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

菩提
性智
你好,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中文名:研究性学习外文名:Research Study应用学科:心理学分享定义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作用1.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2.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3.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高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的研究性学习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在内涵和要求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仍然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希望能帮到你。

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国外有哪些研究

申徒嘉曰
劫后缘
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国外有哪些研究园艺用蛭石:园艺用蛭石常规规格有两种:1-3mm(育苗蛭石)、2-4mm(种花用、园艺用蛭石),也可按客户要求生产各种型号园艺用蛭石。园艺用蛭石是特制加工的膨胀蛭石,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介质)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因其易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容易使介质致密而失去通气性和保水性,所以粗的蛭石比细的使用时间长,且效果好。因此,园艺用蛭石应选择较粗的薄片状蛭石,即使是细小种子的播种介质和作为播种的覆盖物,都是以较粗的为好。1. 蛭石是硅酸盐材料经高温加热后形成的云母状物质。其在加热过程中水分迅速失去,并膨胀,膨胀后的体积相当于原来体积的8-20倍。从而使该物质增加了通气孔隙和保水能力 。2. 园艺用蛭石容重为130-180公斤/立方米,呈中性至碱性(ph7-9)。每立方米蛭石能吸收500-650升的水。经蒸气消毒后能释放出适量的钾、钙、镁。3. 作为园艺用蛭石,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介质)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因其易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容易使介质致密而失去通气性和保水性,所以粗的蛭石比细的使用时间长,且效果好。因此,园艺用蛭石应选择较粗的薄片状蛭石,即使是细小种子的播种介质和作为播种的覆盖物,都是以较粗的为好。

高中化学教与学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报告

后视镜
方矢复寓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狮子古木一、课题概述1.课题由来高一化学,承担着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它既是在义务教育基础后的高一个层次的学习,又是高中化学的起始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一化学由于在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与初中化学有较大差别,高一学生一开始普遍觉得高中化学难学、难理解,如果教师不能加以及时引导,经过一段困难学习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都会受到大的影响,甚至出现“习得无助”的学习心理障碍,即就是指人在长期的紧张和失败后,对自我丧失了信心,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或问题非常简单,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这样势必严重影响后续教学效果。教与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化学教学的主阵地——化学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形成良好学科思维品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针对性研究,采取相应教学策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有效对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化学教学。2.课题的界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有机的统一体。高中化学新课标要求达成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明确了我们要培养的是素质全面的人才。现实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教学行为的变化明显滞后。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有其坚实的理论体系,作为理科又有着些许文科的特点:内容多、知识细碎,针对化学学科特点,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金臂童
不得其真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十月的花_房第一篇:新课标下建立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作如下探讨:一、首先应注重学生动手做化学实验“实验是最高法庭。”可见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实验中各种变化以及伴随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甚至产生无尽遐想。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二、其次应注重整合知识体系,做好模块衔接三、再者应注重课后反思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沈刚 单位:江苏省邳州新城中学(四)重视能力作者:李春萍 单位: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三、跨学科间的迁移作者:周爱云 单位:江苏

如何申请高中化学课题

蹲乎会稽
其德全矣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中学化学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而初中化学这门课程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属于农村中学之一,目前实验教学面临以下困境:一.实验器材落后,大部分化学药品过于陈旧,甚至失效,部分必需类药品配备不齐全。二.教学过程中严重的划一性和同步性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泯灭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得出同样的结论,已经不适合当今多元化个性、创新的社会现实。三.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化学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目前还停留于讲实验,看实验,背实验的水平上,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虽然目前我校化学教学效果一直在片区领先,但根据往届学生的跟踪观察,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潜力有限,所以客观上需要我们利用实验探究教学,努力去挖掘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探索在初中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2.探索提高初中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二)研究内容1.通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寻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2.通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摸索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二、课题研究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1.行动合作研究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2.教育调查法:对中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中学生探究能力的状况和水平,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3.个案跟踪研究法:跟踪某一具体课题组的探究能力学习活动,通过个案来分析学生探究能力的一般规律,探索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本策略。4.实践经验总结法:运用该方法总结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三、针对课题研究提出的设想:(一).起始阶段:(2012年3月-201年6月)对初中阶段的所有化学实验和教材进行有机整合,精选初中阶段学生必做实验,确定明确的探究目标。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现有器材和化学药品,进行化学实验设计。(二)、探索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依据常规教学中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统计各类数据,搜集、整理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实践来源,并对前期研究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评估。(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结合课题研究,总结研究经验,并评估研究成果。积极参加校县级实验教学的观摩活动,请教专家评定,参加县市级论文,省国家级教学设计竞赛,参加片区校级展示课加强交流并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

怎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泮水
其一人美
当前化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1:常常将教材上的实验探究人为地转化为简单的知识传授2:有些老师觉得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课堂实验。3:有些老师觉得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太麻烦,就代替学生做实验达到教学目的。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结合我校课堂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开设学生分组实验、开放性实验,以求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基于上述要求,我们提出: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1、学习现状: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可是,教学过程中严重的划一性和同步性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泯灭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得出同样的结论,已经不适合当今多元化个性、创新的社会现实。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已迫在眉睫。(结果终于过程)2、研究的现状:从我校化学学科教学实践来看,课堂上师生关注学科知识(尤其是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和识记,通过强化训练获得学科的一些零散的解题方法等,有些化学成绩好的学生是有效训练的产物,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基本是一片空白,更谈不上对学科的感情、兴趣。有些学生的科学学科学习很吃力,对新情境的问题毫无头绪,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学习负担重。部分教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对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研究不足,对通过什么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更缺少分析和研究;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少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来达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3.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 在课堂上,我会把演示实验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都有一种争胜之心,他们会查资料,复习学过的实验基本操作,这无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一种想要自己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的一种意识。这样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即获得第一手感性的认识获得化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只有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好化学知识。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一、此次问题解决的预期目标1、以此坚定教师利用课堂开展探究活动的信心,用事实告诉人们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这将会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发生质的飞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迅猛的发展。2、只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控制,探究课堂一样可以是高效的课堂。3、通过本研究我们对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分类,对于探究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选择提出了可行性建议。4、初步建立学生的探究性格及学习方式,使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他们变得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向老师说不。二、解决问题的路径、计划与举措(一)设计思路1.通过预设课程我从解决教师和学生的困惑入手,努力通过对探究内容上、方法上、过程上、结果上的控制研究,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控制策略,从而使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有实效性。2.以实验习题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 3.与专家交流的同时,通过组内研讨,组内说课,同课异构,课堂实践,课后反思,效果测量的手段开展的研究。能为同行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4.由于我们都是一线教师,我们的研究是针对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开展的,故而形成的经验性结论,很容易被大家借鉴或学习。5.努力使实验探究课活而不乱,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探究效果,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够有明显的提升。(二)具体措施1、口头调查走访化学老师和学生,调查他们对实验课的态度和现阶段实验课的授课方法。找出比较集中的问题。2、设计化学教师和学生问卷。书面调查化学实验课开设和课程实施过程。了解老师的困难,学生的困惑3、对调查问卷集中分析。找出影响实验探究课的最终问题。4、讨论问题的解决策略,设计开展研究的方法和步骤5、开展研究。拟定用课堂教学观摩、学生行为与能力成因分析等手段开展研究6、对研究的公众数据和资料尽心汇总,形成理论成果。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化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做好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加深与理解,动手做好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化学实验课的学习,也有利于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知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应用有所了解,真正起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最终走向高效课堂。

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拉欧传
狼人杀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化学学科本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化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搜集化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课堂,教师还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二、授课紧密联系实际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现象、生产技术中的问题、生活经验中的事实等各个方面与化学知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观察自然现象和研究社会生活实际中引出化学问题,把教学与生活问题、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产,认识世界,源源不断地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又通过所学的知识解释分析化学现象,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充满着化学,化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到实际中去,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结构上的疑点。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到学有所用,进一步理解、掌握化学知识,从而保持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教学有哪些特征

使民心竞
锤凿决焉
化学教学论定义是研究化学教育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化学教学论设课目的是为了使本科学生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和进行化学教育研究的初

如何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乐以道和
似圈
如何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靠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动发展的结果是:⑴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一些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⑵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少学习的主动性;⑶以学生的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⑷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经历和体验。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我们并不认为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三、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1)“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交流的“主体间性”的打造,是师与生,师生与教材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的活动,是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要体现“三个有效”,即尊重客观事物的真理性,社会规律的正当性和“捧一颗心来”的真诚性,课堂教学强调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2)互动的多元性与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况、多内容、多难度、多形成的互动体。在情境上既有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省的问题背景;内容上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师生关系上,既有师与生,还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个体与群体,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与沟通。2、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舞台。其次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好恶、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受事务,自主观察、分析及思考,自主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活动促发展,以效益促效果”“以学论教”,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主动学习的气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交往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的教学是课程的创设与开发。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理念决定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均处在课程中,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建者,他们共同参与积极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致力于教学中。“行动研究”是以行动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行动,是对行动的研究。教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极的经验进行总结,建构理解与反思间的对话,使其形成规范性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教学、强化学生体验。过程教学包括知识发生过程和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结论,知识发展过程教学是在结论的指导下的运用,两个阶段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充足的感性认识,提供有结构的研究素材,概括上升,抽象出概念,适时强化,通过复试练习和建构型复习,促使学生多角度审视结论,并把结论纳入认识结论中使之内化,并为下次新授课做铺垫。4、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