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有尾
传统教研活动有其局限性,依托教研博客开展集体备课、同伴互助、课题研讨、专家引领、自我反思 等网络教研活动,拓展了教师合作教研的空间与时间,丰富了教学研究的内容,转变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方式与行为。传统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时间与地点的局限性,还必须有专人组织。由于小学教师日常工作都很繁忙,除了学校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外,教师很少有时间集中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尽管学校倡导教师间的团结互助,但由于缺少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无法及时沟通,时间一久,教师间进行合作教研的氛围就受到影响,真正合作的也就少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走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方式也正在被的人熟悉、接受并利用。在学校常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教研博客开展网络学习与各类教研活动,将成为弥补传统教研缺陷的有效形式。 一、网上“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学校常规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平时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时间短,许多问题无法深入研讨,因此,我们在平时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借助“教研博客”这个平台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网上集体备课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方式。各年级组备 课组教师根据学科备课组长安排的内容,精心备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初稿发布到备课组的“博客圈子”上。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发帖回复修改意见。具体负责人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再上传到“博客圈子”上供大家参考。这样的网络集体备课,较传统集体备课拓展了教师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实现了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同时,教师经过多次这样的“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过程,将日常教 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融为了一体,形成 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教师也由单纯的教学 者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二、网上“同伴互助” 平时听课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听完某教师的课后,本想及时与被听课教师交流,但遇到有课错失这个机会,下次碰到往往没有了再交流的欲望,久而久之,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就流于形式。借助“教研博客”能有效弥补这种不足。平时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把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写成博客,上传到网上与被听课教师共同研讨,分享教学智慧及经验、研讨教学方法,以达到互相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学校利用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手段也可向教师 呈现教学研究的内容,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我们把上课的录像上传到网上,充分利用网络合作教研平台开展教师上网观课、网上评课议课活动,从而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三、网上“课题研讨”课题引领是合作教研的另一种有效形式。针对不同科 组与不同课题,在网上建立各课题组的“博客圈子”。各课题组每学期都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解决的问题与研究主题,课题组成员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及时把平时的研究体会写成博客上传到网上;课题负责人也可以通过网上发布邀请,开展如课例研讨、问题探究等专项论坛。教师通过博客谈所思、所想,大家畅所欲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也不受权威的影响,真正实现了平等对话与互动交流,同时,也为课题结题准备了第一手研究资料。 四、网上“专家引领”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会有许多困惑,如果这些问题或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教师教 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专家组。每位专家组成员都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向专家请教,及时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引领教学研究方向,提高研究的层次与水平。五、网上“自我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肯定有许多想法与困惑。一般情况下,由于习惯或其它原因,教师没有把这些东西记下来,时间久了也就忘记了,就算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没有交流平台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创设“教研博客”这一个平台,教师就可以通过“教研博客” 及时记录所思所想。教师在撰写博客的过程中,不但自己的教研能力与水平提高了,也能给同伴提供可借鉴的案例,加强教师间的互动交流。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手段和形式是多样化的。这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合作教研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多媒体化等特点。学校开展网络教研以来,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较高,80%以上的教师有了自己的博客,大部分教师参与了讨论与交流,教师能及时上网关注教育教学的信息及讨论交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