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怎么样?

殆哉圾乎
简介: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84年,是甘肃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加挂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甘肃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是全省基础教育教学业务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学科教学工作的专业职能部门。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获奖论文有荣誉证书吗?

没有我
多食
既然是获奖论文,肯定有荣誉证书。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属于教育行政部门,他们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获奖论文证书在职称评审中可以加分。

甘肃省教育教学研究院的荣誉属什么级别?

或谓之荣
电哪咤
你好朋友,,这个样子啊 应该是省级级别啊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获奖论文算省级论文吗

气本
若叶
看刊发这篇论文的刊物级别了哈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的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

惑者胜也
去其弟子
上淘宝看看

甘肃省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是省级吗

圣人愚钝
飞行人
  甘肃省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是省级。  课题(kè tí)是指研究或讨论的问题;急待解决的问题。出自于鲁迅《集外集拾遗·<新俄画选>小引》:“依着环境而将各个新课题,重新加以解决。”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规划办)正式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单列学科管理部门,业务上接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指导。  规划办设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任规划办公室主任,统筹领导规划办公室的工作。

兰州教育学院是什么性质的学校?

逃乎丹穴
不多仁恩
兰州教育学院是经甘肃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多功能多学科的高等院校。1980年5月正式成立,1981年4月17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建制。是1984年2月教育部列入首批备案的地(市)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之一。1985年1月9日经甘肃省政府行文正式更名为兰州教育学院。1989年,为顺应学院发展的要求,兰州市政府在城关区雁儿湾东路选址修建新校址。1993年8月正式迁入。学院现占地75.52亩,建筑面积31168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40%, 2000年被兰州市政府评为园林化单位,系兰州市文明单位。近几年来,学院积极自筹资金,增置了可容纳103人的语音室两个、100人的多功能教室三个、80人、100人的计算机教室三个,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1个、电子电路实验室1个,电子阅览室一个、建立了5间微格教学室和一间微格教学总控室,购置了送教下乡和校外教学点巡视专用面包车、越野车;对教学楼、学生楼进行了维修和改造;整修了西操场(18亩地),设置了4人环行跑道和小型绿荫足球场;修建了水泥地面的篮球、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2004年2月兰州市教育局将原38中学旧址交付该院使用,可容纳学生600余人。2003年11月,学院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的新学生生活综合楼于2005年9月竣工使用,学院的校园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学院成立后,以高等师范教育为主,其任务是兰州市中学教师学历达标,建院初期先设置了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7个基础学科。1988年5月,创办美术系,并由美术系牵头成立了兰州书画函授进修学院(原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兰州分校)。1990年增设政史、数理专业。1984年、1986年,先后纳入全省、全国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轨道。1996年5月,创办艺术教育系、英语系、计算机系。2000年8月,开始招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专生。自建院以来,学院已培养大专学历毕业生27800余人,各种培训班结业人数30000余人。作为地区性教育学院,除继续担负师范类培训任务外,从1992年起,经省教委(教育厅)批准,已陆续举办了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信息管理、室内设计、外贸俄语、外贸英语、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实用英语、旅游英语、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应用等非师范类专业。师范类、非师范类专业的开设为高职专业的开办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1年起经省教育厅批准我院相继开办了《小学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应用》、《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实用英语》、《艺术设计》等20余个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学院现有在册正式教职工177人,专兼职教师25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36人,专职教师中教授、副教授以上36人,讲师51人,助教49人。其中1人具有博士学位,44人具有硕士学位。  多年来,学院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建设人才为目标,坚持从严治教,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并加大科研力度,以科研促教学,先后出版各类学术著作116部,其中国家级8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发表文学、美术等各类作品3000余篇(幅)。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人获甘肃省园丁奖。学院编辑出版的学术理论刊物《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并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院系统优秀刊物。  辛勤耕耘和丰硕的教育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参与国际国内教研、交流的机会和能力,先后有6人次赴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及香港举办书画讲学,得到了国际友人及教育专家的认知。1997年10月15日,英国国际事务发展署派团来我院调研、交流;同年,学院牵头成功地举办了全国教育学院系统中西部地区代表协作会议,学院的成功经验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好评。1999年4月世界微格教学创始人艾伦博士来我院就该院在教师培训中应用微格教学状况进行调研。学院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兰州市教育系统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学院还成立了兰州丝绸之路研究所,从事中外文化研究和经贸开发。  二十世纪末,随着全国范围内中学在职教师学历达标任务的基本完成,许多同类院校纷纷转轨,或依附于师范大学或改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转向职业技术学院。截止目前,我院成为甘肃省唯一一所教育学院,在拓展非师范类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同时,我院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和国家教育部教师教育的长远规划,坚守教师培训的基地,充分发挥学院师资和设备的特长,不失时机地开展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我院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始于1990年,经过多年试点,1996年全面实施,初步建立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及制度。组建了由在兰各大专院校对中学教育有较高造诣的教授、副教授、省市教育科研单位的研究员、副研究员、中学特级、高级教师130多人的兰州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截止目前,共举办培训班四十二期,培训中学教师9184人。2001年,学院举办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班。同时,作为兰州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牵头单位,组织实施培训学科教师425人。1998年在全市教学质量分析会上取得双赢,学院获干训、师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讲师团有33人获兰州市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学院荣获省教育厅英特尔未来教育师资培训先进集体称号,学院1名教师获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师资培训先进个人。我院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于1998年8—9月成功的举办了全省初中语文、英语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自2001年起受教育厅委托率专家组先后赴甘南、临夏、华亭、泾川、山丹、静宁、会宁、东乡等地进行“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当地中学教师数千人。我院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2002年受到教育部继续教育工程督导检查组的好评。2003年以来为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实施了中学教师各学科新课程师资培训,共培训中学教师15000余人,新任教师1500余人,幼儿园教师162人。  从2003年开始学员承担了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初中教师学历达标培训和新课程师资培训赴十五个项目县的“送教下乡”活动,为贫困和边远地区送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实施继续教育过程中,学院教师对继续教育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撰写论文和工作报告几十余篇,在全国、省级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期刊上发表《兰州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实践》,课题获2001年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学院还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学院参加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师教育课题2项,承担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一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兰州市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项正在顺利研究之中。   目前我院已建成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成人高等学历大专和普通高等学历高职大专四位一体、职前职后教育相辅相成的高等院校。  为适应教改需要,我院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可自主设置内部机构的有关规定于2004年,在保留原教学系的基础上设置“五系一部”,即:人文社会科学系(中文、政治、历史、教育心理)、自然科学系、外语系、艺术教育系(美术、音乐)、信息科学系(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学部。

甘肃省有五年制卫校吗

施雠
林建明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甘肃省唯一一所卫生类高等职业学院。学院隶属甘肃省教育厅,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甘肃省卫生学校。学校是首批“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训基地、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是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护理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主任和秘书长单位、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秘书长单位。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培养毕业生近4万人,被誉为陇原医药卫生服务人才的“摇篮”。学院地处兰州市城关区中心地带,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和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高校相邻。学院现有占地面积155亩,分两个校区(校本部50亩,位居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60号;东校区105亩,位居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路809号),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学院教学、生活、体育等配套设施齐全,有满足各专业教学的先进设备、远程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有50多个专业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5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20万册(含6万册电子书刊)。学院现有教职工23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副教授51人,讲师62人;有硕士61人,博士1人。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开设有护理、助产、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等10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医药卫生高职教育专业群。其中护理、涉外护理、助产、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专业曾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专业曾被评为省级骨干专业。学院的发展立足兰州,面向甘肃,辐射西北,重点为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专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和远程医学教育服务。学院是全省重要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医学科学研究基地、医学信息交流基地和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学院遵循“医德为先,技能为本,服务师生成长,服务人民健康”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努力创新办学机制,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培养医药卫生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未来,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将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目标;遵循“勤奋自强 厚德 博学”的校训,创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高等卫生职业院校;以厚德博学之师,育勤奋自强之人;努力为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甘肃省卫生学校简介甘肃省卫生学校地处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60号,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省人民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和兰州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兰州商学院等高校相邻,是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卫生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训基地。1、久远的办学历史。学校发端于1956年创立的“甘肃省兰州护士学校”,1962年6月更名为“甘肃省兰州卫生学校”,1969年经甘肃省革委会决定撤销“甘肃省兰州卫生学校”,并于1970年搬迁至定西,创立了“定西地区卫生学校”。1973年5月在原兰州校址恢复成立“甘肃省兰州护士学校”,1984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甘肃省卫生学校”。2、优良的师资队伍。学校现设18个职能科室,10个教研室。现有教职工23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副教授51人,讲师62人;有硕士61人,博士1人。3、科学的专业设置。学校现开设有五个省级示范专业(护理、涉外护理、助产、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工艺修复),两个省级骨干专业(医学检验技术、药剂),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6657人。4、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55亩(校本部50亩,东校区105亩),总建筑面积8. 6万㎡,有先进的教学设备、远程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有50多个各类专业实验室,教学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图书馆藏书20万册(含6万册电子书刊)。5、优越的实习条件。现有实习基地60多家,其中兰州市区有兰州大学第一、第二医院、省人民医院、省第二、三人民医院、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省外有北京同仁、朝阳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深圳中心医院,北大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6、多证书的培养方向。学校是全国护士(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全国医护英语水平考试(METS)、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普通话等级考试等国家认证类考试考点,学校在每周六上午规范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开设护士资格证考试、PETS、METS、NIT、普通话等国家级考试辅导班和音乐、书画、集邮、形体礼仪、舞蹈、球类等兴趣特长培训班。7、多层次的办学形式。学校现是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的兰州学习中心(护理、药理专业的专科及专升本),兰州大学成人教育省卫校教学点(口腔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专科),中医学院成人教育省卫校教学点(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影像技术专业专科),和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市自考办联办护理专业自考大专“双证书班”,为学生的继续深造提供了多种渠道。 8、雄厚的教科研实力。学校是教育部、卫生部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和中职教育教学研究会的主任单位,是中华医学教育学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中等医学教育)研究会的常务副主任和秘书长单位,是中国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的常委单位、教学工作委员会医护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单位,是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单位,是甘肃省卫生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有40多位教师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会、学会中担任学术兼职,有9位教师任甘肃省中等医学教育研究会各学科校级教研会的主任、副主任;是卫生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的牵头学校,有25位教师参加了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有5位教师为主编,6位教师为副主编;学校教师近五年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国家级期刊《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由学校承担具体的编辑、出版及发行工作,该杂志是我国综合性医学教育期刊中惟一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杂志。9、良好的社会声誉。自建校以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出3万多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并涌现出了以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亚丽、 “感动甘肃·2012十大陇原骄子”、“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获得者旦正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甘肃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心理教育百校工程科研基地、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甘肃省中职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三八红旗集体等光荣称号,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

李本乾的个人经历

道枢
鲁迅
李本乾:传播学博士、工商管理学博士后;现为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全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共青团上海市委网络文化研究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与策略研究”(编号:12&ZD027),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战略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11AZD046),“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境外资本进入我国传媒业的现状、问题及监管对策研究”、“媒介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媒介资本市场开放与国家传播主权风险防范研究,主持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项目——上海市文化体制与文化产业协同推进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文化产业体制与传媒集团经营一体化改革研究”、完成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研究项目”的子课题,以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战略管理等研究课题多项。获国务院学位委员、教育部批准的“二00三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七次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上海市第六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上海市“育才奖”、“甘肃省第七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省委、省政府颁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王嘉廉新闻奖学金”等20多项奖励。发表论文50余篇,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出版著作5部。新华社2001年10月16日播发专电,认为其博士论文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传播理论具有开拓意义,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海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曾在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 教育部“全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闻与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1.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与策略研究(编号:12&zd027);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战略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11AZD046);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境外资本进入我国传媒业的现状、问题及监管对策研究(2009BXW007);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媒介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2002BXW002);5.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中国传媒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教育部社科司[2011]253号文,11JBGP045);6.主持国家广电总局部级项目:三网融合条件下我国云视听的技术平台与内容产业发展模式研究(GD11037);7.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传媒资本市场开放与国家传播主权风险防范研究(NCET-05-0411);8.主持上海市决策咨询重点项目项目:三网融合背景下推进上海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2011-A-10-B);9.主持上海市决策咨询重点项目项目:上海市文化体制与文化产业协同推进研究(2008-12-A);10.主持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项目:上海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研究(2009-19);11.主持2009年上海市人大研究课题:形成人大新闻宣传大格局的思路及措施(RA1004046);12.主持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系列课题子课题:互联网信息传播及其治理研究(A卷)(2009XAI003);13.主持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上海文化体制与传媒集团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研究(2004BXW002);14.主持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系列课题子课题:上海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编号:2006XAE003);15.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我国网络传播的PEST外部协同治理机制研究(编号:09YJA860012)16.主持第3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7.主持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上海教育舆情的形成机理与引导策略研究(A0501);18.主持2010年上海市人大研究课题:推进上海文化大繁荣与民主法治建设关系研究(RD10LX067);19.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0年度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传播学导论》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主持上海人民出版社项目:上海人民出版社期刊市场调查及发展战略研究;21.主持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课题: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上海汽车工业发展战略;22.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创新项目:我国传媒的国际传播体系研究;23.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项目:网络集群行为的检测、引导与防控对策研究(编号:2010WLJC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