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等教育调研主要内容是什么

龙众舞
廉贪之实
你好:大学生消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05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 大学生消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05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群体的消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观念复杂,感性消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冲动消。这也正是大学生消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而“奢侈”消则是由大学生消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都成了大学生消的热点。大学生的消已呈现明显的多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或是购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化。但生活不包括学杂和住宿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格在1000至1800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直接影响

关于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生化
理明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SussiHsu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目:关于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姓名:徐雅诗学号:12090914 12090916班级:国贸9班完成日期:二〇一〇年八月三十日指导教师:苗苗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制关于目前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调查时间:2010年月日——2010年月日调查地点:http://www.sojump.com/jq/371258.aspx调查对象: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调查方法:网上调查问卷、学生访谈调查人:徐雅诗林嘉慧罗倩明调查分工:设计调查问卷——林嘉慧统计数据,数据分析——罗倩明编写调查报告——徐雅诗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学风建设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他们对教学的要求,以找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我们于2010年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其反映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同类高校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在受调查学生中按系科和年级进行分层抽样。共发放问卷邀请 ((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贫也
癞蛤蟆
第七章 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加大东部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力度。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根据《2014-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行业规模在经历了2003、2004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截至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61.76万人,在校生2231.79万人;研究生53.82万人,在学研究生153.84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08.43万人,在校生536.04万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行业已初步形成一个能够基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明确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同时高等教育在经过大规模扩招以后,已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和更加有序的发展阶段。前瞻产业研究院高等教育行业研究小组指出,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扩大至3550万人。可见未来八年内,我国的高等教育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如何在校园市场里做调查?

其神无隙
刘绚
一般来说,企业开展校园营销活动的目的有两个:通过宣传以提升企业的形象,提高品牌的声誉;通过活动在校园销售其产品。校园市场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市场,许多企业在其推广产品的同时都选选择校园市场作为切入点。而众多的产品更是以校园市场作为主要的推广地点,一站式校园营销服务商校果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一、从市场环境上看:校园市场人群集中,可以批量营销推广,而且大多城市都有类似大学城这样的学生集中地;二、从人群属性上来看:高校学生群体有着从众、对事物充满新鲜感,而且学生群体的社群属性比较强,易于话题的传播;三、从传播环境上来看:由于上两点的属性,是很多产品推广的第一站,加上这里相对人力、推广成本比较低,学生群体近年来可谓收到了轰炸般的营销,这是校园营销的不利点,这点看看校园中的传单发放量和海报更新率就知道了。基于以上几个原因,不管是做的比较久的产品还是新产品,都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那么校园市场有什么特点呢一站式校园营销服务商校果认为有以下几点:一、 容量大:教育部2017年6月14日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全国本科院校一共有1243所,其中公办本科大学有817所,民办本科学校有417所,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有7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学校有2所。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对于商家和企业来讲,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巨大的,高素质的消费市场!是未来整个市场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二、 独特性:高校的文化就是校园文化,学生都具有追求时尚、从众、攀比等心理,最大的人群特点就是喜欢玩,特别有活力,互动性比较强。从这些特点看来,高校学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三、 封闭性:高校学生基本都是寄宿学院,接触电视媒体极少,信息基本来源于互联网和学校的广播,很多信息的来源都是通过口碑宣传。例如同学A觉得这款口红不管是从颜色、持久性、还是价格方面都比较合理的话,她就会很乐意分享给身边的同学,特别是舍友,接着舍友还可以分享给她的以前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相处得比较好的小伙伴,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就形成了一个封闭但很活跃的一个市场。四、 延续性:校园市场是有未来导向性的,具有连续性,企业占领不仅会带来短期的商品效益,当代大学生是形成中国新生中产阶级和引领青年一族消费潮流的重要支柱。五、 成本低:企业在校园的经营并非很激烈,所以企业进入校园市场比其在一般市场上抢占的成本要低得多。1、大学生活方面,大学生在踏入校园的第一天起便开始了为期3-5年的大学群居生活,衣食住行都需要独立来进行,一方面是对大学生独立性的考验和培养,另一方面也是对大学生的融入性和建设性的培养。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生活态度与校外同龄人的生活态度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大学生在校期间,并不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在学习之中,也会参加一些社会性的、公益性的、以及可以展现个性魅力的活动,以便提升自身在即将面临的就业或者更高一层次学习中的应变能力,以及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针对大学生日常的休闲娱乐活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所表现的态度又不近相同,大学男女生日常娱乐活动的主要项目和所占比例;

职前培训的前景怎么样啊?求一个专业的详细的关于它的市场调研报告!

万章
地狱门
职前培训就是在“入职”之前的培训,简称TBC(Training Before Career)。职前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即将面对第一份工作的大学生,入职3年以内的初级白领,以及将面临陌生行业、公司、岗位的员工。目的是使他们接受较全面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同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职前培训-国内外的情况 世界上职前培训最发达的是美国和日本,国内的职前培训还没有形成体系。中国的职前培训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大约滞后20年。多数国家一般是在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之后开始的,培训的对象是未能升入高一年级学校的初中生或者高中生,欧洲国家中,人们大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青年学生在初、高中毕业后,很多人都自愿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职前教育或培训的费用一般由家庭或个人承担。 在职前教育方面,德国、美国和奥地利三国各具特色。德国的重点是中等职业培训,特点是双轨制。美国的重点则是高等职业教育,其特色是职业培训机构以社区学院为主的多元化。奥地利的职业教育也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其特色是双轨制和模拟公司制相结合。中国职前教育培训主要是针对大学毕业生和初入职场的新人。在职前教育研究方面日本走在前面,日本的职前培训很发达,日本的企业非常重视的“入社教育”,就是所谓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日本职前培训做的最有名的是松下幸之助创建的PHP研究所。南富士产业株式会社也一直致力于职前培训的实践,旗下的南富士职前培训在中国颇具影响力。职前培训-背景 在所谓教、考、训、用的人事管理体制中,培训是人事任用的前提。 劳动预备制培训和技工学校等培训机构实施的部分初中高级培训均属职前培训。劳动预备制度是指国家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促进青年劳动者就业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项新型培训就业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1999年起,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 另外,对于要从事国家规定的就业准入职业(主要是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来说,必须要经过职前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脱节的前提下,在学校教育和企业招聘之间,做通用的职前培训,也当前学校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职前培训-类别 按照国内培训行业的实践情况,可以简单的把职前培训分类如下: 按照内容分,可以分为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理论上最为成熟、职业技能教育在实践上最为成熟、影响最为深远的职业素养培训则刚刚起步。 按照受众分,可以简单的分为学生职前培训、和新员工入职培训,其中学生职前培训以大学生职前培训为主。学生职前培训侧重于培训自我认知、求职技巧、通用职业素养、通用。新员工入职培训侧重于根据目标企业所在的行业、目标学员所在的岗位做针对性更强的培训。职前培训-内容 职前培训的内容依对象不同而不同。 学生职前培训包含的内容比较基础,但是也是最重要的,一般参照宝洁、麦肯锡、松下等知名外企的招聘要求确定培训内容。比如自我认知、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沟通、有效执行、菠菜原则、公文写作、主动性、责任心、团队协作、时间管理、目标制定,客户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人脉开发、销售基础等。 企业新员工培训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教育,另一部分是行为培训。 1、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讲解企业历史,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与本企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念等。通过基础教育,使新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培训也就达到了目的。 2、行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熟悉工作流程、讲解企业现状和企业发展目标、学习工作手册等。以此培训员工对企业归属感,帮助员工适应新的环境,融入企业文化。有些企业把此项内容看得过于简单,往往只分发一些手册或带新员工在企业中走马观花的走一圈。这样的培训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 一个新员工从一种环境到另一种环境中,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学识和经验与工作的不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会感到较大的压力。这导致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既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又不利于员工的自身发展。因此,职前培训不可忽视。职前培训的时间一般可为一周左右,但各企业的情况不同,可自行安排,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想进私企做策划、营销、市场调研等工作,大学应该学什么专业

恐怖湖
顺其俗者
一、主要问题:在私企从事策划、营销、市场调研等工作,学习什么专业?解答:策划、营销、市场调研等工作,从专业角度看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广告学等专业最接近。二、隐含问题:期待挑战性的工作,选什么专业?对应届生的专业要求高不高?机会大不大?分析:“想做OL,不排斥HR”说明对工作选择没有明确的方向,或者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不足以支撑你做出选择;“期待有挑战性的工作”怎么选专业?说明你只是理想状态下的想象;可以认为你在专业选择、个人爱好和理想、未来现实工作中彷徨。三、建议第一、不要过分强调专业的差距,也不要刻意忽视专业的力量。当前教育体制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不高,随时间的推移会更低。所以,最好在自己兴趣中选择专业。学习期间应该更加注重基本工作技能和能力的刻意磨练,比如办公软件、英语、写作、演讲等第二、树立理性的择业观愿意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当然值得赞赏,但是,请问你想要的是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埋头科研的挑战性,是披荆斩棘后脱颖而出,搞定超级大单的挑战性,还是一个idea让产品风靡市场,荣耀加身的挑战性?每个岗位都普通,每项工作都非凡。时候工作的挑战性来自于自身的严格要求和“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职场上三分钟热度,满血而来,疲败而去的人比比皆是。有挑战性的不是工作,而是个人的追求。第三、充分认识自己建议做一次专业的职业能力素质测评,花点钱也行,在就业前做是最佳时机。因为你工作后做,难免会把一些职业习惯或惯性思维带进去,影响客观评价。还需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只有自己对自己最了解,别人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走好择业、就业之路。谢谢。

关于高等教育重不重要

舍者迎将
云紫
目前,我国农村各级各类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与实现农村小康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巨大需求极不相称。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对困难已成为困扰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引导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在加快农村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成才立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农村发展需要哪些人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我国乡村总人口为7956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2.34%)。2002年全国农调总队调查显示,全国农村人口中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有400万左右,只占农村总人口的0.5%。到2020年我国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农村中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4%的目标(国际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总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一般占5.5~5.7%),还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但据粗略计算,到2020年,全国农村地区总人口将达到10亿左右,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考虑到城乡差异,要实现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不小于4%的目标,届时需要有4000万大学生在农村地区工作。从目前的400万经过17年发展到4000万,平均每年需要新增2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地区就业。这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小康建设的加快,农村对人才的渴求日益紧迫。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数量大,而且层次、学科专业繁多,是“广谱”的,几乎无所不包。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科技人才。21世纪将进入生物工程时代,农业的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转基因工程、绿色食品、环保农业等将对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村将会需要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不仅包括传统的农、林、牧、水、渔专业,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掌握生物技术、新型生物性农兽药、生长调节剂、新材料技术等方面的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及其带动的农业产业革命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这就需要大量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人才。另外,农业科技企业管理、农业营销人才、外贸农业等方面的人才也将有较强的需求。 与农村工业化建设相适应的技术、管理与经贸人才。发展乡镇企业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选择,乡镇企业涉及农业、工业、生物、信息、服装、食品加工、建筑业、交通运输、旅游饮食服务等多个行业,需要的人才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乡镇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原来的粗放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要求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求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改造,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大量的与之相关的专门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 与农村城市化建设相适应的各类人才。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和小城镇的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土地市场管理、环保、商贸、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等方面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农村及小城镇邮电通讯、房地产、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对网络服务、经纪人、金融、物流等方面的人才将会有大量的需求。 各级各类教育与文化工作者。农村发展,教育是基础。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数量及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加强农村和小城镇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历和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学校的劳动技能课或专业课需要大量的专业教师;农村中小学校外语、计算机教师非常缺乏。薄弱的农村文化事业对文化工作者也有大量的需求。 医疗卫生人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差、医疗体制不健全、社会保障缺乏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医疗卫生体制、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已成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将对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增加投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对医疗卫生人才产生大量需求。 公共管理人才。提高我国农村基层管理水平需补充大量公共管理人才。目前我国乡镇公务员中,中专以下学历占70%以上,领导干部中,中专以下学历占60%。基层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较低。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对行政管理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一批思想解放、勇于实践、政治素质高、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趋势 为了迅速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我国自1999年起大幅度扩大了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9.8%迅速提高到15%,开始步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规模近年来也发展较快。 与此相应,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迅速增长。2003年,仅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即从2002年的133.7万人猛增到212万人。今后若干年,大学毕业生总数还将在这一高峰的基础上持续增加。 与之相伴的是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2003年,经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高校、各单位的协同努力,促进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截至2003年9月初,200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0%。 毫无疑问,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来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尽管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15%,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个比例并不高。早在1995年,已有68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其中29个国家超过35%,7个国家超过了50%。现阶段我国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占全体劳动者的比例很低,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的紧缺状况,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大量需求很不适应。因此,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 由于我国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期,今后一个时期内,社会总体就业压力很大。“十五”期间,预计我国新增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达到4600多万人。预计今后几年,新增劳动力实现就业压力很大。而我们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就是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中的竞争者。在这种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去向、就业结构都必须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如何尽快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的问题,减少高素质人才的浪费,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在特殊制度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在某些城镇地区,尤其是高校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有相对过剩的迹象,但对广大农村而言,则是绝对不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热切期盼和呼唤人才,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具有广阔的就业潜力和创业舞台。促使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较快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途径。 毕业生走向农村的障碍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学毕业生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但现实中,大学毕业生通向农村的渠道不畅,普遍存在“下不来,用不上,稳不住”的问题,以致出现了农村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和大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强烈反差。 影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主要原因有:城乡差别过大。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差别较大的客观现实,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除个别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以外,面对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发展机遇等明显不如城市。而大学一般位于大中城市,在城市生活了4年甚或20多年的大学毕业生,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期望是建立在城市而不是农村现有基础上的。过大的城乡差别严重影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 政策不配套。一是缺乏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优惠政策。二是农村现有的的劳动人事制度缺乏明确的岗位资格要求,或虽有要求,却未能严格执行。农村能够安排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已被大量冗员占据。三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毕业生对到农村就业顾虑重重。四是农村人才市场缺失,就业过程中“关系”竞争大于素质和能力的竞争。五是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人才流动,使得大多数毕业生对初次就业地点的选择十分谨慎。 就业观念陈旧。面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加大,尤其是城镇就业困难的实际,不少大学毕业生、包括他们的家长,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观念的影响,仍固守“非国企不行,非城市不去,非白领不干”、“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的传统观念,看不到广大农村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广阔创业平台、实现自我价值的众多机遇和乡村父老的渴盼与召唤。 高等教育布局过于集中、类型结构失调。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布局基本上是为了适应城市工业化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1396所普通高校,仅设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就至少有798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7.2%。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失调,所谓“千校一面”,层层攀比,升格成风,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本科争综合。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生产力布局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相当一部分地、县及其所属的重要城镇,已经成为新兴的工业基地和新兴城市。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体系,对高等教育的布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农村生产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高等学校要由主要为城市、为第二产业服务,转向全面为城乡、为一、二、三产业服务,需要相应地转变办学思想、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万生一模”,存在比较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技能的倾向,农村发展急需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有专家疾呼:“都在培养科学家,谁来培养我们的工程师、农艺师、技术员?”近年来,不少高校已开始瞄准市场变化,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们所关注的“需求”往往没有农村的需求。 打通毕业生走向农村之路 打通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之路、最终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是发展经济,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但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实现的过程。从农村需求人才的多样性、广谱性来说,逐步打通大学毕业生通向农村之路是全国各级各类高校的共同任务,需要教育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当前,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在当前城乡差别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政策倾斜,使他们在就业较难的城市和就业比较容易、又有优惠政策的农村之间作出选择。例如,对于到农村工作的毕业生,可考虑减免助学贷款、择优保送深造、来去自由、延长带薪休假等。对于到农村创业的毕业生,在资本注册、税收等方面给予便利和优惠。 完善配套政策,改善大学生农村就业环境。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淡化干部身份;积极推进岗位资格证书制度,用大学毕业生顶替不合格的公务员、教师及其他岗位上的人员;改革户籍制度,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减少障碍;在社会保障、子女升学等方面对他们给予照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调整高等教育的宏观布局,改善高校类型结构。改变高校过于集中在大城市的局面,可在地级市及有条件的县发展高等教育,推动高校布局重心下移。鼓励高等学校以多种形式面向农村,服务农村。 培育和完善农村人才市场。逐步培育和完善就业体系服务健全、劳动力价格信号明显、社会保险覆盖全部劳动者、劳动关系调整措施有力的农村人才和劳务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在继续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东部。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若干专项政策,以支持西部大开发,这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安置了一大批大学生的就业,而且对全社会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应当继续做实做好。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就业容量最大的农村地区仍在东部。东部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需要的大学毕业生,也有能力“养”得起大学毕业生。事实表明,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尤其是人均GDP超万元的地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应当首先引导大学毕业生到这些地方去。在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政策取向上,应采取“重点在东部、鼓励去中西部”的政策。 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应该大力宣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学生到农村去,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介绍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广阔前景;引导广大学生认清形势,端正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到农村建功立业。

怎么写一篇大学校园学风调查报告

舒舒服服
浮之江湖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期末政治考察)2008-07-23 20:23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what )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why)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应该承认,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题材的论文被收入中国学术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还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其二,“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how)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2.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3.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5eue5ue5uy

成人院校属于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吗

破斧
古人有之
成人院校不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指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学历教育。通过高考入学。成人高等教育是招收“在职”职工边工作、边学习的函授、夜大、职工大学等。通过成人高考入学。成人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同属国民教育序列!---------------------------------------------------------------------成人高等教育经过恢复、发展、整顿、规范、改革,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规模与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形成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协调发展的格局,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普通高校扩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等,成人院校如何科学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特色,使其稳定、健康地发展,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应该引起成人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探讨。一、成人院校科学定位的必要性首先,成人院校进行科学定位是世界成人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从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学者保罗·朗格郎提出“终身教育”理论以来,国际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提出:“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特别强调两个概念: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成为被广为引用、互相联系又不可分割的三个基本术语。1994年底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的全世界首届终身教育大会,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认为世界环境剧烈变化,新技术不断出现,企业技术高度集约,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紧迫需要。用终身教育的观念指导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终身化,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发达国家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我国也已开始试验。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现代远程教育将彻底改变目前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使教与学的个别化、个性化、自主性成为可能,传统的课程编制、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方式都将发生根本转变,学习者则由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归宿。因此,如何把握成人教育的这种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定位,是关系到成人院校顺应潮流、发展提高的大问题。其次,成人教育市场的变化决定成人院校需要进行科学定位。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更高,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更为密切。成人院校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政策、生源市场和自身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三个方面,即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市场需求三大要素。在外部环境相同、内部条件可以改善的前提下,成人院校的生存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需求即生源市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成人教育市场发生很大变化。一是自考、电大、成人院校及其他各类学校争夺生源,一些成人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以成人招生计划大量招收应届高考落榜生脱产学习,使成人高等教育出现“异化”现象。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受限,高考升学压力太大,教育资源处于“短缺”的状态造成的。随着高等教育结构和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普通高校扩招和新高职的开办,将逐步缓解普通高考升学压力。二是成人学习的动力发生了变化。8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成人教育高潮是以企业组织行为和个人对知识的渴求为主要动力的,90年代初的第二次高潮是以获取文凭为目的的,企业行为弱化、工学矛盾突出,由此引发了教育者和学习者均出现功利化的短期行为,部分院校在功利主义的促动下,不惜降低教学要求,放松管理,恶性争夺生源,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下降。90年代末,由于社会、经济等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观点的普遍被认同,促使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自主设计学习发展计划,主动吸取新知识、新技术,实现自我完善,籍以改善个人工作环境、生存条件、生活质量,学习动力又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可称之为“学习者主观觉醒”阶段。所以,成人院校如不能进行科学定位,调整办学结构、办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则难以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第三,从系统论观点看,成人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系统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系统和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并相互作用。如果系统功能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社会就会促使系统结构进化或迫使系统结构衰退。因此,必须从社会大系统和其他子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经济子系统等多视角来思考成人教育系统的优化问题。成人院校作为成人教育系统的基本单元,如果不能选准自己在系统中的位置或偏离其应处的位置,就会对系统功能产生破坏作用,进而会被系统优化掉。也就是说,成人院校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结合点,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行内部结构的自适性调整,才能对系统功能起强化作用,使自身与其他社会系统相互协调发展。二、成人院校科学定位的特征指标成人院校科学定位是指在系统、全面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根据一组定位特征指标,合理确定学校在成人教育系统中的位置。这个系统可以限定在一定地理区域或行业的成人教育系统,也可以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成人教育系统。所谓定位就是形成、突出特色,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产生品牌效应。如以大学后继续教育为主的院校,以职业技术培训为主的院校,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的院校或以某一专业领域如外语培训等为主的院校等。对成人院校的定位问题目前尚未见到专题讨论,因而对系统的概念和内容、特征指标还难以提出比较系统和科学的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供讨论参考。1.战略定位。战略定位是指成人院校长远的或一个阶段内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定位,并对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结构、办学特色、办学层次起规定性作用。在总的发展方向下,应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发展目标,所以战略定位具有阶段性。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战略定位自主性较大,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其战略定位要受到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制约。战略定位反映领导者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2.服务区域定位。服务区域定位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具有明确的地理范围。确定了服务区域就可以调查了解该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状况和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如地方性成人院校和一些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就应向社区学院发展,主要承担社区教育的职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之间、中心城市与中等城市之间、城乡之间成人教育发展存在很大差异,服务区域定位大体确定了教育市场的范围。3.服务对象定位。成人教育具有显著的产业特征和市场特征,面对生源市场要确定特定的服务人群,制定相应的教学和管理体系,才能吸引生源,产生积极的社会反应。如老年大学学员主要是离退休老同志;农民学校招生对象是农村知识青年;而一些重点普通高校的成教学院应该面向大学毕业生开展继续教育和开展本科以上的学历教育;师范院校应面向中小学教师;地区性的成人高校应面向本地区职工开展技能性培训等。确定服务对象的形成办学特色至关重要。4.规模定位。一个学校的办学规模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制增长。由于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作用的滞后性和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学校不可能象企业一样通过兼并扩大生产或通过降价占领市场。每一学校都有一个最佳办学规模,在这个规模可以达到最佳办学效益,超出这个规模,则势必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降低自己的社会信誉度和评价值;而低于这个规模则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办学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低下,甚至会引起内部管理、教学系统的紊乱。5.特色定位。特色定位是指与其他院校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区别,包括专业设置特色、教学手段特色、管理特色等。专业设置趋同,特色不明显是目前成人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例如管理、财会、计算机等专业几乎各校均设,无论是否具备相应的师资和设备,学计算机专业的不懂计算机,学财会的不会看财务报表,学管理的不会运筹学的基本方法,成了普遍现象。这是成人学历教育社会评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许多院校特别是原中央部委和省市专业厅局所属的成人院校,在管理体制改变后也应突出而不是淡化行业特色;在专科层次上应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特色,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淡化专业和宽口径;对成人学员强化职业素质的教育而不是一般的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即使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也应该是工程型人才,而不应该是研究型人才。在这方面成人院校与普通高校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两者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学习目的等方面均不相同。虽然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远远落后于普通高校,但不应力图使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趋同,进而淡化成人教育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6.办学层次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也即功能定位。由于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化,对成人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因此各院校的功能也应不同,有的以本科成人学历教育为主,有的以专科成人学历教育为主,有的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有的以大学后继续教育为主,一所学校不可能兼具各层次教育功能。只有确定、坚持层次定位,才能积累经验、完善条件、办出水平、形成特色,得到社会的认可。不同类型学校办学层次上的区别,体现了不同的功能和分工。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是目前许多普通高校重视成人学历教育,忽视继续教育的开展,这一定位显然不对,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7.办学形式定位。以教学方式划分,目前成人教育可分为函授、夜大学、广播电视教育、计算机网络教育、卫星传输等各种形式,以及成人脱产班、自考助学班、校内班、校外班等。有的办学形式随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步萎缩,如函授、成人脱产班、自学助考班等;有的形式则会日益加强和扩大,如网络教育,甚至会出现几种形式融合的情况。8.管理定位。管理定位包括三层含意,一是根据管理理念确定管理机构、类型,目前大体有三种类型: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研究型管理(学习型组织);二是队伍素质结构,包括学历、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三是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如函授教育的矩阵管理、垂直管理等。在管理定位中要做到机构、人员精干、高效,建立起创新机制,减少管理的环节和成本,避免采用行政管理模式。随着我国成人教育产业化的发展,也可尝试采用董事会制管理办法,促进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产业的合作与联合。9.形象定位。形象是国内外同行、政府、社会对一所成人院校的总体评价,反映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象定位主要取决于院校的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平、杰出毕业生的社会贡献,以及对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一种无形教育资产,能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普通高校相比,成人院校的形象定位更为重要。总之,成人院校的定位是一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决策过程,其指标也应是一个包括多项特征的体系,该体系除上述9个特征指标外,还可以从更为广阔和深入的角度加以补充和完善。如在普通高校定位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以时间序列为特征,分为目前定位和未来定位;由于成人教育的市场特性和生源的不稳定性,一所成人院校发展战略的调整相对普通高校周期要短得多,这也是战略定位中应有之意,所以本文不将此列为一个特征指标。三、成人院校科学定位的原则笔者认为,成人院校要做到科学定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通过广泛调研和比较研究,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1.国际性原则。由于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一体化,成人高等教育必然走向社会化、大众化、开放化和国际化。成人教育市场的竞争不仅仅发生在各成人院校之间,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会越来越多地抢占我国的成人教育市场,因此必须以国际成人高等教育以大背景进行定位。同时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认真研究国内外先进学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发达国家的有关院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建立国际化的办学体制和机制。2.预见性和超前性原则。21世纪初期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特别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完善,使人们对知识经济的认识加深,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和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都发生变化,预示着一个新的成人教育高潮的到来,并促使成人教育进行结构调整、教学改革。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必然要淘汰落后的函授办学形式,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预见到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超前准备,才能适应、满足社会要求。3.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包括成人教育观念的开放和功能的开放两个方面。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成人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是“剩余教育资源的利用”,而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以大教育观来考虑成人院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问题,使其成为促进学习社会形成的推动力,扩展办学功能,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为公众提供平等的求学机会。4.质量原则。对成人院校而言,质量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大部分成人院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设置基本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计划,而教学改革又远远落后于普通高校。因此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引进、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加拿大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国际劳工组织的模块组合式教育(MES)、日本的单元组合式教育等,都是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培养的专科生、中专生已经不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所以成人教育的专科层次应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即培养把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在教育思想上从“应试”教育和传授知识教育转向人力资源开发,着力提高职业岗位能力和再就业能力,用新的质量观来指导教学活动。5.经济效益原则。成人教育是产业,产业就要研究投资回报率,但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力的产业,不可能与企业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成人院校办学的经济效益是学费总收入减去办学成本(包括教学成本和管理成本)所得的净收益。成人院校办学没有经济效益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如果以“赢利”为目的,则会偏离教育的本质属性。在目前成人教育市场“短缺”的情况下,应注意以大幅降低教学成本为代价提高经济效益的倾向,这势必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从而引发成人教育社会信誉度下降。6.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一是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二是成人院校之间实行合作、合并,实行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三是校企之间合作,占领和稳定生源市场,扩大资金来源,改善办学条件。对新的教育方式,如网络教育进行超前投资。7.现实性原则。成人院校的定位必须立足自身条件,包括校舍、教室、实验室、实训工厂、教师、教材、电化教学设备、管理队伍素质等,同时要加强对生源市场的调查,广泛征询校内外专家的意见,研究国家有关成人教育的政策,注意总结和分析本院校办学的优势,学习和汲取国内外成人院校的办学经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