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二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

都会夜
非言非默
可以将两株相似的植物的根包裹住,用不同光强的自然光照射,一个星期后观察。注意要设对照组,光的方向要一致。其实原理是生长素的分布与产生与光的关系。

求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和报告

小辩
空镜记
《英语》课题英语,即英国的语言,英国的普通话为声调诡秘的伦敦音. 英语是目前全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原因来自于英国当时的强大,可想而知,如果中国在近三个世纪都保持世界霸主地位的话,世界最为重要的通用语言将为汉语. 目前本土语言是英语系的有英国,英属各国,英国殖民地,美国等,甚至印度,新加坡这样的亚洲国家也将英语做为官方语言,当然这与当时英国的殖民主义有关,也可见英语应用的广泛程度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英语在下列国家和地区是第一语言:澳大利亚、巴哈马、爱尔兰、巴巴多斯、百慕大、圭亚那、牙买加、新西兰、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英国和美国。 英语在下列国家和地区中是主要的语言,这些国家包括巴西(连同葡萄牙语)、加拿大(连同法语)、多米尼克、圣路西亚和圣文森及格瑞那丁(连同法语)、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爱尔兰共和国(连同爱尔兰语)、利比里亚(连同非洲语言)、新加坡和南非(连同南非荷兰语和其它非洲语言)。 英语是下列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但不是本地语言:斐济、加纳、冈比亚、香港、印度、基里巴斯、莱索托、肯尼亚、纳米比亚、尼日利亚、马耳他、马绍尔群岛、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萨摩亚群岛、塞拉利昂、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另外,英语在欧洲及日本是最普遍作为外语来学习的语言(32.6%),接着是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参考资料:http://www.zixuny.cn

生物的遗传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绝路桥
彼出于是
关于青少年近视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被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样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习惯所造成的吗? 二、调查分析: 大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造成近视的。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则是现代青少年近视眼大增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的近视原因是营养不良、环境影响等其它因素所造成的。最典型的近视原因是: 1用眼时间太长; 2看电视太近; 3看的电视画面浓度太深、色彩太刺眼;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长时间的用电脑; 8不合理饮食; 9在教颠簸的车子里看书; 10遗传因素; 11不认真地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时常佩带一些滴眼液,如:珍视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视力岂不是窗框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坚决不要变成“四眼天鸡”,不让我们的将来为眼睛而后悔。有些职业非常需要用眼睛,特别是那些比较好的工作。我们现在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为的还不是将来?拥有一双美丽而明亮的大眼睛,既美观,又可以找一份好工作,岂不是一举两得吗?为了我们的将来,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吧! 记得给分哦

有没有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失吾道者
动不为利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我们身边的水摘要:本文是我们五位同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水的组成、性质,对我们生活中的水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它们的各自用途。最后分析了长江流域和古运河流域镇江段水质污染状况及其原因,并初步提出治理构想。关键词:水,身边的水,分类,用途,水质污染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水的性质1.1物理性质 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20℃时,水的热导率为0.006 J/s

求份研究性学习的个人总结,课题是《高中生生物学习研究报告》

吉利
葛伊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往单纯地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的提出 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挖掘生物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生物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研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基本原则: 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综合性原则: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研究方法:实验法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设计方案。在此阶段中,我们生物组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去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说到底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自始至终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作用不是“教”而是“导”,指导、启导、诱导、疏导,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导演”,而不是讲台上的“演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在此阶段中,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教材,挖掘出生物必修本二册书中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大量素材,并组织全组老师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进行实施,几乎在每节课中我们都进行了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加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使过去的“教会”学生,变为现在的学生“学会”知识。 积极探索生物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问题情境的课堂模式及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我们课题组在网络课、信息技术整合课、复习课、新授课等都普遍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我们还探索出许多适合生物科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开展与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的具体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共写出研究性学习教案120节,论文2篇,挖掘出课本中研究性学习素材62处,另外还搜集了课本外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大量信息,并应用于生物教学。学生共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3节,教师上研究性学习汇报课2节,有包前辉的《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薛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们体会到,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相比,有如下一些鲜明特点: 学习的综合性 研究性学习并不构建学科知识的篇章节次,也不是简单的把不同学科的知识重叠垒加,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根本,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对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贯通学科内的纵向联系,还要能够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切的体验和感受,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学习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不再是一味的倾听教师课堂传授,教师也不再是不管个人喜好对全班学生传授同一内容,而是在确保学生个性自主发挥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所研究的方向,自主地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因此具有开放性。只有开放,才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只有开放,才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 学习的独立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能力,不只是对课堂上教师讲授的书本知识的背诵、理解、掌握、复述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能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能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能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能规范地撰写科研小报告,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等。 学习的情感性 研究性学习的情感目标的主体,也把重点转移到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和创造精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各种人群交往和团队协作;在协作中,学生懂得了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在研究中,培养了学生处世的计划性和责任心,并且从中体会到了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的深刻内涵,从而更加热爱科学,尊重科学。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这对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二十世纪末,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上海市启动了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并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这对于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更强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脱离现实生活实际和偏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构建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过程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形成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顺应时代对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对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学中发现: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加强。所以,备课、上课时我很注重运用提问的策略,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学习。   例如,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野生动物园,当时海狮的精彩表演煞是吸引学生。身旁的同学好奇地问我:海狮怎会“听懂”人的话?训兽员为什么不停地给它投食?我说,这是经训兽员长期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投食是不断强化它。对此,学生是比较迷惑的。但当时被海狮的精彩表演一闪而过,一笑了之。不久,在学到“脑的高级调节机能——条件发射”时,我把这个话题提出来,同学们一下被吸引住了,急切想知道是什么道理。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引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究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强化,将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很自然地转化为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又如,我校初中部有一患白化病男生,头发白、眉毛白、阳光下眯起双眼,在校内煞是引人注目。认识该生的高二学生问我:患者的父母均正常,为什么会生出白化病孩子?在学遗传之前,我当初的回答“这是遗传的”,想必同学们是不会满意的。学遗传规律时,通过生活中这一实例的引入,同学们感到,遗传规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教学这一实例过程中,课堂上提问很热烈,纷纷列举出人类的许多遗传病来。当然,同学们列举的例子,其遗传机理不尽相同:有的属伴性遗传(如人的红绿色盲);有的属染色体畸变(如21—三体综合症),这也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了伏笔。让问题进入课堂,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多元的见解。形成师生互动,学生学得主动,教师也不再苍白地唱“独脚戏”,努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      二、注重实验设计,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课的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高二《生物》第一册“水分的吸收”这一教学内容前,教材上安排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我在教该实验时,除了按教材用30%蔗糖溶液作渗透剂进行实验外,我还设计用5%、10%、15%Nacl溶液;35%、40%、50%蔗糖溶液作渗透剂分别进行分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寻求答案。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自己小组所用浓度实验完毕后,各小组间还热烈讨论、交流结果。这节课上,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科学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还如,“生物组织中化学成分的鉴定”、“水质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实验,都可设计成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原理,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      三、关注社会热点,重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今社会已迈入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许多与人类自身有关的生命科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映入我们的眼帘:克隆、转基因、神舟号飞船搭载植物种子(基因突变)、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的遗传信息)、癌症、洪水爆发、赤潮(富营养化)、苏州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环境污染等等。我很重视这些信息的来源,平时做一个有心人,自己或布置学生做一些生物学知识方面的剪报、做一些文摘卡片等,讲课时适当穿插,引出话题或展开讨论,学生感到有现实感,教师上课也不再感到空洞无力。另外,我还结合当地实际,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如《人民将水质污染的原因和建议》、《海洋鱼类资源的现状与思考》等,同学们通过调查、实验研究、查阅文献等方法,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拓展、延伸了生物学的教学空间。通过教学反思,我感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的情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二期课改中革命性的改革,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但是,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各自适应了教育中继承与发展的两种不同的需要,应当将两者恰当地应用于教学中,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和学生接受式的学的现状;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时须不断收集信息、积累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报告怎么做?

始作
鬼作秀
我都不怎么会玩电脑,没怎么接触,我怎么能完成研究性报告啊?老师还说要我们提前弄到电脑上保存,怎么弄?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怎么写?

汤放其主
大傻瓜
摘要: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在高中生物课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了初步的探讨。下面就在教师观念的改变、课堂教学、专题研究性学习课的开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关键词: 生物课 研究性学习 初探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内容和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课程概念成了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基础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会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笔者在高中生物课中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了初步的探索。1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有人以为研究性学习只能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开展,或只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的专利。事实上,每一门学科中,甚至每一节课,均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能,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理应在研究性学习上做足文章。有关人士也指出,设立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一种过渡,研究性学习应在每一节课中都有体现。当然我们在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可以进行一些较大的课题研究,而在平常课堂上可进行较小课题的研究,或大课题中一个小环节的研究,但必须是由这门具体学科或其中的具体内容引起的“研究课题”,其“研究量”可小到几分钟甚至几句话,但必须是经过学生讨论、分析、综合、总结的,或是独立完成,或是合作完成,或是运用课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或是为生活现象寻找理论依据等等。其课题的产生可由教师根据案例或在特定背景下提出,更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在此“研究”中仍是配角,对主角——学生进行组织、引导、启发。如笔者在复习“植物的组织培养”时,提出为什么“能保持亲本的性状”。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并让学生把“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过程进行比较,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就会比老师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也会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有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科学家的经典探索实验设计成为学生课堂上能够完成的研究型课题,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思路,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让这些知识成为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温特实验前,笔者首先提问:“达尔文所做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靠吗?”学生回答:“不可靠,只是推测。”笔者接着提问:“这种推测应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呢?”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仪器来测,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化学显色反应的方法,这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方法可操作吗?如果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是否有什么材料可以收集它呢?这样,很自然就引入到了温特实验,然后提问学生:“在温特实验中,琼脂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知道琼脂是否吸附了尖端产生的物质?”在达尔文实验的基础上,学生经过讨论,认为应该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即分别把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小块和未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通过把温特实验转变为学生的研究性实验,使学生很好地领会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并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2.教师应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领路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在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已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2.1转变学生的习惯性思维模式在研究性学习开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均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生产生活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由于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这与人们心目中的固有思维是不同的,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不能等同于课外活动,所以,转变师生固有的教和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教学为研究。2.2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不要受到你所授学科的影响,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本身就已打破了学科的界限。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植物向光性的实验研究”; 比较加酶洗衣粉不同使用方法的效果。(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结合学校的拒吸第一支烟,调查周围人群中吸烟者所占比例及肺癌患者中吸烟者的比例,总结当前禁烟的有效方法并推广;校园植物调查;中学生的近视调查。(3)从生活实践中找课题,如室内设计之颜色搭配。

"关注中学生上网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莫德拉
谁与
中学生上网利与弊 问题提出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内容一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内容二 网络的影响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内容三 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 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 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内容四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协作联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的青少年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网站的建设工作与对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 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4、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 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5、开辟的更好的青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显得比较呆板,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时,要加强青少年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资料来源: 《当代青年研究》2002、4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一、开阔视野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因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如我们在人民网上找到《狼群出没的互联网》文章(http://www.people.com.cn/GB/it/52/303/20021128/876736.html),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及别的国家由于青少年上互联网而发生的犯罪事件。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中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 Q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还是聊天。 四、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性中学生是网迷的主要人群,由于他们心理素质不强,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因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IAD。 分析引起弊端的原因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中学生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热,使中学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 二、互联网本身原因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为以盈利为目的色情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营业场所。这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任何在网上冲浪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一旦接触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三、家长和学校原因 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有79.4%的中学生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上网引导。当今社会,中学生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学生便用上网来消磨时间。学校作为中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中学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但是有的学校忽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忽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回避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 四、社会原因 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中学生好奇心,专搞不正当竞争。同时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脑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学校、家庭、社会如何进一步发挥电脑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根据调查的数据和结果来就如何正确引导和防治上网带来的弊端,提出如下建议: 消除弊端的建议 一、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中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二、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另外部分中学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三、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同时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学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三、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学生、凝聚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中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四、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我国在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法规,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络的健康发展。我们的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等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网吧的管理与查处力度,坚决取缔违规操作的“黑”吧,并对有营业执照的网吧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外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加强网络“防火墙”的研制,特别是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的软件的开发。要建立网络监察机制,成立网络监察安全部门,招募网上警察,加大打击力度,以对付日益猖獗的网上犯罪。 研究结论: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 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http://hk.netsh.com/eden/bbs/7960/html/tree_3399364.html

跪求高一研究性学习可以研究计划书和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蹦蹦猴
敢不虚心
  课题题目 学好理科的方法  指导教师 刘乐根  课题组成员 石利新  主导课程 数,理,化,生 相关课程 数,理,化,生  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很多学生很认真很刻苦的学习,成绩却无法上去,多半是方法出了问题。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习方法。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想让和我从前一样陷入误区的学弟学妹们蒙垢吸取教训,并从中获取对自己有帮助的方法.  根据各老师的一些意见和我个人在学习上的一些方法,来为这些学生提一点建议:  学生需要花时间来检讨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方 法,改正自己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学习方法正确了,学生在成绩的突破性飞跃就指日可待了。  任务分工: 一人完成  活动步骤:  1. 发调查问卷,调查一下同学们都陷入了怎样的学习误区.  2. 整理资料并提取其中的类似误区.  3. 根据这些误区,上网查找相关的建议并整理.  4. 根据这些误区,采访一下老师的建议及方法.  5. 根据这些误区,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及方法.  6. 整理并合并这些建议及方法,作出总结.  预期成果:(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制作模型等)  会得到一些调查报告后一些调查过的数据,分析整理后得到一片总结.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文字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浏阳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 关于我校参考书购买与使用情况浏阳一中高一年级班课题组长: 课题组成员: 材料整理论文执笔:检查与打印:结题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关于我校学生参考书使用与购买情况浏阳一中1008班 课题组长: 执笔: 指导老师:课题组成员:【摘要】从中学生群体对参考书的购买与使用的不同态度,我们展开了对参考书的使用的探究以及对我校学生对参考书的看法与使用的调查,结果我们了解了不同年级对参考书的购买使用的情况以及家长和老师的看法。【关键词】参考书 中学生 使用 购买【引言】参考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同学们桌上堆的参考书越来越多于是我们想到调查同学们使用与购买参考书的情况,以了解参考书对我们的用处究竟多大。通过调查,我们将分析我校学生对参考书的使用情况以及购买特点,并总结提出一些建议。 【研究调查的过程与内容】针对这个课题,我们经讨论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印制问卷100张,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全校4个年级分别发放了问卷,实回收有效问卷100张。并走访调查了几位家长、老师、书商。【研究调查所得及分析】我们通过发放问卷并进行整理与研究,得出了以下数据: A B C D参考书数量 50% 50% 0% 0%参考书用途 83% 0% 17% 0%使用频率 60% 40% 0% 0%购买依据 30% 50% 20% 0%购买途径 10% 10% 0% 80%帮助不大 0% 70% 30% 0%适应人群 0% 0% 0% 100%购书爱好 10% 90% 0% 0%我们由此有了一下几个成果: 一、考书的合理性 教参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参考性。教参,顾名思义就是给老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它的参考性,如果一味的以它为依据放弃了自己的教学设计,那么,这堂课的备课肯定是要失败的。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切忌一上来就翻教参,这样只会让教参束缚思维,妨碍教学设计。应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好教学设计最后再参考教参,做出一定的补充和修整,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合理,更容易操作。 教参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还因为它具有丰富的资料。教参可以围绕着文本给出了很多的相关材料,这些材料未必每个都对教师的教学有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自由选用,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果上课完全依照教参只会让教师自己手忙脚乱,更不利于学生的接受。正如视频中的付老师所言,如果完全依照教参,老师就是二道贩子,将知识从教参中贩给学生,教师的主体性将无法得以展现。 教参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更因为它能给很多的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于许多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来说,备课时参考教参是备课的必要环节。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经验,一方面对文本把握能力上有限,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文本的具体内容有一些规范性的解答。参考教参能够让他们心中有谱,帮助他们提升对文本的认识高度。二.怎样选参考书精挑细选不求数量  话说回来,作为教材的补充,合适的参考书对学生而言往往能起到补弱增强的作用。  “好的参考书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就像一位耐心和有经验的老师在一步步引导你、启发你,能够逐步培养兴趣、开拓思维”,大多数学生如此归纳自己买教参的理由。  部分特级教师也认为,购买合适的参考书还是必要的,因为教材有其共性,而每位同学的理解程度不一,合适的参考书能起到辅导作用。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借助合适的参考书,学生就能少走弯路。  “关键在于精挑细选”,不少“淘书好手”认为,要想淘到“含金量”高的参考书,除了在“量”上把好关,坚持求精不求多的原则之外,还要花一定的心思细选。  纵使有最好的参考书,不会加以运用、不懂学习方法也是枉然。  在参考书的使用过程中,切忌常换书。一会儿这本,一会儿那本,这也看看、那也做做是最不可取的,要盯住一本(或一套)书,看一本吃透一本,讲的是效率而非数量。”做参考书习题一定要有责任感,买一本就要彻底消化一本,否则很容易出现每本书都只做开头几章的情况。  不少”过来人”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一致认为要充分利用参考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不懈。  了解自己量体裁衣  针对选购参考书跟风、攀比的现象,省一级学校深圳松岗中学高三生物老师刘丽华一再强调,选购参考书时不仅要量力而行,还要量体裁衣。“学生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和能力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参考书”。  曾先后在大学和中学任教的她认为,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选购参考书时要有不同的重点。“小学生主要的任务在于打好基础,课外的参考书不宜过多,不妨以社科类科目的为主,如文学名著、历史知识、自然常识及外语阅读等参考书;大学生由于没有太重的考试压力,开卷有益,所选的参考书则多以涉取知识、开阔思路为目的。”  从事高三英语教学十多年、松岗中学的讷笑春老师则以高中生英语学习为例,介绍了不同年级学生选购参考书的重点,“对于高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参考书不妨多选用工具书、语法书等,如字典、《英语九百句》;等上了毕业班则主要以题集为参考书,同时结合阅读一些贴近生活的英语报纸等。”  此外,讷老师还介绍了一些可取的做法:同学把自己的参考书拿出来放进班里的书柜,全班同学一起使用、交流,她说这种资源共享的做法不仅能帮助同学们找到好的参考书,还能加强全班同学的凝聚力。三、淘书三窍门  在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的参考书堆中,想“淘”到真正的好书,确实并不容易。以下是资深教师、学习尖子归纳的淘书小窍门。  一查“出身”  首先,要看出版社和编者。专业出版社在编校质量,作者队伍,出书经验等方面有优势,选择一些有名的大出版社质量上一般较有保障。  此外,既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又有较高教学能力的特级、高级教师编写的参考书质量也往往较好。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挑选时还要警惕部分“挂羊头卖狗肉”的假冒“名师系列”,有些特级教师只是挂名、或写了个序,而没有在书中撰文,这样的参考书购买时要慎重。  看”出身”别忘了看日期,也就是说,看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讷笑春老师认为,参考书与教材同步这一点至关重要,有些参考书出版年代较远,实际上已经落伍,就不能再购买了。而且,由于近年来正处于课程改革期,新旧教参鱼龙混杂,学生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双眼,选择那些新近出版、与新课程标准接轨的教参。  此外,印数也是挑选的参考值之一,印数高的,修订版的、增补版的、获奖的教参一般都是较好的。  二看内容  买教参之前仔细翻看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千万别只注重贴出来的广告或是书的装潢。  如果是挑选数理化的参考书,你不妨看看例题。好的例题讲解能够极大地启发人的思维,比单纯埋头做题更有效果。  例题讲解的好坏直接关系参考书的质量,也直接决定着使用者能不能获得最好的复习效果。在挑选习题集的时候还要注意挑选那些配备答案和解题过程的,光是习题的堆积的参考书可以说毫无价值。  三听口碑  不少聪明的学生到书店选购教参之前,都先向老师以及高年级的同学询问哪种教参用起来比较好。  一般来说,老师推荐的参考书针对性较强。老师接触各类参考书的机会较多,而且熟知教学的需要,选用老师推荐的教参也利于与老师交流。不少老师还会让你做这些参考书的习题,并根据同学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讲解,这样的参考书是比较有价值的。 反面例子 良莠不齐令人眼花  上周六,笔者在新华书店人头攒动的学生辅导用书专柜前,还有不少专程为孩子选购参考书的学生家长。  儿子正上高三的陈妈妈一口气为孩子选购了近200元的参考书和习题集,“离高考不到4个月了,儿子说还要多买几本辅导书看看、练练”,陈妈妈说,儿子这阵子忙着准备模拟考,就给她开了个书单,让她来书城挑书。  参考书如此走俏,鱼目混珠的也就多起来。记者在各大书店看到,有些年级一个科目的参考书就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面对多如牛毛的参考书,不少学生、家长坦言,“真是挑花了眼”。  在此情况下,学生、家长往往不分良莠,一见参考书就买。有的出版商更抓住这种盲从心理,大搞宣传和包装,把参考书说得天花乱坠。有些学生就是这样头脑一热,经不起诱惑,买回一堆不实用的参考书。还有的学生,看到同学买了新的参考书就跟着买,见到别人有两本,自己也得买上三四本才安心。  成堆的参考书不仅让学生总有“拉不完的车”,整天陷在“题海”中混混沌沌,还难免滋生厌学情绪。难怪有人感叹,“成也教参,败也教参”!由此可见,教参的使用与购买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调查结论与建议】由调查结果:浏阳一中初中部的同学每期购买的参考书均为1-6本;大多用于教材解析,也有的用于课外扩展;大部分同学天天使用,也有很多同学在需要时才用;一半同学的参考书只购买自己弱项的书,一部分同学每科都买,也有一些同学购买较为重要的科目的参考书;大多同学都是自行购买参考书,也有一部分同学是通过老师或同学推荐购买的;大多数同学偶尔有买到对自己帮助不大的参考书,有小部分同学经常买到;所有同学都同意参考书适合全体学生;而参考书的内容是他们选择的重要因素,装帧也有一定影响。【研究体会】参考书是主要用于查询而不用于连续阅读的书籍,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汇集某方面的资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考用的文献。参考书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作用,我们应合理使用。购买时也应考虑全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的教学,买适合自己的,对自己有用的参考书。【参考文献】 :中学教材解读 教材完全学案 www..co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