后者重在强调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偏重于“病”,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言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后者重在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改变。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均可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但后者还多用于形容东西突然消失。 【饱经沧桑/饱经风霜】都指阅历深。前者侧重于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后者则侧重于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不堪设想/不可思议】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不能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参差不齐/良莠不齐】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致,后者指好人坏人都有;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齐,后者指好的坏的混在一起。 【如虎添翼/为虎添翼】前者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后者则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示对某个人或某种人的看法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示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风言风语/流言蜚语】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前者还指私下里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闻;后者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都含有使人吃惊的意思。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用“骇人听闻”时,说明发生的事是事实,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挥金如土/一掷千金】都形容极度挥霍。前者偏重于对钱财的轻视、毫不在乎;后者偏重于一次花费过多。 【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前者适用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景等;后者则侧重于对景物的留恋。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前者指守本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后者则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通。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于显示差异,与一般不同;后者偏重于创造出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 【博闻强识/见多识广】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前者偏重于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偏重于阅历深,经验多,多用于口语。 【大公无私/铁面无私】都表示没有私心。前者表示一心为公或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后者指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前者侧重逐步紧逼,要求越来越高;后者强调的是得到这个,还想那个。 【阿谀逢迎/趋炎附势】都有巴结奉承之意。前者指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后者指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前者强调亲耳听见,亲眼看见,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前者强调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后者重在做好准备。 【孤注一掷/破釜沉舟】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前者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注:赌注,赌博时押上的钱),多含贬义;后者则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多含褒义。 【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都有不听劝告的意思。前者的侧重点在于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后者的侧重点在于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前者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后者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厚颜无耻/恬不知耻】都形容不知羞耻。前者强调脸皮厚;后者强调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不以为耻(恬:满不在乎;坦然)。这两个成语常可通用。 【巧夺天工/鬼斧神工】都指技艺高超巧妙。前者侧重指胜过天然,后者侧重指非人力所能做到。 【谈笑风生/谈笑自若】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前者表示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多用于形容平时谈话;后者表示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的谈笑。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偏重于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后者偏重于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每况愈下/江河日下】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前者偏重于笼统地表示情况越来越坏;后者偏重于指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瑕不掩瑜/瑕瑜互见】都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前者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后者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优缺点没有主次之分。这两个成语不能通用。 【销声匿迹/偃旗息鼓】前者多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后者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斑驳陆离/光怪陆离】适用对象有区别。前者只用来形容色彩繁杂;后者除形容色彩繁杂外,还可以用于形容现象奇异。 【置若罔闻/置之度外】前者指对批评、劝告、请求、抗议等不予理睬;后者指不把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前者形容书法、绘画或写作熟练敏捷;后者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还可以用来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2.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例句中使用正确的不再解说)【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如:俗话说:七月流火。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此处不解词义乱用。) 【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用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如:这篇通讯虽然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如: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四栋,“五一”前后将有126名青年教师乔迁新居,因此他们个个都弹冠相庆。(“弹冠相庆”用在此处不合文意。) 【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意志坚定。如:可是甘米莉似乎在一刹那间将自己的心打造成铁一般,木人石心,不为所动,仍然是那副闭目的模样。 【安土重迁】形容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重,不轻率。如: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该词用在此处错误。) 【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之物,后泛指任意糟蹋东西。暴,糟蹋。殄,灭绝。如:对那些玩忽职守、暴殄天物、浪费国家财产的人必须绳之以法。 【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如:这和尚疯疯癫癫地说了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如: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此处将“不足为训”的“训”错解为“教训”。)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如: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党,偏袒。如:我们必须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唯我独尊,甚至党同伐异。这种政治文化绝对不是健康的。 【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抗,对等。如:办公软件市场已经从原来微软一枝独秀,逐渐走向国内外产品分庭抗礼的局面。 【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也不差。爽:差错,失误。如: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预防感冒的药。(“毫发不爽”与生病无关。)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衡量,估量。如: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用。如:借书最忌全书一套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全书成为残本。 【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劳,伯劳,一种鸟。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一体的夫妇,也会有劳燕分飞的一天。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如:一道神秘白光袭倒七百多棵大树,武汉东湖风景区22日晚发生的这一令人费解的大怪事,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如:他经过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此处将“文不加点”错解为“不加标点”。)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如:他花钱很随便,真是大方之家。(此处将“大方之家”错解为“花钱大方”。) 3.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含辨析例句)【侧目而视】意为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如: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如: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良莠不齐”不能用于形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如: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这里将“马革裹尸”错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如:小东初中未毕业就混迹社会了,性格封闭孤傲的他对周围的人常常表现出敌对情绪,他最终因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惨重代价。(“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 【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如: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本句从语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因此“万人空巷”用在此处错误。) 【三人成虎】原指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了。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如: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这里将“三人成虎”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如: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这里将“河东狮吼”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适用对象、色彩均不当。) 【下里巴人】指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如: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极纯熟的地步。如: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这里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劲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如:成都五牛俱乐部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这里错解为“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该词与衣服不合身无关。)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噤,闭口不做声。如: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该词和寒冷没有关系。)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如:上个月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此处用来形容消费者,明显是望文生义。)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如: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这里错解为“冰块解冻”。) 【惨淡经营】原指作画之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精心布局。后来形容苦费心思地筹划并从事某种事业或工作。如: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家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该处运用正确,但因后有“红火”,容易被判断为错误。)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解决好职工和学生的冬季取暖问题,是学校领导首当其冲的任务。(望文生义) 4.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含辨析例句)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一般比较固定,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第一类:人、物不分【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如: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 【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如: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

中学语文 研究性学习

忠也
动起来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高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的研究性学习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在内涵和要求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仍然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极具探索性与革新性的学习方式,对于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采用穿插设置"专题研究"课,全面渗透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研究"化两种形式. 一,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面向21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未来发展的教育,应该为受教育者能够度过幸福的一生奠定必备的语言文化基础.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但若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重新审视时,就会发现其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由于对语文教育概念和性质认识上的不明确导致的教学实践中的混乱,同时最最明显也是让人痛心的是由于学校教育的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所造成的人文教育的淡化,语文教学的僵化.长期以来,有些教师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把很美很有生命力的一篇篇文章肢解,蜕变成一道道僵化的试题,.另外目前教学中对教材的过分依赖也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苍白和学生视野的狭窄.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语文教材仅仅是例子,可是例子之外我们能给学生提供什么却缺乏研究.除此之外,传统语文教学中以狭义的"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扼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学以讲析为主,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己的阵地,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任务的陪衬,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以上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是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改革的重点. 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一块重要的领地本应受到整体教育改革的启示,而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性学习"就为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提供了良好契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与技能为目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一个"学习化"社会里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学会生存,如何以此种方式成为一个真正有学习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又有着科学的思维方法与精神的人.从这一点上来讲,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完全有必要和可能.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 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有相当的灵活性.目前,上海的中小学一般把它作为学习方式在专门的研究型课程里全面展开.多半是在活动课程的课时总量内,根据实际条件和各自的特长,设计各自的内容,实施形式,课时安排和评价方式.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种类型: 1,课题研究活动 各校的名称有所不同,如小课题研究(华东师大二附中),开放慎重 问题解决(上师大小教所),开放性主题研究活动(七宝中学),研究性专题作业,专题研讨会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经历选题—分组及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提交开题报告—实施研究—提交结题报告,展示交流等阶段.对各课题实施研究,每课题所需时间由课题组专业教师据课题内容,特点而定,一般为一学年. 2,综合课程 编制,开设若干模块组成的跨学科综合课程.在每一课程模块中,既有跨学科的知识传授,又有与之相配套的研究课题或各种形式的开放性,研究性作业.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市西中学的"高中综合活动课",该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板块:思维科学(4课时),创造学初步(3课时),信息论初步(2课时),人文和科技知识(4课时),科研方法初步(2课时),同时要求学生用4课时的时间,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并用10周左右时间,完成自己的课题研究.该校跨学科课程的内容以及按内容划分的属性结构如下: 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学年(高一年级).课题研究在假期和第二学期进行. 3,在分科课程中穿插设置综合性的专题 这种做法有利于在必修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调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矛盾.比如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文科交汇"系列,将综合性,社会性较强的主题穿插在政治课等学科中进行学习和讨论,效果较好.这种类型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 在对上海市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类型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大致有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一),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设置"专题研究"课 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设置"专题研究"课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文课课时之内,以专题研究的形式穿插设置的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语文课不是从无到有地教,而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语文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他的语文能力."基于对母语教学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应该包括"唤醒"他们的语文能力,即应给学生语文能力的"被唤醒"与提高创设一种有利的情境.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她从课程改革的角度于1995年首次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开设"专题研究课"的实验.目前看来,这次实验为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践经验.具体说来,在语文教学中开设专题研究课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明确课程目标,确立课题范围.课程开始要由教师向学生讲明这种专题研究课的目标与重要意义及要求,介绍一些关于科学研究的知识,然后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与能力水平以启发引导的形式指导学生确立课题范围.比如梁捷老师根据高一语文的教材中议论文单元篇目不多且不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特点,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大家可以用很多事例说明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这说明真理是有魅力的,那么,作为真理的载体,议论文本身也应该是有魅力的.议论文的魅力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进而确定课题范围"议论文的魅力".由此可以看出,梁老师引导学生设立的课题属于基本教材的拓展延伸部分,目前可以考虑选题方面的相对自由. 第二,由学生自主设定研究方向与过程,拟订计划与方案.在确立课题范围之后,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一步确立在统一课题下的具体研究方向或分课题,在进一步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拟订研究计划与方案. 第三,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确立小组研究方案.让研究方向相同或接近相同的分课题的学生组成若干小组,选举产生组长并组成分工协作的研究集体,在全组成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的可能进度制订小组研究计划. 第四,教师评审研究实施方案.组织由老师和两位小组长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各小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听取组长说明.评审内容主要包括所选课题与实施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两个方面.评审结束,评审组要为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打分并提出有利于方案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第五,小组独立实施,教师指导.本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小组活动,每次活动之前,小组须将活动的详细安排,书面报告教师.活动结束要按时填写并上交活动情况报告表,以便教师对活动中不恰当的做法作出指导纠正.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适时地对学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不断提高他们在资料的选择使用方面的能力与技巧,同时还应鼓励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协调合作,强化责任感和良好的研究氛围,确保研究课的质量. 第六 ,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完成之后,个人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小组总结,形成小组成果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组交流,以扩大课题研究的作用,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受到研究方法上的启示.小组成果报告不局限于书面形式.在小组成果交流的基础上最终由各小组长负责完成全班最后的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第七,研究总结与评价.教师对最后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体评价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评价研究成果的质量.主要指研究成果达到的水平,也包括研究过程的严谨性,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新颖性,可采取打分或评等第的形式,以选题,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不同项目赋予权重,然后综合评分或等第;二评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或质量.除此之外,在评价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评分析,指出原因与纠正措施,以利于学生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避免. 专题研究课的开设可以每周1课时或隔周2课时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设置.由于高中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有一些基础,更重要的是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也给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开设"专题研究"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完全摆脱对经验的依赖而转变为理论型,高中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能以理论作指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并且在形式逻辑思维相当完善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离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这些都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阶段的开展提供了学习者主体方面的极大支持. (二)全面渗透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素质与能力.在这种意义上,研究性学习的提倡与引入必将引起课堂教学种种方面的改变与革新,尤其是目前仍然占绝对优势的以接受学习为主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的今天,在苏霍林斯基的著名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之后,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开展,无疑会引起其教学活动中双边关系变革性的重组,并将全方位地改善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以"研究性学习"全面渗透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真正有效率的语文课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真正吃透学生,吃透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及学生动机水平,兴趣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做大胆取舍与处理.近一年来笔者的点滴尝试思路如下: ①坚持在基本教材内容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意识与研究意识,改变教师大包大揽的局面.在基本教材的教学中我着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意识与研究意识.大致说来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确立单元学习小组,确定每篇课文的问题设计者.学期初由学生自由结合(兼顾男女生比例)产生各单元学习小组.对各学习单元的选择在学生自主选择基础上注意全局的平衡,避免过于集中.组内产生每篇课文的问题设计者,一般2人一篇课文.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明此种做法的目的与意义.说明对"问题"的要求.此"问题"指学生在课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疑点,难点或有争议之处,此"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涉着整篇课文的理解,同时该"问题"也可以是设计者本人对课文的"批判性意见".然后按教学进度依次展开,上一单元开课时下一单元学习小组必须将具体的问题设计与负责人名单一并交与教师. 第二,确立单元学习总目标,围绕目标全面预习.在每单元开课前,单元学习组长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好该单元学习目标,并在单元学习初向全班同学讲明该单元学习的主要目的,主要方法以及该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早读课或其他课余时间对该单元全部课文进行阅读思考,要求记下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 第三,问题设计者宣读问题并组织学生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在每篇课文开课前,由本课文问题设计者(该问题已在了解学生预习疑难基础上做过调整)向全班同学讲明问题以及产生的过程,自己的主要疑难,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共同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讨论解答.此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意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注意对学生讨论内容深度,方向性上的调整.在充分讨论基础上找出一位同学(非该单位学习小组)全面陈述对该问题的分析过程与结论.老师对全班同学的讨论做出评价,并指出不足提出完善措施比如课后需查阅的参考书等.老师的评价以肯定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深刻性,全面性,批判性为主,鼓励学生有独到见解,同时在学生最终陈述时要注意其对思维过程的陈述,以便在思维方法与角度上对全班同学有所启示. 第四,在全面讨论主干问题基础上解决少数遗留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鼓励他们主动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帮他解决. 第五,目标检测.在完成以上任务之后出示反映课文教学目标的相应题目,检验目标达成效果.要求题目既涉及基础知识又有关阅读迁移水平. 第六,写出关于课文的读书笔记或学习心得,选出优胜者在班内交流.对读书笔记内容的要求比较宽泛,但要求写自己认识最深,体会最深的一点两点,字数不作限制.由教师批阅后选出优秀者在班内宣读讲评,以此激励学生的探究热情.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近一年的尝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探究意识,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问题意识是"主体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不断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紧密相关.学习中"问"字之重要正如郑板桥所言:"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有学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耳.""问题是科学家思想的焦点,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如此看重问题且把自己的才能归功于"问题":"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还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由此可见"问题意识"对于培养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的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成绩好的学生问题总是很多,而基础较差的同学总是找不出学习中的问题,"问题"与思考同在,没有独立思考对所学知识整理分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块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发展他的探究意识,要着力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束缚,让学生有发问的"安全感",敢于向权威,书本和教师的观点挑战,同时还应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以"置疑"开路,在无疑处生疑,养成学生多思善问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更好地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帮忙想一些好的课题

大喜事
红孩儿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以“问题”的解决为目标,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发端、动力和归宿。提出选题比解决选题更困难,更重要的是,选题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阶段,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提供一些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参考题目,供参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4、 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5、 有关房子粉刷(装修)的预算6、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7、 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8、 黄金数的广泛应用9、 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股票(基金)投资中的数学 11、环境规划与数学12、数学的发展历史13、以“养老金”问题谈起14、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15、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16、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7、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18、丈量教学楼 19、如何存款最合算 20、哪家超市最便宜 21、数学中的黄金分割22、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23、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24、数学灵感的培养25、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26、购房贷款决策问题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题1、对钱的看法2、对公交车上某一现象的探究3、各超市物品的价格4、调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务情况及发展前景5、对某一侵权行为的解析6、加入WTO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影响7、对汽车超载问题的调查研究8、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9、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10、中学生与网络世界11、中学生成为教学(学习)主人问题探究12、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13、中学生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社会公德)14、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15、中学生的消费状况16、金钱与人生17、知与行(终身学习等)18、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1、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格 2、校园设计之我见 3、关注青少年上网聊天 4、扬州市的建筑风格 5、诗词雅韵 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大话《三国》 8、撩开图书馆神秘面纱 9、80年代新生活调查10、 被遗弃的角落11、中外科幻文学的发展12、有关低龄出书的思考13、我们生活中的广告14、广场文化15、书店管理与图书馆规划16、怎样评价林黛玉与薛宝钗17、古典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及文学考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18、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求一本比较好的高中语文阅读专题训练书

不顾于虑
苜蓿地
我觉得《2009/8高考阅读真题》挺不错,讲解听充分,其实我也是阅读弱者啊

高中研究课题怎么做啊!

梦幻曲
而逆王意
中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一)题目 1、题目的内容 类型、定位、作用 2、写作要求 标题要准确 标题要新颖 题式可多样 标题要简洁 (二)署 名 1、署名的方式 集体署名 个人署名 2、署名的规则 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 (三)内容提要关键词 1、内容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属于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 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五)正文 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 研究报告又分: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A. 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 。 结果分析与讨论材料缺乏的原因 研究设计缺乏一种系统观,讨论问题思路狭隘 操作过程不够到位,操作措施不够落实,就产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文献资料检索不够,对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对自己结果的讨论就缺乏客观性、支持的力度 反映结果的项目指标难以确定 测量的方法与手段较难选择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不断提高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研究者理论素养和洞察力要求较高 对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发展的方向。 2、写作要求: 总体要求:科学性和创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学术性和通俗性。 具体要求有: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学。3、图表使用要恰当。4、观点材料要统一。5、语言使用要规范。正确区分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6、引用论点要慎重。与已一致,佐证;他人观点中某些好思想,提练综合;带有片面性的真理,开拓思维、慎重判断;相反的权威观点,找准错误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报,引专著不引文集)7、内部逻辑要严密。8、标题序号要规范。9、讨论部分要简练。 (六)结论 1、内容:整篇报告的概括和小结。成果概括(结论必须指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今后研究的展望;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议等 2、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七)注释和参考文献 1、内容:书籍、刊物、报纸、网络 2、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八)附录:问卷、量表、研究材料、统计数据、方案、计划等

哪里能找到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

哭泣无涕
无名
  一、 立论依据(研究目的、意义)  二、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  1.培养学生能常将中外文学瑰宝与人文精神相联姻的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在学习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具有研究一般问题的知识、方法与素质。  4.总结学科教学在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经验,并形成案例集。  研究内容:  1. 人文精神的内涵与范畴的系统研究。  2. 人文精神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的研究。  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人文精神与文学作品协调一致的案例研究。  4. 语文课外活动中的人文精神的体现与重建,对语文课外活动中师资的培训、研究、重建以及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基本人文素质。  5. 对中学生人文精神欠缺的扭转及人文精神在学生精神生活中的迁移,形成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融的教育情形。  三、与本研究有关的信息分析  (1)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目前,国内语文杂志对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多见,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但对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教育与素质教育实践方面的行动研究尚不足。国内许多中学在人文教育方面虽已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特色,但其特色主要体现在课外活动,而于学科教学如何在人文精神、文学素养、学科德育方面整合,特别是理论联系实践方面的行动研究则仍是欠缺的。比如,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就未能形成一个相对的教育体系、教材系列,或是为应试而训练语文能力,为应试而养成语文习惯,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费力,效益低下的现状较普遍,这已经引起了不少教育人士的关注。二期课改的春风让的人士投入到这一研究中,基于此我们希望我校通过三年或是更长一些时间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2)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  1.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与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相得益彰。  2. 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校本教材系列的形成。  四、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  1. 闵行二中是区级文明学校、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多年来,在语文学科形成了一支较强的学科教学和科研队伍,培养了一批热爱文学、积极参与各种文学活动的有特色有个性的学生,积淀了人文教育的文化,特别是对崇尚民族文化的精神、提升人文素养的教育活动打下较好的基础。  2. 学校领导对人文教育十分重视,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引进了“新基础教育”、“会学=学会”等国家级课题,使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文道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如何焕发学生铸魂立根、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方面有过较长时期的探索。  3. 富的藏书是我校的强项,从校图书馆、阅览室的藏书到各个班级的藏书都为本课题研究创设了较好的资源保障,信息技术也是我校的强项。师生熟练的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使本课题的研究如虎添翼。  4. 课题研究的负责人林可奇老师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经验并取得过一定的科研成果。在《闵行教育》、《放飞领头雁》、《搞活课堂教学》、《中学散文写作入门》、《成长的足迹》等杂志和书籍上均发表过文章。《努力消除学生厌学语文的情绪》获闵行区教育局第八届教育教学评比课题三等奖。  5 .校还聘请七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毛荣富老师长期指导我校语文教研组,校长经常聘请市里的教育教学专家来我校开设专题讲座。人力有保障,学校经费设备有保障。  五、课题实施计划(包括研究的方法、手段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研究法含资料查询法、调查法、实践法。  课题实施的主要步骤:  准备阶段:(2005.7---2004.9)立项  1. 酝酿和立题、课题成员的交流、沟通、立项;  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项目内容的负责人;  实施阶段:(2005.9-2007.7)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实践探究  第一阶段(2004。9—2004。12)资料收集、分类。  收集有关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可行性和优化组合的实践案例、论文,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范畴的系统研究。  第二阶段(2005。2—2007。7)实验与探讨  1.课堂教学活动;2。课外兴趣小组活动;3。社会实践,4。每双周一次课题组研讨会,5。每月一次大型研讨校级汇报会;6。阶段性成果形成;  总结阶段: (2007.9-2007.12)总结与鉴定。  人文精神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优化组合的研究,语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相联姻的科学思维案例,形成总结报告。  六、成果形式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成果形式  准备阶段:2005.7---2005.9 (开题、立项、课题研究导论、课题内容分工)  实施阶段:2005.9-2007.7 (课题实施阶段:课件、论文、交流、课题公开研讨会)  总结阶段:2007.9-2007.12(结题、评价、总结、鉴定阶段与课题报告)  (2)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2007年12月,结题总报告。参考资料:http://www.mhez.com/Web/MHEZ/76035-760000016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