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鼻
中国:大而不强。近日,今年三季度部分纺织服装公司季报公布,数据显示多数公司利好。伴随着这一喜讯,有关服装行业将迎来行业“拐点”,即将走出行业低谷的说法开始传播。事实是否如此?种种因素决定了“拐点说”显得言之过早。 截至10月31日,有82家纺织服装公司公布三季报,其中,有68家公司实现盈利,另有14家公司报亏。也就是说82家纺织服装公司有逾8成公司报喜。进而有人得出了行业“拐点”来临。对此,其给出的理由是棉价“过山车”对纺织企业的影响正逐渐消除,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最先恢复过来。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了异议,原材料价格只是影响服装业的部分原因,而目前困扰服装业发展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河北省纺织与服装协会会长王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企业数字指标好转,只能表示某个服装品牌或者说是行业局部,得到了好转,而影响服装业整体发展的根本问题,比如产能过剩问题、发展方式问题、同质化问题、劳动力成本增高等问题仍然存在,服装业发展仍然困难。 王超以河北省容城县服装业为例,指出了当前国内服装业面临的现状。 据介绍,河北省作为服装大省,“大而不强”的特点突出,而这恰恰是中国服装业的特征。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在河北省部分县市形成了服装产业集群,容城县就是其中一个。 截至去年年底,容城县拥有服装企业830家,年生产服装4亿多件(套),经过贴牌的产品主要外销往欧洲市场。包括皮尔卡丹、哥伦比亚户外等知名服装品牌都在容城拥有代工厂。 而目前劳动力工资增长,成为容城县服装业发展的枷锁,且越来越紧。2010年工人工资是1000多元,2011年上半年涨到1500元,2012年年初突破了2000元,否则招不到工人只能停产。 在面对招工难的同时,容城县部分服装企业去年来还不得不面对订单减少而导致的开工不足问题。 王超说,容城县的服装业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服装业的缩影。服装行业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转变发展方式、结构升级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并看到效果的。国外:二战后至今美国的纺织服装业,无论是其就业人数占总制造业人数的比重,还是其产值占美国GDP的比重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反映了美国纺织服装业的逐渐衰落;但与此同时,由于其人力资本、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金融市场方面占据较大优势,因此其综合竞争力仍高于中国、印度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