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迹
高一最佳学习方法介绍: 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年最优学习法,它是由八个环节组成的:制订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节、课外复习。 制订计划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取得理想成绩的第一步。计划要具体、可测量、有行动方案、合理、有时间安排。例如计划中有“学好英语”,就不如具体转化为一天内背多少英语单词,读多少篇英语课文,达到什么水平;例如计划中有“上课不做小动作,上课不开小差”,计划中就应该有用什么办法制止小动作,小差的出现。再例如把的学习成绩从最后一名提高到前十名,就不太现实,不如计划把成绩从不及格提高到及格,再由及格提高到70或80分,这样的计划就比较合理。在计划中把大目标分成许多合理的小目标,一个一个地完成,同时成功的体验还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鼓励继续稳步前进,个人的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为实现下一个目标打好基础。假如的计划比较周密,执行得也比较好在开学的第三周就开始了循环往复式的复习,期中、期末老师领着复习前已经复习了一遍,一定知道自己哪一部分掌握得好,哪一部分需要重点关注,考试时的心态也好。如果期中、期末考试到了,还一点也没有准备,以前学过的也忘得差不多了,老师领着复习,就像听新课一样,显然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课前预习 预习有两大优点:一是听课效果好。一般的问题自己解决,不懂的问题,由于急于学会,上课防止开小差,不会对老师讲的不感兴趣。对应用到的以前的知识提前复习,对学习差的学生也可以起到笨鸟先飞的作用。二是培养了自学能力。一个人不管他上到高中、大学、还是研究生,总要离开老师、离开学校,独立面对社会上的许多新问题,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通过预习,逐渐培养了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是课前预习的最大优点,也是上学的一个主要目的,通过读书培养能力,最终离开老师这个拐棍,独立学习,将终身受益。 专心听讲 按要求教师讲一节课要用四节课的时间备课,备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备引入新课的方法、备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备如何复习和本节课有关的以往的知识、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等等,教师都要仔细斟酌,教师都是本、专科以上的大学生,要讲好这节课还要下这么多功夫。所以专心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下课要多用几节课的时间也达不到这样的结果。常有学生说“上课爱睡觉,控制不了自己,怎么办?”,了解了他的作息时间,原来晚上12点不睡,看书、上网,本末倒置了,上课睡觉,听不懂,晚上补,化费了时间,耗散了精力,成绩提不高,要调整的作息时间。 及时复习 听过教师的讲课,先看书再做作业,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这一遍看书,比预习时对知识感受深刻的多,作业速度快且正确率高。有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课后不看书,就立即做作业,不会作了再问同学、问老师,或者死钻硬抠,认为这样完成作业速度最快。其实下课先看书及时复习再做作业,做作业的质量才会又快又好。学习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比赛,有的同学意志坚强,能管住自己,能持之以恒,所以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独立作业 有的同学不太相信自己,做一道题和别人对一道答案,或者怕完不成受批评,或者急着完成任务去玩,干脆抄别人的作业,交上去,完成任务拉到。如果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又及时复习了,不会做的作业就不会太多了,不能独立做作业的原因就是因为前几个环节做得不好。炒作业,是一种恶习即骗了老师,又骗了自己常此下去,学习成绩不好是很自然的事。 解决疑难 通过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和同学们讨论,或问老师,或再看一遍课本,当天问题当天解决,不留知识缺陷。通过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及时复习,独立作业不会做的作业就不会太多了。就好像认识一个人一样,第一次见面刚认识;下次见面,点点头认识,见过面;第三次见面是朋友了;第四次见面是老朋友了。学习新知识也是这样,经过四遍的学习,一般的没有问题了,但如果这作业和以前的知识有联系,比较综合,或者这个类型的题没有见过,需要自由发挥、创造,可能还会有疑难的问题,这时就要马上解决。如果不及是解决疑难,使知识缺陷不断增加,产生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要备一个疑难记事本,把出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考试前再集中复习一遍,考试中就不会做错了。不要认为纠正了,就不会在出错了,大脑记忆东西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过了一段时间,纠正的疑难又模糊了,如果考试前再集中复习一遍,考试就万无一失了。 系统小结 学完一章一个单元后,以教材为依据、参照课堂笔记、作业和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小结,把本章所学的知识总结出一、二、三个大问题,大问题中又有几个小问题,用几句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或者用列表总结法或者用绘制学习地图法总结,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系统小结是学习者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深刻地理解知识、牢固地记忆知识和灵活地应用知识的过程,可以达到发展智力、增加能力的目的。系统小结和课前预习一样都是培养能力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坚持下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学习电脑、学科经赛、参加社会实践等。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课外学习要注意: 1、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的效果; 2、要尽可能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3、时间要安排得当,不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锻炼身体; 4、要尽量学练结合,脑手并用,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5、对于某些学习差的同学,要尽量充分利用课外学习的时间补学基础,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作好吃苦准备 升入高一,学生要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学习,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面对更长的在校时间和更远的往返路程,都要求新高一的同学要树立起一种学习意识、高考意识,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 ●尽快适应新环境 高中阶段不仅所学知识深度、难度加大,而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会使人际环境较以前更复杂。尚未成年的孩子们面对新的环境往往目不暇接,难免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和矛盾冲突。 ●学会自主学习 较之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寻找适合学习方法 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而高中则是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将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家长及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重新自我定位 新生入学前,首先要过好心理关,到了一流学校的学生,以前在初中都是班里的佼佼者,现在进入一个新集体,一旦成绩有所波动,也要认识到是正常现象,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是去了不太理想的学校,也不应该灰心,争取尽快成为班级甚至年级的“领跑者”。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记住,进入高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3年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因此,家长要使孩子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要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评价,并激励孩子不断向目标努力。 到高中不会听课怎么办 一位即将迈进高中校园的同学忧虑地说道:“听说很多学生都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成绩退步很快,我不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 为此,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今年参加高考或者即将升入高三的学子,他们都反映:高一时曾感到又着急、又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听课,进而由于不知道如何听课,引起脾气暴躁、情绪低落等一系列问题。今年以513分被上海财大录取的孙同学,在初中时成绩相当不错,可进入高一后成绩几乎滑到了“谷底”。她说:“那时候,那些平时看起来不怎么努力的同学都比自己考得好,每天上课都强迫自己专心再专心,可在课堂上好像什么都听懂了,回去做题稍难点的就不会做了,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读了快十年的书还不会听课,说来也许很多人都不相信。” 陆老师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老师耐心地训练,学生应该多选择合适的机会、渠道和任课老师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你们所想的,以便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要明白自己感到不太适应,别的同学也是由初中升上来的,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给自己信心。 高一的学习计划 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有一些新的特点:①知识量大;②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③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高中生每天要学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本来能学好的东西也学不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运用计划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磨炼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但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黄金时间来记忆 同学们应该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7:00头脑清醒,记忆效果比较好,上午、下午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比较紧张,中午休息30–50分钟可以缓解疲劳,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证7–8小时睡眠,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尊重自己生物钟 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学习最佳时间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还有的同学感觉晚上学习效率最高。在了解了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觉时间去做,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要有时间限制 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对每一科目的预习和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种目标明确,有压力的学习,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每学习完一部分时,都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会更充满信心地复习下去。 对照计划反省 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完成,如有完不成的,也应立即在次日加倍补上。如:反省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了没有,明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果完成的好时可奖励自己一次;如果完成的不好时可惩罚自己一次。这样做,既有约束力又有可操作性,每天都会感到在进步。一段时间后,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计划做出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进学习。 公开学习计划 少数高中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样的同学在制定学习计划后,最好向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宣布。这样做一方面会起到监督作用,也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自己不能坚持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别人会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 高中生应该养成的十大学习习惯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 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 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 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