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快速发表学术论文的方法有哪些

胡姬花
是事之变
第一周了解研究方向当确定了研究方向后,我们就真正开始研究了。 很多人一般是上网找相关综述,但是很少人会发表综述性文章。我们可以下载名校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前几章一般都是介绍研究背景、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等等。相信一周时间就能充分了解研究现状。我们也不要忘记做笔记进行归纳分类,因为我们看的文章都是电子版,我们可以直接复制文字进行word整理。推荐使用有道云笔记进行整理,个人感觉很好用,不妨试一下。第二周看中文高质量文献一下就看英文可能大家都不习惯,因为有很多专业名字都不知道。所以不妨拿出一周时间看近年发表的EI的中文文献。看文献时也要做笔记归纳分类,好的表达方式也记录,因为写论文时,我们经常碰到怎样表达研究内容的苦恼,不妨早点加强表达能力。看文献时,也要进行标记,好的标记习惯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因为当我们看完整片论文后,我们只看标记就可以知道文章的重点思路、以及它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大家看的论文一般都是PDF格式的,推荐大家用福晰PDF阅读器,个人感觉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看完文章时要有一种找茬的心里,文章是否可以进行改进。每读完一篇文章都要进行归纳总结。第三周开始看英文文献英文文献也是良莠不齐,大家尽量不要看会议,要看外文的期刊 。像我们通信,最好的是IEEE中的trans文献。看好的英文文献要细细看,认真体会他表达的意思。英文不好的同学更要静下心来看。在这推荐金山词霸,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只需双击即可。第四周确定研究的最小方向我们读了3周的文献,应该可以很好的了解研究现状。那就应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行更明确的搜文献、看文献。第五周寻找解决方案如果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那就应结合所学与所看的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找同学相互交流,即使不一个研究方向。一个局外人的观点可能打破自己的定向思维,找出一种全新的方法。第六周成文如果有了思路有了解决方案,那就可以写成一篇论文的形式。在成文的过程中,会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思路是否完整,不断的进行修正。第七周仿真很多论文是需要仿真的,如果论文给出了很好的数学推导也是可以不仿真的。借鉴别人的仿真思路进行仿真,网上也可能搜到相关的仿真代码。如果有幸搜到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搜不到也可以联系看过的论文的作者,尝试很他那获得他的代码。第八周发表论文论文没问题就可以发表了,根据自己论文的质量投合适的期刊吧 !

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缉毒队
古之道人
首先,你需要写出像样的论文,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53935文章肯定不能是炒冷饭的那种,需要有自己的创新点。所以在写文章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以确保此前没人发过类似的文章。多看一些好文章,从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观点或者写作方法。文章撰写完成之后,一定要反复修改,避免出现口语化的句子。如果是英文,还要注意语法,一定要按照英文惯用的表达方式来撰写文章。当文章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可以开始找期刊投稿。为了提高文章的接收率,找一个合适的期刊非常关键。所以一定要多看文章,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写的文章大概在什么样的水平,然后选择相应档次的期刊进行投稿。中文期刊包括中文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学报,英文期刊包括SCI收录期刊、EI收录期刊,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在中文和英文中是档次较高的期刊,也是很多人的投稿目标。此外,中科院把SCI收录期刊分为四区: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档次和难度依次降低。在确定要投哪个期刊之后,按照该期刊的要求把论文的格式改好。然后,通过电子邮件把文章投出去。切忌,不要一稿多投!这样的做法只会降低你的信用,不利于以后的投稿,毕竟这个圈子不大。文章投出去之后,就是等待同行评审的结果。一般至少有两个审稿人评审同一篇文章,如果审稿人给出的意见都是修改(可能是大修或者小修),那么,只要按照要求修改好文章,最终一般都会被接收。如果其中有个审稿人给出的审稿意见是拒稿,那么文章就不会被接收。但你也可以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修改文章,然后再找一个更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

发表学术论文的SCI指的是什么

虽乐
春蕾赋
“发表学术论文(SCI收录)”就是所写的论文发表在相关专业刊物上,并被SCI收录;“发表或录用版学术论文(SCI、EI收录的会权议论文)”则还包括学术会议上被SCI/EI收录的论文. 论文第一,二作者的认可度.总的来说,第一作者不论在哪作,都是完全认可的;而第二作者,各单位的规定差别较大,有些降档认可,有些不怎么认可,但作为研究生导师如果是学生论文的第二作者,普遍较为认可.

那些核心期刊可以发表论文,学术研究性的

良能
卑尔根
很多国内一级核心都是免费的,不过特别难。核心期刊在网上有目录的是的现在的核心是比较难发的,核心期刊是所有期刊最难发的

如何发表学术期刊论文呢?

苗乡情
直接投稿:    优点复是直接与杂志制联系,费用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杂志社除了收取相应版面费以外,没有其他费用,少数刊物会收取一定的审稿费、检测费等)    缺点是需要作者去了解所发表刊物的办刊方向以及办刊宗旨,审稿回复时间长,通过率低等。

管庆波的学术研究

虽然
毛苌
积极来开展科研工作,独自立设计并完成科研项目,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1项,卫生厅课题(1999、10-2002、12已完成)2项、中医药局课题1项(2005、4-2007、4)。获卫生部三等奖1项,院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院级科技进步3等奖1项,获山东科技进步奖1项(第九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5篇,副主编专业书籍2本,参编5部。

朱宇的学术研究

穿衣难
在进入人文地理学和人口学领域后的二十多年里,尤其是在进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始攻读博3361303132士学位后,朱宇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口迁移、人口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研究,主持承担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英国 Wellcome Trust 、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美国福特基金会、美国 Andrew Mellon Foundation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第五次人口普查国家级课题等资助的十多项相关领域重要项目,并成功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在福建师范大学主办亚洲太平洋地区迁移研究网络第八次国际会议。他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人口迁移和城镇化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国际对比和理论、政策意义的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果,是我国在这一领域能同时活跃于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和全国学术地位的优秀学者之一。迄今他已独立在美国出版英文著作一部,合作出版英文著作一部、中文著作五部,发表中英文论文六十多篇(其中8篇发表于SSCI 、SCI源刊),并曾为十多家国际期刊和机构审稿 。他30 余次应邀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学,除成功组织和主持上述亚洲太平洋地区迁移研究网络第八次国际会议外,还成功组织和主持了第 25 届国际人口学大会“国内迁移的数据与方法”分组会, 并担任2009 年第26 届国际人口学大会“国内迁移和城市化”的主题召集人。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已获得广泛的关注并产生较大影响,其研究的主要方向、特色和学术成果可概括为以下 2 个方面:1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城镇化模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朱宇研究员这方面的工作突出表现在他对“就地城镇化”(In situ urbanization )在中国人口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种城镇化模式在当今发展中国家聚落转变中的普遍意义的研究上。他通过在福建省的个案研究,提出了中国就地城镇化(In situ urbanization )的概念,分析了中国就地城镇化的形成机制,提出中国就地城镇化的产生和发展既有中国特殊制度因素的作用,又是当今城乡界线日趋模糊条件下人类乡村聚落的一种新的演变趋势的观点。他还结合对乡村就地城镇化所引发的城乡人口和聚落定义、分类的非二元化趋势的研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在我国建立新的多元多指标城乡人口和聚落定义、分类方法的建议。近年来,他还结合国际上对超大城市地区(Mega-urban regions )的研究,将研究拓展至 福建以外其它地区,在与发展中国家超大城市地区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空间发展阶段和机制。上述工作发表于《Development and Change》、《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eview 》等多家SSCI 源刊、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出版的专著、他在美国出版的专著、以及《中国人口科学》等国内权威刊物,并引起相关领域国际学术组织、联合国相关机构和权威学者的重视和引用,他本人还因此入选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城市化工作组,上述工作也成为该工作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该工作组主席、英国Newcastle 大学的Tony Champion 教授等认为“极为重要”、“十分有益”;被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著名地理学家 Richard Morrill 认为具有“特殊的意义”。国际城市和区域规划理论大师 John Friedmann 教授、著名城市地理学家Terry McGee教授在其出版的专著中也大量引述或者引用了朱宇提出的中国“ In situ urbanization ”的概念及相关工作;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 2007 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也以案例形式引述了他和他所带领的课题组这方面的工作。在上述工作中,朱宇研究员还于1999 年在其专著中提出了分析中国城镇化进程的“ 自发的城镇化(Spontaneous urbanization )” 和“ 国家支持的城镇化(State-sponsored urbanization )”双轨框架。这一研究对于全面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并制定相应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Third World Planning Review 》(SSCI 源刊) 以及他在美国出版的专著中,论文被收入英国 Routledge 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城市研究论文集《 The City: Critical Concept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一书(该书汇集了1920-2000 年间国际上发表的132 篇在城市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论文),并被英国城市地理学家 M. Pacione 教授在其编写的城市地理学教科书中作为推荐读物。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朱宇研究员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模式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模式进行对比,并基于中国新的城镇化模式分析了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区域结构理论在研究当今发展中国家人口城镇化问题上的局限,论述了中国乡村城镇化研究在突破基于二元分析框架的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理论局限性上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 Friedmann的“中心-边缘”理论、McGee的“扩展大都市区”理论进行了新的评价。上述工作发表于《人口研究》、《Asia Pacific Viewpoint》等中外刊物,被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著名城市地理学家Peter Rimmer教授认为扩展了McGee的“扩展大都市区”理论。2 、关于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模式和机制研究2001 年以来,朱宇研究员在国内外相关课题的支持下,在借鉴国际上对人口循环流动(Circulation )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进行了多次流动人口流迁模式和机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较全面地揭示了人口流动在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作用、影响因素和机制及其政策意义,是国内最早将中国流动人口研究与国际上的循环流动(Circulation )研究接轨的学者。朱宇研究员在上述工作中超越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在综合国际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中国流动人口在城镇居留意愿的新的分析框架,揭示了流动人口在流迁过程中出现的在城镇定居、循环流动与返回家乡的三维分化,在此基础上对将流动人口的流迁视为单向迁移过程的传统分析框架提出了有效的挑战,深化了对发展中国家人口流迁过程的认识。他在这方面研究中还得出一系列重要结论,如流动人口问题并非我国所特有,它与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循环流动现象十分相似;流动人口在流迁过程中保持双向流动、流而不迁的状况不仅受制于户籍制度,它还与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双方对暂时迁移的需要有密切关系,今后在认识和解决流动人口问题中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自身利益和策略、流动人口使用单位的利益和策略的分析;我国流动人口问题既是区域差异扩大的结果,也是解决区域差异扩大问题的重要途径等。在此基础上,近年来他还组织研究团队将相关研究向农民工的社会保护领域拓展,揭示流动人口因其流迁模式而产生的社会保护需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护不应局限于“城市融入”这一视角,而应渗透到其流动过程的所有环节的政策建议。在上述工作中,朱宇研究员还将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相联系,并探索了这种联系在区域发展上的重要意义,是国际上较早介入这一问题研究的学者之一。上述工作成果发表于《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SSCI 源刊)、《Habitat International 》(SSCI 源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pulation Geography 》、《人口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并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研究结果已为联合国人居组织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以及国内、国际上相关领域重要学者所引用。近年来他在国际人口迁移这一方向上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已被邀请参加国际人口迁移全球委员会、国际移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组织的多次相关学术或咨询会议,其成果被收入为2006 年9 月联合国国际人口迁移高层论坛准备的一部专著中,并被印度一大学出版社收入其所编辑的相关领域权威文献选集中。朱宇研究员的上述成果在国内也多次获省部级奖励。他还是福建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 在福建省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其研究成果已被福建省有关部门所采纳 , 并被吸收进《福建省“十一五 ” 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项规划》。

陈政清的学术研究

符验
1988 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大跨度桥梁和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和抗风研究工作,主持包含国回家自然科学基答金在内的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150多篇。他所提出的“双重非线性边界元方法”,“空间杆系结构大挠度问题内力分析的 UL 列式法”、“桥梁断面颤振导数识别的多模态单参数搜索 M-S 法”以及“磁流变式拉索减振系统研究”等理论和方法在国外已被 SCI ,EI ,Sciencedirect 等收录引用累计一百多次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开发的“大跨度桥梁空间静动力非线性分析 NACS 程序” 在国内一系列悬索桥与斜拉桥重大工程中应用。开发安装的洞庭湖大桥拉索减振系统被 Civil Engineering Magazine 评价为世界上第一套应用磁流变阻尼器的智能控制系统,有效地抑制了拉索风雨振。代表性学术专著有《桥梁风工程》、《陈政清桥梁力学论文精选》、《人行桥的振动与动力设计》等。

从哪些方面确保研究生学术道德

樊然淆乱
乃今也得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专利法》、中国科协颁布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及学术道德规范,要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应当遵守下述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一)在学术活动中,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时如实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时,如实注明转引出处。(二)合作研究成果在发表前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并签署确认书。所有署名人对研究成果负责,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三)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在充分掌握国内外材料、数据基础上,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论证。(四)尊重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和非人类研究对象)。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必须保护受试人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并保障知情同意权。(五)在课题申报、项目设计、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确认科研工作参与人员的贡献等方面,遵守诚实客观原则。搜集、发表数据要确保有效性和准确性,保证实验记录和数据的完整、真实和安全,以备考查。公开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必须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对已发表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六) 诚实严谨地与他人合作。耐心诚恳地对待学术批评和质疑。(七) 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有关人员拥有著作权。仅对研究项目进行过一般性管理或辅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权。合作完成成果,应按照对研究成果的贡献大小的顺序署名(有署名惯例或约定的除外)。署名人应对本人做出贡献的部分负责,发表前应由本人审阅并署名。(八) 不得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正确对待科研活动中存在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关系。